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六课,属于“物质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前几课的知识,归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本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生学情
1、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层的认知状态,对于从化学变化的现象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2、本学年,我校科学小组的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团结合作的科学素养,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从化学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辩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设定为“观察并描述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变化,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四、说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多元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
结合“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归纳结论———拓展提升”的科学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力求以活动组织教学。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中心,着力创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法
教法: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二)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活动激趣、自主探究、对比辨析、拓展延伸四个环节。
1、活动激趣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开展好科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而著名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我们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系列图片,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试验,通过组织学生回顾各个实验里的现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通过质疑“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会发生哪些现象?”,激发学生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科学探究活动作好铺垫。
2、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要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习科学。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硫酸铜溶液与小苏打混合的变化”,三是“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实验前我提出问题:“如果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硫酸铜溶液与小苏打混合的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猜测记录,并适时用PPT出示实验要求,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实验前我自主设计了实验记录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记录、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把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镶嵌在亲历亲为的探究过程中。
3、对比辨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尝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化学变化伴随的一些现象,但是当几种生活中极其相似的物质变化现象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容易混淆,而且也缺乏用科学的语言解释的能力。因此我们通过设计相似现象的对比,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这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也是将科学探究与生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相信学生主动探求科学的兴趣也会更浓。
4、拓展延伸
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头,正如影视剧的序幕一样,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领会科学的方法,发展智力,有重要的作用。
结课时,组织学生观看“牛奶、颜料和洗洁精发生变化”的视频,再次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生探究热情再次被点燃,这样,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延续到了课后,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本节课我们采用了结构式板书,简单凝练地呈现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可以帮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当然,再好的一堂课,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2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经历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说教学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说教学准备】
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刻度杯、小苏打、药匙、实验报告单、A4纸。
【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做过的实验。
1、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到的现象。
2、学生汇报。
3、课件展示。
二、直入实验。
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观察铁钉的特征,认真记录。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实验须知:
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原样进行比较。
3、猜测: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有哪些变化?
4、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5、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6、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
7、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三、硫酸铜和小苏打混合实验。
1、观察硫酸铜、小苏打,记录它们的特征。
2、猜想:硫酸铜和小苏打混合后,会有哪些现象发生?
3、实验验证猜想。
A、混合实验。
B、记录现象。
C、汇报交流
D、小结:(硫酸铜和小苏打混合后,会冒泡,产生二氧化碳、会产生沉淀物。颜色由蓝变绿。)
四、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用做习题的形式回顾)
五、总结拓延
1、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
2、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是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方法。
六、教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物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相关文章:
有趣的浮沉现象说课稿07-12
《对称现象》说课稿范文04-18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课稿02-27
伴随的作文12-06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通用12篇)08-16
茉莉伴随回忆作文07-24
读书伴随我成长作文02-16
伴随着你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