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8-21 09:59: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说课稿集合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思想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反应速度和快速启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为目的,组织学生体验、思考、总结,使学生在“乐中学,动中悟, 玩中练” 。

  二、说教材

  “体能练习”锻炼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腿部力量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向上、顽强坚持的优良品质。

  1、教材分析

  七年级“不同姿势的起跑”是《体育与健康》教材短跑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水平三走与跑教学的延伸,是六年级初步了解站立式起跑教学的发展。

  2、学习目标

  (3)通过体能项目的练习,锻炼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腿部力量素质。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注意力集中、团结向上、勇于坚持的优良品质,逐步养成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好习惯。

  (1)通过体验不同姿势的起跑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站立式起跑,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

  (2)通过不同姿势的起跑练习,提高学生快速反应与快速启动的能力,所有学生能做到听到信号快速起跑,80%的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多种姿势下的起跑体验感受与认识。

  教学难点:反应迅速,快速启动,肢体协调 。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基础的运能力,对体育运动充满好奇和向往,有强烈的表现欲。乐学、好动,但是对技术要领的学习兴趣难以保持,认知水平在技能学习的初级发展阶段。

  四、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互动生成的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站立式起跑为主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启发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尝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

  养学生勇于尝试、乐于体验的学习精神。

  五、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有基本的运动能力,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体验法

  探究法

  实践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以发展学生的体验、分析、总结能力为框架,以《体育与健康》教材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为目标,因此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1、激发兴趣、活跃身心——游戏“贴膏药”。(10分钟)

  2、勇于尝试、回归技能——多种姿势的起跑体验,站立式起跑技能回归(14分钟)

  3、拓展练习、培养品质——体能练习“趣味运动会”(7分钟)

  4、恢复身心(9分钟)

  希望得到各位评委的批评与指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春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古诗两首中一首,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处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和煦的东风催的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这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深如海、春寒料峭、春满人间、四季如春、春风和煦、春和日丽、春风送暖、春风浩荡、春风化雨、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春意正浓、春苗茁壮、百花争春、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花烂漫、春桃吐蕊、枯木逢春、春水盈盈、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春和景明、春风荡漾、春风徐来、春江水暖、春雨丝丝、春雨绵绵、红杏闹春、春花似锦

  2、出示佳句名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指导书写生字:滨 紫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说课稿 篇4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

  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板书,齐读课题

  2、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西湖?出示图

  片

  三、学习课文,精读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

  2、交流优美的句、段,结合课件,采用手势、配乐等方法指导学生深入地朗读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

  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等句子,展示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第三自然段中:

  抓住“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明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课件,让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理解其意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等句子,出示图画,加以音乐,学生进行欣赏性朗读,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配乐,进一步赏读本部分。(谁愿意读可以随便站起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3、概括总结;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

  四、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家人听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鞠、躬”等生字及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

  4、推敲课题,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而这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用立志并不恰当。而且“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徐悲鸿一生所取得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借助,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接着,我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的内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语文作业,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新课标的理念。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用 心灵去倾听》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 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二、说教法、学法

  《用 心灵去倾听》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放手让学生课前借助预习提纲,迁移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真正获 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 通过预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苏珊用心灵倾听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悟 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3、学会在生活中用心灵倾听别人的心声,用爱心帮助他人;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主动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体会苏珊用心灵倾听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悟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五、说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做上记号,自读自写,不理解的查工具书;利用课余时间,查阅“问讯处”相关资料,以便正确理解问讯处一词的意思。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六大环节:

  一、回忆导入,据题提问

  首先,回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真情故事,请学生说一说,以进一步领会人间处处有真情。接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理解课题,重点理解“倾听”二字。然后追问:看了课题你还有哪些疑问?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样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真情故事,为本文学习做了铺垫,然后再次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导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提出如下自读思考题:

  1.小时候“我”以对家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里面的小精灵叫什么?她帮助“我”解决了哪些困难?

  2.长大以后,“我”试着拔通是话,提起“修理”这个词的用意是什么?从中有什么体会?

  3.最后拔通电话听到的是苏珊的一句什么话?“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前文的“到另一个世界幸福地歌唱”有什么不同?

  4.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怎样知道的?你是从文中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

  这样安排,旨在践行“问题导学”之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事后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学法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感动的句子。

  下面说一说学生是如何展示交流的,教师如何点拨指导的。

  预设1、小组可能从读句子谈感受的角度汇报。一组汇报后

  教师追问:哪组还有不同的感受?其他组继续展示。

  其中,在展示交流第4句的时候,有的组补充说我们发现课文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这句相照应;有的组补充说我们还发现了前后照应的句子;有的组还把体会到的`前后照应的好处与同学交流,等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前后照应的句子,进一步感悟好处。

  预设2:小组可能以感情朗读的方式汇报。(学生感情朗读,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议,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预设3、小组还可能用现场表演的方式汇报。一个同学扮演苏珊,一个同学扮演作者,现场入情入境的询问和解答。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议哪地方演得好,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动句子,进一步品味苏珊的美好心灵。

  3、 质疑解疑。提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的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课文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问题由学生提出和解答,规律由学生发现总结,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提出问题:其一,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苏珊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感悟……

  其二,“用心灵去倾听”会给人带来什么?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哪些?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苏珊的崇敬,进一步懂得倾听的重要性,渗透语文的人语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学会在生活中用心灵倾听别人的心声,用爱心帮助他人。

  七、说板书设计: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阅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物质运输的器官》,本届内容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第二节内容,而血液循环系统是《生物课程标准》内容中“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标准明确指出,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经过循环系统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同时这样废物还需要通过循环系统排出体外,本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我要讲的内容就是这章的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不论是营养物质的运输还是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是由人体的血液循环来完成的。血液主要是在血管和心脏中循环流动,因此,血管作为运输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血液之所以能在循环管道中不停的流动,就是依靠心脏有节律的舒缩活动,因此,心脏是运输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要求在掌握:心脏有四个腔,与四个腔分别相通的5条血管以及两组瓣膜及其作用。理解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以及血液关系是学好血液循环途径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区分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感受真实物象和示意图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观察血液的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观察心脏的结构

  难点:1.在显微镜下辨认三种血管

  2.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液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血管的认识和理解,可从观察“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现象”入手,以使学生获得对血管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不求甚解,不善于思考和总结,需要多加指导和点拨。

  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有点难度,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打好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以及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学生掌握。在理解心脏和血管知识的基础上,从复习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来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

  三、教学教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本节课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我将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直观教学法、讲授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创设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又不乏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总结。

  2、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掌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授,医院内,针对几种不同出血状况的病人,医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为什么不停?

  2、出示目标,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自读课本,感受新知,勾画新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尝试作业,使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

  5、合作讨论,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譬如,人体有几种血管,血管的结构及其功能,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6、老师精讲,血管的种类,结构及其功能;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四个腔及相连接的血管,心跳的过程,心率等知识点。

  7、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且自己设计一个表格,将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归纳,熟练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和血管的关系。

  8、识记本节的重要内容,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充分的掌握,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9、好题快递,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三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结构,心跳的过程,心率,等重点内容,为以后血液循环的途径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条理清晰,2,内容涵盖要全,3,结构合理,4,言简意赅

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高二年政治第三课第四框题知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被列宁称之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此,本框题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矛盾特殊性原理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哲学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哲学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及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能以具体事例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因。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既应用这一方面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本身就是思想觉悟的提高。另外,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处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并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抱有正确的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的依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被列宁称之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关于茅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应用,而最基本的应用就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问题也是高考经常涉及的内容之一。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

  为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社会问题,本框题对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但是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大量存在的错综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一问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二年的哲学知识比较抽象,所以我考虑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采用事例来说明本节课知识,

  讨论法。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哲学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用多媒体不妨《空城计》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假设不是司马懿而是夏侯敦为统帅,诸葛亮敢用空城计吗?以此导入新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望,又能开门见山,使学生从中对本课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快速进入新课教学。

  2、讲授新课:(35分钟)

  这个框题共有三大知识点。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讲解这个知识点,利用学生对“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的含义的理解,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归纳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第而个知识点是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本课的重点,解决这一重点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两个重要性。先用多媒体显示《红楼梦》中对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任务的描写材料,请学生依据材料判断几段材料分别描写的是谁,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即第一个重要性;再用多媒体显示良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火灾图片,让学生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灭火,这样可让学生很容易了解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即第二个重要性。为了巩固重点,我利用多媒体显示课本100页“硬套”这幅漫画,设下问题:是不是讽刺某某经验?是不是告诉我们不应当推广经验?挥动锤子的那个人错了吗?错在哪儿?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揭示违反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科学方法的危害性,从反面突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最后一个知识点,如何区分和处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这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先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例子导出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然后用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数据让学生分析哪是敌我矛盾哪是人民内部矛盾,并分析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对大量存在的错综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

  3、效果评价(2—3分钟)

  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从而了解学生对本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经过分析,在这一框题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两个知识点容易混淆,我设计了相应的题目,通过训练让学生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范畴,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二者的哲学依据不同。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与字母音节相对应的图片10张。前4幅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分别展示了小女孩听广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捉迷藏和老爷爷拜佛这4种情景,在图中相应位置出现了b、p、m、f四个拼音字母。

  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定的具体目标如下:

  1、 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学会b、p、m、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音节的音。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教材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我打算设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准b、p、m、f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拼读b、p、m、f与a、o、i、u组成的音节。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2个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将详说第1课时。

  根据“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法、比较法、歌诀法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上课我准备设计以下的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分别是a、o、e、i、u、ü,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将用课件出示字母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巩固旧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2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第二个环节:学习拼读,领悟方法

  首先,指导观察情境图。我准备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红一家的星期天过得可真愉快,奇奇的星期天也过得很有意义。不信,同学们瞧!请大家打开书本第7页,手指第二幅图,仔细看图:奇奇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奇奇在爬山坡。

  其次,展开p的教学。在教学p的读音时,我将告诉学生:“爬山坡”的“坡”是第一声,读音就像p。接着我将采用示范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p的读音。然后我将指示学生看图,指明说p像什么?学生回答:像小彩旗,奇奇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p的样子。

  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观察p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说出笔画顺序,再运用范写、描红等方式加深学生对p的认知。

  第三个环节:教学pa音节读法

  首先,我将师范pa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其次,加上四个声调的练习,其中,尝试让学生组一个词语或说一句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再次,我将出示p与b的卡片,请学生自主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编语境歌: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然后反复练读。最后,我准备开展一项拓展联系,让学生猜一猜以下两句话分别对应哪个声母。

  1、 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

  2、 一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

  以上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勇于表达,确保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b p m f

  b-a-ba bā—bá—bǎ—ba

  p-a-pa pā—pá—pǎ—pa

  m-a-ma mā—má—mǎ—ma

  f-a-fa fā— fá— fǎ—fa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