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时间:2020-10-31 09:23: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最新《永生的眼睛》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永生的眼睛》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新《永生的眼睛》说课稿范文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捐献眼睛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读了这篇课文,应该能够感受到其中所体现的真善美,也能够拥有很多感动,所以,教学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为什么要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尤其是“父亲”和“温迪”的语言描写,体作者一家人以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3、了解角膜捐献,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这个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交流体会——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议一议”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已理解的内容,“读一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所以,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有关角膜捐献的资料以及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看法,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教学过程我预设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三)自读自悟,品析感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首先朗诵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见光明的人写的一首诗《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读完后说:这位重见光明的人在呼唤、在寻找给他带来光明的使者,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设计这样的导入,是因为这首诗表达了重见光明者内心的感受,配之教师教师深情的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情感基调。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读书的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初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

  2、再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去读书,自己读懂文章大意。

  (三)自读自悟,品析感悟。

  怎么读是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此时,我出示课件指导学生阅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

  2、汇报交流。

  对话与交流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我以“汇报朗读——谈谈感受——读出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感悟情感。此时,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与交流,体会思想感情。我预设重点把握两个语段:

  第一个语段: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这里,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结于捐献母亲角膜的态度是不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议一议:面对捐赠母亲角膜这件事,琳达和父亲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妻子吗?让学生通过对话理解:父亲爱自己的妻子,同时也爱别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使学生真正地为琳达的父亲而感动,然后在感动中全班齐读本段,并以“这时,你想对琳达的父亲说些什么”的方式来表达感动。

  第二个语段:在这一刻,我才真正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议一议:琳达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父亲的言传身教给后辈带来的影响,父亲给一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用“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来启发学生将温迪与琳达到14岁时的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无私奉献和热爱生命。

  在学生被温迪的语言感动的同时,我出示本文后面三个自然段并再一次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对温迪更深的敬意和对课题内涵的更深的理解。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朗读信的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动。当学生拥有了感动之后,再回到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什么是永生的?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白,永生的还有他们一家三代人富有爱心、无私奉献、热爱生命的精神。

  五、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这时,我出示资料,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角膜捐献的现状。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同时,呈现另一组资料,说明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也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捐献自己的器官,记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的的提升。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2

  一、立足文本,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已经或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是一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的文章。

  文中人物的语言富有个性,含义深刻,透过语言可以触摸人物的心灵,人物的情感犹如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在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两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温迪。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二、把握文本,说目标、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据本单元训练点和文本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

  2、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文章,升华情感,继而理解“永生”的含义。

  3、通过朗读交流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其中“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文章,升华情感,继而理解“永生”的含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关注学生,说教法、学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去读中感悟,以读促思,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依此,本课教学我采用了“直奔重点,由点及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读促悟,悟中生情,情中诵读,读后交流,动之以情而晓之以理。”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我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看一看”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找”即从文中找到体会到这份感动、骄傲的句子;“写”即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读”即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即交流感受、谈理解;“看”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引导拓展延伸,做到小课堂连着大世界,为学习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师生互动,说流程

  结合本文情真意切的特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着眼于“情”,借助于“读”,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拨动学生的心灵情弦,传递着一份份骄傲与感动。

  (一)承上启下,直奔“骄傲”

  “温故而知新”,课始,我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文中都有哪些人物?”让学生简单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又帮助学生重温了课文内容。同时我设计了一个“线性”问题:“这些人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谁最令你感到骄傲?”以此辐射全文。

  (二)细读课文,寻找“骄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跟文本从容对话。走进人物,走进课文,看看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哪些文字,哪些句子体会到这份感动、这份骄傲,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写上自己的体会。

  (三)读中体会,感悟“骄傲”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骄傲”一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温迪为外公和妈妈骄傲,妈妈为女儿和父亲骄傲,它所影射出的正是这个家庭所营造的爱的氛围。这一环节,我以“你为谁而骄傲”为主线,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一方面,为学生能“自由驰骋”课文而又始终不脱离中心作了铺垫,也为学生深入细致地进一步阅读作了铺垫,另一方面,以人物形象作为理解课文的切入点,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善良而伟大的父亲,才华横溢、关爱他人的温迪)产生深刻的印象,感受文章的情感美。

  在这条主线的引领下,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机地从学生最为之骄傲的人讲起,变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学生提到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人物时,我便指导学生读好相关的段落,通过朗读交流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这堂课我把读书和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读促思,反过来,又以思促读,使学生的读变成了有要求的提高。如读父亲的一段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又伤心又愤怒的琳达,父亲却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顺着自己思索的答案,平静地读父亲的话,随后再出示2004年美国器官移植的状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那些盲人对眼角膜的渴望,从而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当学生再一次读父亲的话时,在平静之余,又添了一份骄傲。

  同时,这堂课的读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动的互相传递。比如读琳达冲着父亲哭喊一句时,我采用了评价读,教师引读,将感动传递给了学生,学生由此入情入境地读;在读温迪的话时,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信时,我又引导学生怀着感激之情读一读,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通过多种形式、富有活力、感情真挚的朗读,活生生地显出了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了语言文字的“味”。使这堂课“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情感升华,传递“骄傲”

  在学生品味“骄傲”的情感达到高潮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瞬间,她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她们的家人又会怎么想?使学生在交流中传递感动。接着利用课件出示《写给温迪的一首诗》,对课堂进行拓展,随着“同学们,谁的眼睛永生了?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这一问题的牵引,学生对课题、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就自然达到了一个至高点。此时,再加入相关资料的链接,使每个学生懂得了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他们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献器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最后我给学生一句话的时间发表学习感言,又一次让学生在交流中传递感动、传递骄傲。我还布置他们把这份感动、这份骄傲一直传递下去,向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写一份倡议书向周围的人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五、突出中心,说板书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紧紧抓住主线“你为谁而骄傲”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并通过心形展现永生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眼睛,更是爱的永生、奉献精神的永生。这样既紧扣了主题,又给人醒目、简洁的感觉。

  六、教学相长,说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我以情感为纽带,以朗读实践贯穿始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创设了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充分对话,在品味“骄傲”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情感传递。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懈努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教学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3.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根据教学目的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交流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这里的“悟”既包括读懂的,又涵盖质疑的。这里的”读”可以是默读、朗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这里的“交流”既可以是你喜欢的词句段落,也可以是人物特点。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器官捐赠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

  本文我采用两课时教学,下面我重点来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铺垫情感。

  1.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以此诗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和段落,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篇感情至深的文章。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1.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谈谈自己的理解。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读,自由谈感受。

  ②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感悟)

  ③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2)“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读,质疑。

  ②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为“我”而感到自豪?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3)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进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行角色互换。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四、设置悬念,引发下文。

  1.大家回忆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达,一开始当她得知父亲要无偿捐献离开人世的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她听了父亲的话以后,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她心爱的女儿——温迪时,她会有怎样的表现?

  3.那个写诗的人的眼角膜是爷爷捐的吗?这个问题学生心中有疑惑,老师也很想知道,那么我们一同期待。

  【设计意图】父亲的话说给谁听?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父亲的话是缘于“我”对父亲要捐赠死去母亲的眼角膜的不解和痛苦,“我”的不明白被父亲的话释然,“我”的痛苦难忍被父亲的平静和真诚所抚慰。这一环节,使学生能最终领悟琳达情感转变的精神力量的来源,还会对你、我以及温迪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的疑问是开课时种下的,再度提起,又一次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一节课营造了良好的开端。

  7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教学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为什么要以“永生的眼睛”为题的含义,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尤其是“父亲”和“温迪”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一家人以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2、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交流体会——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议一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议”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说”自己已理解的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当时我们每位同学、老师及社会上很多有爱心的人为他们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才使得今天四川的儿童重返校园、四川人民重建家园,这都是因为人人心中充满一颗爱心。爱是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走入课文《永生的眼睛》感受琳达一家人的爱心之旅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感受作者一家人奉献了怎样的爱。(交流)

  (预设:父亲按他们生前的约定捐母亲的眼角膜、我捐父亲的眼角膜、温迪准备捐眼角膜……

  三、自读自悟,品析感悟

  1、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导读梳理一下今天要解决哪些问题?(交流)

  出示阅读思考:

  (1)画出文中深受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

  (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做标题?

  2、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过渡:从大家刚才自读课语文找语句的时候,老师感觉你们非常认真,谁先来把自己找到的语句和大家交流交流。

  3、交流感动的语句

  1)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自由调控)

  句子一:“你能给予他人的……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引导抓关键交流体会)课文中提到的有意义的死是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师: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感受父亲的爱心,正好抓住本课训练重点。

  小结:可见,这是一位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父亲。请你带着平静的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语气读一读吧!(生读)

  过渡:父亲还说了什么话?

  句子二:“如果一个盲童……那有多么美妙!”

  句子三:“想想看……又会多么骄傲。

  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把你的感受容入句中读一读吧。充分发挥想象,父亲的眼角膜在一位位盲人身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交流)

  请你读出父亲的美妙,读出父亲的骄傲来吧!(生读)

  2)、深刻体会父亲的话

  让我们把父亲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

  父亲曾愉快地对我说:“……”

  父亲曾骄傲地对我说:“……”

  你认为自己读的最好的一句读给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听一听(交流品读说一说:父亲曾()地对我说(“”)。

  3)交流感受“骄傲”的真正含义

  (生说)“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1)、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外公是因捐眼角膜而让温迪感到骄傲,想想温迪为母亲骄傲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勇于奉献、)

  (3)、你能读出骄傲的语气吗?

  4、通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下面你们四人小组共同探讨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做标题?(交流)(时间、精神)

  过渡:让我们全体起立深情的读一次课题以表对他们一家人的敬意(生齐读课题)

  四、回归课文感受课文对我们的影响。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你们的感动之心,再一次走入温迪一家人的伟大无私的故事。(放FLASH动画)

  看完动画,你想对他们中的谁说些什么?

  五、回顾课文作者是在课文中多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语言、神态……)

  本节课我们通过感受作者笔下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人间的爱是心的永生的。(板书;)

  六、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一位盲人获得眼角膜捐献,重见光明写的一首感恩诗

  七、作业超市:

  1、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动语句,把它摘抄到札记本上。

  2、围绕一个主题,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里想法。

  板书:

  永生的眼睛

  富有爱心

  勇于奉献 感动

  热爱生命

【最新《永生的眼睛》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永生的眼睛》课文原文

2.《永生的眼睛》课文讲解

3.永生的眼睛阅读题及答案

4.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5篇

5.《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合集15篇)

6.《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通用15篇)

7.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PPT课件

8.大班语言故事《保护眼睛》说课稿

9.最新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