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15:47: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师伴我成长》,本课包括《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和《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两个框题,第一框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交往的对象——教师,以知师信师为主题;第二框是谈师生关系,以如何有效地与教师交往、沟通为主题。前者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后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课时安排两课时,每框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本课设计依据

  1、本课地位和作用: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是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的第二部分。根据学生生活世界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不断生长、延伸的规律,本单元的内容定位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上,起着前承第一单元“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后续第三单元“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际交往”的桥梁作用。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进一步发育成熟,随着知识面和接触面的进一步拓展,他们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来,试图寻找新的情感。在与老师的情感交往中,他们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但同时面临一些困惑,学习这一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与教师朝夕相处,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肤浅,不能全面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他们正在经历从“向师性”到“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尊崇甚至畏惧的心理,对教师的了解往往还有神秘的色彩,这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但也恰恰是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同时,当前初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大转变:第一,时代价值观的转型。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第二,教与学的关系也在转变。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念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念所取代。因此,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所教七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有极个别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所以,如何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就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把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掌握和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和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重知识,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知师是爱师的基础,对老师的认识,是尊师的前提;师生角色变化,学生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重点:师生交往的方法,如何与教师沟通

  3、本课内容结构图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第一目:我给老师画个像

  活动一:阅读材料,初中生小辉的经历和感受(案例分析教学法)

  引出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及与师生交往应注意的两大问题。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活动一纠正学生

  不愿意与老师交往的误区,鼓励引导学生与老师多加沟通。

  活动二:师生互动,采访老师(我)

  通过互动,让学生对老师有进一步了解,从而引出老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①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②老师巨大的人格力量为我们作出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谭千秋老师的事迹)

  ③老师塑造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活动三: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老师的工作吗?

  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

  提示:结合老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既教书又育人)

  通过活动二和活动三,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神秘感;同时也可以增进教师形象的亲和力,突显教师职业的特点和作用,从而达到我知我师的目的,为我爱我师也作好铺垫。

  第二目:我爱我的老师

  活动四:阅读材料,评价老师的工作

  让学生列举古今中外对老师深情的比喻或讴歌的名言警句

  通过评价老师的工作,来赞美老师的高尚人格,激发学生爱师敬师情感,感悟教师的奉献精神。

  活动五:活动探究,夸夸我们的老师(自主探究学习法)

  制作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的卡片,交老师收藏(课前与劳技老师协调好)

  课后要求举办一期感谢师恩的主题班会和黑板报(课后与班主任老师协调好)

  通过活动,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提高学生尊师的道德品质,感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下一节课教学打好铺垫。

  结束新课:在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结束新课

  第二框:有效沟通健康成长

  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

  导入新课:说说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有关传统老师的形象

  (1)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负面影响

  特点:老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者

  负面影响: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一:老师补充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孔子谈话教学法,并就“学生新角色和师生交往的新行为”发表看法?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表现: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发现师生新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新型师生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观念转变对师生交往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活动二:看图说话P50

  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遇到这样的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处在困惑中时,你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活动三:情景再现,请几组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情境教学法)

  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含“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老师是怎么想的?

  这种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原因:老师与学生角色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是产生师生矛盾、冲突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补充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加以说明)

  怎样:学生如果能够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是期待

  当我们被误解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向老师作出解释

  表扬要再接再厉,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原谅老师的错误。

  活动四:补充故事,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人——鸡)

  原因:作为普通人,老师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怎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你认为有哪些恰当的方式呢)

  (3)师生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

  注意场合

  勿失分寸

  结束新课:第四课的知识结构(归纳法)

  课后作业布置:基础训练P8——P10(一周内完成)

  四、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功能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学生探究学习比老师教授更要关键,因此,本课讲授采取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更加贴进学生生活,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落实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同时考虑到本课活动设计很多,我从教学需要出发对之进行了取舍,抓住同学们喜欢听故事的爱好,特意增加了一些书上没有的典故。这些都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相得益彰。但由于时间较短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也希望老师们多多指点和帮助。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 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汪曾祺先生。本文通过汪曾祺先生记叙的老舍先生的 一桩桩小事,使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了老舍先生的 情趣及为人,使老舍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生动起来,丰满起来,让我们 更强烈地感受到老舍平民写家的风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情,从而体会老舍 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以课本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及课外阅读资料,进行口语交际, 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的平易近人,从他的性情及为人中感受老舍无愧于 “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重难点分析: 通过文中所写的事情,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与为人。 结合本单元内容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引入 由前面五篇文章的印象引入,不但是对前面学习的总结,更使本节 课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以提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看看作者是从哪两 个方面来写老舍先生的。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随学生交流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生活和工作。

  (二)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看作者围绕工作和生活具体写了哪 几件事?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在学生的反馈交流中随机课件出示:生活:养花、品茶、闻杏、藏 画、好客;工作:关心解放前盲人工作、提案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

  三、细读课文,由小事中感受老舍的情趣及为人。 通过中心话题,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从 字里行间体会作家老舍生活中的可亲、可爱、可敬。 四、结合单元内容,了解老舍其人。

  (一)让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文章,以及课下搜集与阅读的资料, 谈谈你对老舍先生的全新了解和具体感受。课件出示交流话题

  (二)交流中要让学生将思路拓宽,不要拘泥于文本中。要注意语 言的逻辑性,力求在交流中使老舍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此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交流更有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老舍的认 识更深刻。

说课稿 篇3

  一、课的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确定本课为乒乓球运动中的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男生20人,女生20人。乒乓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且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并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与特点。

  2、技能目标:85%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技术动作逐渐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的重、难点是:

  重点:判断球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动,模拟能力强等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徒手操、游戏等辅助主教材教学。

  2、结合图示,精讲动作方法与要领,做好示范,激励学生学习。

  3、采用正误对比法,进行集体纠错与个别辅导。

  4、设置教学比赛,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七、教学流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采取分组不轮换的形式,教学程序如下:

  课堂常规 → 1、整队、检查出勤2、师生问好3、安排见习生4、宣告内容和目标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七章第1课《走进分子世界》。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而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内容的启蒙课。并且对前面物态变化一章的内容有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孩子们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建立结构模型的猜想研究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课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和遥远宇宙世界奥秘的兴趣。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结构模型方法.

  2、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突破:利用感观感知,多例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缺乏抽象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观察升华到理性认识,多举生活中的事例和多做演示实验。

  三、 教法学法

  首先,通过喷洒空气清新剂,提问设疑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然后,通过对常见物质感官能直接感知其存在,拓展到我们还有一此物质,既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从而揭示课题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空气清新剂、纸、素描碳笔、放大镜、高锰酸钾颗粒、烧杯和水、100mL的量筒、橡皮塞、酒精、表面磨得很光滑的铅块、钩码、弹簧、两只乒乓球。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用空气清新剂在讲台下喷几下。

  提出问题: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传到我们鼻子中的?(设疑,激发探知欲和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共同揭秘分子的奥秘,一起来学习

  [板书]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多媒体}

  一、走进分子世界{多媒体}

  二、新课教学:

  1、物质结构模型: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分子,走进分子世界呢?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科学家在研究无法看到的微观结构时常常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现在我们借用科学家的这种方法认识物质的结构,走进分子的世界。(多媒体加结构图)

  收集

  证据

  [板书]1、结构模型法:研究物理学的新方法。就是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多媒体}

  活动1、选择一种模型

  ①、演示实验:用素描碳笔在纸上画一笔,请同学们仔细对照笔迹观察一下,你看到的笔迹有什么特点?再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碳素笔画的笔迹,你有看到了些什么?如果用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②、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颗粒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啊?现在你们还能在液体中找到固态的颗粒吗?而水却变成了什么颜色?猜想一下,固态高锰酸钾颗粒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③、演示实验:课本P24图7-1(50mL水和50mL酒精倒入100mL的量筒中)

  教师引导:你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呢?有什么不解和疑惑吗?

  [阅读]阅读课本上的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同时多媒体出示}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学生选择并解释,老师引导]

  2、分子概念

  [讲解]:实际上,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提出分子概念。

  [板书] 2、分子概念: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多媒体}

  [讲解]:物质在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大家到初三就学到了。

  举例说明:比如一滴水分成两份仍然是水,但无限地分下去呢?

  3、观察微观世界的工具

  [讲解]光学显微镜——细胞

  电子显微镜——分子

  {多媒体出示:分子模型图}师背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明了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的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让我们看到了分子的模样。

  4、分子动理论(分子模型):

  [师引导]:科学家对分子的进一步研究中认识到一些分子模型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多媒体}

  [讲解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m

  举例:1、一个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好比乒乓球与地球相比。{出示乒乓球}

  2、两个比较2500万个人手拉着手可以绕地球一圈,而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排成一列长度还不到1cm。

  3、标准大气压下1立方厘米的气体分子一秒钟跑一亿个,约需九千年。

  引导得出:[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多媒体},

  举例:打足气的汽球,放几天就瘪了,为什么?

  装油的钢瓶,我们给它加压,一会儿会发现钢瓶外冒油了。

  装满水的杯子,再放一勺白糖,水也不会溢出。

  引导得出:[板书]分子间有空隙{多媒体}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珍惜学习机会》,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本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珍惜学习机会》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第一节。本节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而设计。本节由“维护受教育权”和“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两个问题组成。通过本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如何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和如何珍惜学习机会等知识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二、我与他人关系”中:“了解xx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目标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

  (2)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即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2)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3、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如何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和如何珍惜学习机会等知识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如何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和如何珍惜学习机会等知识点。

  2、教学难点:如何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和如何珍惜学习机会等知识点。

  二、说学情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但他们对义务教育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甚至在对义务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很多误区。其次,从心理发展阶段看,初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使他们难以正确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据此,我采用了

  以下教学方法:

  (一)目标教学法

  设计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初二学生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讨论教学突破教学重点,以教育的现象和时代热点话题作为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探究课本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设计依据:初二学生在心理上有好奇、求异、感性的特点,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创设情境。视频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从而掌握知识。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叶圣 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在对时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探究式学习法。(1)自主学习(2)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放牛姑娘的图片。设计依据: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这样的设置可以直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我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突破教学重点: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承接小梅的故事,让学生自编小品。然后提问:“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怎么做?” 组织学生依据材料分组讨论,引出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这一知识点。其次,教师展示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填写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了解我国的国情。最后,教师展示你学到了什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材料,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一个提高,同时这也符合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我运用讨论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64页小刚的故事,思考回答问题:“假如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设计依据: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这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结合材料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答题技巧。 其次,提出: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从而引出下一问题: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根据实际回答。第三,情景创设,巩固知识。最后,教师展示几幅图片,引出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进一步提出引出如何珍惜?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感悟。

  (四)板书设计:

  珍惜学习机会

  一、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

  二、履行受教育权的义务

  1、怎样履行受教育权的义务。

  2、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画龙点睛。

  (五)作业:同步练习填空题1-4,简答题21题。

说课稿 篇6

  教学分析:

  牛津版5B Unit6 《At a PE lesson》围绕一节体育课展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head, hand, shoulder…和四会句型Put…on…,Touch…with…,并能按指令迅速做出反应。 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课。

  教学目的:(分为三个方面)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运用句型:stand in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Turn left. Jump up and down…times. Put your feet together.这些都是有关于体育课的活动口令,通过学生对句型的理解,能熟练的运用句型来说口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句型的***练,能自己发口令并表演相应动作。能做小老师,对全班同学发口令。

  3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比赛等形式来增加课堂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边说边动的课堂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把英语和体育相结合也是这堂课的特点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句型:stand in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p up and down…times. Put your feet together.这些句型都是关于体育课的口令练习,在理解句意的同时要快速的反映出其动作。英语的表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引导,动作来增加学生的理解力。培养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参与的兴趣。

  说教法: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这样的教法:

  1."任务型"教法。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2.游戏法教学。通过唱歌、游戏及体态语言启发诱导学生完成本课任务。、

  说学法 :

  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发展思维,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这样一来方便了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另外本课我指导学生通过听说训练、语言交际训练、师生互动交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创造锻炼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小诗导入课堂,使学生盼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At a PE lesson》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于人体部位的单词。上课伊始,我课件播放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屏幕上许多卡通小人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在学生饶有兴致地跟着哼唱做动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新授单词 shoulder,knee and toe。 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的情感被调动,同时由于新得内容的出现,兴趣来了,孩子一个个跃跃欲试,期盼着学习这堂新课。

  二 、活动游戏贯穿课堂,使学生乐学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交际学科,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著名的外语专家章兼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当时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否则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由于它缺乏语言独有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非常重要。新授的内容我主要创设了"体育课"这一情景,将整堂课设计为一堂活动课,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也就活起来了。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乐学英语,我作了以下的一些设计:

  1. 亲生体验学单词:歌曲结束后主要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教师以Where are his feet/hands? Where 's his head/left hand/right?帮助学生感受并掌握身体部位名称。

  2. 师生交谈引话题:掌握身体部位名称后主要用对话What subject do you like?引出课堂标题 At a PE lesson.之进行touch游戏,再次让学生全员参与,边说chant边做动作。这个游戏也引出句型touch…with…

  3. 手势动作学口令:主要采用了老师引导、手势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来感知句子的意思,再次让学生动起来做动作,然后再让他们说说句子,最后达到边说边做的效果。用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步骤让学生一步步学会这些口令。

  4. 师生互动练口令:在学完基本口令后,我穿插了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发给学生哨子,让学生来做小老师,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口令。老师和学生一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5. 小组比赛争第一:进行小组比赛的环节,让学生在竞争中来尝到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喜欢类似这样的比赛,小组的合作体现了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除小组比赛外,以"You are out"的游戏方式,判别哪个同学的反应最敏捷,知识学得最牢固。

  三、 才艺技能展示课堂,使学生善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设计出拓展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完《At a PE lesson》后,作业设计这块,我让学生用学过的指令编一套课间操。他们可以三五成群,边说口令边做动作,编出令人满意的课间操。这一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也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

  综上所述,我围绕新课标,从学生主体出发,在课堂中学,在生活中用。使课堂活动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来学习,提高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

说课稿 篇7

  一、设计意图:

  《山丘上的约会》属于故事类读本,作为笔友的鹭鸶鸟和青蛙分别对未见面的笔友有着自己的期望,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搭建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背景,

  结合尊重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我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推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说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能力、认知、等方面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细节,尝试推理故事情节。

  2、能够合理想象,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特点的关系。

  四、说教学准备:

  故事动画DVD,教学大书

  五、说教法:

  在活动中我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观察、发现、讨论、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引导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和扉页,让幼儿获悉故事人物、时间及地点。观察书中鹭鸶鸟与青蛙动作和表情,让幼儿身临其境地理解两位主人公,从期待到失望,再到回复平静的情绪变化。

  2.有效提问法:在本次阅读活动中,主要采用猜想式,启发式及递进式这几种提问方法,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真正有效地进行阅读。

  六、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我主要采用了:

  1.动静交替法: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模仿鹭鸶鸟和青蛙的表情和动作,动静交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特点的关系。

  2.观察发现法: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思考寻找答案,发现答案,从而提高幼儿在阅读中的自主性,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2、讲述法:幼儿观察后大胆、清楚的讲述自己的观点。

  七、说教学过程:略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史灿烂辉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主题是对古代文化成就的汇总。《卓越的工程》就是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先秦至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卓越工程的集中展现。此课与秦国商鞅变法和秦朝的统一有密切关系。同时本课中有我们熟知的都江堰,两千多年来她一如既往的滋养着成都平原的天府儿女,还有中国文明象征的长城,这又与我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初一学生情感体验强烈,自主意识开始增强,表现欲也很旺盛。加之本课内容对成都地区学生来说也较为熟悉学习热情更高。但现阶段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又由于地处农村,实地参观了都江堰和长城的学生极少甚至没有,缺乏对其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历史也更少了。,这些都是本课教学中应考虑的学情。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及教育规律,和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特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

  1、记住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和修建时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

  2、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提高学生把握历史现象发生的空间的能力。

  2、通过想象都江堰、长城等重大工程的修建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想象能力。

  3、通过对都江堰工程示意图的剖析研究,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卓越的工程,认识和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都江堰特点的学习,认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都江堰和秦长城。首先二者是古代文化卓越工程的突出代表,其次都江堰是我们家乡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城又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了解它们也是必须的。所以将二者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

  都江堰选址和设计的科学性。初一学生缺乏相关的工程建筑知识,理解水平也有差异,在分析和探讨中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而将其列为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针对历史学科特点、本课内容和现阶段学生身心状况,采取了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和分组导学的方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1、引导法:尽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3、设问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学法

  1、问题法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都江堰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发问于“小导游”,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都江堰的兴趣,实现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善学好思良好学习习惯。

  2、分组讨论法:

  在秦长城的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用一句话评价秦长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既明确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3、自主学习法:

  在秦长城基本知识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在学习郑国渠时,用提问法,培养学生自主筛选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首先,联系时事“5.12”地震,用设问法,导入新课:

  “5.12”特大地震,至今仍让我们心有余悸,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四川许多景区受到严重破坏。但有一项地处重灾区、有20xx多年历史的著名水利工程却安然无恙,仍一如既往的发挥着滋养成都平原,造福天府儿女的功效,你知道这项神奇的工程是什么吗?

  明确:学习内容为都江堰。

  同时用多媒体展示都江堰市区震后的惨状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无损的场面做对比,导入今天的学习主题1——都江堰。

  再了解哪些学生实地参观过都江堰。然后,让1-2名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开展一次“震后都江堰一日游”的活动。正式进入新课教授。

  【此环节联系了,同时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实体现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此设计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二)、新授课

  1、都江堰与郑国渠

  环节一:教师先请小导游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展示都江堰图片。

  通过学生的讲述,教师让同学们对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和修建时代等基本情况有了明确了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上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1和能力目标1。

  环节二:运用问题法,教师组织学生向“小导游”主动提问,此中有“导游”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加以辅助。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都江堰为什么要建在岷江上?

  2、宝瓶口的作用是什么?

  3、飞沙堰的作用是什么?

  4、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仍牢固使用,它是用什么方法修建的?

  【此环节是针对都江堰这一重难点,采用学生主动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一种“生生互动”的方式,既进一步明确知识,又培养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上就完成了知识目标2和能力目标2的要求。】

  环节三:首先教师用设问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请归纳都江堰的特点。

  2、都江堰对“天府之国”有何作用?

  3、都江堰能沿用至今的原因?同时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4、除都江堰外,秦国还在何处修建了哪一项水利工程?

  接着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四人为一小组,推选小组长为发言人,一个组员做记录,组员轮流发言,再全班交流,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对郑国渠这个知识点的处理是纳入第三环节的第四小问题,一笔带过。

  【此环节针对学生可能涉及不到的问题和疑难问题设问,以此突破难点,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学习探究能力。】

  2、秦长城

  基于学生没去过北方长城,却对龙泉金龙长城非常熟悉的情况,做了以下设计:

  环节一:用比较法,并借助多媒体学习秦长城相关内容。先由教师提出学生身边的景区——金龙长城,并讲解其基本情况(现代人以发展旅游为目的,效仿北方长城而修建的。)接着,立刻请学生阅读109页,插入多媒体提示秦长城修建的原因、起止点,让学生思考二者的区别,再请个别学生发言。

  环节二:用小组讨论法,代表发言,用一句话评价长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以上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之区分现代旅游景点和历史古迹,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突出秦长城这一重点。】

  3、灵渠

  灵渠这一部分属于学生自学,此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方法在课后自行完成。此处就不进行教授,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总结

  师生一起利用板书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意在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整体认识,宏观上把握全课内容。

  【通过以上对中国古代卓越工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为祖国而骄傲的情感。】

  (四)、作业设计:

  1、做多媒体上的达标训练

  2.为参观奥运会的外宾,介绍中国古代卓越的工程。

  3、举出中国当代1-2项卓越的工程。

  【作业设计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在关注历史的同时,也要关心当今社会的发展,达到升华本课主题的目的。也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收获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

  特点

  都江堰 作用

  水利 郑国渠

  卓越的工程

  原因

  防御----秦长城 起止点

  地位

  【本板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性和提示性,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强调突出作用,明确写出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可以使学生真正的了解中国卓越的工程,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