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3 09:08: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今天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4、教学重点:

  利用乘法算式编相应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

  5、教学难点:

  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特点,对于生动、直观的语言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同时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引出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二年级的学生比较爱玩,于是我设计变魔术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个轻松愉悦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5的乘法口诀。这样设计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乘法口诀的编制不离开乘法的意义单纯的编制。

  2、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发现规律熟记口诀。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在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这个环节里我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同桌两人共同编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大胆采尝试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5×4和4×5、5×5的口诀,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编写。第四层次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第五层次运用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熟记口诀。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3、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作出某一种重复的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更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突出重点。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1个5,1×5=5,一五得五,5×1=5

  2个5,5+5=10,2×5=10,二五一十,5×2=10

  3个5,5+5+5=15,3×5=15,三五十五,5×3=15

  4个5,5+5+5+5=20,4×5=20,四五二十,5×4=20

  5个5,5+5+5+5+5=25,5×5=25,五五二十五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探索新知的学习环境,更好的让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通过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数学智能得到一个和谐的发展。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是苏科版八下第七章第七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并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及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及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是重点,灵活使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教法: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状结构,使知识能相互交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构想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对学生的自由讨论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如何研究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共同揭示“等与不等”这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与不等的辨证关系。

  (2)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是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弹簧挂物问题”导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在本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导疑: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3、导研: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引导学生围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4、导练: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导评: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导入、导疑、导研、导评、导练、布置作业等几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理由是: );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

  五:作业布置: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会用“嘱咐”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说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会用“嘱咐”造句。

  四、说教学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五、说教法

  1、创设情景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精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对学生的读进行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段和课文相关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随着课文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蒲公英种子的自由、开心。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讲读第二、三小节时,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如第二小节中我抓住“嘱咐”这个词,先说一说太阳公公怎么嘱咐蒲公英,从而把握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蒲公英种子的语气。指导读太阳公公的话时先利用课件理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以及“黑黝黝的泥土”,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从而体会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

  第三小节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大声”、“放心”、“一定”、“准会”、 “宝贝”、“百万富翁”、“得意”、“欢乐”等词语,领会两颗种子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好自以为是的心态。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蒲公英的种子,和他一起思想,一起说话,一起行动,从而实现语像同构、语情同构和语义同构。

  3、突出结果,明白道理。

  讲读第四小节时, 我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联系上文太阳公公的嘱咐,联系蒲公英种子面对太阳公公嘱咐的不同想法和做法,来理解他们的不同结局。引导学生体会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并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两颗小种子命运的悲惨,感受记住太阳公公的嘱咐。并模仿太阳公公再劝一劝那两颗小种子。

  4、达标检测,了解学情。

  完成达标检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5、课外作业,延续故事。

  当又一个秋天到来时,蒲公英种子成熟了,他们又要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飞翔、旅行、安家,这时蒲公英妈妈和孩子们会怎样道别?

  让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深层次地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金光闪闪) 湖泊(银花朵朵) 泥土(黑黝黝)

  早已gan死 早已淹死 茁壮成长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说课稿 篇4

  中班语言说课稿:小老鼠打电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游戏充满童趣,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解。目前,通讯设施非常发达,朋友间经常以电话联系,打电话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中班幼儿年龄偏小且现在多数都是独身子女,普遍存在出现粗心大意的行为,所以这一游戏既富有时代特征又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取《小老鼠打电话》这一教材是因为:1、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2、打电话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游戏的语言易于幼儿模仿学习。3、通过游戏,幼儿能感受一些礼貌用语的用法且学习怎样打电话。4、游戏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体会到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上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粗心大意;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玩打电话游戏,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词汇贫乏,往往拿着话筒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说什么等,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2、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乐意参与游戏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饶着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中班上册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话只说了半句话或几个字就无法再说了,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小老鼠的家:墙上挂全家福的照片,桌上放着娃娃家的厨房用具及一部电话机。(这是为情景表演而准备)

  2、小老鼠和小花猫的头饰各一个。课前准备好情境表演内容。(这也是为情境表演而准备的)

  3、玩具电话机每个幼儿一部(这是为幼儿玩游戏而准备的)

  二、说学情:

  中班上册的幼儿年龄在4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最喜欢边用手当话筒边唱《打电话》这首歌。但是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道该怎样说,既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加上幼儿打电话也缺乏生活经验,虽然想打电话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打好电话。因此,我通过这次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练习打电话,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三、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4岁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 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情境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 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情境表演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打电话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打电话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五、活动程序:

  根据中班上册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三饿环节:

  (一)观看情境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首先我以一种神秘的口吻介绍幼儿即将看到的情境表演:“小朋友,你们喜欢看表演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家发生了一件什么奇怪的事?”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其次,让幼儿看情境表演─小老鼠打电话,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游戏内容,并再次观看表演。

  首先我提以下两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刚才,你们看见了一些什么?2、小老鼠和小花猫是好朋友吗?既然小花猫不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为什么小老鼠打电话却来了小花猫?(根据幼儿的反应,可再表演一次“小老鼠拨号是时东张西望的情景,让幼儿自己发现小老鼠拨号不专心”)除了拨错电话号码外,还有什么地方也说明小老鼠很粗心呢?”其次再次观看表演,而后提问:“小老鼠打电话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不知道接电话的是小花猫?小老鼠要怎么打电话才能

  把好朋友请来呢?” 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角色间的对话 ,从中体会做事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表演重点片段、设疑、再次观看表演,而后再提问,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三)幼儿相互间玩打电话游戏,练习对话。

  随着活动的进行,幼儿一定很想自己亲自尝试打电话。为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我设计这一环节让幼儿 自由结伴玩打电话游戏。“小朋友,你们想打电话吗?你是怎样给好朋友打电话的呢?现在你们自己去找好朋友玩打电话游戏吧。”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练习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说课稿 篇5

  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识特点:本章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折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节的全反射和临界角是全新的知识。

  (2)知识地位:本长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本章内容也是学习下一章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3、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单纯的公式推导,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演示、影像、声音、动画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

  (2)学生的知识准备:学生之前刚刚学习了折射率,而本节内容是在对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对于折射率的理解要先进行复习。

  4、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2、理解全反射概念、全反射发生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3、知道全反射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

  5、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CAI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

  (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本课内容:通过展示光导纤维灯和海市蜃楼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2、进行本课内容:

  (1)复习准备:

  折射率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介质间的关系

  光从空气入玻璃和从玻璃入空气的区别:注意折射角和入射角间的关系,为引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做知识上的准备

  (2)新课教学:

  说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

  从光从玻璃入空气的现象展开讨论,然后通过实验和课件演示全反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重点突出临界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学生推导运算临界角的计算公式:sinC?1n

  进行一个小练习:光通过平行玻璃砖时的光路分析;有没有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

  知识应用:利用课件来演示。解释现象: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光导纤维的原理和应用

  (3)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写了蜗牛想找一个十全十美,拥有各种本领的师傅,跟他学本领,但最终也没能找到。课文共13节,第1——4节写了兔子想教蜗牛跑和跳,但蜗牛因为兔子不会飞,不是全才师傅,就再也不理睬兔子了。第5——8节写了蝴蝶想教蜗牛学飞,但蜗牛因为蝴蝶不会跑"又向前爬去"。第9——12节写了鸭子想教蜗牛学游泳,但蜗牛因为鸭子不会跑,"又向前爬去"。第13节写了蜗牛爬过坡,越过岭,还是没找到全才师傅。告诉学生学本领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学情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暂,对具有动感的色彩鲜明的多媒体画面感兴趣。他们认识事物往往只在于表面的认识,对生字的认识学习已有一定的经验与方法。而思维有时也能爆出一个亮点,让你为他喝彩。

  目标制定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汉字,并会描写主,并,泳,浪。正确朗读了解寓意。能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懂得学本领一步一步学,不能一下求全。

  教材处理

  本课重点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并能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寓意。生字教学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侧重点,"主,并"侧重音形,"泳,浪"侧重形义,方法多样,灵活运用,帮助记忆。能找到小动物的对话并用线条划下,试着朗读训练,加深感悟。

  方法运用

  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只在于单一品种,具有局限性。我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品种多样的国内外蜗牛,加深印象。这样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出示课题时,我边读边写"艺",以读白形式告诉学生这是整体认读音节,部首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我主要采用从整体感悟——局部体验——整体认知,了解课文。从扶——放——展,进行朗读训练与说话练习。目的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集中认读生字,并进行朗读的训练,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两次读的要求不同,第一遍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具体人物。第二遍读是根据提示有重点的读课文的有关内容,指导学生读好小动物的话,然后重点训练蜗牛说的话。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并通过有提示的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反思重建

  本节课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有侧重点,学生的技能,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与提高。只是在节奏上还要加快,容量还可以加大,课堂的生成资源。

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三课的内容《磁铁的两极》。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研究磁铁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了解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②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②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培养验证推测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集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为本课的重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为教学难点。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回形针、铁架台、棉线、记录单等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中我采用了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并把教法和学法融合在整个教学程序中。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课件展示)第一个环节情境激趣,复习旧知。首先与学生交流,老师带了一个神奇的礼盒,它可以把铁块吸住,同学们猜猜看里面装了什么,学生说磁铁,我把礼盒打开,拿出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用大小不同的两块磁铁吸同一块铁,揭示学习有关磁力的大小,,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复习磁力的大小,为学习磁极这个概念做好知识准备。

  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教材安排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用课件直观演示,钢珠在条形磁铁不同的部位上的滚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钢珠总往磁铁的两边跑的现象,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猜猜看。学生可能会说磁铁中间磁力弱,两端磁力强,我顺势引导学生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探究活动中收集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在第二个试验中,我运用了设疑诱导法,先引导学生把条形磁铁分成四个部分五个点,通过小组讨论,想一想说一说,明确实验的目的。再用课件直观演示将要进行的实验步骤,(吸挂,记录),在此特别强调第一个回形针必须张开才能挂其他回形针及数回形针的方法,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最后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既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让学生通过收集的数据验证猜想,我把每组的实验数据组合在一起展示对照,引导学生观察收集的数据,发现磁铁的两端挂的回形针个数多,中间挂的回形针个数少,归纳出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弱,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归纳能力。紧接着我设计检测蹄形磁铁的磁力也是两端强中间弱,总结磁极的概念。

  磁极接近时的相互作用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拿一块没有标志的磁铁的磁极分别靠近另一块没有标志的磁铁的磁极,手有什么感觉?再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感觉磁极有时吸在一起,有时往两边推,我还设计了固定一根磁铁,用另一块磁铁的磁极靠近它,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磁极接近时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现象。最后设计用电脑动态演示这个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亲身感受磁极接近时的相互作用。为了准确的说出,两个磁极接近时,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我引导学生给一块磁铁的磁极编号AB,另一块磁铁的磁极编号CD,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记录实验结果,发现每组实验结果有所不同,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最后我将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收集磁力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将概念叙述清楚。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磁铁的两极

  ↙靠近↘

  相互吸引 相互排斥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2个)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范文

2.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3.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4.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5.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6.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7.《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

8.朱自清《春》说课稿范文

9.朱自清《春》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