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0-04 19:04: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说课稿汇总6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在于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观念的变化;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而难点就是如何做到合理消费。

  三、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不断求索,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后自我调控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与理财观念。

  四、教学策略

  我的教学理念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发展作准备。在课前准备中,我特意制作了消费调查表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并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理性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对消费调查、生活实例及现象的剖析,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学会理财。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以分析学生的消费抽样调查表导入。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发现学生的消费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生的零花钱已越来越多;

  ②注重物质消费;

  ③多数凭感性消费,易冲动,不注重环保;

  ④缺乏理财意识。

  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行为,激励学生情感,是这堂课教学的一个核心。我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说明学生的消费、理财不够科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理念,并激起学生探究合理消费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第一个环节——闲话家常:你家春节怎么过?中国人的习性,过年要消费,甚至疯狂的消费。引导学生从谈过年的变化认识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选择、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生活中既然有巨大的消费空间,那就需要合理的消费行为,这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消费放大镜:多媒体展示“小灿一家”在春节期间消费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困惑(爸爸的尴尬:轻信广告;妈妈的烦恼:一时冲动;小灿的问题:追求名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点击生活中的消费误区,在笑声中引导学生“自醒自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解决办法。

  第三个环节——理财故事:课件展示名人消费小故事,请同学们分析他们的理财特点,从而得到理财的启示。比尔盖茨节省车位费,钱要花得值;布莱尔的妻子谢丽讨价还价,钱要花得精;学生一赞叹、一深思便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不是老师强加的”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轻松地学习,感知明理。

  第四个环节——成功之道:请学生说说自己、家人或朋友的成功消费经历或消费心得。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经验总结,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消费、成功理财的喜悦,激发理财兴趣。

  第五个环节——我知道:出示各种消费标志,请同学辨认。培养学生掌握消费知识以及树立品质、绿色意识。

  第六个环节——消费宝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消费宝典。

  通过动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到的消费知识。教师也展示搜集的宝典以抛砖引玉,启示大家(消费前,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点;消费中,不超支,经济实用是重点;不盲目,不攀比,金钱花得理智点;要环保,要健康,绿色消费注重点;受教育,学文化,精神消费新热点)通俗易懂且琅琅上口的宝典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小结时,把学生关于如何合理消费的看法和主张及时的给予点评,通过进一步的选择、比较,得出中学生“应该”如何合理消费的方式、方法。最后请学生根据消费宝典制定更合理的零花钱消费方案。锻炼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说课稿 篇2

  一、课引:唤醒学生对风筝的直接体验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看到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有什么感受呢?

  生杂:很高兴,很快乐,想和风筝一起飞。

  师:总之,同学们看到风筝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个人看到风筝,涌起的感觉却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翻开课文风筝,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

  二、感知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的把课文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做两件事:画出鲁迅先生和我们不一样感受的词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你不会读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词语。

  2、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或你觉得不会读不会写的生字是哪些?读完后自由写到黑板上去。在生字词下加点。不懂的词语打问号。

  (生自由读书,5分钟后六七个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生字词。有以下这些生字词,老师重点给加点字正音。)

  瑟缩发见苦心孤诣嫌恶憔悴肃杀?丫杈

  师:“肃杀”是什么意思?

  生1:很冷

  师:联系课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气寒冷。

  师:这位同学能很快的解决生字词很好啊。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三、把握情感基调

  3、师:刚才大家通过主动的努力,把自己不会地学会了,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中年的鲁迅看到放风筝时的感受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1:嫌恶

  师:那是他小时候的感受。那中年以后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风筝的感受)

  生2:惊异和悲哀

  4、师:他看到风筝为什么“惊异”?谁能告诉我?

  生1:因为做了对不起弟弟的事。

  师:那是因为弟弟的原因。

  生2:因为弟弟很喜欢风筝,而我又不许他放,看到风筝感到惊异

  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风筝

  师:故乡的风筝是在春二月时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风筝了,感到惊异。(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先谈到这里)

  5、师:那么“悲哀”从何而来呢?

  生1:小兄弟向往风筝,而我却不许他放,将风筝折断了,扔在地上,后来知道了玩是儿童最正当游戏。

  师:事情缘于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具体的事件是什么?

  生2:小时候踩坏了弟弟的风筝。

  6、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小时候这件事。课文应该在③④两段。弟弟喜欢风筝吗?哪些词语写出了弟弟是很喜欢风筝的,抓住词语说。

  生1:几乎、跳跃

  生2:呆看

  生3:小半日

  (可以将这几句话朗读一下)

  7、师:弟弟对风筝不只是喜欢,而且是入迷了。那么我喜欢风筝吗?

  生齐:不喜欢。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1:我不但不爱,而且嫌恶。

  师:“嫌恶”是什么意思?

  生2:讨厌,厌恶

  师:他为什么嫌恶风筝?

  生3:他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玩的。

  师:在我看来,有出息的孩子应该做什么?

  生4:爱学习,有知识

  生5:将读书和玩乐相结合才好。

  生6: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师:做风筝不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结合的吗?

  生6:读书和玩乐要两不误

  生7:半天读书,半天玩。

  师:这是小时候鲁迅的想法吗?

  生:不是,

  师:这对中年以后的鲁迅来说就合适了。小时候的鲁迅则认为玩风筝是不是有出息孩子该做的事呢?

  生齐:不是。

  8、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应该去做有意义的事。所以他发现弟弟做风筝时,他是怎么做的?

  生1:毫不犹豫的踩破了。

  师:他抓断了风筝的翅骨,踏扁了风筝。做这件事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生齐:愤努的。

  师:你对“愤怒”是怎么理解的?

  生2:哥哥你这样弄坏了我的风筝,……????

  师:哦,你用了情景式来回答,很好,那现在我们换一种说法:想像下哥哥在踩风筝的时候边踩会边怎么说?

  生3:你背着我做这样的事,气死我了。

  生4: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不好好读书,竟在这里做这玩意。

  师:是啊,哥哥对弟弟是满怀希望的,希望弟弟有出息,可弟弟竟背着他做风筝。他很愤怒。应该说他当时是为弟弟好。这种愤怒你能理解吗?有时我们爸爸妈妈也会因我们的什么事生气,甚至打我们,其实也是为我们好,你们能理解吗?

  9、师:哥哥推门而入,粗暴地将风筝踩扁,弟弟的神态是怎么样的?

  生杂: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

  师:此时站在弟弟的角度,弟弟会怎么说?用合适的表情,语气说说看。

  师:哥哥你真坏,为什么踩坏我的风筝?(口气很愤怒)是不是这样?

  生杂:不是

  生1:你为什么弄坏我的风筝?

  生2:下次不敢放了。、

  生:哥哥,对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师:我知道错了。

  生3:我已入迷了,让我做一次吧。

  师:祈求哥哥。

  生4:今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再也不敢做了。

  师:弟弟的反抗有没有。

  生杂:没有

  师:祈求有没有?(学生思考)

  生5:他以后想也不敢想了。

  师:没有乞求,更加没有反抗,弟弟知错了。哥哥认为自己做对了,得到了完全的胜利,而留给弟弟的是绝望。做风筝这种想法被哥哥给……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

  生6:肃杀

  师:应该是……

  生杂:是“虐杀“

  10、师:弟弟知错了,哥哥自以为正确的得到了完全的胜利,那么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呢?二十年后再来看一下风筝之事,他还愤怒吗?

  生1:是悲哀,他知错了。

  生2:是懊悔

  师:谁告诉他的?他怎么知道错了?书上哪个句子?

  生齐:“游戏是儿童……”

  师:看到一本外国的书,知道自己错了。他便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件事是对弟弟的.精神虐杀。

  所以他想补过,设想了哪两种补过的方法,可能实现吗、

  生3:送他风筝和他一起放风筝。

  师:可能吗?

  生齐:不可能。

  师:是啊,不可能了,因为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了,那第二种办法呢?

  生4:请求他宽恕。

  师:行吗?

  生4:不行,弟弟说忘了。

  师:哥哥知道自己做错了,总是想着补过,弟弟却已经不记得了。

  11、师:哥哥其实是希望弟弟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件事的?

  生1:希望他毫不怪他。

  师:是希望他记得这件事还是希望他忘了这件事呢?

  生:希望他记得这件事。

  师:为什么希望弟弟记得呢?

  生2:非常惭愧,对不起弟弟,弟弟骂他打他,他也会舒服些。

  生3:弟弟说不记得了,他心里的石头就一直放不下。

  生4:如果他记得的话,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

  师:(在玩这件事上)弟弟会用什么态度对待他的孩子呢?

  生5:他不会让孩子玩了。(可追问为什么?因为他也从哥哥的行为里知道了,风筝是最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是笑柄,是可鄙的)

  师:如果他还记得又会怎样?

  生6:他就会让孩子玩

  师:是啊,他是多么希望弟弟能记得这件事,即便是记恨他,责怪他也没有关系。可是现在弟弟是全然忘却了,假如他以后又发现他的孩子做这样的事,他会怎样呢?

  生杂:不许他放。

  师:哥哥为了爱不让弟弟放风筝,二十年后知道自己错了,哥哥醒悟了,对哥哥来说弟弟醒悟了吗?

  生杂:没有

  师:哥哥的感受怎样?

  生:我的心一直沉着,沉着

  师:沉着可以换一个什么词呢?

  生7:难受,感到悲哀

  12、师:我悲哀的是什么呢?

  生1:因为我对不起弟弟,他却忘了,感到悲哀。

  师:为谁而悲哀?

  生2:为弟弟而悲哀,为弟弟的不醒悟而悲哀。

  生3:为弟弟的小时候感到悲哀。

  师:为弟弟小时候的没有反抗感到悲哀。

  生4:为小时候自己弄坏了风筝感到悲哀

  师:为自己的年幼无知感到悲哀。

  生5:没有正确理解“游戏是儿童……”而悲哀。

  生6:为小时候我把错误的观念传给了弟弟而悲哀。

  13、师: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这种认识是与生俱来的吗?是不是一生下来他就这么认为的呢?

  生1:是大人教给他的

  生2:是父母教给他的。

  生3:也许有光玩而荒废了沉重的人身上启发的。

  师:有这么些人光玩而没有处理好玩和学习的关系

  生4:是他看书知道的。

  师:(什么书?是中国的书还是外国的书?)书上的知识是怎么来的?

  生: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师:恩,书上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一直传到我这里都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的。如果我不觉醒,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有多少孩子的天性会被扼杀啊!这种错误的想法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这样接受的,整个社会推而广之。不醒悟的是不是只有我弟弟呢?(整个社会都这么沉浸在错误的认识中,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生:不是,是全社会很多的人

  师:本文小故事却提示了一个大道理。为坚持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人感到悲哀,还有很多人还没有觉悟,很多人还没有觉醒,只有鲁迅觉醒了。(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唤醒他人)

  师:下面我们看课文。“……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想一想,假如弟弟宽恕了他,他的心宽松得了吗?

  生杂:宽松不了

  师:所以在文章结尾他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把“四面”两个字划起来。这里的“四面”指的是什么?

  生杂:是整个社会

  师:“寒威和冷气”呢?

  生:指的也就是无尽的悲哀。

  师:我除了为弟弟悲哀,为自己悲哀外,他还为什么悲哀呢?

  生:为整个社会中不觉悟的人悲哀。

  师: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亲情,可有时我们会因为“爱”而做了一些伤害别人的事,(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有时候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们,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想错,做错,但我们不能把错误的认识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要反思他们行为。我们的父母也很爱我们,(有时也会和我们产生矛盾),一方面我们要理解父母(因为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反思父母的行为。找机会和父母沟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得到的启示。

  进教室之前我没想到课会上的如此顺利,但走出教室后我很欣慰,在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里,我带着学生感受到了鲁迅那如父亲般的兄长之爱,也体会到了他作为一个清醒者对国民麻木性的批判和感伤,可以说,无论是爱的主题还是对国民麻木性的揭露,在本课中都达到了,回过头去再来审视这堂课,我觉的课堂目标的达成得益于对小时候踩坏风筝事件的精细分析,正是有了对那件事深入细致的分析,所以后面的一切都完成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另外,即时敏锐的抓住课堂生成也是本课得以完成的关键,我感觉本文处理的较好的生成资源有如下几处:当要求学生回答对“愤怒”的理解时,有个学生采用了情景式来回答,我马上就调整了我的问题,让学生进入情景来回答;第二处是在回答“鲁迅是希望弟弟忘记这件事还是希望他记得这件事”时,有学生说“如果他记得的话,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我一想,对啊!何不拿他的孩子说事呢?他记得与不记得这件事,反映在他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就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吗?而且这还和教育思想的代代相传有关系呢,所以就抓住这个细节做了一点文章,最终学生也明白了错误思想代代相传的可怕性。③还有探究错误的教育观念是怎么来的问题,也是课堂生成的,就感觉课上到了那里,顺理成章的就出来了这个问题,必须要去追究一下根源,而学生的反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障碍,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是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然后再联系前面的孩子,代代相传的可怕再次得到了重复印证。学生对于作者的“悲哀”也就能够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了。

  一直以来,我包括还有很多的老师可能都责怪过编写文章的那些专家,把〈风筝〉编进初一的课文不是难为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吗?可是现在当我顺利的上完这篇文章后才发现,其实这样的内容学生能接受,只不过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带着学生去理解和接受,过去的课堂失败是因为我并没有象现在这样深思熟虑的来思考过课堂设计,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真的就是那句话,因为害怕,连脑子都笨了。

  明知山有虎偏想虎山行,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象这次对待〈风筝〉一样,对有难度和有争议的文章多一些讨论和争议,多一些想法和尝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象春天一样,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说课稿 篇3

  通过教学实践,本节课教学过程整体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性和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尊敬老师的感情。教学过程学生和老师相处融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好,思路清晰、重点突破还是较好的。但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使用的教学资源还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这节情感课中学生展示出来的还不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

  因此,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使思想品德的教学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参与、实践、体验、交流和展现的舞台,帮助他们创造成就感,快乐地学习。

  一、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最贴近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并且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要注意在教学中产生的“瞬间灵感”和课堂生成资源,并积极、灵活地进行引导,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有快乐也有收获。

  比如在本课中,学生平时也懂得在一定程度上尊敬老师,可是往往是因为一种习惯,甚至有些学生会存在“学得好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和老师没多大关系”的思想,对老师的尊敬出于表面而并非出自真心。因而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真正懂得尊师。而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尊师之情,就只有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老师与他们自己发生的故事来引导学生理解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而我却错失了这个机会,使用了让学生去采访现场不熟悉的听课老师的活动,使学生只注重了采访活动,采访的目的未到达,变成了只有快乐热闹的场景,没有快乐深入的学习。

  二、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学生接触的社会范围不大,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例如本课中,教师通过“感人教师的`图片展示”、“何可欣尊师、教师节尊师活动等时事回放”等内容,使学生融入社会实际中去,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三、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

  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这才成就了快乐教学。

  四、应教会学生学会反省,达到传授知识与提高道德觉悟和素质,使知与行统一。

  这节课如果在“尊师行动”环节中能够让学生反省自己平时的尊师行为,引导他们思索改进措施就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们都应该让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的是看图读“词串”的方法识字,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有凶猛的狮子、老虎,有顽皮的猴子、长鼻子的大象,还有美丽仙鹤、孔雀和聪明的鹦鹉等珍稀动物。

  从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来看,本册识字教学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教学中可按照自主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去识字,使认识事物与识字同步发展,另外,十二种动物中大部分动物学生们都较熟悉,教师不必多讲,而仙鹤、麋鹿、棕熊等见得不多,可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让他们在课本以外去学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渗透环抱教育。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观察图画,了解十二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正确朗读韵文。

  3、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顾名思义,教学重难点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美观、正确。

  4、识字教学,顾名思义,教学重难点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的端正、美观。能有感情的诵读。

  5、课时安排:二课时

  6、教具准备:词卡、动物图、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利用课本中精美的插图与词串中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相对照,通过看图识字,识字中认识动物,把看图和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说话、帮助学生识字结合起来,利用汉字造子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叫小老师领度词串,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多种手段方法,促使学生爱读乐读,熟读成吟,读成轻重缓急,突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喜爱动物的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动物儿歌导入

  1、动物儿歌吟诵。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识字韵文。借助拼音,自渎韵文。

  3、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4、小组读,比一比谁读得准。

  三、指导感悟

  1、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十二种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把它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大家。小组成员拿出收集的动物图片交流,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2、汇报:用句式:我喜欢(),因为()

  3、是啊,这些动物都很可爱,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保护我们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你们能读出对这些动物的感情吗?

  再读,注意词串间的连贯:词间停顿短,声断气不断,行间停顿长,气断情不断。

  4、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5、用词串说话,这些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惯,平时都喜欢干什么,请你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6、是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动物都得到了人们的保护。我国还设立了许许多多自然动物保护区,就连动物园的动物也不关在铁笼子里了,而把它们放养在野外,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你瞧,动物园里的饿动物真多啊!有什么动物呢?谁来说。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示: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他们正在()。

  四、写字指导

  1、示生字:狮虎。

  2、指导读。

  3、写字指导。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活动《世界真精彩》中的一节艺术领域活动课《戏曲脸谱》;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听故事、观察脸谱的图片,能够说出脸谱的特点、造型和色彩从而说出脸谱的对称规律。通过欣赏戏曲脸谱表演让孩子们知道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通过对本班孩子的了解,在对孩子们区域活动的观察时,发现孩子们对于动手尝试制作脸谱的活动十分感兴趣,结合《指南》我发现孩子们在制作脸谱的过程中对于对称性还是没有清晰的概念,我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选,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进行创作,从而体会脸谱的对称性。

  本节课重点是观察脸谱的造型和色彩,认识对称图案的规律;难点是知道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尝试制作脸谱。

  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听—看—找—做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脸谱的.对称性以及它的造型和色彩并知道脸谱是中国戏曲的代表。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专心倾听故事,说出脸谱的特色。2.观察脸谱的造型和色彩,认识对称图案的规律。3.知道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尝试制作脸谱。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幻灯片2.视频 3.橡皮泥、彩笔、蜡笔、脸谱轮廓图、各种手工材料、各种豆子。

  四、说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倾听故事,说说悟空脸谱的特色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让孩子们观察脸谱的特点并且能够说出脸谱的特点

  (二)、欣赏脸谱,感受脸谱造型和色彩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通过让孩子欣赏脸谱让孩子说出脸谱的造型和色彩

  (三)、观看图片,发现脸谱对称的规律

  这一步我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让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脸谱的对称规律

  (四)、观看视频,知道脸谱是戏曲代表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观察发、交流法让孩子们知道脸谱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五)、动手制作,尝试创作对称脸谱

  本步我运用了观察法、讲解法、操作法、交流法;首先,通过孩子自己观察对称脸谱,通过教师讲解,孩子们任选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对称脸谱。最后,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说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体验操作,获得经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体验、尝试与交流的平台。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

  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

  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

  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

  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

  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熟悉第一段

  1.师出示诗句:“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一)初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庐山云雾)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请运用以上的词语围绕庐山云雾,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

  3.师小结。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充满神秘的,庐山云雾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1.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第二大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云雾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我们分别在哪几个地方观赏云雾?

  2.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哪几个地方的云雾,请完成下列填空题。(回答)

  我们观赏了在()看到的浓雾,在()看到的雾气和在()等处看到的云海。(先在书上用“____”划出,再回答。)

  (引:这些地方的云雾各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3.默默地欣赏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

  4.理解“瞬息万变”,哪些词与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学生围绕“瞬息万变”提问。

  6.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①哪些词句体现了庐山云雾的这一特点?(用“~~~~”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

  ②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7.讨论以上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

  8.讨论第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9.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体会“刚刚……转眼间”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10.用“刚刚……转眼间”进行说话训练。

  A.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转眼间就()。

  B.火烧云的变化真快,刚刚看上去(),转眼间()。

  C.自己说一句话,用上“刚刚……转眼间”。

  11.出示语句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议:将以上的话改成下列这一段话,好吗?为什么?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导并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指名朗读——指导——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13.师小结:“瞬息万变”的浓雾真的是好美呀,读了作者的解说,我们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我们经过了哪几个步骤才领略到这一番美景的?

  1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

  二划:划出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

  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15.生自学第4小节。

  16.汇报交流。在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地出示投影片,领会“时而……时而……”的用法。

  ①小猫钓鱼真不专心,时而____,时而____。

  ②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了,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真令人担心会不会发洪水。

  17.指导背诵。

  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第一句话先讲庐山云雾对山镇牯岭特别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与它____。第二句讲庐山云雾时而____,时而____。第三句讲山镇牯岭一半____,一半____。

  18.试背。

  19.师小结: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这就是云海的两幅照片,想去体会体会它的美吗?

  20.生按学习第3小节方法,自学第5小节。

  21.集体交流汇报。出示检测题:

  A.云海的特点是()。

  B.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和()两种情况下的云海。

  C.找出与以下结构相类似的词:

  波涛起伏()青峰秀岭()

  2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找出过渡

  1.师根据板书,小结学习内容。

  庐山云雾是美的,但是作者的叙述更是天衣无缝,连贯而又自然。作者是*哪些词句连接起课文的内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3.师小结,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家乡的晨雾》。要求写出晨雾的特点。

  (四)作业。

  1.片断练习:《家乡的晨雾》。

  2.补做完作业本上的第3、4、5、6题。

  附板书设计

  庐山云雾

  登山路上 浓雾 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

  雾来时……雾云时……

  雾浓时……雾稀时……

  山镇牯岭 雾气 朝夕相处,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 云海 壮观绚丽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

  云絮翻飞,色彩斑斓

  本课时采用这种对应式的板书:

  一、便于体现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二、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