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30 10:59: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合集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合集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先由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板块: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三板块: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坚固得什么也不怕?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学生自由读10至17自然段,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而铁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四板块: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块: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思路:

  《老鼠娶新娘》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与我们以前听过的“老鼠嫁女”很相似,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阿郎,以及老鼠阿朗娶新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故事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且其中的童谣朗朗上口,蕴涵了很多中国的习俗。

  二、分析作品:我觉得故事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从而喜欢自己”。

  三、说准备:

  1、图书ppt,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图片。(知道自然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中的情节)

  2、汉字:照、遮、吹、挡、打洞、抓、扬长补短的汉字。(更好地认识到事物最强的地方)

  四、说目标

  1、体验童话故事书传达的浓浓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难点)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重点)

  五、说过程: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首比较有中国民族风俗特点的歌曲《喜洋洋》来吸引幼儿,因为故事比较长,所以将故事分成三段式来演绎:

  (一)、激趣导入

  1、欣赏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大家在干什么? (喜洋洋的音乐)

  2、引发对故事的想象。

  《喜洋洋》音乐导入(出现且伴有一段喜庆的民间音乐旨在让孩子初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

  二、欣赏理解

  1、边欣赏PPT边听故事。

  2、理解讨论: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

  讲故事以问题来穿情节,通过看看、听听、讲讲帮助幼儿理解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故事内容。(难点的突破)

  三、迁移感受

  1、自己最强的长处

  2、记住朋友的长处。

  3、让自己变得更强。

  4、回归故事。

  5、玩游戏“抬花轿”

  展开讨论,最后村长女儿嫁给谁了?突出老鼠阿朗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最后,在喜庆的民间音乐的渲染中再次完整欣赏童谣,诣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最后一个环节的抬花轿恰好能释放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可以说,活动最后的安排的游戏既紧扣本次活动目标又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日晨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春日晨景》是语文冀教版教材第四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需要一课时教学。

  2、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诗歌,作者构思独特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季热闹、和谐的彩色图 景——红、绿交映,动静相宜,每一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3、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以“浓郁的传统文化”为主题,本课格调轻快,语言清新,从近到远,描写了一幅静谧、 和缓、自然的春景图,流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说教法、学法

  1.本课教学要采取多种方式去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色,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表达心中的感受。

  2.初读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引入: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吗?然后出示 诗文,学生自由阅读。

  3.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读了这首小诗你知道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描绘出诗中展示的画面,还要引导学生把零碎的画面组成完整的图画,使学生进入意境,赏读诗 文,体会诗句的精练和意境之美。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的3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 9 个生字。知道多音字“更” 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不同读音。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与内在美。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引导学生收集美妙词句,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对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6、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品词赏句和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春日晨景》一文,语言优美,形 象生动,情感强烈,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词、品句、想象画面来深入理解课文,以训练学生的 思维 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时,体会诗句的精练和意境之美。

  三、教学流程 我采用的是教研室的教学模式,由树立形象,自主感悟,升华情感,积累拓展四个环节组成。

  (一)、树立形象

  1、课前热身:背诵中华古诗词,从记忆中检索“春”的古诗。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用几句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古诗文化的熏陶中,让孩子回忆以前学的相关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交流对春天

  的感受有助于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揭示课题,自读课文。 引导学生质疑,并理解课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自主识字。

  3、检查生字和新词。五更、晓、鸣虫、新荷、漫坡、杏花(朗读生字词。个别读,开火车读, 乱序读。) (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 发挥课件的作用,突破难点词语。)

  (二)、自主感悟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它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啊?(杨柳、杏花、燕子、鸣虫、新荷、小草)

  2、检查朗读。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入境。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讨,让孩子自由的交流,通过合作交流感悟课 文描绘的场景。)

  4、教师用简短的语言随机概括内容。 杨柳绿了,杏花红了,小燕子在房檐下搭窝,小虫子在草丛里边飞边叫,新长出来的荷叶布满 了整个荷塘,小草长满大地。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和谐呀!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由整体感知过渡到品读涵咏,激发兴趣。)

  5、美读古诗: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想象这是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读一读。 6、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7、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1)“杨柳绿”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后,教师借助画面进行指导由一棵翠柳利用特效过 渡到柳树林,引导学生体会满眼的绿色,感受这静静的、流动的`美。

  (2)“杏花红”教师和着音乐、图片进行有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引入情境,发挥范读的作用, 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师描述:随着一阵阵湿润的春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春雨,轻轻悄悄地来了。它“沙 沙、沙沙、沙沙地落着。只见杏树的枝头悄悄地抽出了许多嫩黄的小叶子,仿佛一双双小眼睛好奇 地看着这个世界。同学们,请你们也睁开眼睛吧!火红的花骨朵像比赛似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布满了整个枝条。远远望去如红云一般。仔细看那杏花,有的刚刚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已经完 全开放了,沾着细雨,显得更加鲜艳了,还有的花瓣儿饱胀的快要破裂似的------不知什么时候,雨 悄悄地停了,连春风也屏住了呼吸,整个杏园静静悄悄地,偶尔有水滴叮咚的落着。 学生描述刚才自己的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教师或学生范读,其他学生跟着入情入境的朗读。

  (3)“燕子、鸣虫”学生借助想象,把自己当作“燕子、鸣虫”联系说话训练,可以唱一唱、 演一演,入情入境地感受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4)新荷、小草”借助图片、手势感受辽远和无限的生机。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这幅春景图只是春天的一个小角落,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 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眼睛飞出教室,来到广阔的大自然欣赏美丽的春光吧。(欣赏配乐风光片)

  (四)、积累拓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或描绘春天。

  板书设计:

  29、春日晨景 杨柳 杏花 燕子 鸣虫 新荷 小草

  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品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说课稿 篇4

  说设计意图:

  大部分幼儿对一些动物的特征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稚拙美,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能力和情感两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2、 从情感上,要求幼儿感受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PPT课件以及“看到??我会想到??我会??”的句型

  图谱。

  说教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学法主要有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运用已学的句型句式,进行交流讲述,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森林运动会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说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

  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逐步引出诗歌。

  二、学习朗诵诗歌

  出示诗歌,教师朗诵一遍,是有一起朗诵。

  三、表演诗歌

  幼儿在学习诗歌的同时表演诗歌,能消除幼儿审美疲劳的同时也激发幼儿动作创编的兴趣。

  四、创编诗歌

  幼儿依据教师提供的图片,自己发挥想象,依照句型创编诗歌。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说课稿 篇5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规律,并运用此规律去解决十几减7、6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想:7+(6)=13 想:10-7=3

  13-7=6 3+3=6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该组的专题是“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就进行调查并摸清底细,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我发现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对话,它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刻画出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课文定为两课时,总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学习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理解西门豹的巧妙办法;还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难点:是理解西门豹的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

  二、说教法

  1、探究、合作学习法: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重点。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2、表演法: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入境体验法:通过诵读、表演,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办法的高明,使学生在基于语言的感悟上提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这是一篇以人物姓名为标题的课文,点到“西门”是个复姓,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前资料搜索说说对西门豹这个人物的印象,意在为下面体会西门豹品质作铺垫。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出现了哪些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意在使学生弄清人物关系,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铺垫。

  3、检查生字词。

  4、指名读课文,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通过学生的再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有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里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分为西门豹发现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后进行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接着将计就计,为民除害,最后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二)入境体验,升华语言的情感性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体验西门豹的办法的高明。具体环节如下:

  1、故事的发展是西门豹进行调查原因,只用他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来反映,这里我设计通过同桌的角色朗读,使学生体会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很会问问题,一针见血的人。

  2、通过两个关键句的朗读及讨论进一步体会角色。“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我问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通过朗读、交流,理解其中的正话反说和一语双关,表现人物的机巧和智慧,也为下面的教学高潮作好铺垫。

  3、学习高潮部分: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这里让学生自主交流文中的对话,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之处。

  我的具体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用对话揭示矛盾斗争,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西门豹的高明,解决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找到西门豹的重点语言,并讨论其说这一句话的意图,其中有“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而救下姑娘;再借口新娘不漂亮,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假戏真做,把巫婆和官绅分别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又借口“请你们去催催吧”,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等,无不表现西门豹的办法巧妙。

  (所以说,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门豹轻话重说,缓话急说,将计就计的巧妙所在。同时,学生通过对对话的感悟,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4、为了解决教学重点,“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却不直接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意在让学生明白以前老百姓是被迷信所惑了,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能在送新娘现场真正看清坏人面目,不再被迷信所害,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尊重科学的教育。

  5、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

  引导语: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请学生们确定自己的角色并思考发言。

  (这里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6、课本剧表演,综合提高。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可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个表演环节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五、讲板书设计:

  主要板书故事的高潮部分,竖着写板书:救新娘、投巫婆、投官绅头子、吓官绅,旁边总结西门豹的这个办法叫“将计就计”,并板书他的品质:为民除害、反对迷信。

  30、西门豹

  救新娘 巧妙将计就计

  投巫婆 为民除害

  惩官绅头子 反对迷信

  吓官绅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大家都在学》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中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能看到自己两年来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2.感受学习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探讨学习方法;3.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4.初步感受我们的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终身的事情。理解社会变化给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长辈的学习中获得鼓励和动力。

  二、说学情: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就、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过程与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四、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五、说教法学法

  1、注重教学方法趣味性,如讲故事、情境教学就、体验活动等孩子喜欢的方式。

  2、注重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

  3、注重教学手段现代化,创设时空一体化的课堂,变静为动,画龙点睛。

  4、注重体验与活动相结合,这是本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构建教学资源,让情境、体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体现于教学中。

  六、课前准备 54 页

  七、教学过程、55 页

  1、看教材 54 55 图片,老爷爷…、叔叔…、阿姨…,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想一想,问一问,他们那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学习就要落后。

  3、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要求每个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人或亲戚朋友的情况,即询问他们这两年来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并且让他们讲讲如今还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并通过小组讨论从几个方面列出了大人们学习的情境,在告诉学生观察家里和周边的人们都在学什么,问一问,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还要学?通过调查,大家认识到,一个人不学习,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更谈不上对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4、学习教材 54 56 页插图,通过过去是一个劳动能手,但是今天遇到了新问题的老农民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要求。现在有些地区经 济还不够发达,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将来自己的生活地区也会发生改变,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做个现代人。社会是不停进步的,每个人都不能停留在已 有的知识水平上,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总之,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自己的成长,为社会的进步尽一份力量。

【有关说课稿合集7篇】相关文章:

1.有关《观沧海》说课稿

2.散步说课稿(合集15篇)

3.《水调歌头》说课稿(合集7篇)

4.木兰诗说课稿(合集9篇)

5.有关《滕王阁序》说课稿范文

6.有关赤壁赋说课稿4篇

7.《钓鱼的启示》说课稿合集15篇

8.短歌行说课稿(合集6篇)

9.平行线的有关证明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