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6 09:03: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说课稿模板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模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范畴,教学中我采用了:欣赏导入——合作探究——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五个学习步骤,在合作探究环节我运用了感知欣赏——感悟解析——实践巩固 “五步三导”教学模式,将教学时间划分为2分钟——15分钟——25分钟——8分钟。

  整节课以图片欣赏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欣赏典型图片,小组探讨分析如:(1)从课本中你了解了哪些黑白装饰画的信息?你认为怎样才算好的黑白装饰画?(2)在深色衣服上如何表现黑色的辫子?(3)怎样使一副黑白装饰画更具美感呢?……系列问题,这些提问就像是路上的导向牌,把游人引向目的地一样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由表及里的描述、分析、解释与判断,很自然地使学生最终获得审美享受,并掌握创作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这就是 “五步三导”教学模式的主导精神与构建基础,归纳起来就是:一导主题视觉形象描述;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

  二、说教学技术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容量大、使视觉冲击力强、让学生在富有艺术氛围的课堂中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两段视频一是通过收集网络资源和视频软件下载截取获取;一是课前录制。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资源选取教学图片,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案例。

  三、说教学艺术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示范画教法进行教学,用1课时完成本节内容。采用欣赏、讨论、实践、讲授和示范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感悟走进黑白装饰画,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活动方式 考虑到初中生比较好动,在教学组织方面我采用比较活泼的分组竞赛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穿插富有特色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2、实践方式 特别设计出课堂作业的版面,让学生在范例学习后立刻进行欣赏实践操作,促进迁移,是感性到理性,理解到应用得到真正的落实

  3、辅导与评价方式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间里老师走看,对一些学生进行辅导,指导画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增强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把握作画技法,及时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对不足的作品要进行鼓励。在组内和全班采用自评、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欣赏。

  四、说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可能讲解内容知识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切,因此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去画画,不注意构图和点线面的处理关系和变化,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在“五步三导”的促进下,面对一幅幅陌生的作品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一些作品的评价与判断。从学习兴趣与学习情绪来看,采用本模式上课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丰富的情感状态和合作的交往状态。从学生课堂欣赏点评的反馈效果来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美术欣赏方法,敢于表达自己审美判断,不过,学生的回答还有一些书面化、成人化,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分析时,千万不要给学生灌输成人化的观念和评价标准,而要善于和敢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承认学生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和表达热情。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1、说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重点、难点;5、说教法与学法; 6、说教学过程;7、说板书设计; 8、说教学反思。

  一、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第一框,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而本课生命健康权是首要人身权利,人格尊严权是人身权利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学习本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就无法谈起,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了解、认识十分必要;由于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自觉尊重他人既是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的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权利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增强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法律意识,能自学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新课标要求: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我确定本课重点为: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2、根据初二学生实际情况,因为人格尊严权中,名誉权最容易受到侵犯,所以我确定难点为: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五:教法与学法:

  1、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教法是:合作探究法、情景案例分析法等。

  2、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首先从导入开始,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故事导入,有感而发,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学生阅读材料,根据这件事,在网上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老师指导学生加入网评,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出人格尊严不可辱,点明课题。

  2、学生列举身边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老师展示图片。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认识人格尊严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文34的案例,让学生控掘生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例,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主意自主合作讨论学习,老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见解,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认识人格尊严不可辱,归纳人格尊严的含义、地位及其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指导学生阅读法律条文,呈现书上法律条文。

  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名誉权最容易受到他人的侵犯。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名誉权。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小组评价,生活再现,从评价活动谈个人名誉。

  小组任选几位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引导得出名誉的含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好的名誉的益处,明白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良好表现。

  2、七嘴八舌,情景辨析,带着问题分析案例。

  (1)组织学生看书,36----37案例:受冤枉的大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老师点拨:使学生懂得: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老师进一步提问,面对不公平的评价你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与学生一起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指出侵害名誉的危害。

  (2)、再通过38页案例分析,填写表格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侵犯名誉权的行为的表现及其后果。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懂得我们享有法律规定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从而突破难点。

  (三)尊严无价,知识延伸,拓展提高

  展示“尊严无价”材料,学生阅读后思考,自主探讨, 从中让学生懂得维护自己、他人尊严,升华到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争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

  (四) 为了巩固重点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树立维权意识,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突破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设计了知识运用“维权行动”

  七、根据板书设计实用性,直观性原则,我的板书设计是: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 人格尊严权含义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3、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4、名誉权的法律保障

  八、说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色在于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新课导入上,我选取广州白云机场中乘客与乞丐发生的故事为素材,激发学生思考:乞丐也有尊严吗?本故事较能吸引学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一定会有不少同学提出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自然就得出“人格尊严不能辱”这一教学主题。再如在教学“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这一知识点时,整堂课我设计了许多师生互动活动。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讨论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只是作出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力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容量太大,有些知识点欠深入,学生回答问题可能会只顾及部分学生,没有照顾到全体。

  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尊严是一个人支撑信仰与生命的骨架;尊严是一个民族永不下跪、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文明,走向兴旺发达的希望和灵魂。中华民族是一个相依相存的民族,中有互相维护和建构做人尊严,这个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有尊严的伟大民族!谢谢!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22篇课文《金子》是,本篇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 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领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课文以金子为题,而且 “金子”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那么依据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理解“真金”的含义,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

  2.想象感悟法。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空白处,使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在交流,体验中感悟“不劳而获只能是个幻想,辛勤劳动才会梦想成真。”

  3.情景教学法。在这节课中,我借用优美生动的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各种情境,指导感情朗读将学生带入文本,感受彼得在淘金无望时的孤独无助以及种花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这一点我确定了本课学生的学法为朗读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评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我将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说说故事主要内容,重温故事情节,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 学习第一部分,抓住失败,探究原因

  在这个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理解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彼得作出的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付出,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但结果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如此努力却无收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又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寻找答案,扣住“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体会人们怀着失望离开的不幸。通过对淘金者们由“高兴”至“扫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地进一步对比感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勤劳,探究主旨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引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彼得准备离去前的心情。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彼得的所见,所想和所做。然后主要指导学生品读课文5、6自然段,关注细节,如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体会彼得的若有所悟;第六自然段中的“全部精力”,引导学生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此时,我出示图片:每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彼得就————,太阳落山了彼得————,烈日当空时彼得————,大雨来袭时彼得————,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从内心体会彼得所经历的困难,为下面揭示真金埋下铺垫。 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

  (四)学习第三部分,抓住文眼,提炼“真金”

  这个环节重在提炼,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彼得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上。到这里,学生自然能体会到 “真金”的含义。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彼得并非获得真的金子,而是获得了“财富”。 而这些都是凭着彼得的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换来的。 最后学生畅谈感悟的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只要勤劳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出你需要的“财富”。在这段中抓住“不无骄傲”、“唯一”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彼得非常自豪的心情,练习个性化朗读。

  (五)拓展延伸,仿写名言

  这个环节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之上,先出示名言,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名言的方式写下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主旨。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搜集生活中勤劳致富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种词语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形象和有关知识。

说课稿 篇4

  一、 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持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日本学者佐藤学“学习的三位一体”理论为支持,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把“学习”重新界定为“意义与关联(关系)的建构”——“所谓‘学习’,就是同情境的对话(建构世界),同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同自身的对话(探求自我),形成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构建者。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学习过程,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培育他们的理性精神。

  本课的教学,正是基于“学习者”的立场和视角进行设计的。

  二、备课过程的一般问题

  1、教材分析

  (1)本目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与意义

  从微观上看,本目是《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二目内容,这一目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目专门提出了“系统优化的方法”,与第一目的“整体与部分的方法论意义”共同构成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内容;

  从宏观上说,教材第三单元构成了整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我们一般考察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起点是“普遍联系”,教材的基本逻辑结构是: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创新),所以本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唯物辩证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目题上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即“如何掌握”,为此,需要重点关注“掌握”的三个要求——着眼整体性,注意有序性,注重优化趋向。

  难点:从目题上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难点是“系统”,因为从前一目的“整体”(与部分对应)转向第二目的“系统”(与要素对应),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这里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是什么意思?破解“系统”的内涵是掌握“优化方法”的前提。

  (3)教材处理:

  在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应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我遵循的是生活经验--学科理论--生活反思(审视)的理路,当然从学科教学的要求上来说,要注意指导学生理清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七课第一框和第二框第一目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另外,相关学科的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比如生物学科中的生态系统,比如《经济生活》学习中的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经济全球化等等。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老师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具备了一定的关于系统的认识经验,比如,大多数学生一般都会下象棋,下棋的经验可以嫁接到本目的学习内容中来。

  3、教学目标

  按照课标与我省的《教学指导意见》,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目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②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心。

  4、教法学法

  (1)教法:

  本目教学采用主题情境式探究,即师生双方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对话与合作探究,达成三维目标。

  (2)学习方法指导:

  ①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共历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乐趣和经验。

  ② 运用归纳、比较、批判(反思)等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的主要过程:

  操作程序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策略分析

  主题情境创设1:引出学习的主题

  “棋中论道”

  引导“下象棋” 这一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作为学习情境

  (图片或视频)

  以生活经验为学习的起点、思考“下好一盘棋需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起点,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发现学习的意义。

  主题情境创设2:

  复习回顾

  1、 PPT 呈现问题1: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来分析一盘棋的基本结构;2、 PPT 呈现问题2:请解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蕴含的哲学思想。

  1、 联系旧知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

  2、 学生交流谈论,教师指导。

  通过复习旧知接入学生学习新知的逻辑起点。

  主题情境创设3:

  难点突破

  1、 PPT 呈现问题2:“系统”一词如何理解?(可课堂查阅《现代汉语词典》)2、 PPT 呈现表格: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两对概念比较(列表格);理解系统的三个特征。3、 适时引导、点拨,引导:系统一词的侧重点在于“如何使得不同的部分,要素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并引出“优化”。

  1、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习;

  2、 在文本阅读基础上学会比较不同的哲学概念。

  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进行比较, 以深化理解三个特征,体会学科的意义。

  主题情境创设4:

  重点把握

  PPT 呈现问题3:下好一盘棋,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

  (1)着眼于整体性;

  (2)遵循有序性;

  (3)注重优化趋向。

  请班里的象棋高手谈谈经验;再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参与指导。

  将问题生活化;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主题情境创设5:

  主题提炼

  PPT 呈现问题4:有人说,“人生如棋,世事如棋”,这种感慨,如果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是指我们面对世界,面向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需要有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进行交流,理解“综合的思维方式”。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从哲学思维的高度反思生活,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实践。

  课堂小结

  PPT 呈现本课的逻辑结构。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

  简化内容,重温知识,强调重点。

  拓展与延伸

  推荐阅读:《中国象棋的智慧》。

  课后完成:体现“系统优化”的中国成语典故(如运筹帷幄;进退自如;丢车保帅...)

  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智慧,将哲学的学习与树立文化自觉、自信结合起来。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我对佐藤学学习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三个维度。

  1、重视与情境对话:学习情境要扎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

  在本课教学是,学习情境不是特意创设的,而是直接还原了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所以我在教学中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嫁接在学生的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不仅是考虑教学有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或者突破口,而且也是希望能够换一种角度,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上,对“下棋”这一日常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从中体会和发现哲学学习的意义。

  2、倡导同他者对话: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我们传统的课堂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本课的教学中,我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让师生之间的对话有话可说,因为下棋这件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不少同学也多少知道一些其中的道道(内行看门道),所以学生的发言也很积极,整堂课的氛围是热烈的,当然学生的回答往往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化的、感性的表述,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科的东西注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

  3、学会同自身的对话:学习目标要嵌置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一个考虑的重要目标就是希望我们的哲学课不仅对考试有用,学习当然要考试,这个不能回避,我更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有意义,比如像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哲理,或者智慧,懂得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优化”很重要,对于他们今后的帮助是很大的,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很多学生走出高中阶段以后,对于政治课的回忆,是否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哲学还是有点意思的,我以为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很好了。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故事内容分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诸于行动。而我选择的《小乌鸦报答妈妈》这个故事幼儿一打开书就可以从中色彩鲜艳的图画中看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开始是妈妈找东西给小乌鸦吃,后来小乌鸦长大了就找东西给妈妈吃。这个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感人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我们不难发现,故事的主题就是-----要懂得关心、孝顺大人。故事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儿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模仿。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又占优势,因此,他们对文学作品较感兴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内容较丰富、表现手法较复杂的故事,并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班的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故事知识和丰富的词汇,他们活泼大方、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喜欢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幼儿成长环境的影响,幼儿经常出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不懂得关心大人,而故事是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故事主题明确、情节简单,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浅显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小乌鸦报答妈妈》。

  二、说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要点提示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知道“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3、认读新字词,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阅读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们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感受情感和认读字词”。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了直观形象法、情感转移法、读书指导法(划读、点读法)和游戏法。

  1、活动中有始到终贯穿的是直观形象法:观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选择了每人一本书观察自己书上的图片,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故事所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书上色彩鲜艳的图片,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情感转移法: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很难或很片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就很难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有六个大人围着他转,总是大人在照顾他,而他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也要关心大人,总是觉得自己还很小,于是,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感转移法,让幼儿通过小乌鸦报答妈妈的事,转移到自己身上,说说自己应该怎样报答妈妈爸爸。使他们从小养成孝顺长辈的好习惯。

  3、读书指导法和游戏法: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我们班这个学期语言方面的重点,这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和小学衔接,所以不管在看图还是讲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要求孩子用手指图、指字,做到图字对应。在活动中教师不会提醒孩子要用手点字、指字等,因为这些在平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常规。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所以在复习巩固的时候,我采用给“字卡找朋友”、“给字卡排队”等游戏,如果我们只是把字卡出示,让孩子反复的认读的话,就很难让他们接受,他们会觉得和没劲,从而失去兴趣。活动中采用的游戏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记住了这些汉字,这可以加强幼儿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认识水平。

  四、说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根据我们班幼儿平时阅读习惯和流程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看图猜故事,完整欣赏故事

  首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猜图上的故事,以及图上乌鸦妈妈和小乌鸦有可能讲的话,从图上孩子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爱的情感,然后让幼儿指图欣赏故事,听听你猜对了多少?从而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欣赏第二遍故事,说说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

  在这里重点还是让幼儿感受故事中乌鸦妈妈和小乌鸦的情感,体会他们之间的亲情。

  (三)幼儿轻声跟读故事一遍,认读字词,情感转移

  这个整个活动的重点,在这里我通过提问,“想一想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让幼儿从故事中的每个地方去寻找让他感动的词句,这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对这个故事有了充分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适时出示有关字卡,当出示“孝顺”时,让幼儿讲讲对孝顺的理解,找找故事中哪些话是说小乌鸦孝顺的,并让幼儿说说平时你在家的时候是怎么孝顺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孝顺爷爷奶奶的?

  (四)幼儿跟录音大声朗读故事一遍

  再一次整体感受故事一遍。

  (五)通过游戏巩固字词

  这个环节是孩子最喜欢的,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参加,“打牌”“打字机”等这些游戏,我们在平时也经常做的,所以肯定能很好的参与每个游戏,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就认识了字词,并学会使用,提高孩子阅读和识字的兴趣,从而也提高了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 话理念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发展过程,它存在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基于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我在设计《创建新集体》一课时,力求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使师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让学生快乐中获得知识,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

  二、 说教材

  本框题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是《创建新集体》。本框题侧重从学生的交际能力入手,培养学生适应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的能力,是在明确了自己已是初中生,并认识了新伙伴的基础上,去尝试了解集体、融入集体、创建新集体的一个情感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打下基础。因此,本框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影响较大,学生通过本课将真正学会融入集体,让他们在创建集体的过程中,学会从集体中汲取营养,认识到集体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平时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而这过程是他们在对本框知识有较深认知的基础上,自发实现的。

  三、 析学生

  由于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危机”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情绪呈现出丰富而强烈、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且学生平时接触的人较少,很多人具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家子气”,在与人交往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节课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这个新集体更优秀做为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刚升入中学,各方面的能力,如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协作能力尚未较好培养,因此,本节课难点应放在学生的个性张扬上。

  四、 定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多媒体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新。

  (2)组织发动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如何使集体更优秀等问题,联系实际由小组内部探究扩大为组外交流合作,师生共同总结。

  (3)强调自主学习,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与集体的处境去思考与领悟,主动地去质疑、探究。让学生多思、多领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五、析教法

  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几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个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综合。心理学家多依奇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构成学生三种不同的目标结构:合作、竞争和个体化目标结构。其中合作目标结构所激发的是以道德为中心的动机系统。学生有着共同的目标,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平等、协作关系。合作使学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爱的强烈愿望。合作使学生更专心一致地投入学习,对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和学科本身产生更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他人认知和情绪的理解能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如何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通过让学生为班集体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张扬学生的个性。

  六、谈设计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即:课前设计环节——课前调查探究——课堂交流总结

  (一)课前设计环节

  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关键是要准确地把握切入点、结合点,而切入点与结合点的把握要在课前进行良好设计。因此,我在上课前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心理联系,进一步挖掘出心理教育的资源,围绕学生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使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兴趣激发、情绪调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学习效率。力求使教学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努力使每个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课前调查探究

  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他们不会学习,不会独立去获得知识,这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顽症。学生不会学习,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学习自信心的重要原因,这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妨碍学生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目前的课堂教学就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上下功夫,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其达到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控制学习进程,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欢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前准备方面煞费苦心,把其视为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之一,于是课前我先布置了四个方面的研究课题,分别是:1、你希望我们的班级成为怎样的新集体。2、目前我们班级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3、解决方法如何。4、你能为班级做些什么。让学生根据认知水平的差异以及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自由组合成五个探究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某一个课题并开展调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调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自觉磨砺意志品质。并且,在学生开展调查的过程中,我和他们一起收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融洽了师生情感,加深了沟通与了解,使他们更“亲其师、信其道”,同时也使学生了体验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功快乐、团队协作的快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课堂交流总结

  如果说课堂教学前的这些环节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么这“东风”就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我们前期的所有准备都是为这一重要环节服务的。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交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完善心理,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所以,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探讨——总结升华三环节课堂活动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本节课问题的提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提出的,图文并茂、

  形象具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渲染课堂气氛。例如,导课时利用多媒体配乐播放了大量的关于新班级的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而引发学生的思维,直接切入课题。

  2、 深入探讨。课前我和学生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所以我们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让我们手中的材料和演示实验去说明问题。使学生明确新班集体存在着什么样的隐患以及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进而自觉探究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3、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是我精心设计的,力求用文学化的语言,达到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使师生产生共鸣,论理自然,对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发表对新班级自己应做何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这个新的班集体,升华学生的情感。

  七、 述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是我们的大家庭,班级就是我们的一个小家。那么,我们的家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又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创建新集体(板书)

  师:我想每位同学在进入新学校之前,肯定都忐忑过,我的新班级会像我小学时的班级那么优秀吗?有那么和睦吗?同学会看不起我吗?会欺负我吗?班主任带班认真负责吗?当然也期待过,希望新班级别像小学时的班那么乱,贪玩的多,学习的少等等。那么,经过这么多天的生活,相信大家对新的班级也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新班级的印象、建议。

  (学生发言,提示: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真诚坦率的风气。学生可以提出班级的优点,当然更应该指出班级现存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他学生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最后大家总结出最喜欢的班级的模样。)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健康、活泼、上进、团结的班集体当中,同时也希望自己是这个集体中优秀的一员。那么首先要恭喜大家,我们的班级肯定会一步步好起来的,虽然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我们没有人觉得或者说很少有人觉得什么样的集体无所谓,只要我自己学习好就行了。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集体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共同的目标自然也就给了我们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板书)

  当然要想创建一个优秀的、理想的班集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那么,我们每个人能够为我们的集体做些什么呢?

  (二)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板书)

  学生活动:毛遂自荐

  学生介绍自己的特长,说一说自己能为班级做些什么。比如写字或画画儿不错,可以帮助班里出板报;体育方面有特长,可以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乐观幽默,可以给班级带来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我不太爱说话,也没有什么特长,但是我愿意默默地为班级做些工作,比如班里的卫生,比如运动会的后勤。通过这个活动,让每个同学有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也有重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知道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只有每个人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献给集体,这个家才能朝着我们的既定方向发展。

  (建议:除了自我推荐外,也可以由其他同学进行推荐。教师要尤其注意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要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不要让他们有自卑的情绪产生。如果学生始终不肯发言,教师要在课下就从侧面了解他们的优点,不得已时由教师或熟悉他的同学来介绍。总之,最后的目标就是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可以为集体做些什么。)

  师:在这个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为集体做出贡献,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集体才有可能在我们大家努力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温暖的、美丽的家。为什么说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呢?就好像五匹马拉一辆车,车怎么样才能跑得很快呢?当然是劲往一块儿使,否则,这辆车不仅不会前行,反而会四分五裂。因此,在这个集体中,大家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板书)

  学生发言,说明团结协作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例子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提示:军训结束时的检阅,方队整齐、喊号有力,需要大家的合作;拔河比赛需要大家合作;班里的卫生保持要靠大家协作;课堂秩序良好要靠大家协作;学习成绩整体提高要靠大家的协作;学校的演讲比赛,班里虽然只有一名选手,但他的获胜也需要大家合力帮助,比如服装、语气、配乐等等。)

  师:所以说,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要力争做到最好的同时,还要和其他人配合好,这样我们的集体也才能做到最好。我们用爱构筑了自己的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因为有深深的爱,我们互相关心、互相鼓励,我们的家所以温馨、和谐、幸福,让人羡慕。我们也希望同学们用爱创造出让自己自豪、让别人羡慕的班集体。

  学生小结。

  八、 聊反思

  整堂课一直萦绕着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通过亲身尝试、参与、探究得出结论,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促进了心理品质的不断完善。然而。也有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如让学生自由分组,是为了充分发挥民主和团队合作,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但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就不一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的整体发挥。作为教师,自己是本堂课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更要发挥好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推荐】说课稿模板六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推荐

2.《木兰诗》说课稿推荐

3.《离骚》说课稿模板

4.《短歌行》说课稿推荐

5.游子吟说课稿推荐

6.《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

7.《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

8.【推荐】赤壁赋说课稿3篇

9.《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