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1-01-20 09:39: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范文

  《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1

  一、说课标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新课标实施后,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每册教材多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加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学情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得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四、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讨论等方法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现代教育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说学法: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引导发现的学习模式:即: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实例验证、总结规律、巩固练习,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六、说教学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设计教学: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检测提升应用反馈;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新课开始,我直接引出课题——植树问题,然后出示教学目标,接着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的间隔问题:马路上的灯柱和树木、广场上灯笼、校园里同学排队做操时的队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自己身体上有没有间隔,从而认识什么叫间隔,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以学生灵巧的小手为载体,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具有植树问题本质特征的事件很多,要想了解植树问题,必须要知道间隔的问题。

  2、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出示一幅校园图,提出问题:学校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你愿意来思考植树中的问题吗?

  然后出示题目:学校要在全长12米的一条路上,每隔4米种一棵树,如果你是园林设计师,你想怎样种?有几种情况?

  路长设为12米,我认为数据较小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3、自主探究感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得出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法;通过用课件直观地显示三种不同情况,让较差些的学生也能理解:植树方法不同,需要的树也不相同,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

  4、补充课题。

  在实际的植树过程中,“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都存在,我们必须仔细审题,弄清是哪一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5、介绍概念:

  师问:这里的12是什么?(师:我们称为“总长”)

  这里的“4”是什么?(师:我们也可以称为“间隔”)

  每两棵树间的这一段叫什么?(师指着“间隔”说:这是“间隔”)

  这里有几个“间隔”?(师:我们说“3”是“间隔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

  总长÷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1=两端都种的、棵数。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让学生明确我们本节课只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在前面有了画图的基础,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以画图的形式填表,理解总长、间隔、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探索这些数学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汇报交流,小结发现:

  总长÷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1=两端都种的棵数。

  2、根据规律填一填:(两端都种)

  (1)15棵树之间有(、)个间隔。

  (2)从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棵树。

  “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最难理解的,有了前面概念的理解,再加上这两道简单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突破学习的难点。

  3、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

  (2)自主列式计算:100÷5=20(个)、20+1=21(棵)。

  (3)指名板书并汇报想法。

  (要求“棵数”必须先求“间隔数”。用“总长÷间隔=间隔数”用“间隔数+1=棵数”)

  4、让学生看书P117质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由于有前面概念和概念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学生已经能独立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列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三)检测提升,应用反馈

  1、基础练习:P118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让学生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用哪些数学关系式?)

  2、变化练习:

  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学生独立做,做完后让学生说想法)

  3、选择题。

  (1)课间操时,四(1)班23个男同学站成一列纵队,如果每相邻的两个同学相距一米,四(1)班男同学队伍长(、)米。

  22米、23米、24米

  (2)老师从一楼底层去某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老师去了几楼教室?(、)

  2楼、3楼、4楼

  这些练习题,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求“总长”“棵数”“间隔”的变化练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学得更有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扩大视野:“植树问题”不仅仅用于“植树”,还有很多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植树问题”一样。

  3、总结提炼: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一说:老师或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

  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同时,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两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说出与例题有什么变化?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课下思考,下一节来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易于学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总长÷间隔=间隔数、例1:间隔数:100÷5=20(个)

  间隔数+1=两端都种的棵数、棵数:20+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

  这样的板书设计整齐、美观、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总之,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意识,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2

  一、说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二、说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说学习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导入: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做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你会不会派队呢?

  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排队,谁愿意来?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每两位同学之间相隔一米

  告诉学生: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间隔。

  提问: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我们把刚才的三位同学看成三棵树苗的话,那么三棵树苗之间有几个间隔?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排队人数比间隔多一,间隔比人数少一

  2、过度语: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3、再次感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左手,互相说说手指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比如: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如果我们把五个手指当成五棵小树苗的话,五棵树苗之间应有几个间隔呢?四个间隔在

  几棵树苗之间呢?你能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

  提问找生回答:如果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几个间隔?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那你们再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那20棵树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指导学生读题: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5、交流。

  6、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7、刚才我们要求路的两端都要栽时,得出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知道了怎样求路的长度。如果知道了棵数与间隔数,你呢感求出路的长度吗?(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如果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还以这道题为例来研究一下:

  (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分小组交流,也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

  (3)反馈

  (4)展示结果:两端不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方法解决,如锯木头,上楼梯,插彩旗,摆花等等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一根木头长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段要8分钟,共要花多长时间?

  2、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3、每隔6米种一棵树,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远?

  4、从一层到三层共48个台级,如从一层到六层共多少个台级?

  5、公路一旁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包括两端)共10根,求路长?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不只在植树当中才有,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锯木头,上楼梯,插彩旗,摆花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和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七、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给出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如: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

  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练习题3从一层到三层共48个台级,如从一层到六层共多少个台级?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还不能融汇贯通,所以做起来有些难度。他们不明白从一楼到二楼算一层,很多学生认为楼梯的拐角处也该算一层,后来我在另一个班上课之前就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观察,体验,感受,然后讨论,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就不会出现前面的问题了。还有一道时钟的问题,五时时钟敲响5下,需要8秒,12时时敲响12下,需要几秒?要想做好这类题,就得让学生明白,需要的时间应该是第一次钟响与第二次钟响间隔的时间。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剖析教材。

  本单元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了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的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情形,例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国一端栽,或是两端都不栽。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情况,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根据编者的意图,要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等。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并总结出“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3、课时安排: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中简单规律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认识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探索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和现象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这个内容之前,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由于这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原型,因而也比较容易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乐趣和成功感。

  四、说教法

  五、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分四个流程进行教学推进,

  一、情境导入

  “用以改变和净化我们生存环境的‘植树活动’里面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发现了?”

  设计意图: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实践。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题1。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寻求可行性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数学猜想。

  2、动手绘制线段图,通过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⑵学生汇报,初步建模。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环节意识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明白任何科学的结论都要建立在普遍性的基础上。

  3、学生自己解决路长和树的间距,比较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给全体学生创设水到渠成的境界

  4、重新审视例题1的不同解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探索出的规律解决他们认知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此自然而然的化解开来,所有的学生都会豁然开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植树问题》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植树问题说课稿

2.最新《植树问题》说课稿(精选5篇)

3.青岛版《植树问题》说课稿(通用5篇)

4.烙饼问题说课稿

5.轨迹问题说课稿

6.老舍《猫》优秀说课稿范文

7.挑战交通问题说课稿

8.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

9.蜀道难优秀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