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9 08:17: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说课稿六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 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 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来说一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析学生】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说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说教学】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三课。

  2.教材简析:本文围绕“发掘美好情感”这个主题展开,主要是让学生先感受艺术的形式美,再领悟艺术的情感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中领会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文学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各类活动,尝试分析文学艺术之美和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艺术与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隐藏在文艺作品中的美,理解文艺和社会的关系。

  二、说教法:

  1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辅助教学。

  2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能力。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

  4联系杭州实际,让学生体会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及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三、说学法: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2.让学生通过自听自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课堂练习,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视听音画,导入新课。(板书)(5分钟)

  视听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创设情景,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师提问:“除了音乐,你还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学生回答(诗歌、、绘画、雕塑、………)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书)(15--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发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赏析,小组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析本组作品所蕴含的含义,并归纳出文艺作品对自己有哪些好处。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

  思考自己最喜欢的文艺作品有哪些,为什么。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得出结论。请有特长的学生表演或展示最喜爱的文艺作品,并说明喜爱的原因。

  (三)深入探究,追根溯源(板书)(10――15分钟)

  艺术的源泉是什么呢?(从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来讲解艺术源于生活。)

  戏曲艺术中,京剧已成为我国的国粹。(欣赏歌曲《说唱脸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今年9月10日,七艺节将在浙江举行。杭州最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什么?

  由越剧讲到戏曲艺术的衰落和高雅艺术的曲高和寡,从而提倡保护文艺,传承文明的重要。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板书)(5分钟)

  怎样才能肩负这个重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高审美意识)

  (五)反馈练习,巩固升华。(板书)―――――自我测评(5分钟)

说课稿 篇4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尤其是那些竞技性很强的项目的技能教学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太合适。但也不能放弃技能教学,只是技能教学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中要放低或分解教学难度,技能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的体育课才能追求“健康第一”教学原则,才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要摆脱课堂中完全主导的地位,要努力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继一年级学习投掷轻物之后的提高性学习内容,本阶段正式学习投掷的基本动作。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蹬地转体、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等动作、侧向投掷方法及用力顺序等,以此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基本学习了原地正面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对投掷有了一定的动作表象。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为使在本课中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侧向投掷动作,将采用分解动作练习与完整动作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四、教材内容

  本教材取自《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二年级下册中的“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内容。

  本课选择“原地侧向投掷木夹”为主要教学内容,游戏“闪电偷袭”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个跑的教学内容,把它作为辅教材。

  五、教学目标

  1、理解侧向投掷动作是通过身体蹬、转、挥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

  2、通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正确的侧向投掷技术,部分学生能协调连贯地完成侧向投掷动作,并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奔跑能力。

  3、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

  难点:背后过肩,手脚协调,连贯而成。

  七、教学思考

  整堂课采用一材多用的方法,用木夹子来代替沙包进行投掷练习,这对一二年级学生新授教学内容(投掷教材),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器材。开始游戏中出现的“尾巴”,后来缠在木夹子上,在投掷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好地体会投掷过程的抛物线(画彩虹)。在侧向投掷教学中,将按照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再到徒手练习侧向蹬地转体动作的顺序进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会让学生手持木夹子做鞭打动作(让木夹子中的绸带发挥作用)。投掷完成后,“闪电偷袭”游戏是一个跑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跑的兴趣,运用这一游戏进行跑的练习……

  八、教学原则

  1、一材多用原则。采用木夹子和绸带,既用绸带做韵律操,又用绸带作投掷的彩带;既用木夹子作投掷物,又用木夹子作游戏道具,最后用绸带和木夹子作放松游戏。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掷教学中采用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徒手或有器材作鞭打动作——侧面投掷,一环一环相扣,从易到难,目的都是为了学好“侧向投掷”。

  3、语言激励的原则。整堂课始终以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为主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实验中学白莉,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取自人教版20xx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喜悦与收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对教材的分析

  我主要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喜悦与收获》一课在教参上把它界定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的“欣赏. 评述”领域,但是我觉得的如果把它延展开的话,它更接近于“设计. 应用”的范畴。作为《富有活力的运动会》主题单元的第三课,是对前面运动会主题视觉元素内容的延展和拓展。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练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是我认为本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依据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场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了解奖杯奖牌的构成及其设计理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会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初步养成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协作的意识,增强荣誉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构成、设计理念以及所传达出来的设计精神。

  依据:让学生了解艺术创意设计在奖杯与奖牌中的应用,认识奖牌奖杯设计制作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评述,学生探究,理解设计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进行表现。

  依据:多数学生设计思维匮乏,表现方式单一,所以在此设置为难点的突破。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赏析,描述,创意,实践,作品展示与多种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制作运动会奖杯,参与此项活动的乐趣和收获。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招贴画,我对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1. 课前预习 熟悉内容

  本课教学知识点较少,教材以图片展示为主,学生提前阅读形成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播放各种获奖者的状态让学生描述感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3. 初步认识、了解奖牌奖杯

  在此环节我主要解决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奖牌的构成及设计理念,第二个部分是奖杯的构成及它的设计理念,这里可以穿插入它的历史和制作材质,第三个部分是手工奖杯的制作过称。其中奖杯的组成元素及设计理念作为重点突出的对象。

  在第一部分里我先出示了08年奥运会的奖牌,讲解它的构成元素,再出示历届奥运会的奖牌,介绍它们的构成元素。目的是要通过图例让学生了解奖牌的构成及文化内涵。 通过对奖牌设计多样性原因的探讨,让学生了解奖牌的设计元素中与国家、民族、地域的关系。

  在第二个部分里,我继续先出示各种奖杯的图片,从中着重挑选了同学们较为熟知的世界杯的奖杯,介绍奖杯的构成元素及其设计理念,并对奖杯的来历和材质做了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于奖杯的构成元素有更深入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为第三个部分做衔接。

  第三个部分作为重点,我出示了一组奖杯的设计制作过称,作为学生打开思路的钥匙,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奖杯做一个引导和启发。

  突出了重点后紧接着进入第四个环节。

  4. 艺术实践、制作奖杯

  此环节作为难点的出现,我采取三种方式突破

  (1)观看阅读教材

  设置目的:让学生对奖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再次加深印象和认识。

  (2)小组内合作完成奖杯制作

  设置目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奖杯制作,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并且通过活动的设置可以深入浅出的实现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作品展示、评价

  设置目的:作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评价方式我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其中以小组内部评价和小组之间评价为主导,不仅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了升华,而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课堂回顾与小结:本课主旨在通过了解奖杯与奖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和设计意识,重点掌握奖牌与奖杯的构成元素组成和设计理念,难点在于如何设计制作奖牌与奖杯。奖牌与奖杯代表着一份辛劳付出后成功的收获,也代表着一份参与的喜悦,希望同学们用积极热情的心态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赢得未来的人生奖杯!(在这里渗透了我的德育思想)。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各位评委!

说课稿 篇6

  在教学目标上,主要让幼儿感知三拍节奏规律的前提下,运动言语、肢体动作表现心跳运动,通过活动及讲解使幼儿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意义,为了顺利完成这一系列活动,我将准备一张贴有心型图片的节奏图和心脏模型,并通过观察法、讲述法的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充分地运用感知觉来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进一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将设计一个特别的指挥棒,通过手、脚、嘴、衣服的动作来表现三拍音乐节奏,充分体现纲要的教学要运用多种形式来生动活泼地展开,在操作游戏环节中,我特准备了一段轻松的音乐,此处既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动静结合,又让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顺利完成作品。

  在活动过程中,将活动分成开始、中间、结束三部分进行。因为是借班教学,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主要是与幼儿交流情感,在师生熟悉了之后,我才自然地引入主题。在活动的中间部分是主题的重难点的学习过程,将分为动、静两方面开展。动的方面是三拍的节奏训练,为了让幼儿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将通过指挥棒的变化来加强幼儿重复练习的效果。静的方面:通过让幼儿在观察心脏模型的形式,启发幼儿讨论心脏所处位置及大小功能,通过探究,比较法让幼儿懂得了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要好好保护它,次环节我将营造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掌握知识。

  在活动结束环节上,有意地让幼儿将所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为此特设了一个操作活动——我的心会跳舞。次环节我主要是运用操作法发展幼儿得手工能力,在简单交代操作过程后,我将用一段三拍的音乐来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之后将参与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剪纸作品,分别贴在节奏图上,最后以唱节奏的形式完成整个活动,以上活动的流程大致是:快乐导语、请你跟我这样做——节奏训练;学习三拍节奏——探究空间:心脏是怎样的——操作游戏:我的心会跳舞。

【【精品】说课稿六篇】相关文章:

1.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

2.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

3.《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

4.惊弓之鸟精品说课稿

5.圆柱的表面积精品说课稿

6.分数的基本性质精品说课稿

7.《醉翁亭记》精品说课稿

8.爱惜每一张纸精品说课稿

9.【精品】兰亭集序说课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