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各们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 。(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0,15,20,25 ②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an+1-an=d (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 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 – an-1=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即 an= a1+(n-1) d (1)
当n=1时,(1)也成立,
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
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个等式相加。证出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1+(n-1)×2 , 即an=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同时要求画出该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30项和第40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项a1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 是一个实际建模问题
建造房屋时要设计楼梯,已知某大楼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为3米,第三层离地面5.8米,若楼梯设计为等高的16级台阶,问每级台阶高为多少米?
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注意每级台阶“等高”使学生想到每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等差数列:(学生讨论分析,分别演板,教师评析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项数学生认为是16项,应明确a1为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而第16级台阶离地面高度为a17,可用课件展示实际楼梯图以化解难点)
设置此题的目的: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书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3、若数例{an} 是等差数列,若 bn = k an ,(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n-1) d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2,6 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
《雨说》是一首现代诗歌,对于诗歌的教学,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的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本课学习目标是:
(1)、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雨的象征含义。
(2)、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体会诗歌轻柔、喜悦的风格。
2、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领悟诗歌内容。
3、教学难点:
捕捉诗歌的意象,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教法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采用下列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采取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
2.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像,解读意 象,促进朗读的 提升;
3.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
三、学法指导
朗读体会;联想想像;记忆背诵;
四、教学流程
(一)解读标题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回忆《马说》、《爱莲说》中对“说”的理解,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议论,又可以抒情,那么《雨说》中的“说”是什么含义?副标题
“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学习诗歌有什么帮助?
(解说:之所以这样导入,是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窗口,以此为突破口,可以让学生明确诗人的写作目的。)
(二)了解作家及作品
(让 学生了解诗人,了解作品,有助于更深地欣赏诗歌。)
(三)、鉴赏诗歌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欣赏配乐朗读,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自己的理解,标明重音、停顿,体会情感基调,学生读完后,老师作适当点评。)
(2)请齐声朗读,听雨向我们诉说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 括每一节诗的内 容。
(解说: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又把握作者的思绪,为下面鉴赏全诗作铺垫。)
2.联想想像解读意象
(过渡:既然“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那“雨”是怎样说的呢?雨说的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思考:诗歌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主 题?(老师要举例介绍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等),请一边默读,一边想像这些意象 所呈现出的画面,配上色彩、声音等。
(老师先展示画面,让学生回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春雨的气息。
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老师一起和学生讨论交流,不 时插入这 样的话:
田圃里的种子,张大嘴巴,等待着春雨的滋润;辽阔的牧场仍是一片
枯黄 ,往日欢叫的牛羊也不见其踪影;小溪寒浅,无力的静卧着,多想再听听它清脆悦耳 的歌唱……
就这样学生走出文本,融入自然,进入心灵。而心灵的情感是丰富的,为了把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3.品味诗句体会情感
问:从雨的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请结合关键词句来说明。
我让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题的一些诗句,并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例如: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爱心”点明“雨”就是爱的天 使,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与博大。
(解说:这个问题的设置既让学生品读关键词、句,又可以领会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崇高)
(雨说实际上是诗人说 ,雨的爱就是诗人的爱)
问:“雨说”这个提示语 ,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五次,逐步地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请将这五个乐章冠以不同的标 题。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情感浸润的同时,把握诗人情感升华的 轨迹。)
问:春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我们对春雨也说几句心里话吧?
(解说:这个问题让学生梳理刚才零散的理解,表达对雨 的深深的敬意。我认为这是在前面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一次理性的升华。)
4.反复朗读读出感情
1)诗人为什么要 借雨来诉说,为什么不直接对孩子们说?(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雨塑造成一位充满爱心 的天使,符合儿童的心理。)
2)、最后,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开展朗读擂台赛。如轮流读,小组读,一句一句读,一节一节读,全诗连贯读,比一比谁读出感情最恰当。
3)、力求当堂背诵。
(四)、总结、拓展
诗人郑愁予给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正是她把我们带进了这样美的意境中,让我 们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让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 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
(既然雨可以对自然万物温柔的诉说,那自然万物也可以感谢雨的馈赠。
有创造性的设置了这样一段仿写。)
拓展:按照例句形式仿写,桃花说:“这是一场红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柳树说:“这是一场绿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换上了嫩绿的新装。”
这一段 仿写, 以角色对调的形式,不露痕迹地让学生领会到拟人化修辞的艺术魅力。
(五)作业布置
五、教学理念设计:
本节课老师采用诵读感悟、联想想象、探究学习的方法,紧扣一个“说”,一线串珠, 说深、说实、说透,将学生对意象的体验,情感的品味,融为一体。
让学生走出文本、进入自然、进入心灵,心灵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对话,学生在情感的层面上充分交流,形成情感的升华。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朋友”为主题。编选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中体会到友情的美好与可贵,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鱼的对话亲切、朴实,可进行朗读指导。
二、教法设计:
为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多处创设了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奋发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另外,在学生已有的`读、问、议、比的学习方法之上,以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抓提示语中的重点词读好对话,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也是本课的教法之一。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比一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由读、练读、指名读、小组读、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进行感悟,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想像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老师导语引入,学习有趣的童话故事,然后利用揭示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又通过识记生字“边”的笔顺。
(二)初读课文,识记词语。让学生自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下来多种形式的读课文,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并利用相机学习本课的三个多音字和生字词,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同时将语言材料变成形象感知的事物,用精美的、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认读、识记生字词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三次对话。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出示相关段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评读、比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揣摸人物的心理、神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比赛竞争的意识。
(四)发挥想象,拓展表达。
成功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为此在学完课文后本课又安排了分角色读一读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整合,进行再创新,使每个学生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悦和快乐,树立良好的信心。 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想像的情境, 想对青蛙、小鱼说什么?让学生帮小鱼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充分开掘学生的思维,大胆展示心灵自由,迸发炽热的创新热情。在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潜能得以发挥,不留痕迹地把人文教育寓语言训练之中,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又一次得到升华。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教学内容
健康常识:皮肤的功能与卫生。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主要讲述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功能和皮肤的卫生保健。
关于皮肤的结构,结合附图,讲述了皮肤的表皮、真皮和皮肤的附属物。
关于皮肤的功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结合皮肤的有关结构,讲述了皮肤的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忍受外界刺激等生理功能。
关于皮肤的保健,主要讲述了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冷水浴、日光浴等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讲述了保持皮肤清洁,有利身体健康的道理。
四、本课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的学生能说出皮肤的主要功能及注意皮肤卫生的意义。掌握保持皮肤卫生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参加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培养学生和同伴相互协作配合的精神。
五、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健康常识课,就小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室外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室内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呢?在这节课中,我把上课的地点由教室转移到电脑室,把体育室内课和电脑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图片的结合,把枯燥的内容转化成实实在在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让学生上网去查找和本节课有关的资料,然后小组根据自己所查找的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小结,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所了解到的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讲解,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介绍了皮肤的结构,即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的附属物,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介绍了皮肤的各种功能,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皮肤的功能。还讲述了皮肤的卫生保健,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主要提出了加强皮肤的锻炼,保持皮肤的清洁等问题。在学习了皮肤结构、理解皮肤功能的基础上讲清道理,指出正确的做法,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皮肤的结构比较复杂,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再结合课件、图片进行讲解。
六、教学方案及教学过程分析
1.课的导入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课件出示:1.皮肤有哪些部分组成?
2.皮肤对人体有什么功能?3.如何保持皮肤的卫生,让它有效的发挥出它的生理功能?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知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电脑知识,到网上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电脑资料时,教师巡回看看他们所查找的资料,给他们介绍一些有关的网站。(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事先在学校的网站上做好几个与皮肤有关的相应网站的超连接,如:健康在线;中华;中国美容化妆品网——科学护肤等几个网站)
2.释疑解惑
根据刚才学生所查找的资料,再根据老师前面的几个问题,大家把收集到的资料来分分类。(出示问题)
1.皮肤由哪些部分组成?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首先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皮肤的'结构图。(教师结合图解和同学们一起研究皮肤的结构图)
皮肤覆盖在人体的表面,它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皮肤内还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发等附属结构。身体各部位皮肤的厚度不同,手掌心和足底处的皮肤最厚,约有4毫米,眼皮等处的皮肤最薄,只有半毫米。
2. 在学生了解了皮肤的结构后提出第二个问题,皮肤对人体有什么功能?
学生利用刚才网上所查找的资料小组间先进行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每个组选派代表把自己这组所查找到的资料和全班的同学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皮肤的功能:(课件出示)
皮肤对人体是极端重要的,它的功能主要有:
①覆盖在体表,保护体内的组织和器官,是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
②通过排汗,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③通过皮肤内血管的收缩或舒张以及排汗,可以调节体温。
④具有感受痛、触、冷、热和压力等刺激的能力,因而也是重要的感受器官。
对于皮肤的一些具体的功能,教师可以举些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解。
感受外界刺激:教师提出几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出示课件)
皮肤接触到冰有什么感觉?(凉。)
手碰到火有什么感觉?(热。)
手被针刺有什么感觉?(痛。)
有物体触到皮肤有什么感觉?(触觉。)
手中托着一个铅球有什么感觉?(压。)
我们通过上面的了解知道了皮肤的结构以及皮肤的功能,那皮肤的结构和它的功能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呢?(课件出示皮肤结构与功能关系表)
在学生了解了皮肤的功能后,提出我们只有经常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才能有利于皮肤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怎样来保持皮肤的卫生?
学生根据上网查找的资料回答。
根据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如何保持皮肤的卫生?
进行适宜的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提高皮肤对冷、热及其他刺激的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活动。
另外:饮食,心理,睡眠,运动等对我们的皮肤也有一定的影响。
皮肤有许多小毛孔,可以排出汗液和皮脂,如果不常洗澡,毛孔被堵塞,就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工作,使汗液和皮脂不易排泄出来,细菌就会乘机而入,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皮肤病。清洁皮肤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分。过于频繁地洁面会导致皮肤天然保护层受损,滋润成分不足,皮肤干燥和敏感。因为皮肤不能很快地重建其自身的保护,即便是最好的美容产品也只能作为皮肤自身保护的补充,而绝不能全部替代。
3.总结归纳,课的延伸。
总结这节课,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保持皮肤的清洁的方法等知识,要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掌握的这些知识。并对同学们的表现提出充分的肯定。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儿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幼儿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
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幼儿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
幼儿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 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 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教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球的兴趣。
2、 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
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幼儿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 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
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幼儿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幼儿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 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 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教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 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幼儿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儿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 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幼儿作品。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
幼儿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 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幼儿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让幼儿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幼儿活动的乐趣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 概述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承接的一个环节中,前面是第六课《星空》,下一课是《我们的奥运》,教材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和运动都有一定关联,星空是运动到相对静止,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静止的。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想要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信息:绘画表现题材中的运动,就是时间在绘画形式上的一种凝固;表现运动的方法就是表现运动的瞬间美。学习运动规律,认识美的运动。使学生对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教材中设计有三个活动,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校地处农村的环境因素,还有物质条件的限制,故对第三个活动“小雕塑”进行省略,而着重于体验然后进行简单的绘制描述。
2、 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A、让学生了解运动美的本质特点。
B、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有关动态线的知识。
C、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能运用简炼的线条,勾勒运动中的人物形象。
D、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运动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性,确定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分析运动的过程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它对学生接下来的表现运动美的过程有重要意义,知所以然而然。根据运动的本质特点,确定“动态线的分析”为本课的难点,这关系到课程能否接下去展开,以及学生能否了解运动的表现方法、角度的关键。课本抽象部分(28面——29面)只作简介。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及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我主要采取“直观法”和“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辅助材料。不断采用欣赏、分析、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 (教学模特:生活中、同学中常见的动作如投篮、扫地、跑步、田间劳动、教师板书等)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渐渐的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挂图、实际动作、现场演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正确选择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着重于学生体验方面,创设特定的情景(捡掉地上的物体),让学生切身体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还有利用大量的实例和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现以象征为主的这样一种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由新课程导入、授课、指导、归纳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 新课程导入
1、 利用3分钟 铃响后,有的同学还未及时归位,课堂秩序还未安定的这段短时间,迅速捕捉班上某位同学匆忙的身影,并提醒他就位。(说话可大点声,使班上学生都能听见)
2、 (5分钟)
上课后,播放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设问:你们能说出这歌曲的名称及出处吗?
▲ 学生回答: [ 《铁道游击队》中战士小波所唱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请刚才“匆忙”的那位同学模仿“小波弹琴的动作”
▲ 师问:你还记得你刚才匆忙进教室的样子吗?和《铁道游击队》中战士小波坐在微山岛上,面对平静的湖水、夕阳而弹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有什么感觉比较?试说一说。
(行色匆匆、紧张的——抒情、平静轻松的)(动作体验)
3、 小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请翻开课本第七课《运动》。
二、 讲授新课(第一课时)
课堂构成:初步讲解→学生讨论→讲解→比较→从而认知→练习
1、 (10分钟)
欣赏写实雕塑作品
A:首先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① 第一步,分析作品的造型手法:具象、写实。
让学生了解具象造型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客观的现实形象。了解写实
就是真实的对事物进行刻画。因为具象手法能更好的捕捉运动的形态。
② 第二步,提示:作品从动作和形体(健壮的人体)表现了力量美、
形体美、韵律美。
③ 第三步,.分析作品的表现角度:
抓住运动过程中的最具表现力、最能说明主题“掷铁饼”的瞬间动作。
人物抓住铁饼→弯腰→做动作→即将掷出的刹那
B:展示图片
①教师展示各种具典型性动作的图片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受动作的美感
②请同学对不同的动作进行讨论,并说一说。(让学生先说)
教师对同学的讨论进行收集、归纳,板书在黑板上。
2、 (4分钟)
然后分析在写实基础上进行变形的《风》(课本中范例)
主要使学生对《风》和 《掷铁饼者》有一个直观上的比较,比较《风》和 《掷铁饼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如:写实手法。写实基础上的变形→夸张、概括、提炼等。
3、 (10分钟)
在前面两次欣赏过程的基础上,着重来认识动态
A先展示各种具典型动作的图片。
B然后讲解图中动作的动态线。
①静止动态:一段时间内相对静止不动的动态,如看书。
②规则性动态:人物进行规律性的重复运动的动态。
一种是人的位置不变,只是部分肢体处于循环往复的某种运动动态,如织毛衣、洗衣等。
另一种是人在进行中所做的规律性动作,如跑步、骑自行车、插秧、锄草、教师在板书
关键在于要抓住有代表性的动作瞬间。一般来说,一个动作在开始或结束时较有代表性,如人拿锄头挖土,当锄头被举起到最高位置或已经入地的瞬间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描写快速运动,则要反复观察。
③不规则动态:打球、练武、格斗等突然性动作。这部分较难,要多练习多积累一些经验才行。
④动态线:用去曲取直的方法对人体运动趋势的概括。注意动态线和水平线构成的角度,即倾斜度或垂直关系等。倾斜度画错了,动态趋势也就错了。画人物运动,先找准动态线。
注意重心,(请一位同学做弯腰捡东西的动作,然后分析其动作构成的动态线)
C接下来展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介绍讲解。
D让同学将教师的讲解和“第一节B部分同学的讨论”作一个比较。
4、 (15分钟)
练习
A学生练习:用线条概括出课本中27面“活动一”旁边,兰红光的摄影中舞蹈者的运动形态。
B教师巡回辅导。
C布置:下节课每人带一片树叶
三、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收集展示上节课完成较好的学生练习,进行讲评
2、 了解抽象的动作美。对课本上的范例进行介绍
抽象手法能更好的把握运动的特点,在把握动态的前提下,对形体进行高度概括。
①《五月的风》
稳定的构图,螺旋上升的线条表现升腾。
②《怀抱》
夸张、对比
③其他抽象图片
一种方向、一种目标 向上的、朝气蓬勃的
一种向往
3、 练习:学生尝试勾勒树叶飘落的运动轨迹
4、 小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小结
5、 总述:
本课程的学生练习,目的在于尝试,故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提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去画。板书方面的设计,基本按照说课过程的所列的几大要点进行。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