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简介
今天,我准备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燕子》,《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 .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⑴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荡漾,音符"等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2,3.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吟喔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由齐唱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导入,即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歌词里的"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与课文结尾"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走入课文里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不必用教师点拨,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清新朴实的语言,感悟莎莉文老师沉深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3、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难点:体味“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说教法学法的设计
(一)教法设计:
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却不善思考,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筛选、提炼、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所带班级学生学情特点,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二)学法设计:
查找相关资料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查阅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弄懂词义,并练习写会。默读课文,根据自然段划分的部分概括段意,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三)手段选用:
课前播放《千手观音》,烘托课堂“爱”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课堂结束播放《隐形的翅膀》,鼓励学生在困境中自立自强,结束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
2、了解主要内容。
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目标)
课前演讲:
《论语》“保持清醒”
学生点评
复习链接:
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可用几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情景,也可以用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美轮美奂 精彩 震撼 奇迹……)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身残志不残的勇士们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伦·凯勒。(教师课通过屏幕出示有关画面)
出示幻灯: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
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海伦凯勒的作品《再塑生命》,去看看19世纪美国两位伟大的女性,她们是怎样创造奇迹的。
(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用图片音乐、文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定向目标:
(大屏幕出示)
1、识记重点字词,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体味清新朴实的语言,感悟莎莉文老师沉深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3、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
展示交流:
新课标指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搜集与作者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自习分配小组展示内容,课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导学提纲内容)
精讲释疑:
谈谈对“重塑生命”的理解
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学中寻找证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一体两面,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设计此问题,是希望学生正确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真切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以达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几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是递进式推进,要求学生紧扣文章,不可泛泛而谈,旨在培养学生沉下心来,走入文本的好习惯。)
一课一测:
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
课堂小结:
小结: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 麦西夫人的脸,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同学们,不幸与幸运,决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有时候,不幸可能变为幸运,幸运也可能变为不幸,关键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像一块冰,你对她冷冰冰的,她回报你的必然也是冷冰冰;但如果你用火一般的热情去对待她,她就会化作温柔的春水来报答你。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你身边的人,乐于助人,对生活心存感恩,让生命得到升华;另外我也希望同学们能以海伦凯勒为楷模 ,不要因为你某方面的不幸而叹息吧,振奋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奋斗,生活会给你幸福的。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于**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弧度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
⒈内容要求:
①新课程标准对于《弧度制》的要求是“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②实际上高考对弧度制的考察类似于不等式与几何,也许没出现弧度制的单独题目,但实际上在其他题目中已经考察了弧度制,或者说对它的考察倾向于计算工具考察。
③另外,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完本节课后,将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角度制也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一对应关系,但由于弧度制的单位与实数单位是一致的,所以能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1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掌握弧度制之下扇形相关公式;
能力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个探究,通过这三次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也是通过上述三次探究使学生体验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
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即知识目标,这里不再重复;
难点: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
二、教法与学法:
⒈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角度制定义;
加之教材内容编排上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因此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左右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⑵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的'设置一些问题, 逐渐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进而获取问题的答案;
具体到本节课中,可体现为:三次提出问题,学生三次探究,解决三个问题这样一个流程。
以下解释两个三次(即三、教学过程)
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下,教师的作用就变得少而精了,教师作用之一是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用之二是协助学生完成问题;作用三是对各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
四:板书设计:
目前我校的教学设备是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与课件可以兼容,就
是说可以在白板上进行批注,即使是这样,我也计划将课件、白板和原始的黑板结合大一块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 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学生在探究1中可能会出现问题: ⑴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的学生能否质疑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 ⑵发现这个问题后能否解决;
因此教师在此方面应做充分准备。
以上就是我这次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习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习、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习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习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的理性学习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习。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平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平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习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说板书设计
最
后 战 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 重情重义(动作、神态)
一 象 庄严归去:挖
头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说课稿 篇5
寓言《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农民种了一棵葫芦,叶子被虫子吃了很多,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光不听,还说:“我要的不是叶子,而是葫芦”。最后,叶子被吃光了,他却连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学习目标是: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中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3个方面来说一说。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3、以文本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 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说课稿 篇6
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图形图像的加工》第五课时,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综合实例——制作电影海报,让学生掌握Photoshop图层蒙版、图层属性、文字属性、抽出图像、合成图像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如何对图像的版面进行设计,使之美观。可以说这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使用图层蒙版使画面协调。2、掌握图层属性的设置。3、掌握抽出图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结合案例学习,掌握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图像进行艺术加工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图层蒙版的使用。
2、图层属性的设置
教学难点:合理设计图像版面。
四、说学生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技能,本节课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例——制作电影海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合成图像的方法。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教学与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讨论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Photoshop的构图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这节课我们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制作电影海报。下面我们先完成课前导学。
生:完成课前导学第1题,了解Photoshop构图原理
师:配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生:完成课前导学第2题,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
师:配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生:完成课前导学第3题,掌握抠取图像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师:展示本节课实例
生:(讨论)图像是由几个图层叠加构成的?
师:归纳总结
生:(讨论)“男女主角”的图层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师:演示制作方法
生:(讨论)“男主角”的图层应该怎么处理?
师:演示制作方法
(三)实践探究
师:使用素材,参照导学案操作提示,完成电影海报的制作
生:,参照导学案操作提示,完成电影海报的制作
生:演示抽取图像的方法
师:归纳总结
生:演示添加文字的方法
师:归纳总结
师:课堂小结
生:按照要求提交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导学案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习题,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课堂实例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探究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只讲部分操作过程,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柳树醒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感觉到从文章里散发出的浓浓的诗意,确实,这既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又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在这篇童话中它运用了诗的手法描述了春天里一系列的变化;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是迷人的,奋进的。尤甚是孩子们的读书声、欢笑声,更是给春天的乐谱增添了美妙的音符,这又令人感到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教学目标:
①会认文中14个生字,其中“说话、朋友、春、高”6个生字要会写;
②有特色地朗读课文,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感受到春天里一系列事物的变化和春天的美丽,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和环保意识。
其中第①、②两个教学目标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是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获取的过程。《柳树醒了》虽是一篇令孩子们颇感兴趣的童话诗,但要让一年级的学生去理解这样一首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生字卡(包括学生在课前制作的)、书本插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并以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课文,去探索,去发现春天的奥秘,通过生动活泼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想象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并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读中识字、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极具个性的评价中激活思维,在妙趣横生又不失情理的想象中进行说的训练。从而创设一个我敢想敢说,我会说和我要说的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及认知水平较低的特点,我让读成为学习该篇童话诗的基本手段,实现三个结合。1、读认写和读想说结合;2、课内外结合;3、中心学科和边缘学科结合
以上三结合也正是完成该文章学习主要方法。也因此三个结合的实现有效地解决了一节课时间短、空间小和学习的内容多、难度大的矛盾,从而也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令自己的学习质量更优化这一目标,也令语文课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得到扎实的训练,学生爱语文、爱生活、爱自然这种热情得到了由衷的激发,并在孩子幼稚的灵魂上扎下牢牢的根。
四、说教学流程
完成《柳树醒了》一课的3个教学目标,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时间,第一教时主要完成通过初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的主要任务;第二教时主要完成特色朗读和启发想象这两项艰巨的学习任务。以下主要说说第二教时的具体操作细节:
1、紧扣文本,谜语导入。
①猜谜语:▲草儿绿,桃花红,燕子回来了,蛇和青蛙都醒了。(打一季节)
2、特色朗读,启发想象。
①教师用两种以上的形式范读第一小节,并分别说明理由。
设计理念:
老师范读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听得见,感得着的可仿的模子,让学生们不仅懂得怎样读书,还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记,这叫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②像老师一样读课文各小节,小组中互读互评。
③朗读大比拼:让学生自选一两小节(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来朗读,师生共评朗读“小明星”。
④朗读的过程中启发想象。
设计理念:
该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从小处着眼,利用小组合作的手段,实现了生生、师生互动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与
文本之间的沟通,又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的积极性,让读和想象在相辅相成之中得到形象的升华。
但,在指导朗读和想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A、以第一小节为指导重点,读想有的放矢,对第一小节进行指导朗读和想象,可采用自由式和分角色的形式。如:教师饰春雷,学生饰柳树,反之亦然,同学之间组合也可以。
B、读第二小节,质贯课件,理解“洗澡”的意思,想:春雨正在给柳树洗澡,柳树一边洗澡,一边怎样?洗完澡后柳树说什么?春雨呢?
C、整合学习第3、4小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课件辅助,感悟“柳梢”、“梳头”的意思,并想:春风正在给柳树梳着头,春燕飞来了,她对柳树说什么?柳树又是怎样说的?春风呢?
设计理念: 通过整合式的学习模式,熔口语交际于读书和想象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令朗读训练、启发想象、口语交际三位一体,同桌完成,可谓是一举三得。
D、实现两个结合,完成第5小节的学习。①观察9文中插图)朗读结合,读中理解“玩耍”的意思;②读想结合,想一想:我们或“我们”(图中的)在公园玩耍时闻到(嗅到了)什么?
设计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借课文这一座语文教学平台诠释了“生活即语文”这一全新的概念,真正体现了教学以文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总结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①总结概括,提示全文主题。问:春天美吗?大自然美吗?因此,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②巩固练习,具体设计如下:
春雨帮助柳树______,柳树变得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______,柳树变得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
春燕和柳树________,它们玩得________。
设计理念:
通过师生问答,揭示文本主题,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又通过填空式进行概括全文内容和巩固认知,平实现以学文为手段,进行语言训练和积累,感受语言美,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4、自主选择课外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具体设计如下:
1、必做:把文章背给父母听,并让父母给予中肯的评价,写在文中空白处
2、选做:①把《柳树醒了》这个故事讲给家中或邻居的弟妹听,要恰当发挥想象。②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春景图并配上几句诗(仿写课文句子)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或在班中展示。
五、说板书设计和课件
该板书设计仅用寥寥几笔的简笔画,便令5小节的内容和主题尽收一图之中,并赋予生命的色彩,可谓是图文并茂,简洁而不简单。
结合本文所设计的课件由三部分组成。本课件的设计还文本以画面、以形象、以旋律、以感情;变他语为已语,化文境为心境。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课堂上绽放智慧的花果,作生命的飞翔和超越。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综合练习5》共安排了七项练习: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三拼音;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语分别造句;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和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能简要复述短文内容;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熟记三句名言;用钢笔正确地抄写带有破折号的句子。
本单元的综合练习设计,继续关注拼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的复习巩固,同时,尤其重视单元重点教学目标的凸现,本单元的单元教学主题——感受亲情,重点训练目标——简要复述课文。对此,教材主要安排了这样几个练习:一是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二是在阅读练习中,要求用学过的方法简要复述短文故事,感悟短文主旨;三是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语言实践活动;四是关于“爱”的名言的记诵。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独立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
如读准字音、形近字组词,也能自己读通短文,读懂名言等。但是,学生只能是就练习而练习,作为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归类,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新教材的实施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很快地读懂短文,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但有的学生自阅读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机会,适当地指导点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采用讨论、比赛等形式,激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读准三拼音等。
汉字的平翘舌音容易混淆,本次练习中借助工具书,使学生读准练习中的两个平舌音的字,知道带有“遂”、“造”的汉字多读平舌音。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在识字时不要做“半字先生”。
目标二: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分别造句。
本题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区别一些音近形近的字。通过组词、造句,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些字的音、形、义,造句时要求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完整,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目标三: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应该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罗列上,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课文,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课文叙述特点,必须采用不同的复述方法,这样在复述时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阅读练习中的复述,必须建立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复述方法,把短文故事作简要的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四:阅读短文,能读懂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复述,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能为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
学生进入四年级,积累了足够的字词句,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应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表现在阅读量的多少上,还表现在阅读速度的快慢上,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自己阅读并完成思考题的时间要有所规定,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感。
第一题是关于短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在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清楚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短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题是文章关键句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整个世界”,设计合理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感悟文章的主旨。
第三题是为短文加合适的题目,在充分阅读短文,感悟了文章的主旨后,学生应该能完成这道练习。但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应该要简洁。
第四题是简要复述短文内容的练习。学生在上一项训练中已经明确了简要复述课文的一些方法,明白了不同的文章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记叙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述。本题的训练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选择合适的复述方法,然后进行复述。复述时,先同桌进行,然后班级交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
目标五:能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
本次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拟定采访的步骤,在学生采访结束后,指导学生把采访到的故事写下来,在班级中交流。只有这样,语言训练才能到位。
目标六:能熟记三句关于“爱”的名言。
名言的学习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先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名言的.意思,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熟读成诵。
目标七:能用钢笔抄写句子,知道句子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破折号在句子中所占的位置,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是学生结束了一单元课文学习之后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一次小测试,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本单元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地设计好每一个训练点,使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训练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本次训练设计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⒈围绕单元要求,整合练习内容。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主题——感受亲情,重点训练目标——简要复述课文。综合练习围绕此目标进行分步设计(教材分析中以作说明),因此教师要有整合教学的意识,将这几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引导学生有层次的、有梯度的进行练习,以达到三维的有机融合。
⒉学习方法,探求规律。
我们常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能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
能力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才算真正地学会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交给学生方法,和学生一起探求一些规律。
本次训练中给音近形近字组词,我就注重了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通过字形分析明白了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思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记忆和运用形近字。
本次训练中安排了复述方法的复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寻求合适的复述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复述的方法。
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综合练习”的学习,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疏理和帮助下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许多能力学生已在日常课文学习中习得。为了使学生对已学内容能再度引起关注,积极地投入学习,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策略,练习中我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安排同桌交流或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探求一些规律。在短文阅读学习时,我也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读通短文,思考练习,再安排班级交流,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指导。
⒋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二期课改新课程增加了大量的语文阅读,可见,语言积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本次训练安排了一项组词造句的练习,教学时,我安排了班级口头交流组词,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造句时,要求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表达完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的能力。
本单元照例安排了熟记名言的练习,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感悟名言的意思,再让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语文学习涉及到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很多的。就本次训练而言,还有边读边思、认真倾听、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在本次的训练设计中,都有所体现。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颂扬了他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这篇课文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叙述上,作者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这些空白的存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资源,是一篇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二、目标制定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课课文内容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品读重点词句,抓住教材留白,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以“自读—感悟—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学习其不畏*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感悟普罗米修斯的英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人物形象。
三、学情分析
这里主要谈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神话故事兴趣浓厚,尤其对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情有独钟。电视剧《西游记》中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三年级课文《哪吒闹海》中顽皮、可爱、为民着想的哪吒都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英雄。对这类
课文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为此,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感悟探究。
四、教法学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预设的教法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预设的学法是:以读促思,读中体验,合作互动,角色体验等,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学习、表达。
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会照例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2、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自读课文初步解决问题。
因为,预习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预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一课时,我通过讲述神话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盗火?结果怎样?”等问题自渎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在一些重点词句处做好标记。
然后,我重点指导读好本文中的人名、地名及长句子。(如:太阳神阿波罗、主神宙斯、奥林匹斯圣山、高加索山、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长句子:
1、当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偷取了火种。
2、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帮助学生通过初读关。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我引导他们联系日常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火”。设想地球上没有火种时,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从而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朗读、体会没有火的巨大痛苦。
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精读感悟,入境体会。为此,我设计了四大版块,它们分别是:
一、一点突破、理解“盗”的意义;
二、角色置换,体验“盗”的过程;
三、自主研读,感受“盗”的后果;
四、情感升华,品悟“盗”的精神。
第一版块:一点突破,理解“盗”的意义。
先动态显示“盗”字,让学生理解字意。学生可能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偷取、盗取”。教师追问,它与“某某家庭被盗”的“盗”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孩子静下心来走进文本,只有解读文本才能全面理解。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互相讨论交流,屏幕相机出示:
1、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第一句话通过抓住“极富同情心”、“决心”等词的理解,让孩子初步明白普罗米修斯是为了解除人类生活的困苦而去行盗。
2、第二句“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理解这句,结合复习第一自然段,对比思考“有火时代”、“无火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改变,体会他的这种举动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英雄行为,引发孩子对英雄的尊敬。
这样设计,学生能理解两种“盗”的不同意义。
第二版块:角色置换,体验“盗”的过程。
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表演,体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样设计是源于新课程的理念,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表演,再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情景,在评价中体会(躲在)、(悄悄)、(插进)、(偷取)等词,进一步理解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机智的神。
“普罗米修斯真是既勇敢又机智,现在他带着火种小心翼翼来到人间”,在教师的叙述中,“普罗米修斯”手举火种来到学生中间。师生采访“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用手捂着火?结合理解“小心翼翼”,体会火种带到人间的.艰辛。随后让学生与“普罗米修斯”进行对话,并尽情表现自己看到火种后的好奇与欣喜。
这样设计,既填补了文本的空白,又促使学生形象理解了“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此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不失为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第三版块:自主研读,感受“盗”的后果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提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学习要求。
在学生沉浸在得到火种之后的兴奋中时,教师话锋一转:“盗火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普罗米修斯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接着出示自读要求:
1、普罗米修斯受到怎样的惩罚?划出重点词和印象深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2、普罗米修斯该不该受罚?为什么?并在小组交流。
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要学生读中感悟,让读成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在此基础上,师生再次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引导想象:当宙斯大发雷霆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当普罗米修斯经受折磨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发挥,体会人物情感。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重点句。如“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如此反复体验,对文本的解读越多,对人物形象的领悟越深。
第四版块:情感升华,品悟“盗”的精神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纽带。这一环节,我这样叙述: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普罗米修斯后悔了吗?动摇了吗?屈服了吗?引导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的心理。进而重点品读“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甘愿为人类而受苦。”
抓住“不、也不、甘愿”等,悟出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通过引读下文,让学生知道这种精神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他不远千里前来解救,使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
学文至此,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认识,教师相机出示:“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的神。”这样从部分又回到整体,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理念。
紧接着我会推荐课前收集的一首诗,供学生赏读。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是仅仅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我设计的作业是:
1、“小练笔”: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一项作业是机动作业,如果课堂有时间即在课堂完成。)
2、“好书速递”:推荐阅读《古希腊神话》和《燧人氏钻木取火》两本书。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发言,相机进行如下板书:
19普罗米修斯盗火
富有同情心
勇敢、机智
不畏*暴、坚强不屈
这样简洁、明了,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尊敬的各位评委,一篇优秀文章,总有那种动一发而牵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同时拓展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回顾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我紧扣“盗”这一点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探究的内核,它力求体现这三点:
1、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
2、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版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六、教学预测
1、教学内容是富有弹性的,既要用好预设的教学资源,又要关注文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如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过程,可能对“躲、悄悄”等词的表演不到位,而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理解人物的特点。我会及时点拨,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2、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我将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的收获。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