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说课稿

时间:2020-09-21 17:05: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说课稿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必修2)》中《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是化工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原料和溶剂,它具有烃类物质的典型性质。从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正是化学经典结构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这也使得本部分内容在方法论层面上具有了广泛的借鉴意义。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甲烷、乙烯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碳碳单键、双键所具有的性质,初步意识到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间存在一定联系,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一联系的认识并形成探究有机物性质科学的方法,为下一步继续学习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提供理性基础。可以说本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还是方法的维度上,都在教材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中将苯的内容放在必修课本中讲授,而将具有更高统摄性的同分异构等理论知识改放入选修课本,体现了本节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说明它是大多数将来即使不从事化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也应具有的必备知识。从这一观念变革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突出苯的实验教学以及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上,而不是以更深奥的结构理论为基础建构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应将发生以下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用以解释苯在试验与生活中的用途;能够根据已有知识对苯分子结构、可能具有的性质提出多种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证实或证伪;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方法:在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的合理运用,并能提出具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显地表现出科学解释必须与实验证据、自然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精神;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实质。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重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历了一段时间高中化学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物成键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经验认识,这样本节的教学重点应不在于单纯的物质性质研究或分子结构的认知,这种二元分离的研究方式也无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从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形成和后续内容学习的角度分析,本节重点放在通过探究的方法掌握苯的性质、结构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更为适切。鉴于高一学生理性思维水平尚不成熟,不能灵活应用演绎、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掌握学习有机物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并上升为理论水平将成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设计,而是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并加以适当取舍加工、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为顺序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具体设计思路是: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通过创设情景产生问题,让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并进一步沿着科学家的历史轨迹探究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其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不断发现与解决为框架,学生在其中达成知识、方法、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程序

  学习任务一、通过对实验装置及数据分析,得出苯的分子式

  教师展示李比希测定有机物组成的装置图(见演示文稿——定量分析碳氢的仪器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学生解释各装置的主要用途并选取合适的数据推演出苯的结构式。

  {阐释]较之通常的由古代或现代的石油工业中苯的用途引入课题,本方法似乎较为学科化,不能引发学生兴趣。但对于逻辑思维渐渐形成的高一下半段学生而言,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蜻蜓点水似的情境引入;同时在前一节《乙烯》的教学设计中已经应用了相似的日常生活引入课题方法,再次使用会出现重复。而由化学实验复演引入,既突出了实验的学科意义,又反映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下面本课的实验探究方法作铺垫,这就使情境更具全程性意义。

  学习任务二、通过生活常识与必要的化学实验,归纳总结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苯的样品,请同学叙述苯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推测它可能的物理性质并设计必要的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1:观察苯的样品并描述其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

  学生活动2:将苯与水互溶并再分别加入液溴、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总结出苯的水溶性和密度比较、对其他一些常见溶质的溶解能力。

  {阐释]通过这一环节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以系统方式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更在于为以实验探究化学性质的活动做好思想上、方法的准备。即教学中不但知识的获取是由易到难的过程,科学方法的形成也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习任务三、根据苯的化学式,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1:将苯分子式与乙烯等比较,预测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并实验证明;

  学生活动2:根据化学式和结构理论设计出苯分子各种可能的结构并写出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3:在各人提出的结构式基础上试图用实验对自己的假说提供证明或对他人的理论进行证伪;

  学生活动结果1:

  学生运用已有的经典结构理论设计出多种苯分子结构图:(演示文稿中以立体图显示)

  (a)链状结构1 (b) 链状结构2

  (c)立体结构1 (d)立体结构2 (e)环状结构1 (f)环状结构2

  学生活动结果2:

  利用苯与水分层而溶于有机溶剂的实验证明苯环的非极性;

  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中不能使两种溶液褪色证明苯环中没有单纯的双键。

  {阐释]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关的化学键初步知识、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前面教学设计活动中体现出的实证思维,这里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既是知识获取的迁移,也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d)立体结构2 和(e)环状结构1上。

  学习任务四、教师提出新的矛盾——苯的邻位二卤代物仅有一种;教师展示现代公认的苯分子结构。

  学生活动1、对上述两种结构再次提出异议并阐述理由;

  学生活动2、对现代苯分子结构进行描述、并对其科学性提出论证证据;

  学生活动3、观看隧道扫描、x射线衍射等现代技术下的苯分子结构图。

  {阐释] 这一部分属于完善性质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缺乏相应同分异构知识,教师可提供适当帮助并以使教学停留在较浅层次上,仅仅作为一种介绍性方法和必要的了解知识。这样也使得教学构成显得张弛有度,激发、调节学生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五、结合具体实例——苯的溴代、硝化、加氢(演示文稿动画演示)——学习苯“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通过预测、观看模拟动画、完成化学反应等方法学习化学性质。

  {阐释] 尽管这一部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直观性、上述学习过程中的关联性以及这部分内容本身的教学要求较低,故不必花过多时间,可在后续的知识应用中加以完善。

  学习任务六——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1、预测苯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以小块钠,会有哪些现象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2、观察一个苯溴代反应的装置图(演示文稿动画演示),说明各仪器的用途、整套装置的优点。对有兴趣的学生,本节课的作业可尝试设计更好的苯溴代装置。

  [阐释] 由于新教材的编排特点,使得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重点不应再放在苯化学反应前后结构变化、同分异构等内容上。故我设计一组以实验为主的练习,既弥补了苯的溴代、加成反应中缺少实验的遗憾,也能体现本节内容基础性的特点。同时通过这种具体实例渗透,对将来选修《化学与实验》模块的学生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六、板书设计展示即可

  总之,本节课我准备突出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以次完成教学任务。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说课稿2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也是新的一类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以及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苯的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2、对涉及结构的解释,力求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模拟的电化教学手段加以解决,即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采用方法1,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对苯结构的认识和性质的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采用方法2,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且能使他们的认识过程遵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并能提高他们学习能力。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多数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一定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

  为了不使我们的学法指导活动落空,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具体做法如下:

  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通过药品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对苯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

  (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推断苯的可能结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

  (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苯的可能结构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

  (4) 总结归纳: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结构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真正理解并为苯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程序

  总体设计思路:给出苯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可能的结构是什么?)→探究活动(根据已学的有机物的结构推测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分析与烷烃、乙烯性质的差异→给出实际的结构→用多媒体演示苯的性质→得出苯容易取代难加成。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煤气用完后桶里总剩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一种含碳氢的无色油状液体。热拉尔等化学家测定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6H6,并命名为苯。这就是今天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苯。

  2、实物展示,引发探究

  取少许苯加入试管中,观察。苯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油状液体。向其中加少许含红墨水,振荡,静置,观察说明苯比水不溶密度小于水。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4、分析本质,深化认识

  5、联系结构,掌握性质

  1、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小结:苯的结构独特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的特殊。

  6、及时反馈,加深理解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说课稿】相关文章: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2.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3.来自草原的故事说课稿

4.来自草原的故事说课稿

5.《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说课稿

6.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4篇

7.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8.《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9.地图的基本要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