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6 09:25: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该诗歌是艾青的成名作,通过回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来表达对保姆深深当然怀念和感激之情。该诗歌是一篇传统诗歌,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该诗歌的学习,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性情,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学情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对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因而对体会和理解作者对保姆的感激之情有一个的难度。再加上该诗是一首长篇诗歌,高一的同学对长诗的语言和内容的掌握具有一定得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鉴赏中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整首诗进行分段、概括,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结构和主题,从中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2、通过分部分研读课文,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琢磨诗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品味其中的语言,能够使用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3、通过学生自己搜索作者简介及该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以及学生的当前情况,我将重难点定为

  1、把握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赞美之情;

  2、品味该诗的语言,能够使用对比、排比、反复等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情,为突破重点,直击难点,我将以“教室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鉴赏在于反复的朗读的基础之上,同时在这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

  2、情景教学法:御用多媒体展示大堰河突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母爱,感悟感恩。

  3、讨论探究法:一问题为引点,引导学生讨论,因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和思路。

  4、合作探究法:根据新课标探究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独有的感受,在集体中学会新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1、学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艾青的简介和该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该诗和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上课做准备。另一个方面,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带感情朗读课文,从而对诗歌具有一个的了解。

  2、导入新课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有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共鸣。在上课之初,我会这个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母亲吗?你们想过自己的母亲每天、每年做的事情吗?歌颂母亲,历来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歌颂的却是自己的保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课文”这样的导入,先让同学们在心中激起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为下文的讲解做铺垫。同时这个问题的提出,将为下面的学习,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做好铺垫。

  3、检查预习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跟着导入的引子,我将请同学上来讲解自己收集的关于作者的简介及写作背景。根据语文新课标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这将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再次基础上,讲解课文字词,加深对课文的基本了解。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史情感的艺术,多诵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因而接下来,我将以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为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在同学们自由朗读之后,将指明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将对其朗读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加以引导。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喜欢的也将不同,外婆讲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下文的教学做准备。

  4、分段落研读鉴赏诗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掌握人物形象

  (1)通过反复诵读,对诗歌有一个了解的基础之上,对诗歌进行分段概括。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我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抓住文中的词语来谈谈自己心中的大堰河,从而来了解和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的要求,我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段落的分析,以及我在每个段落提出的问题,品味诗歌其中的语言,从而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感情。

  5、探究修辞,体会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该诗设立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我将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方法,并让其说出其中的表达效果

  在这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进一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的理解。

  6、拓展训练

  1《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沁园春、长沙》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课后找艾青的相关诗歌反复朗读

  7、板书设计

  手

  灰、↑、笑

  ↖、↓、↗

  ↘、↙

  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

  泪、↓、哭

  梦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是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知识性童话。

  从内容看,它与第四单元19课的《海娃娃》有类同性,这两篇课文都以童话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海娃娃》介绍了人们利用海浪推动发电机发电的知识。《月亮姐姐的新伙伴》通过月亮姐姐与人造卫星的一番对话,告诉我们人造卫星对人类的贡献。

  在写法上,它主要采用了对话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安排这样一个训练点:即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常规技能训练。另外,课文第三段出现了一个“……会……会……会……会”的句式,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建筑的材料。

  根据《大纲》对小学二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易检测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认识:

  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知道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造卫星能帮人们做许多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发展语言:

  a.会读出生字表上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转、播、视、察、寻、煤、炭”这七个生字,多音字“转”能据词定音;理解“人造卫星、转播、新闻、寻找、煤炭、日日夜夜、不停地转”等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寻”的近义词。

  b.能读通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c.模仿“会……会……会……会……”的句式说话、写话,体现读写结合。

  (3)发展思维:

  用学习人造卫星第一个功能的思维策略,了解另外几个功能。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书写第三段中的七个生字;会说人造卫星能做哪些事。

  难点:了解人造卫星能帮人们做哪些事。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特色,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懂知识性童话的学习方法。

  2.学法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以一带三,以读带写”,使学生化知识为能力,是本课时教学的终极追求。

  “以一带三”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的设计上:

  a.在学习“人造卫星会……会……会……还会……”这句话时,教师指导学生学懂第一会,以此带动学生自己学另外三个“会”的内容。

  b.在掌握“会……会……会……还会……”这个句式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教学一开始,我们利用直观教具录像,把遥远的宇宙空间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说说月亮、地球、星星。知道星星是月亮的伙伴。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学习“日日夜夜,不停地转”两个词,理解词义,引出课题,学习“伙伴”一词,齐读课题。

  2.读读课题,你知道哪个字最重要?针对“新”字,你想知道什么?(月亮组组的新伙伴是谁?它有什么本领?)

  3,对啊,小朋友提的这些问题真有水平,怎么办呢?请打开书,读读课文就会明白的。

  这样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解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抓住“人造卫星会干什么”这条主线,既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

  1.月亮组组的新伙伴是谁呢?它会做哪些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下列读书要求(投影出示):

  (1)读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用“~~~~”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意思,自己不能读懂的词语在下面画上“?”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用“1、2……”标出。

  这样,通过读、划、想的过程,不仅知道课文所写的事,而且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2.检查阅读,及时反馈。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这一环节教学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音难,形难字,易错字,有针对性指导。“转、视、察”三个字是翘舌音,“停”是后鼻音;“转”又是多音字.要据词定义。我们借助(动作演示)形象感知,并结合看拼音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训练,进一步掌握“转”的用法。这一课中“转、播、察、煤、炭”5个字形难,笔画较多,笔顺容易写错。教学“转”右半部第3笔是“竖折撇”,要一笔写成,“察”的中间部分,“煤”的右上部分重点书空。

  (2)总结识字方法,指导书写。识字教学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根据这一课生字的特点,本课时主要采用以下识字方法:a.采用形声字识字;b.编字谜记住字形,熟字加偏旁记字形。

  (3)抄写自己认为难记生字两遍。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读正确。

  这样,既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在语言环境中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学习了生字新词,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精读重点段,培养能力

  第三自然段是人造卫星回答月亮姐蛆的话,具体地介绍了自己的本领。要求学生会说出“人造卫星会做哪些事”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这样进行教学:

  1.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是谁?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人造卫星介绍自己的一段话,用( )做上记号。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一句。

  (1)齐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月亮姐组的新伙伴是人造卫星。人们把人造卫星送上天。)

  (2)讨论:a.什么叫人造卫星?(幻灯演示,讲解人造卫星)。

  b.你知道人们是怎样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出示幻灯片,简要介绍卫星发射过程)。 4.学习第二句。

  第二句话有四个分句,句式相同(谁会干什么),在学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学懂第一“会”,归纳学法后半扶半放学习另外三个“会”的内容。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

  (l)精读第一分句。

  首先(出示投影)我会转播电视新闻,读后问:“我”指谁?什么叫新闻?(师用红色粉笔圈上“。。”)会转播电视新闻的叫什么卫星?(板书:转播)通讯卫星是怎样转播电视新闻的?把“通讯卫星”代替“我”放到句子里谈一谈。接着,指导朗读,“通讯卫星”能帮助人们做这些事,它向月亮组组介绍时,心情怎样?自己自豪地读读这句话,想想该突出哪个字?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这一分句的过程,归纳学法:

  ①边读边想,“我”指谁?是什么卫星?

  ②找出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③说“通讯卫星”会转播电视新闻。

  ④有感情地朗读。

  (2)人造卫星还会干什么?请用这一方法学习人造卫星另外四大本领。

  (3)反馈交流。

  ①谁知道会侦察飞机、军舰,会报告天气变化的,会寻找地下石油、煤炭的叫什么卫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探测卫星)谁能把“侦察卫星、气象卫星、探测卫星”分别换成“我”放到句子空位上说说呢?你找什么重点词理解?(第二个会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第三、第四“会”可让学生把自己找的重点词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大家评议)。

  ②“侦察卫星”是怎样侦察飞机、军舰的?气象卫星会告诉我们哪些天气变化?为什么要探测卫星去寻找煤炭?(分别出示幻灯片讲解)

  ③指名朗读,评议有否读出自豪之情,评议、齐读。

  5.句式训练。

  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人造卫星本领真大,会……会……会……还会……”。

  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再根据这一句子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如:

  (1)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我会……会……会……还会……

  (2)我是小学生,我会……会……会……还会……

  6.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背诵训练是学生大量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化的最好途径。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板书抓重点词语来背诵。可采用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这样,不仅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了词汇和句式,还使背诵训练有实效,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激发感情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月亮组姐的新伙伴一一人造卫星,知道它会转播电视新闻,会侦察飞机、军舰,会报告天气变化,会寻找地下的石油、煤炭,能帮人们做许多事,本领真大!现在,我国已经发射了78颗人造卫星,今后还要制造更多的卫星。靠谁呢?要靠你们每一位小朋友,从小努力学知识,长大为国 家出力,作贡献。

  这样,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78-81页例1、练一练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好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开放性的准备练习,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归类分成商是3和商不是3的两类,并将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来,以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然后有步骤地引导发现两条规律,在概括性质之前,安排讨论“0除外”,最后概括出商的不变性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商的不变性质,难点是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根据教材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和儿童的认识规律,从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三个方面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商的不变性质;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变”与“不变”,向学生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思想:

  1、扶放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灵活处理教法,扶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中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相互合作,从而发现商的不变性质。

  3、自主参与:首先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最后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动脑去想,抽象出“变与不变”的规律;动口去说,概括出商的不变性质。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5、培养能力:引导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一)、准备练习

  1、12346891218243672

  从上面的数中取两个数,把它们组成没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并求出商。(学生列举,有商是3的揭示出来)

  2、老师选出了几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商是3)谁还能举出商是3的式子呢?(将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来)

  3÷1=36÷2=39÷3=312÷4=3

  18÷6=324÷8=336÷12=372÷24=3

  【开放性的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归类,让学生的思维在最近发展区内活动。这样不仅巧妙地为新授教学收集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概念教学

  1、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儿几道除法式子的被除数一样吗?(不一样)除数一样吗?(不一样)商呢?(一样,都是3)

  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而商却一样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吗?我们选择其中的几道式子来看一看(出示例1)

  例1⑴36÷12=3

  ⑵24÷8=3

  ⑶12÷4=3

  ⑷6÷2=3

  ⑸3÷1=3

  【这一环节让学生直观而清晰地看到被除数和除数不同,而商却相同。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发现

  ⑴讨论概括“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的规律。

  ①从⑶式12÷4=3往上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怎样变化的?商变不变呢?

  从⑶式到⑵式,师生共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从⑶式到⑴式,小组讨论交流。

  ②验证:从⑸式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商呢?

  如果同时乘以其他的数,商会不会变化呢?

  ③概括并揭示规律。

  从这里谁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揭示规律1)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板书:“不变”、“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验证,逐步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并尝试归纳,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概括的认识过程。】

  ⑵讨论概括“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的规律。

  ①从⑶式往下看,分小组讨论。

  讨论题:

  1、从⑶式到⑷式,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变不变?

  2。从⑶式到⑸式,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概括并揭示规律2)

  【教法灵活,由扶到放,详略得当,设计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围绕讨论题对照板书,自主探究,发现并概括出规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有机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概括性质

  ①这两条规律可不可以合并成一条规律呢?

  ②讨论“0除外”。

  请同学们在里填数,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A.18÷6=(18×)÷(6×)

  那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呢?(0不可以)为什么呢?

  B.18÷6=(18÷)÷(6÷)

  同时除以的数可以为“0”吗?为什么?

  【“0除外”的问题采取了让步的教学策略,先避而不谈,再通过两道练习适时点拔,加以完善,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能够帮助他们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③补充性质,揭示课题。

  ④理解关键词。

  根据商的不变性质判断:

  60÷15=(60÷3)÷15

  60÷15=(60×7)÷(15×6)

  60÷15=(60÷5)÷(15÷5)

  60÷15=(60×0)÷(15×0)

  所以我们要注意: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教学难点通过4道判断题,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深化理解。(运用商的不变性质试做)

  ①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90÷15=(90○÷(15÷3)

  300÷25=(300×2)÷(25○)

  ②根据48÷6=8,在里填数。

  (48×4)÷(6×)=8

  (48÷)÷(6÷2)=8

  (48÷)÷(6÷)=8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要使商不变,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三)、全课总结,质疑解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商的不变性质?

  2、看书,质疑。

  【鼓励质疑,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因材施教,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和教师的适时指点,增加了生生、师生交往机会,促进信息渠道的畅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和谐的统一。】

  (四)、课内练习

  1、不计算,把左右两边商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2400÷600

  24÷624000÷60

  8÷2

  2、根据商的不变性质,在里填数。

  15÷5=(15×)÷(5×2)

  36÷6=(36÷2)÷(6÷)

  (24÷4)÷(8÷)=24÷8

  8÷4=÷12

  3、你能写多少个?

  360÷24=720÷=÷=÷12=÷……

  【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紧扣目标,针对性强,有层次、有坡度;最后一题开放性强,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既巩固内化了商的不变性质,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人以一种课虽止、意未尽的感觉。】

  (五)、板书设计

  商的不变性质

  例1

  ⑴36÷12=3(12×3)÷(4×3)=3

  ⑵24÷8=3(12×2)÷(4×2)=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

  ⑶12÷4=3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⑷6÷2=3(12÷2)÷(4÷2)=3

  ⑸3÷1=3(12÷4)÷(4÷4)=3

  变不变

  【这样的板书设计,形式新颖,简洁明快,概括了本课内容的精华,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变化的过程及内在联系,有利于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而商不变的规律。】

说课稿 篇4

  一、 说文本分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语文版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这篇事理说明文以花朵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原因为重点,科学地说明了花的色彩是由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本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条理清晰,浅显易懂。

  1.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拟订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把握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全文的结构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阅读科普文章,理解文章中的科学道理是重点,另外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也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逻辑顺序对于只在七年级学过一个说明文单元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由于设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说明文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兴趣,所以要注意培养和引导

  三.说教法设想

  1.诵读法:以“读”为教学的“抓手”,由最初的默读到最后的速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了解写法,用问题推动教学。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2.疑读法:本节课牢固树立问题探究意识,一方面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深化思维。另一方面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反复回顾文本、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明白事理的过程。在本节课中问题具有定向、整合、导学、引思的功能。

  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节课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促使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另外还可结合其它学科化解本课的难度。例如复习小学《自然》和初中《生物》课本的相关内容,可以使说明的事理易于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二课时侧重于对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1、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部分运用多媒体,以音像配诗的形式吸引学生,不仅创设了意境,还增添了课堂的文学色彩,并恰切地引出课题——花儿为什么有如此斑斓的颜色?

  2、以下的教学我打破常规,从重点入手进而把握全篇,这样既能突出课文重点又凸显了文章的整体性,这一思路可概括为“五读一回头“

  (一)默读,整体感知,知道全文是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二)跳读,找出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答案的段落,了解到文章中间2—9段从六方面介绍的,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六方面的理解。

  由于课前学生复习了学过的相关学科知识,所以理解起来难度不大,老师可用一个简单的酸碱试验对第一个方面做以说明即可。这一步骤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是学科之间的合作。

  (三)扫描,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快就找出了这六方面?感悟写法,学习使文章条理清晰的两种方法,并当堂口头练习。

  (四)细读,讨论探究这六方面为什么不能互换顺序,从而掌握由主到次,由内因到外因这种逻辑性的说明顺序。

  这一步稍有难度,教师应给学生铺一下台阶,比如复习一下说明顺序,再深入文本细读,找一些关键词。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下,学生完全可以给出合理的探究结果。

  (五)再读,学生能够发现开头第一段是设疑,结尾一段是总结,全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一回头”指回头看题目,在音乐中讨论用歌名做题目的三个好处,之所以此时回头是因为只有站在理解全篇的高度,才能理解题目有统领全文的作用。然后试着练一练。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才能形成较为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基本技能。

  这样借助“五读”如此频繁的接触文本,分析文章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也回归语文本色。并且注重分析写法,并进行口头练习,落实了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最后小结提出下节预习内容

  六.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特设计以下板书:

  以上是我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六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梦圆飞天》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建设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四)、课时安排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课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第三课时:总结全文,把自己收集有关“神舟”飞船信息进行交流。

  (五)教学准备

  多煤体课件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大多数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大多数在朗读和回答问题上还活跃,是教学中的有利因素,不过在收集信息这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在要求上比较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

  (一)、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是:朗读——讨论交流——反馈——小结这一过程进行。这样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反馈的环节进行,这样能便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开拓视野,加深巩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问,积极参与探索。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处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三大部分进行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部分我从四个要点来说

  1、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你的梦想实现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题:梦圆飞天

  梦圆飞天是什么意思呢?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5号飞船发射过程

  3、理清文章脉络

  4、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送行:人们心情激动

  梦圆飞天 发射:扣人心弦

  问候:充满自豪

  梦圆:意义重大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我选的是四年级下册第9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主要是学习一些食品类单词和如何进行简单的买卖食品对话。

  二、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三年级的一点儿英语基础,但在单词量上还很欠缺,英语表达能力不很强,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喜欢表现自己。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三会单词:lunch,Frenchfries,pizza。

  (2)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hotdog,Coke。

  (3)学习句型:What’sthetime?It’s….Ilike….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说重难点

  同知识目标

  五、说教具:

  图片、录音机、多媒体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

  复习数字。教师拿着表问学生。T:What’sthetime?/Whattimeisit?

  S:It’s….

  也可以学生之间互相问。

  2.新授:

  (1)当学生回答到:It’stwelve.时,教师顺势说到:Oh!It’stimeforlunch.进而学习单词lunch。之后教师又问:Whatdoyouliketoeatforlunch?(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食品图片,让学生学习说:Ilikemeat/noodles/vegetables…。)

  (2)教师接着学生的说:IlikeFrenchfries/pizza/hotdog/Coke.并通过图片、实物、简笔画等方式来学习这些单词。

  3.练习:

  (1)对话练习1:T:Doyoulikehotdogs/pizza…?

  S:Yes,Ilikehotdogs/pizza….

  对话练习2:S:Whatdoyoulike?

  S:Ilike….

  (2)拓展练习:表演买卖食品的过程。

  A:CanIhelpyou?

  B:Yes,Ilike…and….

  A:15yuan,please.

  B:Hereyouare.

  A:Thankyou.

  4.作业:

  (1)抄写四会单词。

  (2)背诵本课文。

说课稿 篇7

  说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5.1.1相交线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学科的特点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和异面,异面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学习,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平面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最基本图形之一——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角。相交线、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同时它们也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了解了它们的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相似形、圆的知识中,都和相交线的知识息息相关,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主要是传递角相等。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运用理性,以理服人。学习逻辑推理的顺序按照“说点儿理”“说理” “简单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

  2.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发展空间观念中提出: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出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我讲的相交线这节课恰好是构成复杂图形的一个基本图形,是一个起始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补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我觉得有些低,在后续的学习知识中不断的会遇到对顶角的图形,所以我把它定位于“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材处理

  教材从剪刀剪开布片过程中角的变化来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引出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对于“对顶角相等”,教科书首先设置一个“讨论”栏目,让学生度量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探究发现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然后再对这个结论进行了说理,这样就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相结合。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我在知识的引入上没有采用教材提供的方法,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画一画,画出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即构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来探索4个角之间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对于例1的处理,则增加了两个变式练习,主要向学生渗透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然后增加了理解概念的识图题,和实际应用此知识的题目,感受学习相交线知识的必要性。

  4.学情分析

  (1)知识的储备:在小学,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初步接触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重点研究了线段和角,知道了互余、互补的角,等角的补角(余角)相等,能画出图形思考问题,初步掌握思考几何问题的方法,学会说点儿理。由于学生的来源复杂,掌握知识的程度各不相同,70%的学生能准确的画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知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但应用性质则只有30%的学生能有意识的用。

  (2)能力的储备:学生初步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但对于几何知识的准确表达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由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还不能做到准确;

  (3)心理特点:初一年级大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它们积极、热情,喜欢探究活动,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学习的方式由偏重机械记忆向偏重理解记忆过渡,但他们热衷于口头表达,在笔头表达上70%的学生存在书写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画图、观察、推断、交流、归纳小结等数学活动, 初步感受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体会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3.通过探索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对顶角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是对顶角性质应用几何语言的表达.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在初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认识、体会和内化;教学手段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以相交线的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的原则,突出多媒体这一教学技术手段在辅助知识产生和突破重难点的优势,基于这种理念,我把教学过程设成如下几个环节:

  1.回顾知识,感受必要;

  2.逐步探究,形成新知;

  3.理解概念,巩固新知;

  4.实际应用,体会必要;

  5.小结回顾,习惯反思;

  6.分层作业,获得进步。

  下面就突出难点、突破难点作具体的说明:

  5.1 回顾知识,感受必要

  用几何画板演示学习几何知识简单的过程: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画出角的两边的延长线,引发新的知识——相交线。

  意图是:回顾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重温角的概念,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构想新概念,寻求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

  5.2逐步探究,形成新知:

  学生画出图形后,提出问题:

  问题1:你能描述一下∠AOB与∠1有什么关系吗?你能给这对角起个新名字吗?

  问题2:回忆刚才的作图,∠2是怎样形成的?∠2和∠4在位置上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你能给∠4和∠2这对角起名吗?这两个角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呢?

  ∵∠1与∠4互补,∠1与∠2互补

  ∴∠4=∠2(同角的补角相等)

  即: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形,抓住两个角的特点,尝试给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进一步观察,得到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训练学生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的三种语言的转换,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的准确性;

  5.3理解概念,巩固新知;

  (1)通过3个识图题,巩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1.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2.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3.如图,直线AB、CD相交 于O点,∠AOE=90°,

  ∠1和∠2是 角;

  ∠1和∠4互为角;

  ∠2和∠3互为 角;

  ∠1和∠3互为 角;

  ∠2和∠4互为 角.

  (2)通过两个例题的学习,体会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应用。

  例1 如图,直线a、b相

  交,∠1=40°,求 ∠2、∠3、

  ∠ 4的度数.

  变式1: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变式2:若∠2比∠1大40度,求∠4的度数。

  例2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A平分∠EOC,并且∠EOC=70°,求∠BOD的

  度数.

  例1的设置是要学生观察图形,应用知识,要求学生会表达,即:由什么,根据什么,得到什么。变式练习渗透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例2的设置是结合前面的角平分线的知识与新知识组合,再次体会新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5.4实际应用,体会必要;

  做一做,试一试

  1. 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 AOB的度数,

  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说明道理

  2. 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

  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

  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

  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体会学习对顶角和邻补角的价值,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

  5.5小结回顾,习惯反思

  为了让学生学完知识后形成反思与小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知识上、学习的方法上和后续知识的设想上进行了小结。内容如下:

  1.对比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1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2都有一个公共顶点;

  3都是成对出现的 ;

  不同点:1邻补角要有公共边,而对顶角没有公共边;

  2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只有两对, 邻补角有四对

  2.今天主要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知识,我们从哪几方面研究的?

  (1)从两个角位置和两个角数量关系,两方面进行了探究;

  (2)从图形、文字、符号语言的转换;

  (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我们的研究由一个角到两个角,由一条直线到两条直线,图形由简单逐渐变复杂,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想法?

  期待学生能回答:

  (1) 垂直(两条相交直线的特殊位置);

  (2) 添加一条直线,研究三线八角;

  两直线平行……

  5.6分层作业,获得进步。

  必做题:第8页习题5.1第1题和第2题,第9页8题写书上;第9页第7题,写本上.

  选作题:如图,直线AB、CD交EF

  于点G、H,∠2=∠3,∠1=70 °,求∠4的度数.

  必做题要求所有的学生完成,选做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目的是初步体会对顶角相等在后续知识中怎样应用。

  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汉语拼音7《z c s》。

  一、说教材

  《z c s》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7课。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三个字母的读音;第二部分是z、c、s三个字母的字形。

  二、说教法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

  为此,本节课我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角色“喜羊羊和灰太狼” 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比赛,让学生寓学于玩,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学习zcs时,让学生自己编儿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人人都有说话的机会,人人都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了记忆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

  2、认清z、c、s三个声母的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四、说教学重点

  读准z、c、s三个声母的发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五、说教学难点

  z、c、s的发音和s的写法。我将会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词语的联系并示范发音,让学生逐步掌握。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法,游戏法。

  七、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首先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勇闯拼音王国大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已学声母。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借助图画,读准音,记住形。

  我充分利用图片,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学习z的发音:(出示图),提问:你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答:图

  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写字。通过写字的“字”我引出z的读音,告诉学生:把“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然后师范读,生模仿读,边读边正音,找个别同学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这样达到及时反馈的效果。

  学习z 的形:提问:z和谁长得像呢?让学生自己编儿歌,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像个2字z z z。这样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

  学习声母c和s:(出示图2和图3 ),教学方法和教学z 基本相同。在此过程中,我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说讨论的结果,及时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再通过小老师带读,师范读,生跟读,纠正个别同学不正确的发音,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读准这两个声母的发音;并引导学生给这两个声母编出便于识记的顺口溜。

  (2)指导书写。

  在指导书写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图片上的书写”(自己思考)——“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书写”(感知三个声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由几笔写成)——“自己练习书写”这三个步骤,在反复的看与写中巩固三个声母的书写。

  3、小结与巩固:

  通过复习儿歌,巩固zcs的发音及字形。让学生思考和zcs有关的词语,巩固记忆。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模板

2.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3.实用的会议通知模板汇编9篇

4.实用的会议通知模板汇编5篇

5.实用的会议通知模板汇编五篇

6.实用的会议通知模板汇编7篇

7.实用的借款合同模板汇编六篇

8.实用的赠与合同模板汇编六篇

9.实用的赠与合同模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