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想。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必须能够深入透彻地分析理解文本内容,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点。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其中的思想观点,了解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但是本篇课文相较于之前学习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把握论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我设置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转给你我将采用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环节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的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需要由一个良好的导入来开始,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我运用问答法导入,先是询问同学们在面对生与义的问题时,会如何选择,通过学生们的观点,接着引到孟子的观点,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阅读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解决重点字词,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因此,我在课程的开始先为同学们进行范读,接下来学生根据我的范读进行自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扫清读音障碍,最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重点字词的意思,如通假字“得”和一词多义“为”等。
(三)深入研读
学生对于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因此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如下问题,首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也就是在课文的开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板书:生、义)顺势让学生进行思考,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通过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可以清楚得出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一找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论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逐层展开?这一问题相对比较难,所以我会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通过分析原文内容,可以得出本文共用了四种论证方法:
①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②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③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④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板书:比喻、道理、对比、举例;舍生取义)
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结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学过的文章,总结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应该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延伸作业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谈一谈,在学完本篇文章后,在现在这个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以此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上的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观点。
此外,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会与学生共同根据板书,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所以我设置了如下课堂作业: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内容的浓缩,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简洁明了地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有所获。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⑵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⑶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二、教学方法设计
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三、学法指导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相关文章:
2.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8.鱼我所欲也翻译
9.鱼我所欲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