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1
教学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教学难点:
运用平仄式诵读法吟诵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渲染法。
教学准备:
包含《阳关三叠》、地图、阳关以西视频的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系实际、入诗境。
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
结合学生即将毕业这一现实,触动学生情感,在淡淡的离别愁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 解诗题、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让孩子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并介绍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在理解题目意思后再读诗题,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 读诗文、讲平仄。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我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对照着注释,边读边悟。在充分自读后指名读,纠正字音,介绍平仄规律。
在练习平仄规律时,我将采用层进法,从“城”入手,引导学生读出平声的长。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读法,肯定读得不到位,我将这样引导:“看到过万里长城吗?那是怎样的延绵起伏啊!”再辅以手势,发挥手势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读“渭城”。然后练习读“朝雨”,体会仄短的读法。再练习读第一句诗,最后练习用这种方法读整首诗,读出文字本身的节奏和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四、创情境、 悟诗情
再次播放《阳关三叠》教师深情诵读,让学生闭眼聆听。然后问“当你静静地聆听时,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用语言描绘一下。”这一环节,引发学生想象,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检查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后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先请学生读一读古诗,找出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酒。 “这是一杯普通的酒吗?”“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啊?”学生从多个角度回答后,教师深情引读:
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这是一杯祝福的.酒——
这更是一杯连心的酒啊——
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这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和当时阳关以西的视频,通过语言进行渲染“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再次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师:渭城这儿有喝不完的家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所以的牵挂、所有的担忧统统化作——生读“劝君……”
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学生与作者情感交融之时,教师介绍一段资料“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逝了,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再一起吟诵这首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通过集体配乐吟诵整首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五、拓诗篇、 续诗韵。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出示高适的《别董大》,让学生运用学习的平仄式送读法练习朗读。同时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读代讲,以情引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那段情、那颗心、那种味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所在单元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整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诗中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理解“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借助注释、找关键因素等方法理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链接送别诗的学习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借助借助注释、找关键因素等方法学习理解诗意,积累学习送别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为了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法上,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勾画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还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求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看画诵诗,激趣导入。课前,教师出示一幅幅画面,引导学生看画面猜诗,诵诗,在诵读《赠汪伦》的过程中,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引出诗题。并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猜的方式,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痕的引导中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环节2解读诗题,初读古诗。首先,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诗题,划上节奏线读诗题把诗题读顺。接着,指导学生把诗题读懂,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元二”、借助地图理解“安西”,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连起来说诗题的意思。基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学生困惑处给予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会读更读明白了。初读古诗的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在展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舍”“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据意定音,这为学生整首诗朗读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俗话说古诗教学“三分悟,七分读”,接下来引导学生读诗,老师就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朗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从读准字音到读通诗句,再到读出节奏,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想读画面,读悟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诗整理出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这件事的基本要素,如,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这常规要素的梳理后,学生很轻松理解了诗意。抓住关键词理解这一类古诗是常见的方法,借助这样的方法,教师出示《山中送别》,让学生也同样找出基本要素来理解诗意,学生习得一法,理解诗意也就顺理成章了。理解诗意为体会诗人的情感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教师聚焦诗人的写作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再次读读诗,找找,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送别画面?抓住景物“雨”,似乎老天也在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柳”,教师告知学生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此环节教给学生学习送别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带入诗境,背诵积累。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告知学生6年后,王维去世了,远在安西的元二听到这消息悲痛欲绝。这分别的画面也成了他们朋友情深的最后见证。有人为了纪念这份难能可贵的友情,将他们这送别的画面谱成曲,送别的曲调久久回荡在学生心中。最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至此,学生对学习送别类古诗已经有法可循,布置他们课外自主收集送别类古诗,读一读,背一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体会诗人情感。
附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找关键词(时间 地点 人物)
折柳相送
想象画面
饮酒相送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3
说教材
《古诗两首》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时,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于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这节课我们学习《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看这首诗围绕那种情谊来写?
二、读诗解意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读通顺。
同桌互相检查。
指名读,评价。
默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直至读懂为止。
合作交流,相互补充。
读明白意思了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将自己理解的意思画出来。在黑板上演示,同学看准确吗?
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
故人:感情深厚的朋友。
下:在古代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都叫做下。
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妙处,在于拉开了诗人与孤帆的距离,在诗人的极目远眺中,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说说对诗意的理解。
此时是人站在江边会想些什么
你怎么才能读出这依依难舍的情谊?
三、我们同学也收集了一些描写离别的古诗。
四、拓展练笔
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将诗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仿写一首。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4
一、 说课题
做为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而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经典诗文,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当然了开展经典诵读,更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
二、 说课题教学的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诗,因为古诗教学就是“三分悟,七分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入境入情,“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品位中升情。
三、 说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实施
1、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初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直接深入到学生内心,揭开朋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
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古诗的情境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法。“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古人送别三部曲,既折柳、饮酒和唱诗。抓住“柳”字,让学生感受渭城柳色的样子,来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接着围绕千古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中的饮不完的酒来表达两人的深厚友情。最后进行配乐朗读《阳关三叠》,进而师生同唱《阳关三叠》一曲。
3、引背。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诗、感悟、配乐朗读、想象等形式,再加上学生也掌握了一些读诗方法,平长仄短的规律,在一遍遍的诵读声中,在一次次的体验之际,不断诵读进而达到课堂上背会这首诗。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教师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牵挂。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培养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的典范之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诵读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去体会、感悟,同时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情境创设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培养学生珍视友情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送别之情。
2.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五、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相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送别氛围;小组合作探究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分享彼此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讲述古代送别习俗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
2. 初读诗歌
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针对易错字进行纠正指导,随后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效果。
3. 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讲解“安西”“浥”等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4. 体会意境与情感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创设送别情境,让学生想象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感受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惆怅与不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远行的忧虑。
5. 朗读背诵
在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变化,最后达到熟练背诵。
6. 拓展延伸
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其他送别诗,拓展阅读视野,加深对送别主题诗歌的理解。
7. 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表达以及艺术特色,强调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主板书呈现诗歌的题目、作者、诗句以及重点字词释义;副板书则列举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及其作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境营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对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之作,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学生了解古代诗歌文化、感受友情的珍贵有着重要意义。诗中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出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将深沉的离情别绪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饱含深情。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但对于诗歌中细腻的情感和含蓄的表达手法可能理解不够深入。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句意思,掌握“使”“浥”等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培养学生重情重义的品质,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的离别之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法,以读促悟;情境教学法,创设送别情境;问题引导法,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
通过讲述古代送别故事,引出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相机正音,再指名朗读,齐读,整体感知诗歌韵律。
3. 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插图,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意思,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疑难字词,如“安西”的地理位置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精读感悟
引导学生品读前两句,感受雨后清新的景象,体会景中之情;再精读后两句,通过换词比较“劝君更饮一杯酒”与原句的差异,体会“尽”字的精妙,感受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领悟借景抒情的手法。
5. 情感升华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或友人,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离别之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6.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其他送别诗,比较不同诗人表达离情的方式,拓宽阅读视野。
7. 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和写作特色,强调友情的珍贵,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友谊。
七、说板书设计
主板书呈现诗歌题目、作者、诗句,副板书列出重点字词释义、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及情感脉络,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谢谢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它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同时学习借景抒情等诗歌表现手法。诗中渭城的朝雨、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与即将远行的友人构成了一幅充满离情别绪的画面,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劝勉更是直击人心,将送别之情表达得深沉而浓烈。
二、学情分析
所面对的学生已对古诗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能够进行初步的诵读和简单的诗意理解。他们正处于情感逐渐丰富且对文学作品有较强好奇心的阶段,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以及复杂的意境可能较难精准把握,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与启发,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精准理解诗句含义,熟知“浥”“更尽”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朗读吟诵、情境还原、深度剖析等方法,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和深切情感,领悟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珍视友情、重情重义的良好品质,并激发其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透彻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与深层情感,体会送别情境下诗人的复杂心境。
2.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理解诗人如何巧妙地运用景色描写来烘托离情别绪,以及这种情感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意义。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仿若置身于送别场景之中;朗读体会法,以读悟情;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古代地图,指出安西的位置,介绍元二出使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人远行的遐想,从而引出课题。
2. 初读诗歌
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倾听并纠正读音错误。随后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3. 理解诗意
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句,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集中讲解重点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4. 感悟意境与情感
运用多媒体展示渭城的风光图片,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送别氛围。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感受景美情悲的强烈反差,体会诗人的不舍与担忧。
5. 朗读背诵
在学生深刻理解和感悟之后,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直至能够熟练背诵。
6. 拓展延伸
让学生搜集整理其他著名的送别诗,比较不同诗人在表达送别情感时的异同点,加深对送别主题诗歌的理解与把握。
7. 课堂小结
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强调友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友谊。
七、板书设计
在黑板中间书写诗歌题目、作者以及全诗内容,左侧列举重点字词释义,右侧分析诗歌的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手法,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对诗歌的整体理解与记忆。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相关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09-20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范文10-24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06-10
送元二使安西07-09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通用3篇)10-19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通用12篇)06-16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07-10
送元二使安西诗意04-25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