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7 13:24: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说课稿模板九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和钟姐姐交朋友》。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教学反思等内容。下面我以教学设计为主,对资源包进行说明。

  一、【课标解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xx版》中指出:“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进行建构,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角色扮演活动,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们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师的作用则只是指导儿童活动。另外,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活动的安排上,遵循了动静结合,知行结合的原则,合理的安排活动,便于学生操作。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处处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和钟姐姐交朋友,观察自己身边的钟,结合自身实际,看看明明和贝贝的生活,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钟姐姐交朋友》是《品德与生活》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材。本课的两个三级小标题分别是钟姐姐对我说、按时起床和休息。本课的活动目标是了解按时起居、按时上学的意义,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1、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还难以接受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的生活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引导,从小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学生参差不齐,认识水平不同,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帮助小学生理解从小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好处。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按时起居、按时上学的意义。

  2、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

  3、通过游戏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懂得按时作息的重要意义。

  2、在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教学准备】 课件、钟表和钟表头饰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故事导入

  由龟兔赛跑过程中,兔子因为骄傲小看乌龟,在半路上睡大觉,而最终输给爬行较慢的乌龟,这个结果,让兔子非常伤心。同学们想不想帮助一下兔子?在以后的比赛中既能休息一会,而且不误比赛的大事呢?引出了可以用闹钟来提醒兔子,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都知道的故事情节,通过老师教学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很快地进入到了课堂的气氛中。用时5分钟

  (二)模拟情景,角色扮演

  由猜猜看:钟姐姐都对明明说了些什么?钟姐姐是怎样提醒明明的?为什么要提醒明明?学生在讨论中,对钟姐姐产生兴趣,而后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与“钟姐姐”的对话,体会时间是很宝贵的;生活起居按时有序、有规律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设计意图:结合小学生爱动、好表现自己的特点,设计此教学环节,学生们在表演时,定会争先恐后,自我表现欲得到较好的释放,师生关系更融洽,并由此得出了“时间的重要性”知识点的归纳,使教学自然而水到渠成。用时16分钟。

  (三)说说我自己

  本环节,是对一些不按时作息,拖拉的行为进行辨析,然后找出解决的方法,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注意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如晚上睡得很晚时,早上起床难受的感觉,没睡好觉白天干事没精神的感觉等,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按时睡觉。通过辨析,知道贝贝不按时作息带来的后果。然后引出红红按时作息的一天,突出按时作息的好处。接着评出本班守时守纪的好学生,并进行表扬。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龄小,时间观念淡薄,不按时起床和休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设计此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判断不按时作息是不好的习惯,从而初步形成自己要按时起床、休息的意识。用时15分钟。

  (四)总结并课后延伸

  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记录、评价每天生活作息情况,每星期评选出“守时守纪小标兵”,久而久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后延伸。用时4分钟

  八、【拓展资源】

  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对吗?请你辨一辨。目的是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这些小朋友的行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自己进行评价,找找生活中自己做到的和不足之处,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要及时改掉。

  我的课程资源包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各位同学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各位同学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各位同学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各位同学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各位同学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各位同学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各位同学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分析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各位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各位同学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各位同学为主体,注重各位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说过程

  1.复习铺垫(分两个内容)

  现价是原价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9

  让各位同学来说说等量关系,找一找单位“1”

  合唱队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图:解决问题中关键是找出题目中关键句的等量关系,所以安排了这一环节,一来是回顾,二来是在这里分散难点,以便在接下来出现一个完整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能较为自然了。

  2.教学新知

  改例题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补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较的目的:为了让各位同学明白这里的等量关系不变,变的是其中的已知与未知的量,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顺着刚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设为X,应该说各位同学是不会有困难的。

  例题与补充题的比较是考虑到,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区别,数量关系不一样了,其中未知与已知的量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说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 “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长方体中的长方形面,能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

  2、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3、紧密围绕生活实际,通过动手实践,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电脑演示课件一段,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及包装箱、包装带、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围好的长方形铝丝框架一幅。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至两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把剪刀,一段线,尺子,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一块泡沫塑料,一盒火棍,一张相片,一段及时贴切纸。

  教学设想:

  1、新课的引人,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长方体的盒子、实物等人手,紧密围绕生活实践,指出在立体图形上存在平面,通过把立体图形的剪裁,得到长方形的平面图形,揭示出"体中有面,面中有体"。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主导思想,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学会求长方形的周长,并以此提供给他们施展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挖掘说理的论据,体现论辨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

  3、关于长方形周长概念的教学,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导方法,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意义,进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差异,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由学生自主选择。

  4、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辅以多媒体电脑课件的演示,再现知识的认知过程,以加深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练习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全体师生的全员参与精神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从立体图形导人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平面图形的周长。

  看!今天老师带些什么东西?噢!有牙膏盒、肥皂盒、粉笔盒、积木块等。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外观。:牙膏盒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的呢?(变换角度)这个面又是什么形的呢?你们能给这个长方形的面画出它的周长吗?(在实物上描画)试试看!再把另一个长方形面的周长用彩笔画出来,(在实物上描画)之后,把这个面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展示的这个长方形面,它的周长你能用手指划出来吗?周长我们都理解了,那周长的概念是什么呢?(生答:周长就是围绕该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绕长方形一周的长度。)而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又是怎样才能知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二、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出示长方形的铝丝圈。

  老师照你们画好的长方形周长围了一个铝丝圈,铝丝圈的全长便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铝丝圈的全长呢?大家分组讨论。(讨论结果:把铝丝圈剪开拉直来量一量它的长度便是长方形的周长。)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需要先围成圈再剪开拉直来量周长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求长方形周长的其它方法。

  (1)有的`小组采取测量长方形实物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求周长即求长、宽、长、宽四条线段的总和。

  (2)有的小组采取测量画好的长方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进一步指出,长方形的一周就是长、宽、长、宽四条线段的总和即两条长与两条宽的和。

  (3)有的小组指出,两条长与两条宽的和也就是长与宽和的2倍。

  (4)有的小组果用了用线把牙膏盒围了一圈,之后把线拉直,放在直尺上测量出线段的总的长度便是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在此要示范指出:沿着牙膏盒围的时候,必须是它的垂直纵切面、竖切面或横切面,并且纵围与横围、竖围的面不同,得到的周长也不一样,要提问学生:你所围的是哪个长方形面的周长,待学生确定后再去量它的长度)

  3、教师还要提出同样的问题,所有的长方体的盒子、积木块等东西都要用线来围一圈再测量长度吗?这种方法是否普遍适用呢?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呢?请你们向老师推荐。

  4、由此我们得出,在一般情况下,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现在我们来应用公式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5、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如图所示,求它的周长是多少?

  (提示:先测量所需数据,再计算,测量的长度单位自定。)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

  1、我们现在拿出自己的相片,用漂亮的及时贴纸(宽5毫米)做一个简单的相框,至少需要多长的及时贴纸呢?

  2、同学们现在用你们手里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长方行,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

  (可以先拼出实物平面图形,量出组合到形的长与宽进行周长计算;也可以通过拼成的长方形各部分边的长度和来计算等,总之拼图方法不限,求周长的方法有限。)

  3、老师现在有满满的一箱苹果,要给这个苹果箱打上两条宽约2厘米的包装|带,问大家至少需要多长的包装带?(每个接头部分各约占1厘米)(教师要注意横围、竖围、纵围的不同)

  4、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什么形的呢?围着它跑一圈约是300米,操场的长约是300米,宽大约是多少米呢?

  四、创新实践,深化新知

  1、出示"长方形的周长"电脑教学演示课件。

  (1)动画效果的长方体的立体实物图,其中的一个面闪烁并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来,围绕这个长方形的平面图的一周画出线段并闪烁,教师指出线段的长度和便是它的周长。它的周长包括有两条长、两条宽,(长和宽以不同的颜色分别闪烁)也可以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2倍(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以红色闪烁,另一条长与另一条宽以蓝色闪烁)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2)利用公式求周长时,可以用尺子分别去测量一条长、一条宽的长度,(屏幕上出现一根动态的尺子分别测出长、宽各是多少)再把数字代入公式,求出结果。

  (3)演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围绕长方体的一圈画一条线段并闪烁(垂直纵围、横围或竖围)指出线段的长度和便是该长方形的周长。(3种情况分别演示)

  2、加强实践操作,深化新知,培养创新意识。

  (1)请你画出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的图形。(可以讨论长、宽分别是整厘米数的几种情况)

  (2)我们班的教室里用瓷砖贴地角线,采用的瓷砖规格为200x200(单位:毫米),地角线的高度为10厘米,问至少用多少块地砖?与我班的实际用砖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合,简述原因是什么?

  (3)张大伯退休后,在郊外租了一块长38米、宽25米的地,他要在这块地里种蔬菜,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牲畜践踏,要在四周围上篱笆,每1米栽一根篱笆桩,则该地的四周应栽多少根篱笆桩?(在泡沫塑料上画出缩小的模拟的长方形的周长,在四周插上火柴棍当作篱笆桩。)

  (4)老师这里有一桶罐头(长方形的、没有贴商标纸的铁桶罐头),请你为厂商算一算商标纸的长、宽各是多少?并请你说出理由。

  (5)学校二楼的楼梯上铺了一条宽约1、2米的地毯,这条地毯有多长呢?这个任务请同学们课下完成。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白鹅说课稿_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生:我觉得白鹅很美丽。)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白鹅”这篇课文。读课题。

  2.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我们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出示课件简介.《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他一生涉猎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各个领域,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词语课件,读新词。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大家都能读正确吗?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师: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

  3.师:打开书第63页,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高傲 )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那么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紧密的联系?用横线划出来。(自学)

  师:你划了哪些?白鹅说课稿_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为什么要勾画这里?

  生:因为整篇文章都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的。

  师: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板:高傲)

  师:我认为第二自然段更重要(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不仅联系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了我们全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的?)

  生:叫声、步态、吃相

  师:(板书:叫声、步态、吃相)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生读。

  2.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所以说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这3方面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3.师: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白鹅的叫声怎样表现它的高傲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个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

  生默读,师巡视。

  师:你找到了哪个?

  生:我划了“厉声叫嚣”

  师:这是“厉声叫嚣”,这是古人写的“嚣”……厉声说明鹅怎么样?

  生:“凡有生客进来……”

  师:“必然厉声叫嚣”(教读)

  分组练读。

  师:好象在说? (你是谁啊?我从来都没见过你,别再过来了!)

  师:带着你的想象,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指名读。白鹅说课稿_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师:就像她这样,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还找到了哪个词语?

  生:引吭大叫。

  师:为什么找这个?

  生:这个词好像是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走开!

  师:带着心中的感受,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有进步。好了,刚才大家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以后学习中要多多体会。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请再读一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看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令人喜爱。

  4.师: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令人喜爱。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换词说(尽职、勇敢、令人喜爱)。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齐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生:第四自然段是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出了白鹅的特点的。

  生:我觉得第四自然段是用比喻、比较的方法来写白鹅的。

  师:读到这里,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像净角一样出场?

  师:谁见过净角出场?想不想看净角出场的样子?

  (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

  师: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表现净角出场的样子?

  生:大模大样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师:为什么又写鸭呢?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能用上文中的两三个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更好。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

  2.练笔,展示,评议。

  七、总结下课。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15课《有趣的蛋壳造型》。我准备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及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构思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有趣的造型》属于美术课的“设计.应用”领域。(教材页面内容的简介)本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创意、设计,学习制作美化生活的小工艺品,感受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让孩子把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唤醒孩子对本学科的学习激情。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a、知识目标:感受蛋壳、乒乓球的特性,学习利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b、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蛋壳、乒乓球、彩纸等材料进行人物、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蛋壳、乒乓球造型的美感与创新。

  二、设计理念及方法

  美术教学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新课标要求美术课教学从关注教学结果转变到关注过程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怎么学。基于以上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参与体验、创新发挥、个性发展四个方面。将学、做、玩融为一体,以游戏为手段,强调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的表现活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不是按照老师框定的方法教一步迈一步,而是由开放自由的平面摆拼组合入手认识材料、发掘造型、练习造型过度到立体造型和创意发挥,这是学习造型的一种捷径。使材料应用,造型方法变得直观易懂,让难点不攻自破。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于游戏中观察,于交流中获取技能方法,于合作创意中动手操作,让想象、创造肆意驰骋,于展示中获取快乐与成功感。

  三、教学构思

  1、活动引入--我能猜

  在课堂教学之初我让学生猜我带来的朋友是谁,让学生产生神秘感很想知道结果。设疑激趣,板书课题:《有趣的造型》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中,我运用“设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展示各种有趣的造型,提高课堂效率。

  2、探究学习:摆拼平面造型过度到立体造型--我能学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所以,我在原来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从平面圆形造型的摆拼入手,练习怎么做一个有趣的造型,同时用学生摆拼的造型与老师摆拼出的造型做对比,了解造型不一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不一定只有剪贴的方法;还可以用多种技法来完成造型。

  (教学环节的展现)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积极投入,在愉快、兴奋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融入到美术的艺术魅力中,体现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的教学原理。学生从亲手触摸材料来认识各种立体造型,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所有材料中乒乓球和鸡蛋壳最容易找到。在学生讲述自己想用蛋壳和乒乓球做哪些物品的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学生想做的各种有趣可爱的造型。在一看(看成品)二讲(讲方法)三交流中完成技能技法的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种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能创造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很高的创造欲望,我创设了送小精灵回家的情景。教师现场绘制一幅美丽大自然画面,可是大自然里没有动物、人物。让同学们做出各种有趣可爱的造型放回大自然,让大自然丰富起来热闹起来,让学生进入创作状态。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而且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机会,展示个体智慧与小组智慧。重视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重难点,和学生共同感受作品的美感,体验创新过程。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创作情景,学生作品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展现出来。

  4、评价展示--我会说

  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大家评等各种评价方式提高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并增强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5、课后拓展--我还想做。

  出示课件,欣赏分析我国传统彩蛋和国外复活节彩蛋。精美的作品必将再度点燃孩子的创作欲望,此时,我顺势提出课后实践,希望学生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装点我们的生活空间,把美带进生活。全课结束。

说课稿 篇7

  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3月第4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教学内容。

  今天的说课分三大部分:一是教学分析、二是教学预设、三是教学小结。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 本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框内容,是第六课的开篇,从整个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安排角度看,它是继企业和劳动者生产、经营活动后的紧 跟的一项活动——投资活动(金融领域内的活动)之一,是完整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又是其它投资活动的起点。因此本框内容的设置,具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所含知识点的分析。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两大块:其是储蓄存款的知识,包括含义、利息收入及计算、储蓄存款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等。其二是商业银行的知识,包括含义、地位、基本业务等。

  (3)教材内容所含的能力培养点:分析比较的能力(储蓄存款不同种类间区别、商业银行不同业务间的区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投资理财选择不同的储蓄存款类型)。

  (4)教材内容所含的思想教育点:储蓄存款利国利民、合作双赢观念教育。

  2.学生分析

  (1)知识角度:高一学生对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等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本部分内容教学有一定的基础。但一般只停留在感性基础上,具有零碎性。因此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相对完整地、理性地认识和掌握重要的经济学知识。

  (2) 能力角度:有不少学生直接从事过与商业银行有关的行为,甚至有少量学生直接参与过一些投资行为。因此有一定的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基础。但同样仅仅停留于直 观的自发阶段,而缺乏自觉性。因此教师的责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较为理性地参与经济行为,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教师自身分析

  教师本身对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掌握的比学生多,有参与一定的经济行为,所本框内容的教学相对来说较容易。但对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要求与流程不太清楚,所以上课前最好先向有关银行工作人员了解。

  二、教学预设

  1.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上述对教材、学生等情况的分析,确定下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主要有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种类,明确存款利息的计算和储蓄存款的目的,区分不同储蓄存款种类的优点和不足。理解商业银行的含义,明确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2)能力目标。主要有能够区分、辨别不同储蓄存款类型、能够区分商业银行不同业务,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学会选择不同的储蓄存款类型,能够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学会初步的投资理财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是树立储蓄存款利国利民的思想观念、形成经济行为合作双赢的观念。

  2.教学重点

  本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培养学生选择储蓄存款类型的能力。

  理由有: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施的教学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领域中的贯彻体现。同时这也是对高一学生原有认知和行为基础上的提高和引领,符合“最近发展区”这一教学理论。

  3.教学难点

  本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形成储蓄存款利国利民和合作双赢的观念。商业银行三大基本业务间的区分和相互间的联系。

  理由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决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学生对此生活经验少,不易理解。现实生活中银行业务种类多,特别是新业务不断出现,干扰和影响对基本业务的理解。

  4.教学思路的预设

  (1)教学时采用的知识逻辑(思路)。由于本框内容教材设置的知识点分两大块,互相独立,点多面广且散,学生不易系统地掌握,所以我作了以下的处理:即以发生在居民个人和商业银行间的经济行为为主线,将各主要知识点有机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具体如下图示:

  (2)教学时采用的生活逻辑(思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从中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然后以新的知识为指导,回到生活实际,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具体的新的问题。即源于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形成理性认识——回归生活实际,解决新的问题。

  5.教学方法

  主要方法是一例多境、问题教学、多种形式的探究教学等。

  理由:首先,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际情境。只有在对实例情境的认识和分析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真正发展能力。

  其次,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的实施要有实践性和开放性,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下述规定: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现代学习理论,特别是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都强调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形成知识、提升能力。

  6.具体教学过程的展开

  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自然过程,本框教学内容的展开大体分为四大环节:导入、展开、深入和总结。

  (1)教学导入环节

  师: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张某大学毕业后到A公司上班,每月工资收入5000元。半年后,张某除了满足生活需求外,还省下10000元。

  问题一:作为劳动者的张某,他依法享有了哪些权利?(复习旧知识)

  问题二:如果你是张某,说说如何处置好这省下来的10000元?(引入新知识)

  生:从不同的生活经验、生活偏好出发,提出各种方案。

  师:对学生不同观点进行简单地分析,并适时作出引导,引向投资理财。

  (2)教学展开环节

  展开环节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围绕存款行为展开,第二部分围绕贷款行为展开,第三部分围绕结算等经济行为展开。

  第一部分的展开:(依据储蓄存款、吸收存款等知识来设置问题展开教学)

  师情境扩展一:如果张某将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请同学们思考下列新的问题:

  问题三:张某这一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他这样做有什么益处?(学习和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和目的)

  问题四:如果你是张某,请问你会选择哪个储蓄机构?为什么?(学习不同储蓄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知识,包括含义、开展吸收存款业务的重要性)

  问题五:在选择储蓄机构后,你会选择哪一种类型?为什么?(掌握辨别不同类型储蓄存款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利息的计算方法,并培养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生:依据问题,逐一展开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形成一定的答案。

  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组织并记录好好相对完整的知识。

  第二部分的展开(依据申请贷款、发放贷款等知识设置问题展开教学)

  师情境扩展二:张某工作一年后,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轿车。但身边只有20000元人民币的结余。

  问题六:如果你是张某,你将如何如何梦想?

  生:会从各自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向朋友借、向父母要、打多份工挣、向银行贷款等。

  师:简单分析学生各种答案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转向申请银行贷款。

  问题七:如果张某决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请问应该申请哪种类型?为什么?

  问题八:商业银行会贷款给他吗?为什么?如果张某贷款成功后,他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依据问题,思考、讨论,得到初步的答案。

  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时引导,让学生确定相对完整的答案。

  第三部分的展开(依据结算等经济行为设置问题展开教学)

  师情境扩展三:几年以后,张某担该公司的部门销售经理。他成功地将一批价值100万元的产品卖给了外省的B公司。

  问题九:张某是否应自到B公司提取现金?

  生:由开户银行帮助进行结算

  师情境扩展四:经过多年的奋斗,张某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存款,但为买房,他还得努力多挣钱。

  问题十:请你帮忙,通过商业银行,他还可以选择哪些投资方式来取得更多的收入?

  生:购买各种债券、买卖外汇、保险、基金、黄金等。

  师:总结,商业银行的结算及其它业务。并适当地启发其它一些投资行为,为下一框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深入环节

  在学习了存款储蓄、商业银行业务等知识后,教师在原来情境的基础上,设置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思想观点,都有新的提高。

  师情境扩展五:张某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了密切关系:储蓄存款与吸收存款、申请贷款与发放贷款、享用服务与提供服务等。

  问题十一:张某与商业银行间,究竟是谁是得利者?

  生:分析、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教师总结: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个人收益与生活水平提高,结论是互利双赢,共同推进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

  (4)教学总结环节

  师:根据成功教学策略的要求,将教学情境整理放置一起,引导学生归纳出:储蓄存款的知识、商业银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板书结构体系,如下图所示。同时树立起利国利民、合作双赢的观念。

  三、教学反思

  本框内容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教材知识进行大胆地处理,将原本分割的两块知识,依据生活经验的实际加以整合,让学生立足真实的生活来体验、学习知识,感受知识的价值。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设置的小问题显得多了一些。如何精炼是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背景

  本课是湖南版20xx年编写的二年级下册的一个课题,我围绕教材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文的内容经过提炼、增减而形成的一节新课,也是对我主张课堂评价策略和有序课堂的一种实践和检验。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板书较少。本课适合小学三年级,共为2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

  (二)教材引发的思考

  1、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想象、夸张地表现“花”的造型。

  2、拼摆、组合是本课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用身边材料和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拼摆、组合,熟练地、创造性地掌握、理解“花”的构成。

  (三)教材的把握与处理

  1、教学目标

  创设情景,课题导入和过渡要自然流畅,富有诗意,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根据美术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本课通过拼摆、组合活动,熟练地、创造性地掌握和理解“花”的构成。通过合作,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合作精神。

  2、评价目标:侧重于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如学生的知识水平、参与意识、合作精神、交流表现能力等。突出课堂评价策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据美术课标所倡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采用拼摆、组合的美术活动来表现“花”的结构和层次。

  4、教学难点:“花”的创意性组合造型在小组活动中的引导。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演示法:演示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利于新知识的教与学。

  老师用肢体语言演示和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感受、观察、比较等,进行自主学习。

  2、引探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课堂的拼摆、组合活动。如先是从一人拼摆,然后才是小组合作。这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尝试,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分层教学法:把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分解,先是从一人拼摆,然后才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又分两个层次:一是物品的拼摆,二是人与物的拼摆,巧设坡度,逐层深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4、实践、体验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注重情感价值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1、课题的导入

  从海南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自然地导入课题。

  2、用词语、句子和诗歌来描述“花”,目的是调动学生对“花”的记忆和感知。

  意图:更好地创设富有诗意的课堂,富有欣赏性、享受性的课堂,同时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而又不失美术课的特点,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3、用多媒体展示花的“画”,欣赏、评价画家心中的花,欣赏、评价同学心中的花,欣赏、评价自己心中的花。让各种美丽的“鲜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欲望。

  意图:多角度、多层次地欣赏“花”,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也是强调课堂评价策略。借此向这一节课的重点过度。

  (二)锋回路转,导入课堂重点:

  正当学生美滋滋地欣赏“鲜花”的时候,老师话锋一转:上一次课我们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花”,现在我们准备用桌面上和身边所带的物品,根据我们学过的花的结构来拼摆、组合“花”的造型。

  意图: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动手欲望,让学生跃跃欲试,进一步为下面的拼摆、组合创设氛围。

  (三)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活动一:尝试拼摆自己心中的“花”。

  (1)运用自己现有的材料:如:文具盒、笔、橡皮、教学学具、橡皮泥等来拼摆自己心目中的“花”。

  (2)拼摆结束后,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参观、欣赏同学们拼摆的“花”。因为这是我自己带的班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训练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和欣赏同学作品,所以课堂组织很流畅,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便可达到效果。

  (3)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作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多发言。

  意图:①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发现美。

  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二:小组合作(分两个层次)

  1、用物品来合作组合造型

  (1)运用自己小组现有的材料:如:文具盒、笔、橡皮、书本、各科学具、橡皮泥、转笔刀,还可以是小组里人等来拼摆、组合你们心目中的“花”的造型。

  意图: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协调的能力,树立团队意识、大局意识。

  (2)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参观、欣赏同学们拼摆的“花”。评价时引导学生“也可以用人和物品一起来组合、拼摆成‘花’的造型”。

  2、用人和物品一起来组合、拼摆成‘花’的造型”。

  (1)让学生自由参观、欣赏同学们拼摆的“花”。

  意图:让学生在课堂松弛有度,达到课堂的高潮。

  (2)师生共同评价小组合作的作品。在这一段的评价里侧重于学生作品的层次和立体感,不断强调学生的造型意识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四)拓展与小结:

  表现“花”不仅是绘画,是拼摆,是组合,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要像花一样的美,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清香。

  四、主要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

  1、用词语、句子和诗歌来描述“花”,目的是更好地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2、用多媒体展示花的“画”,让各种美丽的“鲜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多元的美术课堂评价策略

  1、首先是“有激励语的上课礼”。改变传统的、呆板的“上课礼”形式,而是采取具有激励性的上课礼语言,目的是从课堂的开始就激励学生有学习美术的自信。如:“同学们好”、“老师好,我是小画家,我最棒!”“老师相信同学们,请坐下!”。当然,类似这样的形式会有很多,这样显得灵活,轻松,消除课前老师的威严感和恐惧感,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让情感教学目标得与实现。

  2、诗意般的串词评价。以老师为主的评价集中表现在画家画和学生画的欣赏上,老师用诗意般的串词进行综合评价,增加课堂的意境,同时也为课堂赢得时间。

  3、学生为主的评价。以学生为主的评价基本上贯穿整个课堂的始末,突出表现在拼摆、组合的课堂活动当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主张课堂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自制能力差。另外,我们社会的大环境文明程度还还不够发达。目前,再加上我们的家庭教育也跟不上。因此我认为:突然过分地开放课堂,学生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只好在课堂上胡搅,造成课堂混乱,教学肤浅,浮于形式。“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比较注意课堂的秩序,注意课堂的行为习惯。在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时,都采取列队的方式进行,一是为了节约时间;二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让课堂活而不乱,充分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一定的教学深度。

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第六课《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我将从一下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设想

  四:说教学反思

  其中第一部分我又把他分成四部分: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

  1:首先从教材内容来分析

  在教材中,可以将他分成三大块,这一块(出示教科书)是欣赏大师莫奈日出作品,目的在于引出太阳有不同的色彩,这一块是讲关于太阳的不同造型,目的在于强调太阳有不同的形和光组成。第三块主要时欣赏学生作品并让小朋友进行创作性练习,本课在前一课《小雨沙沙》观察天气变化,练习点。线,面的基础上,对本课《我心中的太阳》起了递进的作用,让本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加深对点,线面的练习。《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共有两个课时,今天我选择第一课时进行讲解。

  2:通过了解了本课的教材内容,接着我想讲讲第2小点学情分析: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和初步掌握了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所想画的对象,而《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出奇特的太阳,这符合现在一年级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奇特的联想。这一心里特征。但他们的能力还较差,所以本课教学时我应创设一种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以他们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这样的设计方法,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3: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 ,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本课运用点,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

  2:能力目标:学习各种太阳的造型,能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在以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课的重难点应确定如下。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联想画出想象中的太阳造型。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具体表现太阳的:“光”和“热”开拓学生形象思维,在描绘过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二:了解第一大点的知识,我们来说一说第二大点:说教法,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动,爱玩的心理特点,本课我将采用①创设情境法,利用音乐舞蹈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画太阳的情境。②:启发引导法,运用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不同的形以及点,线,面的方法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形和光来表达心中的太阳,除以上两种方法之外,我还结合了讲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方法运用让学生看一看有关太阳的图片,听一听关于太阳的音乐,说一说对太阳的“颜色”“形”“光”的表现方法,想一想太阳的特征,练一练对太阳的想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最后通过赏识学生作品,用大拇指和掌声来肯定学生作品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了解以上两点,我来说一说本课的第三点,教学设想。

  我将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听音乐,舞蹈导入→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上台操作并分组讨论→学生创作与评述的环节,下面是我的教学预设内容。

  1:课前《种太阳》歌曲的导入,并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做一做热身运动,这一部分我将用2---3分钟时间,目的在于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启发他们的联想,并随着音乐舞蹈的结束提出问题,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并引出本课主题《我心中的太阳》这一内容。

  2: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日出,日落这两副图片(出图片)并提出问题,日出和日落两副图片色彩上有什么不同?引出太阳在不同时间颜色也会不同,太阳除了这几种颜色之外,还有其他更多的颜色,比如学生会说绿色,黑色,红色,黄色等等颜色。这里我把色彩放上面讲主要是考虑到色彩是最能吸引小朋友们目光和注意力的地方。

  3:出示课件中这几副,(指示图片)关于不同太阳的造型图,并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些太阳哪些地方比较特别?从而引出太阳的画法。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际操作,说一说画太阳你要先画什么?引出太阳的中间的形,除了“○”之外还可以画方的。引导学生想出更多的比如说椭圆,半圆,梯形,水果形等不同的形状。了解太阳中间的不同形之外,再次让学生上台操作太阳除了画中间的“形”之外还要画“阳光”这些阳光除了小朋友表达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不同的点,线,面如:直线,波浪线,三角形,长方形等不同线,面的表达。在以上形和光的学习之外引导学生用人的相貌,动物的特征等进行装饰联想,这一部分我将花去7—8分钟的时间。

  4:在了解完太阳的画法之后,来欣赏这两幅莫奈《日出印象》和学生作品(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两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副。说一说小朋友的感受,让他们从中体会不同太阳画法的艺术魅力。

  5:学生创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学生创作前我将提出要求,可以让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别完成的方法运用各种材料的方法进行创作。这个过程我将会给学生20分钟的创作时间。

  6: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我会将一些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收集并贴与黑板,这些是我收集来的学生作品(出示图片)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评述别人作品的独特和不足之处,然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评述。

  7:最后我将要布置本课作业:小朋友回家后编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并拓展本课内容,结束本课的学习。

  四:通过以上三点的内容,我想说一说本课的第四大点,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让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令他们能够主动,愉快的学习太阳的知识。

  2:本课在注意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习外,还注重了学科整合的问题,通过音乐,语文,美术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从本课的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情感和能力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说课稿模板九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推荐

2.《木兰诗》说课稿推荐

3.《离骚》说课稿模板

4.《短歌行》说课稿推荐

5.游子吟说课稿推荐

6.《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

7.《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

8.【推荐】赤壁赋说课稿3篇

9.《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