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0 07:24: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了解蒙古族

  2、熟唱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3、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和歌曲的演唱,充分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让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草原。

  2、能够尝试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唱、跳体验蒙古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设计:

  说草原——看草原——唱草原——听草原——跳草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播放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

  2、常规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谈话式导入

  “有哪位同学注意到了,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是什么?”(吉祥三宝)

  “它是哪一个民族的'?”(蒙古族)

  “我们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你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呢?看谁知道的最多。”(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傣族、彝族、汉族、朝鲜族、侗族……….)

  三、欣赏图片——草原风情

  教师适时讲解。

  (幻灯片4)蒙古包

  (幻灯片5)骑马——摔跤——射箭

  (幻灯片6)服饰

  四、新歌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

  1、学生随着歌曲范唱打拍子,在完整地聆听中感受熟悉歌曲的音调。 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有感情地读歌词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师生接龙唱

  5、学生展示

  6、集体唱

  教师总结:这是蒙古族最古老,有代表性的乐器。上方是马头,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琴箱,两根琴弦马尾做成,琴弓琴身是分开的。活象一匹半身的马。

  五、欣赏蒙古舞蹈片段

  喜欢蒙古舞蹈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学上一两个动作。

  1、顶碗舞

  2、筷子舞

  3、安代舞

  (逐一讲解)教师加以引导。

  六、创新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准备、创编

  2、学生现场评价

  3、教师引导连接,学生用所学动作为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编配舞蹈动作

  七、总结

  今天我们唱了蒙古,跳了蒙古,一起了解了蒙古,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亲自到祖国的各地看看,走走吧。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教案

  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

  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

  4、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

  2、聆听器乐曲《挤奶舞》表演。

  3、编创与活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品(黄色小丝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 铺垫

  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

  2、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

  1、“比比谁的耳朵灵”:今天来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不急,先来听听他的歌声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多媒体: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小朋友来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并表演

  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

  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

  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览一下吧!(展示多幅草原图配上歌曲音乐),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样(图中配上歌词)聆听歌曲。

  4、作为朗读的奖励,老师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几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

  5、随着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分组编创。

  6、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唱歌曲。巩固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奇奇说:我们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还善于骑马、射箭、摔跤。听!(多媒体播放欢呼声)那是在举行那达慕大会呢!(播放大会画面)作简介。了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举行的“祭神节日”中举行的射箭、摔跤、骑马大会。

  2、举行我们的“那达慕大会”(媒体出示表示不同节奏的运动项目供选择)学生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分三组念节奏,打拍,然后三声部同时拍出。

  3、更热闹,要求为节奏配上象声词。

  4、比一比,哪组能拿到冠军。三声部同时读出。

  五、聆听蒙古乐曲,欣赏、体验、表现。

  1、庆祝大家的胜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播放《挤奶舞》录象)说说他们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并且模仿挤奶动作。

  2、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学会的技能。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劳动的动作也编进了舞蹈中。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勤劳。

  3、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学生合着音乐跳一跳,表达快乐开心的劳动心情。

  六、总结、拓展

  1、作为一名善琏小朋友,我们怎样感谢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多媒体出示家乡风景图片)

  2、 大家说一说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他也来江南小镇玩一玩

  3、总结:送一首诗给奇奇:草原是你们美丽的家;水乡是我们可爱的家;祖国是我们繁荣的家;我们都爱共同的家!(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4、宣布草原之旅结束,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回家吧!(音乐《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1、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 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和双响筒和多种伴奏乐器。

  4、 音乐游戏“赛马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小朋友的兴趣为动身点,培养同学的即兴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同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扮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同学的音乐审美情趣。

  2、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和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 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激发同学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扮演。

  2、 通过对草原赛马情景的表示,对的'马蹄声,和加油声的模仿, 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赛马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和游戏中小朋友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同学: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同学: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 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同学: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衣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常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常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 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考虑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同学学习蒙古舞基本动作

  三、学习歌曲

  1、 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同学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小朋友们一起扮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小朋友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 听。

  a、 老师范唱

  b、 同学听磁带

  c、 同学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老师做提示让小朋友唱得更有感情。

  d、 用动作扮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 表示欢乐的草原。

  a、 老师提供彩纸和小朋友们一起把自身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赛马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演示双响筒,和手串铃)

  同学: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小朋友想想怎样用它为赛马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小朋友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 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赛马局面。(请几个小朋友扮演赛马的局面。)

  3、 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身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小朋友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小朋友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示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5

  教学年级:一年级

  教学内容:

  1、学习、表演歌曲

  2、认识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

  2、初步感受音的高低,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音的高低;进行创编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奖品、蒙古包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实践活动

  1、听歌曲《天堂》或《蒙古人》引入。

  2、介绍蒙古族:

  概况: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最喜欢骑马、射箭、摔跤。

  衣:宽大的长袍,束腰带

  食:奶茶为主,粮食为辅

  住:蒙古包

  行:骑马

  音乐:种类多。主要有牧歌(悠长)、赞歌(热情、高亢)、短歌(欢快)等

  3、学习歌曲

  A、初听。提问:歌曲情绪?歌里唱些什么?(引入并认识音的高低)

  B、跟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读歌词。

  C、复听。轻声跟唱。

  D、教师纠正。

  E、跟录音齐唱

  F、学习蒙古舞的代表性动作。

  G、放音乐,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展示、相互点评。

  H、抽生自选乐器伴奏。

  I、综合表演。

  J、音乐游戏:听辨音的高低、听辨是否蒙古族音乐。(单抽与小组展示结合)

  三、结束活动:

  唱歌曲,做蒙古族动作出教室。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6

  课题:

  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07-27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07-05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08-07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08-13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11-18

草原就是我的家说课稿09-29

《草原就是我的家》说课稿10-16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精选5篇)10-18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反思(精选6篇)10-17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了解蒙古族

  2、熟唱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3、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和歌曲的演唱,充分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让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草原。

  2、能够尝试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唱、跳体验蒙古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设计:

  说草原——看草原——唱草原——听草原——跳草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播放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

  2、常规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谈话式导入

  “有哪位同学注意到了,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是什么?”(吉祥三宝)

  “它是哪一个民族的'?”(蒙古族)

  “我们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你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呢?看谁知道的最多。”(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傣族、彝族、汉族、朝鲜族、侗族……….)

  三、欣赏图片——草原风情

  教师适时讲解。

  (幻灯片4)蒙古包

  (幻灯片5)骑马——摔跤——射箭

  (幻灯片6)服饰

  四、新歌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

  1、学生随着歌曲范唱打拍子,在完整地聆听中感受熟悉歌曲的音调。 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有感情地读歌词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师生接龙唱

  5、学生展示

  6、集体唱

  教师总结:这是蒙古族最古老,有代表性的乐器。上方是马头,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琴箱,两根琴弦马尾做成,琴弓琴身是分开的。活象一匹半身的马。

  五、欣赏蒙古舞蹈片段

  喜欢蒙古舞蹈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学上一两个动作。

  1、顶碗舞

  2、筷子舞

  3、安代舞

  (逐一讲解)教师加以引导。

  六、创新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准备、创编

  2、学生现场评价

  3、教师引导连接,学生用所学动作为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编配舞蹈动作

  七、总结

  今天我们唱了蒙古,跳了蒙古,一起了解了蒙古,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亲自到祖国的各地看看,走走吧。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教案

  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

  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

  4、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

  2、聆听器乐曲《挤奶舞》表演。

  3、编创与活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品(黄色小丝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 铺垫

  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

  2、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

  1、“比比谁的耳朵灵”:今天来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不急,先来听听他的歌声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多媒体: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小朋友来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并表演

  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

  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

  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览一下吧!(展示多幅草原图配上歌曲音乐),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样(图中配上歌词)聆听歌曲。

  4、作为朗读的奖励,老师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几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

  5、随着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分组编创。

  6、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唱歌曲。巩固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奇奇说:我们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还善于骑马、射箭、摔跤。听!(多媒体播放欢呼声)那是在举行那达慕大会呢!(播放大会画面)作简介。了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举行的“祭神节日”中举行的射箭、摔跤、骑马大会。

  2、举行我们的“那达慕大会”(媒体出示表示不同节奏的运动项目供选择)学生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分三组念节奏,打拍,然后三声部同时拍出。

  3、更热闹,要求为节奏配上象声词。

  4、比一比,哪组能拿到冠军。三声部同时读出。

  五、聆听蒙古乐曲,欣赏、体验、表现。

  1、庆祝大家的胜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播放《挤奶舞》录象)说说他们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并且模仿挤奶动作。

  2、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学会的技能。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劳动的动作也编进了舞蹈中。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勤劳。

  3、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学生合着音乐跳一跳,表达快乐开心的劳动心情。

  六、总结、拓展

  1、作为一名善琏小朋友,我们怎样感谢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多媒体出示家乡风景图片)

  2、 大家说一说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他也来江南小镇玩一玩

  3、总结:送一首诗给奇奇:草原是你们美丽的家;水乡是我们可爱的家;祖国是我们繁荣的家;我们都爱共同的家!(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4、宣布草原之旅结束,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回家吧!(音乐《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1、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 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和双响筒和多种伴奏乐器。

  4、 音乐游戏“赛马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小朋友的兴趣为动身点,培养同学的即兴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同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扮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同学的音乐审美情趣。

  2、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和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 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激发同学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扮演。

  2、 通过对草原赛马情景的表示,对的'马蹄声,和加油声的模仿, 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赛马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和游戏中小朋友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同学: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同学: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 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同学: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衣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常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常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 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考虑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同学学习蒙古舞基本动作

  三、学习歌曲

  1、 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同学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小朋友们一起扮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小朋友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 听。

  a、 老师范唱

  b、 同学听磁带

  c、 同学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老师做提示让小朋友唱得更有感情。

  d、 用动作扮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 表示欢乐的草原。

  a、 老师提供彩纸和小朋友们一起把自身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赛马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演示双响筒,和手串铃)

  同学: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小朋友想想怎样用它为赛马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小朋友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 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赛马局面。(请几个小朋友扮演赛马的局面。)

  3、 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身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小朋友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小朋友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示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5

  教学年级:一年级

  教学内容:

  1、学习、表演歌曲

  2、认识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

  2、初步感受音的高低,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音的高低;进行创编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奖品、蒙古包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实践活动

  1、听歌曲《天堂》或《蒙古人》引入。

  2、介绍蒙古族:

  概况: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最喜欢骑马、射箭、摔跤。

  衣:宽大的长袍,束腰带

  食:奶茶为主,粮食为辅

  住:蒙古包

  行:骑马

  音乐:种类多。主要有牧歌(悠长)、赞歌(热情、高亢)、短歌(欢快)等

  3、学习歌曲

  A、初听。提问:歌曲情绪?歌里唱些什么?(引入并认识音的高低)

  B、跟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读歌词。

  C、复听。轻声跟唱。

  D、教师纠正。

  E、跟录音齐唱

  F、学习蒙古舞的代表性动作。

  G、放音乐,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展示、相互点评。

  H、抽生自选乐器伴奏。

  I、综合表演。

  J、音乐游戏:听辨音的高低、听辨是否蒙古族音乐。(单抽与小组展示结合)

  三、结束活动:

  唱歌曲,做蒙古族动作出教室。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6

  课题:

  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