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5-01-09 08:47: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1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

  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

  (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

  (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题。

  (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

  (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

  (3)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2

  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第44页例题和“想一想”,完成第44-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让学生经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有关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

  (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

  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后来3个都走了,现在没有小朋友了。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教学有0的减法的含义。

  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3个都走了,没有小朋友了,象这样从3个中去掉3个,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板书:3-3最后剩下几个小朋友?得数是几?齐读这个加法算式。这个算式就表示从3中去掉3,就是没有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例2。

  (1)媒体出示图画。

  (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5朵花。(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几朵花?那么5加0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中有0的.加法和减法,如果一个数再减掉这个数,得数就是0;如果一个数加上0,得数还是这个数。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左边有0个桃子,右边有4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2、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2)在书上填写得数。

  (3)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飞走3只,还剩2只;飞走5只,还剩0只。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体会。横着比一比,从三道算式能知道什么?再竖着比一比,从四道算式中能知道什么?

  5、完成第5题。

  (1)首先让小朋友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6、完成第6题。

  学生在书描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时间来不及,可作为作业。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3

  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教材第59页例题及“试一试”,完成第59-60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并学会用学习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绞架学好数学的愿望。

  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

  2、谈话导入:小朋友喜欢踢球吗?有一组小朋友正在进行足球比赛(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教学例题。

  (1)师:同学们,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球场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发表意见。

  (4)通过百圆片,算一算,你说的算式得数是几?

  4+6= 10-6=

  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6加4等于几呢?

  同样,4加6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7)10减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样,10减6等于几呢?

  (8)齐读四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反面的有几个?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并且小组内把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记录。

  3)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4)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一个算式写出其他的3个算式。

  5)问:如果没有花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教师将没写的算式补充完整。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并且根据这个算式列出相应的3个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手中拿一张“10-”的卡片。

  (2)问:同学们,老师手中的`卡片是几减,你能用老师手中的卡片减去黑板上的数吗,如:10-3等于7,谁还会说?

  (3)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演示,表扬积极主动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2)开火车汇报答案,统计全做对的学生人数。

  4、完成第4题。

  (1)谈话: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加法算式吗?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减法算式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5、完成第5题。

  (1)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猴说了一句什么话?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2)学生在书填写算式,反馈后共同订正。

  6、完成第6题。

  (1)谈话:谁先读题目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些什么?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你会列算式吗?在书上填写算式。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4

  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

  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

  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1、教学例题。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

  (3)教师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问: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几棵没有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5)7-3等于几呢?

  (6)我们刚才是用这?所有的树木减掉已经栽好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用所有的树木,减掉没有栽过的.,可以吗?

  (7)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2、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4)教学大括号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加法教学设计06-29

《加法》教学设计07-31

加法的教学设计07-03

《加法估算》的教学设计09-07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0-27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02-15

进位加法教学设计08-13

5以内加法教学设计02-14

加法教学设计班会活动03-08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06-03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1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

  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

  (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

  (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题。

  (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

  (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

  (3)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2

  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第44页例题和“想一想”,完成第44-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让学生经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有关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

  (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

  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后来3个都走了,现在没有小朋友了。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教学有0的减法的含义。

  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3个都走了,没有小朋友了,象这样从3个中去掉3个,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板书:3-3最后剩下几个小朋友?得数是几?齐读这个加法算式。这个算式就表示从3中去掉3,就是没有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例2。

  (1)媒体出示图画。

  (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5朵花。(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几朵花?那么5加0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中有0的.加法和减法,如果一个数再减掉这个数,得数就是0;如果一个数加上0,得数还是这个数。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左边有0个桃子,右边有4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2、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2)在书上填写得数。

  (3)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飞走3只,还剩2只;飞走5只,还剩0只。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体会。横着比一比,从三道算式能知道什么?再竖着比一比,从四道算式中能知道什么?

  5、完成第5题。

  (1)首先让小朋友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6、完成第6题。

  学生在书描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时间来不及,可作为作业。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3

  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教材第59页例题及“试一试”,完成第59-60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并学会用学习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绞架学好数学的愿望。

  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

  2、谈话导入:小朋友喜欢踢球吗?有一组小朋友正在进行足球比赛(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教学例题。

  (1)师:同学们,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球场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发表意见。

  (4)通过百圆片,算一算,你说的算式得数是几?

  4+6= 10-6=

  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6加4等于几呢?

  同样,4加6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7)10减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样,10减6等于几呢?

  (8)齐读四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反面的有几个?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并且小组内把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记录。

  3)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4)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一个算式写出其他的3个算式。

  5)问:如果没有花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教师将没写的算式补充完整。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并且根据这个算式列出相应的3个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手中拿一张“10-”的卡片。

  (2)问:同学们,老师手中的`卡片是几减,你能用老师手中的卡片减去黑板上的数吗,如:10-3等于7,谁还会说?

  (3)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演示,表扬积极主动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2)开火车汇报答案,统计全做对的学生人数。

  4、完成第4题。

  (1)谈话: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加法算式吗?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减法算式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5、完成第5题。

  (1)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猴说了一句什么话?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2)学生在书填写算式,反馈后共同订正。

  6、完成第6题。

  (1)谈话:谁先读题目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些什么?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你会列算式吗?在书上填写算式。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4

  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

  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

  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1、教学例题。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

  (3)教师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问: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几棵没有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5)7-3等于几呢?

  (6)我们刚才是用这?所有的树木减掉已经栽好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用所有的树木,减掉没有栽过的.,可以吗?

  (7)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2、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4)教学大括号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