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1-03-15 10:40: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初中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初中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说课稿初中7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8单元17课的第一框。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课题。初一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也有朦胧的思考,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有些事情是不容易分辨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因为让学生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有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在联系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和照片并展示在课件上,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并善于思考问题。

  2、自主讨论法:在分析影响时,主要采用了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表演法,通过表演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恰当深化课堂教学。

  4、谈话法、讲述法,起到一个点拨、引导、总结的作用。

  5、练习法,让学生做练习册,可以检验学生本堂课的达标情况。以此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用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安排的要求,我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了大量课件,包括图片、歌曲等。以此服务于教学,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设置相应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突破突出重难点,并结合相应的环节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初步实现三维教学模式。

  (一)环节一: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师谈话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既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我们究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块来学习17课第一框的内容《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课件,随之板书——是非善恶)(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刚一上课,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状态,因此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法,一是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二是转移学生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展

  示图片,学生表演,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环节二:对“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的教学: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的例子,(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了解有多少,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学生举完例子之后,让学生归纳真善美的概念,(以助于学生对真善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学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凡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目的、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就是真善美。(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让所有的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也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做铺垫。)

  [过渡]为了考一考大家是否真的能正确分辨是非善恶,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需要大家来分辨一下。

  环节三:展示课件(看图片、辨是非),利用分别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是非善恶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在头脑中对是非善恶形成一个明确的界限。这一环节也是对上以上环节关于真善美的概念的一个运用和巩固。)

  [过渡]:学生在正确分辨出是非善恶之后,师总结:同学们分辨得非常正确,分辨能力非常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那他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肯定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板书),顺势进行第二层次的教学。

  环节四: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教学”,仍然用展示图片的方法,分别展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图片,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学习,分析影响。(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明白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使问题的解决,并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真善美对个人起到净化心灵,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作用,对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假恶丑使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老师及时做出总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观点,让学生深刻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过渡]以上是我们在图片当中了解到的是非善恶,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也都在上演着是非善恶的故事,下面就有一个发生在103公交车上的事情,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表演:让座。

  环节五:表演:“让座”,采取表演的形式,可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善于去思考问题。学生边看表演,可以边思考两个问题:1、分析故事中两位同学的行为。2、假如当时你就在这辆公交车上,这两位同学的行为分别会对你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触动?(在问题的设置上,特别是第二问,之所以这样设置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身处地的去谈自己的感受,那样学生谈出来的就会是发自肺腑、并切是真情实感的感受。此环节也是对第二层次教学的拓展与巩固)

  [过渡]:顺承学生谈出来的感受,师总结:之所以真善美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巨大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在不断的讴歌着真善美、颂扬着真善美、追求着真善美。下面请同学们把所知道的关于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写出来并读给大家庭。这样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六:名言警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名言警句,然后再展示老师自己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深化对真善美的积极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环节七:回顾内容:让学生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目的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能把我本节课的层次与脉络。

  [过渡]:让我们带着今天所学到的只是一块来走进生活

  (三)、环节八:走进生活: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谈一下在听了两位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后的感受。(这是一个复习巩固的环节,也是一个拓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环节,在这里利用两个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教育和指导,以达到教学上知、情、意、行的统一。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九

  :做练习:讲求讲练结合,既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也可以检验一下学生达标情况,争取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

  环节十:老师做最后总结,让我们祝愿世间不再有邪恶,原世间永远充满正义与真诚,也祝愿世界永远充满爱,最后,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思想品德课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一首深情、优美动听并极富深刻意义的歌曲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歌声中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七、学生达标情况,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达标,比如,在授课过程当中,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踊跃的回答问题,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巩固阶段,老师和学生带着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一块走进生活,学生在听完了关于两位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之后,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得都非常好,即结合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联系了自己的实际,学生们都重新深刻认识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并在此基础上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最后在做练习时,都作的基本正确。通过做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是非善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一些是非善恶能做出正确辨别,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教学反思: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是非善恶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上完了这堂课以后,我自己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感到收获不少。但同时自己也感到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时间的安排上不是很恰当,前半部分时间紧凑,进行得有点快,而到了后来又有点宽松了,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课前在备学生这一块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所以这是自己在以后备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加以指正。谢谢。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教材地位

  1、教材剖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所收录的5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它们的内容却都是战争题材。无论是正义一方还是非正义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充分的表现。在单元中,题材的选取涉及中外,触碰近代与现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领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妇人、老头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类人在战争中的勇为、凄苦与对争议的弘扬、对和平的呼唤。《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文章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寻找队伍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是一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文章。

  2、课时安排:

  《芦花荡》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将教学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从白洋淀优美的风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识记重点词语。第二课时则引导学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了顺利完成两课时的教学任务,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紧扣课文主题,通过设计主问题,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的策略,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

  是准确把握“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体会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并在赏析同时了解老头子是怎样刻画的。同时,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语言作用。

  本课的难点:

  理解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

  八年级的学生对小说已不陌生,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让学生通过小说三要素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

  2、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通过设计主问题“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人人有话说。尤其是关注那些平时不爱讲话的孩子,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言。通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那些阅读书评较好的同学参与到互评环节中,促其养成敢于争鸣,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提升。

  三、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2、把握老头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3、揣摩景物描写的语言。

  (知识和能力目标确定的依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标要求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感受“老头子”的英雄色彩,培养捍卫民族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的依据: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圆满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原则确定出本课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辅助,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篇,增强生活的体验。

  2、引导点拨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主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课文浅显易懂,且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我设计的“老头是怎样的人”阅读课文,运用批注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我给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读出个性化的自己。

  3、对话教学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巴西教育家保罗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不是师生间简单的问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对主人公“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进行深入挖掘。

  自主探究,对话交流,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和补充,激发并牵引基础较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一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五、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自主探究,互评人物;深入挖掘,品读景物;联系生活,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

  第一课时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环境,进而导入新课。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白洋淀水波荡荡,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苇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日寇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烧杀抢掠,肆意践踏,白洋淀的每一株芦苇都见证了硝烟弥漫,白洋淀也养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把十几个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领呢?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一下这位神奇的老人吧。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环节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让学生简要介绍孙犁的基本情况,培养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屏幕)孙犁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荷花淀派”,《白洋淀记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和散文的合集。并让学生在课下识记这些文学常识。

  (2)识记字词:接着通过教师听写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并讲解重点字词,把好字词关。

  (3)概括内容:根据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叙述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一:提出问题,默读批注

  围绕“我眼中的老头子”展开自由阅读,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批注。批注的话不要太多,只需重点的三两个词语就行。不读书不拿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尤为重要。

  环节二:交流展示,对话人物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部分,两个主要任务,性格及写法。交流展示架起生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也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的主战场。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适时归纳老头子的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引导学生理解“过于”这个词的意思。 “过于”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而另一方面,又有过头的意思。大菱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一定关系。同时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队伍,他是过于自尊了。老头子的刻画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环境烘托与女孩子反衬相应和,活脱脱的让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站立眼前。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

  预设:

  1、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的明亮。说明老头子很干练。

  2、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说明老头子很自信。

  3、“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孩子呀!”说明老头子对同同志们充满了爱,可以说爱憎分明。

  4、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有女儿,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说明老头子自尊心很强,让两个女孩子受伤,他没法原谅自己。

  环节三:品读景物,赏析美点: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但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凄惨,而是感到了文章的优美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得益于作者对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由此,设计了美句品评教学步骤。首先是美句美读,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把这些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感受那流泻于战火中的优美景色。然后美句美读,让学生就具体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思考描写好在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师生对话,最后总结出景物的描写能够渲染出战争的气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

  预设: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赏析:点明环境气氛,突出环境险恶,交代背景,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的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赏析:景随情移,写出了老头子痛打鬼子后的愉快心里。

  环节四:联系生活,内化提升

  (1)升华主题:白洋淀只是当时的抗日战场的一个典型,无名无姓的老头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白洋淀如此,荷花淀亦如此,整个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热情高涨,如火如荼。老头子就是一群人!

  (2)布置作业: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写促读,让学生给老头子写一封信,书写自己内心的敬仰,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评。

  3、板书设计:

  自信

  芦 人物美——老头子(过于)

  花 自尊

  荡 景物美——诗情画意

说课稿初中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是说教材,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教学内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技术中较为基础的技术,在比赛中是防守和进攻重要的技术之一,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可以促进同学间相互交往、合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说学情

  在分析完教材后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身体形态发生一定变化,身体机能逐渐完善,思维方式有限,缺乏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以练习为主,逐渐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并将游戏和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排球垫球动作要点,了解排球垫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在比赛中运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提高学生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学生体验掷球乐趣、克服困难和遵守规则的优良品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我制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击球部位和手型正确。教学难点为:下肢和上肢协调配合。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我采用了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法、练习法等,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愉悦的学习。如在游戏环节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由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法方面我采用小组练习法、合作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根据教学特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体育课堂常规为主的基本部分,以热身为主的准备部分,以练习为主的基本部分,以放松总结为主的结束部分。

  经过整队集合,点名报数,安排见习生,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次课内容。我会问同学们,获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是哪个国家?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认同感和兴趣,从而引出教学内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二)准备部分

  在准备部分开始时,我先是采用分组领跑的方式进行慢跑,在途中通过口令提示学生,让学生的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来,随后我安排排球专项操进行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提高学生对球的感觉,防止运动损伤出现,为下面练习做好准备。

  (三)基本部分

  1、导入

  在基本部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游戏带球跑接力,学生体会手腕上方接球的动作要点,学生通过游戏,自我风采展示,同学的自主得到了充沛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达到教学目的,经过与学生互动、提问的方式,我总结动作要点

  2、新授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要点为:双脚前后开立,重心降低,双手放在腹前,垫球时,蹬地、插球、夹肘、提肩,在手腕上10厘米处击球,身体重心向抬臂方向移动送球击出。

  3、练习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首先我安排自抛自垫练习。学生通过原地击掌垫球、转方向垫球和触地式垫球闯关,思考用什么部位垫球才会稳定?经过闯关的趣味练习得出结论,用手腕上方垫球才是最佳的击球点,目的是学生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技能,培养应对问题的能力,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随后我安排学生进行对墙练习,我在墙上标记了数字并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同学距离墙2米的位置,根据老师报出的数字进行击球,连续击中数字的小组得1分我们看哪一小组能够获得胜利。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之后讲解正确的技术要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下肢带动上肢发力,并组织学生进行辅助练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经过口令提示学生完成动作,通过提问,讲解示范,再到有针对性练习,学生能够对动作要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经过前两个练习后,学生逐渐掌握垫球动作要点,我进行看谁垫球准练习,我在场地上放置多个呼啦圈,每组同学在线后垫球,想办法将球垫到圈里,垫球最远的3分、垫球中间的2分、垫球近距离得1分,我们看哪一小组得分最多,在练习中大家思考怎么垫球才能准确。符合新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民主教学环境,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能力的理念。

  4、游戏

  经过了几次练习,学生逐渐会产生枯燥的情绪,利用游戏能缓解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结束部分

  游戏过后我将带领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做放松操,通过放松消除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疲劳,引导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之后我将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式进行小结,巩固本节课的要点内容。最后,宣布下节课内容、归还器材、师生再见下课。

  七、预计效果和心率

  整堂课的练习密度安排为35%~40%,预计课的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学生练习时能心情愉悦,积极主动,部分同学在练习中出现下肢和上肢不协调的现象,通过提问,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大部分同学动作有所改善,也能将垫球技术运用到比赛中。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初中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纬的划分标准

  3、理解经纬网并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4、培养学生观察、演示、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理解经、纬度及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遥望星空,看到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形状呢?

  一、地球的形状

  学生预习,回答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卫星图片,理解地球的形状

  (过渡)在古代,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结合板图讲述盖天说和“混天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一周的航行,才从实践上证明了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利用地球仪展示麦哲伦航行的路径,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设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设问:地球是个规则的球体吗?(学生阅读材料,回答)

  (过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地球的大小

  学生阅读P16图2-5,用图中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师利用“中国的面积”“珠峰的高度”说明地球之大。

  (过渡)要掌握巨大的地球的很难,于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地球仪

  (活动)

  学生四人一组,找出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演示地球自转,指出地轴的含义,而后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学生从南北两极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第2课时

  复习前一节的内容

  (过渡)在地球仪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圈和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他们就是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一)经线和纬线

  学生观察地球仪,阅读P16最后一段文字和P18最后一段文字,完成表格练习

  纬线经线

  概念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教师利用经纬网,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线的特点

  设问:在地球仪上,纬线有多少条?经线有多少条?

  (过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分别将它们各自规定了一定的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展示表格,学生阅读P17-18文字,讨论交流

  纬度经度

  度数范围

  0度经纬线划分

  经纬度划分

  半球划分

  结合地球仪理解经纬度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尤其突出在地球仪上如何判断东西半球。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P18活动1、2、3,理解如何在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东西经,而后出题检测。

  四、经纬网

  (创设情境)如果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你作为该船的船长,你会如何向救援船队报告船所在的位置(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要确定该船的位置,就需要学到和经纬网有关的知识。如何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如何一点的位置呢?

  举例说明:假设你要向老师报告你在教室里的位置,你会怎样报告?

说课稿初中 篇5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认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虚像”比较抽象, “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 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演示实验、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一个魔术视频引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还暗示出将“平面镜改为玻璃板”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搭建一个“支架”。

  2、组织探究

  第二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按照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设计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书课题之后,展示一幅平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将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为后面探究的课题。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以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是由于该探究活动与以前接触到的探究活动相比,难度要大一些,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随时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进行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时,将平面镜和玻璃板同时给出,让学生自主选择。直接选平面镜的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个问题: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替代物,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就会陷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受到 “水中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该演示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体会更加深刻。这样就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

  在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关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学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动中已掌握了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结论,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针对性反馈练习,学生将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3、理解“虚像”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由非实际光线相交形成。

  接着再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从而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确实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这样,通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突破“虚像”这一难点。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播放一段有关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影片,通过这段影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产、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虚象: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形成虚像

  以上是我对《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初中 篇6

  一、说教材:

  《石榴》这篇文章是在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均属于状物类散文。其单元说明要求,阅读这类文章,要把握作者笔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根据这一要求及状物类散文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由于这单元的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到状物类散文,《石榴》这篇课文又放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对本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单元后三篇文章《海燕》《白鹅》《鹤群翔空》的学习及今后对状物类散文的学习。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②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2、难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②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起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作用,而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

  根据状物散文的特点及《石榴》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法。通过课件、实物摆设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上课之前,我要准备的东西有如下这些:

  1、多媒体课件,内容以有关石榴的图像为主;

  2、在教室前边摆上几盆石榴;

  3、班级出一期以石榴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三、说学法: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学习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默读或小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选择独立思考或与人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由他们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或教师共同探讨。总之,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几个程序:①引入②预习检查③作者简介④课文学习⑤学生质疑⑥小结⑦布置作业

  1、引入:(3分钟)

  因为课前已对课文进行预习,班级出了一期有关石榴的板报,教室内又摆了几盆石榴,所以学生对石榴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所以,引入就由一位学生谈谈自己对石榴的印象。

  2、预习检查:(4分钟)

  课文有无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所以在课文学习之前,我常安排预习检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开明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课通练习册中的“自测关”来检查。

  3、作者简介:(3分钟)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对部分名作家要有所了解。郭沫若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这篇文章,又是我们首次学到的郭沫若先生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相关情况。对作者的介绍,不是由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来完成。相信已有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已找到了这方面的材料。

  4、课文学习:(2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7分钟)

  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清,可能有点难度,这有必要向学生作提示,通过幻灯片提出: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

  石榴 → 石榴 → 石榴。

  (2)分析、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合文后练习题进行)。(10分钟)

  先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语句,然后说说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在这里,有必要点出描写、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幻灯片放出相关的图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以上内容分析完之后,就引导学生探讨整篇文章作者所要寄寓的思想感情。这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同样也由学生来介绍。

  最后简要归纳托物言志这种写法。

  (3)品味语言特色。(10分钟)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所认为写得比较优美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对于优美句子,学生可能会找那些拟人句,所以,在学生交流中,有必要引到文后练习题三。

  5、学生质疑。(6分钟)

  由学生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共同解疑。这边值得一提的是,肯定会有学生提到文后练习题二,即为什么作者说石榴花是“的心脏”。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把课文的另一个难点解决了。

  6、小结:(2分钟含布置作业)

  综述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引申到课文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说是主题。

  7、作业: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加以描写,并抒发自己的感情。

说课稿初中 篇7

  1、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珍爱生命,关爱自我》是北师大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下册第32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同学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关爱自我,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知识与阅历较肤浅,自我的体验表现出动荡性和不稳定性,对自我的认识也往往容易出现偏激或错误,对于如何对待生命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缺少思考,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厌世和逃避现实的决定。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容易导致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因此帮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心理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梳理正确的生命观。

  【能力与方法目标】

  学会如何珍爱生命。

  4、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珍爱生命、生命存在的意义。

  【难点】珍爱生命。

  5、说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说:“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谈话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6、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热身游戏——护蛋行动(5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采用热身游戏导入新课。

  本游戏是基于上节课游戏安排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本节课主要是对本游戏进行分享与交流,具体游戏安排如下:

  (1)活动程序

  ①每位同学准备一个生鸡蛋,由老师做一次标记。

  ②老师和同学签订“护蛋协议”:我一定会做好“护蛋使者”,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③把鸡蛋带回家,第二天上学时再带回来。为了监督大家的执行,老师每天要在鸡蛋上做一个不同的标记。

  ④同学们要保护好鸡蛋,使它完好无损。一星期以后,看看哪位同学的鸡蛋仍旧平平安安?

  (2)本节课讨论与分享

  通过一周的护蛋行动,部分同学的鸡蛋还是完好无损的,也有一些同学的鸡蛋已碎。现请同学们分享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你的鸡蛋平平安安坚持到最后了吗?你的经验是什么?问题二,这个活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分享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护蛋经验:将鸡蛋装在专用的容器里,每天上下学的时候一定是双手捧着,将鸡蛋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以防碰碎。通过一个星期的经历,同学们感悟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应该珍视生命。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与尊重生命。

  【设计意图】本游戏旨在通过切身体会让同学们领悟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寄予了很多人的期望,我们不仅要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还要学会善待他人的生命。

  环节二:主题活动

  (1)主题活动一:角色扮演(20分钟)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会安排每4人为一组,给同学们一个故事情境:小芳和小彤是好朋友,小芳的父母离婚后互相推诿,谁也不想抚养小芳。小芳只好和奶奶一起生活,她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活着真没有意思。她告诉好朋友小彤,自己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了,并将自已最喜欢的一本集邮册送给了小彤。小芳让小彤保守这个秘密,绝对不要告诉别人。小彤担心小芳的安全,但是又要信守对朋友的承诺,她很为难……最后,小彤终于帮助了小芳。请小组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继续后面的故事并分组表演出来。尔后组织同学们讨论与分享两个问题:问题一,小芳爱自己吗?她怎样做才算爱自己,对自己负责?问题二,小彤是怎样帮助小芳走出困境的?你在本活动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认识到:小芳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学会爱自己。通过分享同学们得到珍爱生命应该做到:认识到生命是偶然与短暂的,要好好善待自己的生命;学会发展生命,活出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和意义;关爱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负责。

  【设计意图】选择本活动,一是为了引导同学们思考在困难面前应该如何正确做到关爱自己;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与善待他人的生命。

  (2)主题活动二:假如还有七天生命(15分钟)

  紧接着我以心理小组为单位,会组织同学们思考:“假如生命只剩下7天,你会做什么?认真想一想,列出自己生命中最想做的事,你打算怎么做?”然后,要求同学们分别在纸上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情;将每一位同学的结果读给小组同学听。

  最后请同学们讨论与分享以下问题:问题一,你打算在7天里做的那些事情,平时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吗?问题二,通过这个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问题三,其他同学的想法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和对问题交流后,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列的事情与平时自己所重视的事情是有一定差异的,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生命具有短暂性,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值得每个人去认真思考的。通过其他同学的分享,学生发现每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各有千秋,但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追求却又是如此的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也意识到要学会关爱自己与善待他人的生命,而“假如还有7天生命”这个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环节三:总结升华(5分钟)

  最后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悟,以达到课程总结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课后小节与情感升华,促进同学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性、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及领悟自己的生命意义所在。

  7、说板书设计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

【【精品】说课稿初中7篇】相关文章:

1.初中《乡愁》说课稿

2.《杠杆》-初中物理-说课稿

3.初中《沁园春·雪》说课稿

4.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

5.初中语文说课稿

6.初中美术 面具说课稿

7.初中《乡愁》课文说课稿

8.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

9.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