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喜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显性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隐性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热爱自然、用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基本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难点为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思、画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观看有关恐龙的短片。
(一)组织教学。
(二)揭题。恐龙生活在一亿几百万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恐龙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恐龙。
(三)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和体貌特征。
1.说一说你知道的恐龙知识。
教师小结。
2.学习恐龙的种类、习性和生活环境。
(1)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说说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2)了解恐龙身体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分析,恐龙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a、头部 b、颈部 c、身躯 d、四肢 e、尾部
(3)恐龙的分类。
提问:不同的恐龙有不同的特征,这些恐龙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教师小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四)创作指导。
1.最想画的是那种恐龙?他有什么特征?怎么样表现。
2.怎样体现巨大?在两张作品中,哪个恐龙比较大?哪个比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3.欣赏学生作品:哪些地方画得好,给你有什么启发。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虽然恐龙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们让消失的恐龙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我们眼前,奇迹就看同学们了:用你的画笔,大胆地画出巨大的恐龙,让我们来场“龙王争霸赛”吧。
2.在开始比赛前,我们先来熟悉下比赛规则吧。
A、画一只你最喜欢的恐龙或想象的恐龙,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或动态去画。
B、评选出三大龙王:
龙王一:体形巨大,威武。
龙王二:色彩鲜艳,合理。
龙王三:造型新颖,独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大小对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龙,还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延伸。
1.课后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欢的恐龙。
2.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课后请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的第一节:<家庭电路>是将之前所学电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完美结合。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动,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育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家庭电路的组成,保险丝的选择,三线插头和插座的作用等内容都是有趣而有用的;虽然没有较艰深的知识点,但是内容琐碎、繁杂,有许多潜知识包含在其中。并且本节课主要是介绍生活用电常识,大多数知识学生常识性了解即可。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
(2)知道家庭电路的火线、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220V。
(3)能根据电能表上所标的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确定接入的家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4)知道保险丝的作用,开关与灯接法
(5)了解三线插头。三线开关为什么安全、漏电保护器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讨论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保险丝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难点内容是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和对电路故障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他们往往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八年级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同时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接触实物,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本课的重点是家庭电路的认识和各元件的作用,所以本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实物,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实例分析法。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从物理走向生活。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周末一家人正在看春节晚会的实况转播,一位小品演员正在演出,眼见得如此精彩,可惜停电了,而邻居家里灯火辉煌,并传来喝彩声……。大家猜想一下,家庭电路里哪一部分出了
故障?应该如何检查呢? 活动一:1.问题导学: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互动探究一:
同学们观察电路板上的各元件,同时阅读课本关于家庭电路的组成一段,找出组成家庭电路的主要部分。哪一位同学说一下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交流展示1: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和导线组成。 学生交流展示2:家庭电路各部分功能.
活动二2、问题导学:保险丝原理,作用是什么?
互动探究二:学生观察保险丝,保险丝材料是什么?
交流展示:讲解保险丝作用,材料。
活动三3、问题导学:怎样辨别火线和零线,怎样使用试电笔?
互动探究三:学生讨论试电笔使用,辨别零线和火线
交流展示:学生使用试电笔,讲解试电笔使用方法,辨别零线火线
活动四4、问题导学:电灯及其开关的接法
互动探究四:学生看书了解电灯与开关连接
交流展示;控制电灯的开关应与电灯串联,并且要接在火线上
活动五5、问题导学: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互动探究五
学生讨论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交流展示:
学生介绍三孔插座和三孔插头,讲解三孔插头的好处,、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6、达标检测
1、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们连入电路
2、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能表用来显示用户所用的电能,应安装在干路上
B、保险丝安装在总开关后,当电路中有大电流通过时会熔断
C、开关与用电器并联
D、总开关千万不能倒装,其静触头应在上面
3、小强同学在学习安装照明电路时,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开关中两个接线柱接到了一起,这样产生的后果是( )
A、灯不能正常发光B、保险丝迅速熔断C、开关依然起作用D、灯总是亮着
4、家庭电路里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其原因是( )
A、为了获得相同的电压 B、获得相同的电流C、获得相同的功率 D、可以单独工作
七、教学小结
八、板书设计 家庭电路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
(2)知道家庭电路的火线、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220V。
(3)能根据电能表上所标的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确定接入的家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4)知道保险丝的作用。试电笔使用,开关与灯接法
(5)了解三线插座,三线插头为什么安全。漏电保护器作用
九、教学反思
成功点:
一、学生对家庭电路的构成和测电笔的使用掌握不错,能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学生对保险丝的工作原理掌握不错。
三、学生对安全用电常识掌握深刻。
不足之处: 一、学生对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掌握不透彻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它是华师版的《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WORD排版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
重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因此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而在对图片的调整和编辑的操作中学生容易出错,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图片的调整编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目标分析
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其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播放)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调整图片、编辑图片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宣传单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湖北关注,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三、教法分析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为此在授课时,我首先通过观看运动会比赛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的主题任务——为省运会制作宣传画单,在完成这个主题任务过程中,再给出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已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四、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尝试操作——自主创造——作品展示”。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最后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五、说教学准备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将运动会比赛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存放在学生机D盘。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引出主题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四)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第一环节:情景激趣,引出主题
首先,我播放了前几年前的奥运会录像片段,同学们看到赛场上运动员飒爽的英姿,场下啦啦队摇旗呐喊的情景,一定会无比激动,此时,问道:“多么精彩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会,让更多的人受到运动会顽强拼搏精神的鼓舞呢?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用我们所学的WORD软件为运动会设计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好不好?”
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同学们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后,个个跃跃欲试,紧接着有一些同学会由喜悦转为疑惑:“怎样为运动会作宣传呢?”
这时,出示两个文档:“看,这是老师为省运会设计的宣传单,哪种宣传效果更加形象生动,更能鼓舞人呢?”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带图片。我顺势提出第一个任务
任务一:同学们自已动手试一试,如何插入图片?
任务提出后,同学们思考讨论,我提示学生插入图片要使用插入菜单,让学生自已动手实践,看看谁最先找到插入图片的方法,这样意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有些同学不仅很快就找到了插入剪贴画的方法,还找到了插入其他图片的方法,但是,也有少数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这时,我请已学会的同学担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分别演示插入剪贴画和插入其他图片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
然后,我利用事先做好的课件,演示操作步骤,归纳操作方法。
这样做,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通过学生的演示,教师的归纳,学生们都能将图片插入到文本。紧接着我找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软件进行展示,我首先对这些作品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请同学们议一议如何使这些作品更加完美,同学们畅所俗言,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我归纳成3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1:如何改变图片的大小?
问题2:如何移动图片的位置?
问题3:如何调整图片和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3个问题成为了3个新的任务摆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我让学生可根据自已能力的高低选择1个或多个任务进行探究,并尝试操作。这样采用分层教学法,既让能力高的同学充分展示自已的才华,也可让能力较低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同学们在操作前,我这样提示大家: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1、教材的阅读。2、回顾以前图画程序中图片的编辑来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同学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小组中会操作的同学传授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进行启发引导。在我的预设中,“在‘嵌入型’的文字绕排方式下不能随意移动图片的位置”将是同学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此,我有意在屏幕上演示,并质疑:“图片为什么拖不动?看谁能帮帮我?”这时,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的方法。
然后选几位同学将屏幕上的几幅作品进行完善。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破了对图片进行调整编辑这个难点。
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好奇心也随之得到满足,动手实践的得与失,不再是作品的好坏,而是“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在学生掌握新知后,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来为奥运会设计一份宣传画的比赛,制定比赛规则后,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充分发挥自已的灵感和特长,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以比赛的方式,使孩子们的兴奋点再次激起高潮,不知不觉中使知识得到了巩固。
第四个环节: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里,利作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将小组中比赛优秀作品传送到教师机,我利用事先做好的模板,快速地将这些作品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既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心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兴奋,被认可的满足,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在我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将请同学们对这节课谈谈自已的收获,目的在于让同学人回顾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最后,我会说:“今天已经成功地为此次奥运会设计了宣传单,但还不够完美,如艺术字的使用,背景的设置等,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给学生造成学习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下阶段的学习热情。
七、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从多方面给予评价,同时,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八、设计思想
本节课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同学们都十分关心的奥运会为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本堂课进行整体把握,放手发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探究和创造中来,从而享受到创造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轻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相信,通过这种快乐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一定会更加喜爱信息技术课,爱上富有魅力和新奇的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那时,真正解放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广大的学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夏夜多美》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它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危险时刻,睡莲姑姑弯下腰救它上来,热心的小蜻蜓牺牲休息时间,在萤火虫的带领下,把小蚂蚁送回了家。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夏夜美丽的荷塘夜色,更被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这篇文章文辞优美感人,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温情,是人文内涵极其丰富的佳作。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夏夜之美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
二、说教法
阅读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首先大胆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夏夜中进行学习。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心灵受到熏陶和触动,感受夏夜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学会关心别人,培养良好的品质修养。教学方式上以“导演和演员”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表演课本剧。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提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途径。评价方式上,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由传统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评价转变为学生互评、学生评价老师,从而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别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激发其自信心、成就感。
三、说学法
以读为载体,感悟文本。初读时,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再读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初步感悟夏夜不仅景美,人物的心灵更美。细读时,引导学生从“喜欢谁”入手,感悟睡莲是如何关心帮助小蚂蚁的。通过朗读、理解、想像,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情感,感受夏夜“内在”的美,体现阅读的层次性。朗读采用自读、齐读、引读、边演边读等形式,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朗读感悟文本,在反复的朗读中读通课文,理解内容,而且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巩固。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互助学习
四、欣赏范读,体会感情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画出你眼中美丽的夏夜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复习生字
有一天,蚂蚁妈妈带宝宝们去公园里锻炼身体,瞧,他们正在练习跑步呢!在每一条跑道上都有一些关卡,读出了卡上的字才能过关。哪一组小朋友愿意帮帮他们啊?
过渡:天都黑了,可蚂蚁妈妈的另一个宝宝还没有回来,它到哪去了呢?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在情境中巩固识字,既扫除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又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同时结合了本文中心,让孩子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二、想像朗读,激发感情
1、想象读:闭上眼,听老师读,你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交流,粘贴带名字的小动物图片,学生边看图,边读出词语。
三、自读自悟,读出感情
1、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并告诉他,你为什么喜欢。
3、反馈交流。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反馈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创设情境,指导表演
这么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1、在这美丽的夏夜里,公园里静悄悄的,大家都睡着了,池塘里的睡莲也闭上了眼睛……突然,怎么了?
找两个学生演蚂蚁和睡莲。(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鲜活的情景,通过表演,加深对字词的理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了解课文内容。)
2、爸爸妈妈找不到小蚂蚁,该多着急啊!这时,谁来了?找学生扮演蜻蜓。
3、天太黑了,见不到路怎么回家?找学生扮演萤火虫。
4、旁白: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欢呼状)
(穿针引线地使故事情节自然发展。)
5、出示: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在师生共同读演中感受到小动物之间互帮互助的真挚情感。)
6、组长分配角色,小组试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演。(之前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小组再演,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对分角色朗读表演感兴趣。)
7、展示表演。
五、深入感悟,深化体验
1、指读14-16自然段;借助动画、音效,集体诵读,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辅以动作。(利用多媒体动画、音效以及学生自己做动作表演诵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
2、是啊,夏夜多美啊!碧绿的河水,粉红的睡莲,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美丽的鲜花,闪闪的星星。读完了这则小故事,你觉得还有什么比这景色更美?生结合各种小动物具体说说“心灵之美”。(用优美的语言再现故事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受到熏陶,得以深化。同时,积累语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感悟,小结
1、读完了课文,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小道理。让语文学习成为孩子们学会生活的一种能力。)
2、老师相信你们会成为外表美,心灵更美的好孩子。
七、课外延升,拓展思维
1、夏夜很美,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你画的夏夜美不美呢?请大家先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小组里的同学,然后选出你们认为画得好又说得好的小朋友上来说一说。
2、小朋友们不仅读得好,画得好,说得也棒,大家能把刚才所说的美丽的夏夜写下来吗?
(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拓宽了学生想像的思维空间。将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延升,以画促话,给学生的心灵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让其个性在绘画与解说中充分张扬。)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是识字(一)的第三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物品。
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他们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词组和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和识字,让学生们练习说句子,认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三、说重难点
重点:认识沙发、报纸、茶几、台灯、电话和挂钟等8词语。
难点:让学生想办法记字,结合识字,认识8个生字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看图识字。
2、用熟悉的事物来记生字。
3、在游戏中识字。
学法:
1、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
2、借助熟字记生字。
3、在玩中学字。
五、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看图感知。
教学伊始,用谈话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本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幻想。然后让学生观察图,说图中有什么物品?
2、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让学生根据实物初步感知即将学习的八个词语,从中训练学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学会八个词语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寻方法。有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因此在指导认字前,我先让学生在即将学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经认识的汉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并给予积极的表扬,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借助图与拼音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与拼音是帮助识字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借助图猜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拼音。教学时,通过与词语交朋友、找朋友使学生读准字音。
﹙3﹚、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4﹚、认识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5﹚、《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力求实用结合,因此教学时通过乱字排列、组词使学生得到词语的拓展练习。
三、课终游戏记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后和教学巩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
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最后的几分钟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最后的几分钟再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挑战记忆力”。让学生自由读,也可以集体读,个别读,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可以让学生给生字再找朋友,这是新旧知识的结合运用。如猜谜语,又给孩子一种新的惊喜,让孩子在激动兴奋中结束这节课。
《在家里》说课稿
【说教材】
《在家里》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关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说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本课时的目标:
1、认识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圆圆的家里有……”来说话。
3、会写“上”“下”两个生字。
【说教学理念】
德国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的境界,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吸收;同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说教学、学法】
1、创设情境,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中句型“圆家里有……”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耐性较差的特点,在本课设计了“开火车”、“走迷宫”等游戏吸引学生,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营养”,为师的必须悉心“浇灌”。
我在一开始就跟学生进行谈话,先将自己的喜悦带给学生,同时邀请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一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大家都为能与老师共同分享喜悦而激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溶入到学习的环境当中。利用第一步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学习中,这应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期待。
二、利用情境识记生字。
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动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如同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动,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俩”!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圆圆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说,必须用上句型:“圆圆的家里有……”。在说的过程中肯定会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可以借助实物识记生字,找准物品,把抽象的文字和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学生感兴趣,同时也容易记住,自然、轻松。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
接着再让生字走出圆圆的家门,借助拼音,采用“小组读”、“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最后将课件中的拼音去掉再进行认读生字,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鼓励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
三、游戏巩固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后和教学巩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
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时间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有限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送信”。当老师将一个个信箱往黑板一摆,学生会显得特别兴奋,这时可以先让学生认读信箱上的拼音,然后请学生当邮递员送生字信件送到相应的信箱里,既复习到之前学习过的拼音,又是对生字的巩固。
四、指导书写。
这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书空,再落笔书写,再评,互相促进。
五、课外拓展。
在本环节中借助课文内容,结合实际环境,建议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一些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如“冰箱”就贴在冰箱上等。让学生自己创造识字环境,认识更多的生字。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蘑菇该奖给谁》,这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白兔和小黑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是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的偏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显示真正的本领。目标1和目标2是本文的重点,目标3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就第二课时着重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采用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以行拓径,指导朗读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富有情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我在导入课文后,就出示“练习、提着、参加、乌龟、冠军”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边看图边以连词成句的方式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再通过媒体,创设情境,出示动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再学习的欲望。
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课文的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课文比较简单,我相信我班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兔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我将用故事引出课文第二部分即2-4自然段,把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第二部分,并请学生读读兔妈妈的话,说说知道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的妈妈说话时的样子,再通过朗读,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接着请小朋友转换角色当当小黑兔来回答兔妈妈的问话(板书:小黑兔),并说说小黑兔当时心情如何,再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来朗读这句话,抓住“得意”这一词,来体会小黑兔的骄傲(这时板书:得意)!相机出示小白兔的话,和小黑兔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同样的方法来体会小白兔的“难为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对词义的感悟更具体、真切,朗读更到位。
接着我将创设情境,播放小黑兔和小白兔练习跑步的情况引出课文第三部分即5-7自然段,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读小白兔和小黑兔的话,并说说他们俩都和谁比,心情都如何(板书:跟乌龟比,跟骏马比),再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小黑兔的得意、骄傲,小白兔的难为情,伤心。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
接着我将设疑听了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兔妈妈会把蘑菇奖给谁呢?引出课文第四部分即8-10自然段。估计学生会说小白兔,相机引导学生读读第八自然段。这时师生对话“小黑兔得了冠军,奖品却给了小白兔,如果你是小黑兔,你会怎么想?”学生可能会说不服气,跑去问妈妈等,相机引导学生朗读第九自然段,体会小黑兔的不服气。接着我将组织学生围绕“如果你是兔妈妈,你用什么理由来说服兔妈妈呢?”展开讨论,并组织交流,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并请学生说说高手的意思,联系实际情况,说说班里学习的高手,再通过不同的方式的朗读来体会只有和真正的高手比,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板书:敢于和高手比)
三、以行拓径,指导实践
课文中还留有一些空白,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听了兔妈妈的话,小黑兔会怎么样?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把体会到的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这一道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最后,总结课文,继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技巧。
为了把课内外有机地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渠道,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选择性作业: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回家读给家长听。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给课文配上一幅插图。喜欢讲故事的学生,可以续编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研究。
以上就是我对《蘑菇该讲给谁》一课的粗浅的理解和一些初步的教学设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将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中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
五、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置疑:“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审视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变量,如何控制变量,怎样设置对照实验。然后,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最后,对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分析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播放实验视频
分析试验结果
1、同样是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淀粉
2、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
1、从实验题目中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
2、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这是我园园本课程——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达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萝卜的有趣,主要是萝卜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萝卜制品,使活动玫缴罨?br>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兔子绒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3、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
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
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萝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以动作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分法。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
—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
(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到这环节,目标3就自然完成了。
(六)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说课稿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赛龙夺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