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

时间:2020-10-22 09:49: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万以内的连加法,为后面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把连加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理念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3、情感目标:利用情景、协商、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教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也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你的学习用具中你最喜欢什么?”学生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回答,肯定有的同学会说喜欢书,我就顺势说道:“书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同学们都有好多工具书和课外读物,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却没钱买书,他们也多么希望有几本课外读物啊!大家有好办法满足他们的心愿吗?”学生们会各抒己见,可能会说给他们捐书,这时我继续说:“正好有两所小学和我们想的一样,大家看”用电脑出示统计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人的德育教育。

  环节二:探索新知、构建方法

  1、电脑出示统计表,引导观察,问学生:“从老师提供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独立观察,发展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根据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己的问题。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3、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先选择一个问题解决,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先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估算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时,不仅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

  4、完成试一试。在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既能使计算方法迁移,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环节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75页1题,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进行新知的巩固。

  2、应用练习。75页2题,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延伸练习。利用原型的启发,突破原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外延。48+()+567813 ()+450+3401000。

  整个练习设计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的原则,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新知的内化,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环节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注意什么?

  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同时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三个问题:

  1、哪个年级捐的多一些?

  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三)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题(“练一练”第1、2题),促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回顾整理。

  这一环节中先设计了课后的第3题,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本节所学内容,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总结。

  六、说教学效果。

  1、提出数学问题环节学生可能出现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

  2、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计算量及数字大,可能会完不成学习任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第四册第六单元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强调基本算法的前提下,还渗透了估算和简算,把笔算,估算,简算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三算独立的现状,同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运用”中获取知识。

  3、教学目标: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中提出的要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3)、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乐趣。

  4、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资源: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采用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算,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猜想,探究,交流。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创设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通过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想一想、做一做。

  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四、学习扩展。

  培养学生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五、感受与收获。

  成功和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快乐。

【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1.二年级下册语文《小池》说课稿

2.二年级下册《统计》说课稿范文

3.二年级下册语文《争吵》说课稿

4.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我为你骄傲说课稿

5.二年级下册《精彩的马戏》说课稿

6.检阅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7.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参赛说课稿 笋芽儿说课稿

8.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说课稿

9.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 三只小猪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