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孔乙己》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孔乙己》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上册语文《孔乙己》说课稿1
一、 教学内容
《孔乙己》是初中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小说,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体裁为小说的课文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充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形。教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欣赏小说。
二、教学目标
教授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兴趣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长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因此,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觉作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
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为此教学中,可设计几个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主题、阅读感觉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的回答,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我们就肯定。课堂中形成了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使学生一反被动、静止的状态而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环节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和教法设想,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如下:
1、提示课题,了解时代背景——为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提供基本条件。
小说所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旧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没有改变。一些封建复古主义者顽固地维护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针对这种现状,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写下了这篇白话小说。
对于这一背景材料,如果说条件允许的话可预先布置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中搜集,课内交流补充。后来由于怕时间紧,就没有让学生在课内交流,而是由我直接以此导入新课。
2、分析人物的悲惨命运,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教材的处理,要改变旧有观念,改变每文必分析结构层次,每课必讲授写作方法的做法。教师应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认知,因而更富于有效性。比如,对本文的信息顺序也可作适当调整,首先设计这样的个问题:
小说最后一名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两个:一是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能以课文为依据陈述观点,培养筛选能力;二是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打好基础。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从结局入手,对孔乙已的悲惨命运、性格特点作了思考分析。
3、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及其社会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为突破“社会原因分析”这个教学难点做准备,同时,通过对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为此,可要求学生深入具体课文,快速阅读找出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语句,圈点主要词语、句段分析孔乙己好喝懒做、迂腐守旧、穷困潦倒、死要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心地善良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归类,加以论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 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了使教学更有层次感,更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从分析小说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入手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可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对下列问题的讨论中,理解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具体问题如下:
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同情?为什么?
②对孔乙己这一个物是否怨恨?为什么?
③者为什么要刻画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5、 教学小结。
教学小结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整理课堂教学思路与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小结的这两个功能,可设计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对本课的教学小结:
①学了《孔乙己》这篇以后,你在阅读小说方面有什么收获?
②你对封建科举制度有什么新的认识?
初三上册语文《孔乙己》说课稿2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该单元主要是把握情节的前提下,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孔乙己》鲁迅的一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穷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故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对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交流、多质疑,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从而正确理解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学生本有兴趣牵引,创设情境。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背景,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和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习运用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复杂感情及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实现教学难点,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引生入境,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是我此次说课的核心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它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可以牢牢的抓住学生,吸引住学生。因此,在本课伊始,我采用的是名言导入的方式并配以这样的导入语: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著名作家鲁迅虽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旧警醒着世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封建社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顺势书写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对文章的一个初步的感受,一个大致的解读,因此,在此环节,我会首先请学生结合之前知识的学习积累谈一谈对鲁迅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结合文本及课下注释感知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背景。以此达到感知文本内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深入的与作者对话,深入的与文本对话,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设置几个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
1、阅读课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根据原文不难找出答案,地点是鲁镇咸亨酒店,时间是20多年前。接着我会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几类人,分别有什么特点?掌柜更喜欢哪一类人?并在此设置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会下台参与讨论,适时点拨,加以指导。这一步是为了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根据小组代表发言我进行总结:长衫客:衣着长衫,坐着吃酒,趾高气昂;短衣帮:衣着短衫,站着吃酒。掌柜更喜欢长衫客,从掌柜对他们极力逢迎的态度中看出。
最后提出第3个问题:作者描写咸亨酒店的环境有何作用?结合学生答案进行总结:对咸亨酒店的环境描写属于典型环境的描写,有助于刻画孔乙己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揭露小说反封建的这一主题。
然后我会紧接着让学生阅读文章的4—9段并提问: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据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杂伤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备受生活折磨,也能够看出他竭力保持读书人架势,体现出他自视清高的性格特点,充分说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写作手法是重点教学内容,所以我顺势提问:第四、六段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以及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能够看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穷酸、自命清高的性格。
在这几段落中的学习中我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各个场面不同人的笑,下启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内容上寄托着作者对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复杂感情。
最后是文章10—13段的学习,我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提问,首先问到:“忽然”一词的含义。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忽然”说明偶然想起,上承“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下启“他打折了腿”。在第三个问题时问到:“大约”“的确”该如何理解?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没有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从孔乙己的处境和遭遇来看,推测出他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会有人关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计说孔乙己死亡但并没有确切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其中第二个问题则设置为: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不同,有何作用?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通过对比说明封建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思想,还毒害了他的肉体;人们仍对他取笑,则说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集体思考: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自由发言。
在小结环节,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结束课堂,并布置如下作业:对比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共同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初三上册语文《孔乙己》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孔乙己说课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