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西藏高原》,说课程序如下: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教材是围绕“西部风情”来编写的。学习本组教材要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感受家乡的可爱,感受生活是如此美好。这是本组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了解西藏高原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二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三是理解词句,大胆想象加深课文的理解,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
以上三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理解词句,并在实际中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课标理念,我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性学习方式,辅以课件、录音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引起学生对课文中西藏高原的天空、高山、湖泊的关注。在教学中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的心灵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由此,我设立:“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诵读感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1、创设情境——再现美
上课伊始,伴随《走进西藏》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西藏高原那迷人的风光。天籁般的旋律,美丽的雪域风情让学生思绪飘向那片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雪域高原。此时,我趁机插入导语:西藏高原是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起了多少人对那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西藏,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在充满激情的导语中,既回顾了上节课对西藏高原的整体感知,又激起了学生情感,活跃了学生思维,为后面品读课文,突破难点,奠定了基础。
2、品词赏句——领悟美
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美美地畅读第二自然段,指
导学生边读边动手在文章中勾画好词佳句。老师引导:“这一段美不美?美在哪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时,我趁机出示图片,结合学生视觉上的感知,使教学更形象直观,配以图文并茂的练习。“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这句话把___比作___,___比作___。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巩固探究结果。教学中,再让学生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范读、学生相互练读、小组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品词赏句,眼观、耳听、口说体验西藏高原天空的美景,受到人文美的熏陶。在“你的朗读让老师和同学都陶醉了”这样的评价激励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朗读同时,其它同学在脑海里想象天空的美丽,去体会“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调动学生整体参与意识。重视读书,重视背诵,是语文教学的精粹。熟读成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潜移默化规范学生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背吧!”老师示范背诵让学生欣喜之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和兴趣。读背训练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积累和扩展知识的方法。
3、感情朗读——体验美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提出探
究问题:“读完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感到了我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不明白?”读读、议议,让你感动的地方。
让学生探究问题,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勾画“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因为这里有大得像海一样的`湖泊,挨着湖的是墨绿色密密丛林,还有终年不化的雪峰”就构成了这幅画面。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探究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导读描写西藏景美与富饶的句子及第五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我将通过说话练习,来学习“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再让学生体会本句的过渡作用。这样先练后讲的体验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4、诱导想象——升华美
反复阅读中体会结尾的含蓄精妙,首先让学生诵读中自悟自得思想感情,读出赞美之情。然后质疑、探究:“为什么祖国的西藏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既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又点明了中心,升华了感情。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西藏景美、富饶、可爱,而且又一次体验了探究后收获的喜悦。基于新课标应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理念,紧扣感受家乡的可爱这一单元的重点,结合小学生好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我来当小导游”活动。先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介绍家乡美景,引导学生联系退耕返林后的绿山,联系三峡156水位上涨后澎溪河像湖泊,再要求课后写成小文章。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拓展了思维,又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在同学们对家乡的尽情描绘中结束课堂。
五、板书设计
天空 高山 美丽 西藏高原 湖泊 资源
草原 富饶 平原
六、说课小结
本课教学是想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快,实现教师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谢谢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意图:
我做课的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蘑菇家园》。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但介于幼儿年龄小,对蘑菇的了解不多,课前我通过猜谜语、看图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常见蘑菇的相关知识,幼儿对蘑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色。
此次活动我设计的是一次手工泥塑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和示例大胆想象,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老师们都知道,橡皮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手工材料之一,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大,幼儿喜欢捏捏、搓搓、拼拼扯扯,一块小小的橡皮泥,在孩子们手中就能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喜欢玩泥是孩子们童年的一种特殊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本次活动和我班幼儿实际和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目标:
让幼儿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大胆想象,表现蘑菇上的各色花纹。
初步感受泥工艺术的立体美。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课前收集并观看蘑菇的图片、资料等,认识、了解常见蘑菇的外形、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知识。
在大蛋糕盒的泡沫底座上铺满绿色的皱纹纸碎片,制作成“蘑菇家园”。
幼儿每人一罐彩色橡皮泥、3~5根二分之一长的牙签,范例若干,庆祝生日场景水粉画一幅、步骤图一幅。
四、说重点、难点
我们中班幼儿因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另外,部分幼儿在泥工活动中无从着手,常常嚷着要求老师与同伴帮忙;或者是无目的地玩泥,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就给予命名。
针对幼儿这些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如下。
1、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本次活动难点是:A. 大胆想象,表现蘑菇上的各种花纹。
B. 初步感受泥工艺术的立体美。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我主要运用了:故事激趣法、谈话法、游戏法、放手教学法、对应评价法(针对修正问题而评价)、随机评价法(用于解决难点问题)、欣赏评价法(激励引导)。
学法我主要运用了:观察法、交流法、讲述法、尝试法、操作体验法、游戏法。
说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的是:以一个给《蘑菇妈妈过生日》的情境故事环环相扣,一线贯穿来组织活动程序的。活动流程分为:课堂常规——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兴趣——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我来做一做——送蘑菇宝宝回家——活动延伸,共六个环节。
课堂前奏
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活动常规,集中注意力、营造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
(二)故事导入主题,主要是激发幼儿兴趣
(三)、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
通过观察,交流、讲述,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主动的去感知。
(四)我来做一做
让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初步积累泥塑经验。让幼儿体验自主动手操作的乐趣。
(五)、送蘑菇宝宝回家。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融合多学科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塑造蘑菇,丰富“蘑菇家园”,并鼓励幼儿塑造小白兔放置在“蘑菇家园”内,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泥塑的兴趣。
活动反思小结:
此次活动,我获得了如下收获:
1、科学合理的设计很重要:整个活动过程,我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泥塑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设置情境时,我又以以幼儿喜欢的《给蘑菇妈妈过生日》的情境故事贯穿始终,首尾呼应,静动交替,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减少了“教”的痕迹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最后,以给蘑菇妈妈庆祝生日为一个最高点结束整堂课,幼儿很开心,意犹未尽。
2、以全新的理念为导向是关键:传统的泥塑活动都以示范+临摹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我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示范+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启发引导幼儿观察示例--说一说感受—讲一讲制作打算、放手让幼儿尝试操作的方法,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个幼儿的蘑菇作品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初步积累了泥塑经验。
出乎意料的效果:少了示范的限制,大多数幼儿表现出了超常的操作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体验了自主动手操作的乐趣。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还还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我也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需要提高。
不足之处:
1.给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分享交流,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可提高造型的能力和水平,并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在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这一环节)
课堂张弛力不够。1)本来,在进入主题活动前我还准备了一个拍手小游戏和复习《蘑菇的一家》,但由于过于紧张,为了赶时间,临时把这一点省去了,上下来,我才觉得如果加上拍手小游戏,一开始的课堂气氛会显得更活跃;如果加上复习《蘑菇的一家》,回味蘑菇爸爸、蘑菇妈妈、蘑菇宝宝一家发生的趣事,勾起幼儿对蘑菇宝宝们的美好记忆,更有利于幼儿后来实际操作中创新思维的拓展。2)创作的最后原本打算用幼儿前几天涂画的蘑菇图片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增强创作力的,没想到听课的老师太多,贴在墙上的图片被挡住了。3)、让幼儿通过看看、说说自己的感知后,再讲讲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蘑菇,通过欣赏,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做出更多漂亮的蘑菇,在作品展示的时候,幼儿更是兴奋,它们也时不时的改动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制作出更漂亮的蘑菇。只是在表达某些问题时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下,才能够用语言将意思表达完整,在此过程中逐步丰富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教师自身语言生动完整、精当准确、感染力的练习。
我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同时也加强自身语言生动完整、精当准确、感染力等方面的练习。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
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
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PPT放前测图)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 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周长的本质特征。
【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的三维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版块: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主张“以学定教”。在学法上,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具体又如何操作让我们打开第三版块:说教学过程。
我们经历了多次磨课,最后我们的教学分以下四大环节进行:
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
环节二:活动探究,深入本质
环节三:理解巩固,升华概念
环节四:课堂总结,静思回顾
我们一起走进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这个环节第一次磨课,我们采用绘本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围栅栏的经过,指一指栅栏的一周在哪儿。但绘本中围栅栏的过程是静态的,而且情境单一,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浮于表面。为了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几经研讨,最终采用猪猪侠跑步,蚂蚁爬树叶,照片围边框这三个用动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找一找这三幅动态图的共同点,引出“一周”。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大量生活素材中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紧接着出示在周长的课前调查活动中的典型例子。通过判断对与错这样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学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周长理解的误区。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深入本质。这个环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主要分三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指一指。结合身边的物体,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通过指一指的活动,学生不仅知道生活中有“周长”,还会在生活中找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的周长。
活动二,描一描。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找出来,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反馈时,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三号和四号图形上。通过三号的辨析,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4号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的对比,发现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区别,明确了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活动三,量一量,是这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内化对周长的理解,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第一次磨课,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身边任意的三件物品进行测量。但学生提供的素材随机性比较强,测量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总结。
于是在第二次磨课中改成了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封面,等腰三角形,爱心。利用图形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但等腰三角形,爱心,数学书的封面都是对称图形,缺少了每条边都需要测量的一般图形。而且小组汇报时,数学书太大不方便展示。于是,最后商定:将等腰三角形换成了一般的三角形,将数学书换成了长方形卡片。这里所测量的物品各有使命。三角形是直边图形,爱心是曲边图形,长方形是直边图形,又隐含了简便的测量方法。在明确了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后,追问:正方形呢?五角星呢?通过以上测量方法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可以利用图形的特点来求它的周长,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理解巩固,升华概念。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考虑到一些练习已经渗透到新课教学环节中,所以第一次磨课时,只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一题,拉动四根小棒组成的正方形,为什么形状在变,周长却不变?第二题A区和B区的周长,哪个长?但是,我们在磨课中发现,这两题趣味性不浓,习题之间的跳跃性比较强。很多学生在比较周长的时候,还是受到面积的干扰。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做了这样的调整:第一题猪猪侠和超人强跑步比赛,但是猪猪侠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操场的周长比较长!你们认为呢?第二题:他们更换了跑道,现在公平吗?第三次再换跑道,怎么样?这三道题在猪猪侠和超人强跑步比赛的情境中展开。灵活运用了周长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无论图形如何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长也就不变的道理,突破了难点,一步一步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最后,整堂课在安静地看书中结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还推荐了一本有关周长的绘本故事《栅栏栅栏围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让课堂学习延续到了课外。
【课后思考】
这堂课我们经历了一个月6次的磨课,虽然期间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们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本着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团队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共同成长。但是由于我们团队队伍比较年轻,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如上课过程中对于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能力还有所欠缺。课堂评价语言稍显单一。如何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如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下一步的思考和讨论?这将成为我们团队今后继续探讨的话题。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新疆好》,分听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和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两部分。
2、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的,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生活在祖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族就是其中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于新疆,孩子们总是感觉很神秘,他们总想去揭开那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去看看那瓜果飘香的田园和牛羊遍野的风光。课文以“新疆好”为主题,用听赏歌曲《新疆是一个好地方》和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拓宽孩子们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民族的风土人情。
3、教学目标
(1)聆听本课歌曲及相关知识学习,使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多角度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舞蹈。
(2)能学会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高兴、得意的心情。
(3)指导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创造性地创编和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并经过声音表达出来,体验歌曲所展现的现代新疆人民幸福愉快的生活场景。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的两个乐段用不同形式参与伴奏。
5、教学准备
电子琴、纸新疆帽、纸贴胡子、光盘机、竹竿
二、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音乐、舞蹈、地理、人文等多科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一开始我就播放一首具有浓厚新疆味的歌曲,配上教师的新疆舞,让学生在律动中初步感受、熟悉歌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体验法
教师弹奏歌曲,用竹竿敲打地板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这样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还开阔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探究法
分小组谈谈新疆的民俗风情和自己知道了解的别的民族的特点,也可以唱别的新疆歌曲,也可以跳跳新疆舞。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4、学科综合法
歌曲一共有五段,一、三段由女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欢的新疆舞动作,二、四段由男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欢的新疆舞动作,第五段男女共同表演,也可以在同学们表演时做画。这样有助于营造热闹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本节课,我以“韵律美”为突破口,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创编舞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才华,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创编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一看,听一听
伴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的音乐,老师跳着简单的新疆舞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和熟悉所学歌曲。
(2)想一想,说一说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节目,猜猜它是哪个民族?(新疆维吾尔族)
*老师介绍新疆舞的风格、特征等。
*分小组聊聊自己知道的新疆。
2、欣赏与体验
师: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新疆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丰富资源,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让它来告诉我们新疆还有哪些令人向往之处。(师生听赏歌曲)在听赏的同时,学生用竹竿碰地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最后,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并根据歌曲内容说出新疆的好。
小结:这是一首很早就流传在新疆哈密地区的民歌,听了这首歌曲,大家应该对新疆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真是个好地方,过去的新疆很美丽,那么经过西部大开发,如今的新疆应该更令人向往。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新疆一位库尔班大叔家里去做客,看看现在的新疆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新气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赏中获得感受,了解新疆,为下一环节的情境教学做铺垫。
3、学习歌曲
(1)播放录音,师生感受
师问:库尔班大叔心情怎样?那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学生回答)
师:是啊!经过西部大开发,新疆人民的生活比以前更红火,更快乐了!所以我们的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2)按节奏朗读歌词
一边打竹竿,一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轻松的感受歌词的韵律。
(3)带“蹦”、“达”子哼唱
分别学唱歌曲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方法是先听赏歌曲,再随琴学唱乐曲,特别是学习第一乐段时可以用“蹦”、“达”字哼唱。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地方。
(4)学习全歌
*带上歌词唱一唱。
*解决重难点乐句,请小老师或电子琴帮助。
*和影碟机里的小朋友合作演唱歌曲,跟影碟唱。
*师生合作接龙表演,师生互评。
*用竹竿模仿马蹄声打节奏唱。
设计意图:创设歌唱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平等、愉快氛围中学唱歌曲、巩固歌曲,评价机制贯穿其中,师评、生评、师生互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合作创编与表现
1、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赞美美丽的新疆。
2、分组进行讨论、创编,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赞美新疆。(可以用舞蹈或美术的形式)
3、分组展示学生创编的作品。
4、师生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出“集体合作奖”和“表演小明星”、“小画家”。老师奖励“表演小明星”在点歌台点歌。
5、在欢乐的歌曲声中,师生载歌载舞结束本课教学。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出塞》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4、说教学方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以《出塞》为例。这为生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借其它边塞诗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5、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第二环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五次想象:读诗后谈脑海中的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紧扣“人未还”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听音乐写亲人的话是一种创造想象。此外,在结尾的拓展读诗中,我还引导学生读古诗谈听到的声音,这是一种声音想象,引导学生站在战士的角度揣度他们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四环节:拓展读诗,读懂诗人
一首古诗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如果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作以比较,补充,便会对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因此,我选择了王昌龄的《出塞》(二)作为这堂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对诗歌场景的想象,对我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折射出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样既与教学内容形成互补,又紧扣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环节:回到现实,激励阅读
课的结尾,请学生思考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将课延伸到现实中,延展到课外,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现实性。最后,为学生准备了边塞诗的资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范本,把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落到实处。
三、说板书设计:
出塞 明月 关 人未还
同情征人,渴望和平,热爱祖国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时间,空间上的广度,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为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习消费知识,从消费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从中积累一定的金融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框内容包括两目,第一目消费面面观从现代商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选择带来了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积累理财知识。第二目是从影响人们的消费因素出发,讲述影响人们在消费时选择误区及应对的策略,消费的出发点。
二、说学情
学生知识点能记住,也会分析,但他们的思想很难认识到理财知识对于中学生消费的影响,如何去理财,金融知识与他们的关系,平时行为上很难去践行,达不到学以致用,真正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说教法
通过典型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理财就在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是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采用情境分析、讨论或辩论等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理财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少花钱多办事的作用,这样让他们明白在消费时要作出最合理、最科学的选择。
四、说学法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消费知识及经销活动的一些手段对我们的影响,消费时选择商品的一些主观因素,会对我们的判断能力产生的误导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展示、讨论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课后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勇于利用所学的消费知识来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提高自己的选择的能力,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以致用,培养勤俭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从同学的平时消费想法出发,设置情境。
(二)课堂情境、活动开展
1、消费面面观
活动一:小明的消费经
大家阅读材料,谈自己在平时消费中,消费的取向和需求,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多媒体显示)
1、商品日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水平不断提高;
2、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比重上升
②生活品质提升
(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理财知识)
活动二:小明的策略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觉得小明在消费时选择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影响?他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哪种选择更合理呢?为什么?(老师点拨,学生回答)
过渡:小明在做出选择是受到了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认为那件衣服不是名牌,价格低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还受到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他看到很多人争相抢购,所以就也去买了,没有考虑其适用性和性价比。受到了虚荣心的影响:盲目的攀比让他没考虑自己的实力和适用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引导,成为每位同学今后的实际行动,这样有利于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和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2、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活动三、如何做出合理选择
教师归纳:理财知识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而是一个紧贴我们生活的技能。能否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关系到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否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愉悦。
活动四、怎样做出科学的策略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探究教材下的三个问题:
教师总结:中学生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平:
① 理性思考,刻服盲目跟从
(选择能力弱,易从众,受到外界影响)
② 精打细算,不盲目攀比
(作出预算,不攀比,要物有所值)
③ 注意节约,注重环保
(要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提升精神境界
(实践中要做到:砍价;打时间差;有计划;理智)
六、 说板书设计(明了简单,概括性强)
合理消费:①理性思考,刻服盲目跟从
②精打细算,不盲目攀比
③注意节约,注重环保
④提升精神境界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课标要求,既有个人自主探究,也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学方式上,创设了富有激情的课堂情境,把学习得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是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道理,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局限于教材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分析对比过程中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有利于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突破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事的同时,也关注国家建设,突出了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特点。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