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时间:2024-07-19 15:02: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学习本课之前,本册教材已经安排了认识因数和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这些内容与本节课紧密相联,是学习本课的铺垫和基础。同时,找最大公因数又是约分的基础,而约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本课在分数运算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编写者编写本节课时,贯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非常注意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在“找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

  这里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一项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

  以上学情,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教法、学法的一项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热情,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教材处理:

  教材首先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再让学生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圈中,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思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练一练中,呈现了两组找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一组是8和16,另一组是5和7。第一组是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第二组是找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我在教学这两种特殊情况时,给出更多的数字,安排了三对数,第一组4和8,16和32,6和24,每对都存在倍数关系,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观察最大公因数,发现每组的最大公因规律。第二组安排了三对数3和7,8和9,15和16,都存在互质的关系,也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观察、发现每组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然后现去想一想,每组数都有些什么特点,从而概括这两种特殊情况组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二、说方法

  教法、学法选择: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把四基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对本节课主要选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同样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了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和谐统一,我还选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我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以手段多样化,促进学生的探索研究。主要使用了四种教学手段:

  1、学具操作:合理的使用学具能促进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帮助学习建立数学建模。

  2、白板运用:恰当的演示,给课堂带来清晰的层次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导方式。强大的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实物展示台:有利于反馈的时效性,使反馈的受益面更大,让个别学生生成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学习资源面向全体

  4、课堂板书: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三、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习找因数的方法)

  回忆旧知识,又是为向新知识的延升做好铺垫。

  让学生找出12的所有因数。并说说是怎样找的?找因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白板上出示1、2、3、4、5、6、7、8、9、10、12、15、18、20数字和集合圈1)

  让学生将12的因数拖入集合圈中,回忆找因数的方法。怎么找因数才能又快又有顺序?

  用乘法算式,有序、不易遗漏

  二、探究

  探究1:认识公因数。

  再找一找18的.所有因数,并出示集合圈2,让学生将18的所有因数拖入集合圈2中。

  9、18

  学生可能会拖入9、18,还有其它的因数?能不能想想办法,用两个集合圈,即能表示12的所有因数,又能表示18的所有因数?

  移动集合圈。展示交集动态的过程。

  师:左边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2的因数)右边的集合圈填的是什么?(18的因数)中间的圈里是?(即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那我们可以给他取个名字?(公因数)

  我们可以将4放到中间的集合圈中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即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我们就称他为12和18的公因数。

  巩固练习。

  你学会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了吗?试一试吧。

  找6和9的公因数 找30和45的公因数

  探究2:认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因数

  如果请你找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你会觉得是哪一个数字呢?

  巩固练习。

  在前次练习的基础上,找6和9;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

  我们学会了找最大公因数,那同学们能找出这三组数的最小公因数吗?你有什么发现?

  所有数的最小公因数都是“1”。

  探究3:找特殊数组的最大公因数。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 4和8 16和32 6和24

  2、 3和7 8和9 15和16

  做完后分小组相互交流,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每组的两个数有些什么特点,和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这些特点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都有这些规律呢?分小组验证。

  反馈得出结论: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较大的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他们的最大公因数为1。

  三、练习反馈:

  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厘米?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想?这里有几个关键字:同样长,不许有剩余,最长多少?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让我们求什么呢?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

  2、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不但让学生谈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还着重让学生谈谈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找最大公因数》 。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分别找 12 和 18 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本节课,为学习约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

  大公因数。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

  本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对第一学段而言更为丰富,解决问题的欲望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激活了学生先前的经验,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了激励性语言“你真了不起,你太厉害了,及你来当老师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它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七、教学流程设计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能很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学习新知。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通过比比谁最棒,先自己找出12和18的因数,他们的公因数是哪几个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然后出示集合图,让学生明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让学生总结出用列举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接着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通过快速反应让学生找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并让学生小组探究什么样的两个数为互质数。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让学生积极汇报自己掌握的方法很快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能把它们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提高了自已的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们有的说学会了怎样找最大公因数,有的说我总结出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能力提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

  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

  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

  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3、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板书出集合图形。

  4、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

  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

  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师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4

  教学内容:

  课本 P79~81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初步了解算理。

  教学难点:

  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计算原理。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五年级的同学们想用队列表演来展现五年级同学们的风采。可是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两个排的学生人数不一样,一排有 16 人,二排有 12 人,如果两排的学生单独列队,各自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列队方法?怎样确定?

  2.叙述: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还真是很强,知道会用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有关因数的问题。(板书题目:因数)出示视频4小明家装修客厅铺地砖的视频短片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动画8用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动画,请同学们帮帮忙,试着设计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

  (2)为什么找 16 和 12 公有的因数就可以?出示动画9、找16和12公因数的动画

  4.思考:像 1、2、4 这样,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这样的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其中最大的数是谁?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最大公因数。

  5.想一想: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了因数,今天又认识了公因数,你能谈谈它们两者的区别吗?

  6.说一说:最大公因数和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7.试一试:你能找到 18 和 24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8.练习:口答最大公因数。

  4 和6 24和8 5和7 6和11

  问:你是怎样答出的?能说一说过程吗?

  9.除了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呢?

  分解质因数法。

  10.练习:求 24 和 36 的最大公因数(用喜欢的方法求)。

  [在学生经历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选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

  12 和 18

  99 和 132

  24 和 30

  39 和 65

  2.找最大公因数。

  (1)A=2×2×5×7

  B=2×3×7

  (A,B)=?

  (2)甲数=A×B×C

  乙数=D×E×F

  (甲数,乙数)=?

  3.反馈练习。

  (1)直接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7、9)(17、51)(13、39)((3、8)

  (13、11)(15、16)(4、6)(6、8)

  (8、24)(15、30)(16、48)(5、11)

  (11、12)(13、17)

  (2)填空。

  小于10的最大偶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小于10的最大奇数与奇数中最小的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自然数中最小的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小于10的最大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甲数在20至30之间,乙数在30至40之间,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甲数是( ),乙数是( )。

  四、全课总结

  你对今天的课有什么评价?谈谈你的感想好吗?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16 的因数:1,2,4,8,16

  12 的因数:1,2,3,4,6,12

  16=2 × 2 × 2 ×2 18= 2 ×3×3

  12=2 × 2 × 3 24= 2 ×2×2×3

  (16,12)=2 × 2=4 (18,24)=2×3=6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

  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1、交流方法

  2、激趣导思

  ①小组讨论: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

  ②小组汇报:

  ③师总结: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④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⑤总结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

  3、拓展引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07-28

数学《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9篇)06-27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2-21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03-28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06-02

找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10-16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11-03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08-21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精选11篇)06-15

最新找最大公因数教案范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