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我把本节课安排成一种成四个部分:情境导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以比赛形式的形式一部分串联下一部分。
在说一说这部分,一方面重在帮助孩子们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孩子们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个别同学举手回答说,小组合作说。接下来,引出年龄,给孩子们时间,告诉同桌自己家庭成员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引导孩子们发现,男的年龄最大的是爷爷,女的年龄最大的是奶奶,其次是爸爸和妈妈。这部分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小明一家的照片,提出问题,小明一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
猜一猜
通过两个手不一样大的孩子到讲台数蚕豆,个别猜时引出,大约一词。因为我们猜出的数不是真实的,是我们认为比较接近的,要用大约一词。以此,帮助他们认识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同时,问他们,发现了什么?帮助他们认识,手有大小,抓得有松紧。接下来,同样的两个人去数花生,先让大家根据数过的蚕豆的数量去猜一把可以抓多少花生。引出另一个发现,同样的手去抓不同的东西,东西越大,抓的个数就越少,东西越小,抓的个数就越多。要使猜的与实际比较接近,得仔细观察,多多思考。
数一数
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通过找八名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去数窗户、门、台阶、黑板,帮助孩子们认识在学习、业余生活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好:
情感目标:认真练习,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析垫球的动作结构,把垫球技术分为:姿势、击球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几个环节。要想把球垫好、准确,关键是姿势和击球点,所以教材的重点:正确的击球点和正面垫球的姿势。难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
学习和发展(20’)
游戏:接力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垫球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垫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能力。
恢复身心部分(5’)
1.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音乐来放松,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
3.布置回收器材
场地器材:
本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球,需要器材:排球41个,挂图1付,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10-120次/分。练习密度35-40%,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松鼠》,它所处的单元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具体的说明。
一、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者布丰,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本单元我们将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有条理地观察和介绍小动物。
学习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其中学习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
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3、比较法:通过《辞海》介绍松鼠的短文与课文语言的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出学习说明文,写好说明文的方法。
5、拓展迁移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小动物。
三、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方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理由: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体验法(理由:让学生尽情地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谁都不能声称自己具有特别的见解或洞察力,在极端的意义上,所有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把本课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包括7个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我请大家猜个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打一动物。学生猜对后,幻灯片出示一组松鼠的图片,请学生联系谜语和图片说说松鼠的特点。
你想进一步了解松鼠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布丰的《松鼠》。
(这个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课文的兴趣,创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用直线划出文中概括松鼠特点的句子。
2、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三)明确作者思路
思考:“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会到根据事物的特点来组织材料的重要性,得出“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的启示。)
(四)感受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
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方面,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的。
(提示:可从词语、修辞、情感等方面来考虑)
2、除了课文的介绍,小松鼠还想让同学们更多地认识它,了解它。请看《辞海》中对它是怎样说明的(投影)
现在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课文和《辞海》中的语言,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欢哪一种介绍语言?为什么? 请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谈谈。
(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小结:作者喜爱松鼠,他把这份感情融进了人格化的描写和富含感情的语言中,所以把小松鼠写得非常可爱。,希望你们能学习本文的写法,抓住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
(五)拓展
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两句话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你是怎么看的,请说说理由。
(这一部分可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学生关心松鼠的命运,喜欢松鼠的感情都溢于言表,而这就达到了本课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这个目标。)
(六)请你帮助我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爱的小松鼠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它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请你为保护松鼠行动设想一个好办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代小松鼠谢谢大家。作家刘墉说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人生的大爱’,爱人群,爱大地,爱宇宙,爱每一个小小的生灵。’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松鼠这一可爱的小生灵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吧!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450字左右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亲切可爱,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仿效。而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又是“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借此水到渠成地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是在学习课文基础上的学以致用,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一)本课的地位、作用:这节课是第四课知识让人生更亮丽第三节。是在学完前两节,知道为什么学习之后,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人生更亮丽。因此,这课节是第四课的落脚点。
(二)目标引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难点:转变学习方式。为什么转变?转变成怎样的?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教育,共分三个层次:
1层、转变学习方式:包括为什么要转变;转变成什么样的。
2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1)选择要从自己实际出发,(2)强调再好的方法也离不开勤奋。
3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区分不良和良好学习习惯,认识良好习惯的意义,纠正不良习惯。
[学情分析]
由于初一是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折点,许多课程开设与小学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学的学法在中学不适用,部分同学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学好本课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终生受益。
[教学理念]
采用学案导学模式,设计、活动、寓言故事等创设情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法与学法]
为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案导学模式教学。
[教学环节与流程]教学环节共分:一、新知初探;二、课堂助学。
一、新知初探(课前准备)
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教材,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为课堂学习环节作准备。设置以下预习题目☆(略)在课前预习完成。
二、课堂助学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漫画让学生欣赏感情中→自然导入新课:☆学会学习。→☆展示名人名言:“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引起学生重视本课的学习。
老师设问:你学会学习了吗?现在就展示一下你课前预习成果,自然进入:
[预习交流展示]:(1)阶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探讨不明确的问题。并收集起来准备向全班交流。☆
(2)阶段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并交流未解决的问题。
(3)阶段组际进行互提互答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认知教材,为师生研讨探究提高作铺垫。
[师生研讨探究提高]:这一课堂环节是为了解决预习及交流展示环节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需要加深加宽、理解运用的问题。
(一)为突破第一层“转变学习方式”这一难点,我采取了:
☆展示:“想一想,说一说”:你进入初中后,在学习上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这个设计目的让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自然得出:学情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展示:转变学习方式。进一步设问(1)为什么要转变?(2)转变成怎样的方式,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回答,☆认识了转变学习方式这一难点。
(二)为突破本课第二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这一重点,采取了以下设计:
☆展示《寓言欣赏》,设问:(1)猜一猜孩子会怎样答?(2)这个寓言故事你的感悟是什么?☆☆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习在探究的基础上认识选择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引起对本层学习的重视。
☆展示: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何为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探究,☆为了更突出这一点,又设计了一个经验分享活动。
☆展示: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展示:出谋划策,目的引导学生相互借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目的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忙他人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展示:名言感悟☆这个设计目的是帮忙学习走出学法误区:认为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行了,学习就不用努力了。要成功还需要科学利用时间,勤奋努力学习。
通过以上设计逐步突出了“选择适当学习方法”这一重点。
(三)为解决第三层“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相关问题,采取了以下设计活动:
1、探究活动:学习心得交流
请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上来读他们的学习心得,(?)因为让他们说对普遍学生有说服力,以正面认识良好习惯及好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归纳:这些同学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因为他有适当的学习方法,且持之以恒养成了良好习惯→☆展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我们学习生活养成的习惯中,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良的习惯呢?→
2、☆展示:比一比,说一说。通过这个设计,提高学习的辨别能力,认识良好的习惯及好处,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做铺垫。
老师:在以上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强调: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终生受益,那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就要纠正不良习惯。
3、☆展示: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这个设计的目的初步给学生方法指引,进一步为导行为准备。
4、☆展示:照镜子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导行,引导学习认识自身的学习习惯,行动起来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就解决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我的收获]☆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然后☆展示本课知识网络:
1、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学会学习 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巩固与提升]我设计了☆《自我检测》以巩固本课,提高学习运用知识能力。
☆展示片尾:在音乐欣赏中老师深情诵读“……”结束本课。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本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罗瀑布》就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并能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我把重点放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难点放在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五、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六、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腊梅、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让学生速读全文,然后将自己预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勾画圈点出来,共同来解决。解决的方式是查字典和根据语境推断。在正音之后对字词读一遍。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说话。(重视语言积累,另一就是在理解和运用中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
2、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地介绍在课余时间搜集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所花的时间不要过长,指导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根据校情,学生能在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设立的环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如下问题。(配乐范读时,用大屏幕出示如下问题)
a、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补充。
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并板书: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3、抽取两位同学朗读自选片断,老师作简要评价。
(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究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老师提示:需结合作者的简介来感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漂亮地作答,要求他们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互动平台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 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 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手指 长处 短处 启发
拇指 肯吃苦 形体不美,构造简单 人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食指 机敏,干活以他为主 不窈窕 常受伤
中指 相貌堂皇,曲线美 干活不出力
无名指
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四、说板书设计:
5※ 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 拟人
(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分)
对比
团结就是力量 (总)
说课稿 篇7
生活消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学习了家庭消费的知识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行为和现象,有必要使学生认清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反对的,由此达到树立科学消费的目的。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还是觉悟的提高,实践的落实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教学至少要2课时。
我从三个方面来谈本课的教学。
一、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上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教学的要求着重是理解,即“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青年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应当适度消费”。所以,在教学目标上着重是理解和自觉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包括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消费)是重点理解的内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是重要的理解内容。本课重要培养的能力是通过对各种消费现象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哪些消费现象,而且要其影响和危害性。在情感体验和觉悟目标上,是使学生摒弃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习惯,自觉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大块: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这是经济常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理。讲清这一原理是前提,因为只有指出消费对生产的重要意义,才能重视消费,才能引出一些消费现象,才能指出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反对的。
2、正确消费观的内容,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也是重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反对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和习惯。
3、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一内容实际也是正确消费观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单独作为一个知识点,是因为这一问题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三大板块中,第一板块是要使学生掌握生产和消费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如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假日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板块由于是重点内容,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应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然后老师归类(三类),并且促使学生思考这些消费现象的影响和危害性,从而达到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目的。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能体验要经济生活,实现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又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第三块的处理。首先要使学生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质,然后才讲清其必要性。最后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否与勤俭节约是否矛盾?”这个问题的探讨,加强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现实意义的理解。
三、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原理的学习一般都采用演绎法教学,即要求学生读书找出有关的道理,在用恰当的事例加以说明,最后学生能运用原理,形成能力。所以,在讲授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时,采用学生读书、老师讲授、师生共同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能联系到的很多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用探讨法是非常有效的。在探讨中不是把一些社会现象交给学生就算了,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分析这些问题、从哪些方面分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探讨学习的过程不能没有老师的参与。
而在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时,由于会涉及到很多消费现象,而且这些现象都会有体会。因此,用归纳法较好。即先通过对一些消费现象的了解,总结归类,得出要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性费的道理,进而结合学生的自身的情况,达到形成正确消费观的目的。
由于一些消费现象都是学生熟知的,所以教学的重点是对一些现象的探讨,即指出其危害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探讨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法。
在讲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时可能很多学生都觉得没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他们还不能真正认清什么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首先采用讲授法,讲清这一精神的本质,避免学生误解。其次,在学生理解了这一精神的现实意义后,应要求学生谈体会,所以,采用演练法,要求学生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用一课时开展演说等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就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很多学生逐渐喜欢上政治课了。)
总之,在教学我觉得主要应把握好“四个三”。
着眼三大教学目标。掌握、理解、情感
立足三大知识板块。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正确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运用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演练
实现三种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激发思考、目标达成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通读完人教版课程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后,那一幕幕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在统领单元的教学中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3篇课文做好学法铺垫。
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多数思维较活跃,课堂上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
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只需精心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自主的探究,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共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
三、说教法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以此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之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本课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之情。
四、说学法
阅读期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经过学生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深人思考阅读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书可分为两个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我的课堂分为四个板块:歌曲引题,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初读感知,找到“井眼”——重点研读2---13段,感受老人对海鸥的关爱——总结升华。
1、歌曲引题,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欣赏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着歌曲中的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瞬间,孩子们被这个不平凡的女孩所感动。女孩为丹顶鹤付出了一切,甚至于生命。这样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华,情为之所动。随后在转入对文中这位不平凡的老人的学习时,相信孩子们也一样被文中的老人所感动,为文中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所感动。
2、初读感知,找到“井眼”
通过读两块词语,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描绘了两幅画面: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通过这一步,学生就理解了作者的排版布局。
3、重点研读2---13段。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这一板块分三步走:
第一步: 一品“褪色”,感受老人的节俭。找出描写老人外形的句子。让学生抓住三个“褪色”来感悟老人生活的节俭。并补充材料:老人叫吴庆恒,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无儿无女,当时的退休工资是308块。以当时的生活水平而言,308块并不少,相当于现在的1500元左右,足够老人买一身体面的衣服,买一个像样的包。让学生自然体温老人为什么要过着这样检朴的生活?
第二步:二品“褪色”,感受老人的可敬。
让同学们快速浏览2—13自然段,找出老人关爱海鸥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感悟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之情,我让孩子们找出老人喂海鸥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在这一部分我是分四部分都的:第一步让学生抓住老人一呼唤,海鸥就应声而来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非常熟悉;然后抓住老人为海鸥取名字感悟老人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子女。第二步抓住很小心、饼干丁、退开一步、围栏上感受老人的细心,对海鸥的爱。第三步抓住节奏一词理解两者之间的默契。第四步抓住老人对海鸥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老人对海鸥的关爱。通过一遍遍地朗读、想象,加上多媒体课件中老人与海鸥的画面,一次次充斥着学生的思维,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第三步:三品“褪色”,感受老人的永恒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阅读教学中对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某些实际生活的体验,因此,巧妙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来创设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加速他们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感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这部分时,我通过收集资料,穿插了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画面,并辅以一段悲伤的音乐。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华,情为之所动。随后,我立刻在电脑中展现海鸥送老人时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让学生在音乐“离开你的那一天”的伴奏中集体朗读。并提问:此时,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此时,学生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朗读,仿佛真得成了那一只只小海鸥,表达着对老人的依恋。
4、总结升华。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六.说板书设计:(省略)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课文体裁
《宠物明星》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有4篇课文,都是以一件事情突出表达感情或是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宠物明星》是一篇以叙事为主表现主人公品质的文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渗透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关心自然和生命,了解小动物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同时使学生初步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仔细,进行写字、朗读、说话等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的是作为宠物的小猪比拉,在小主人安东尼掉进湖里,生命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救人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小比拉的勇敢与可爱,展现了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3、表达特点
课文先介绍了小猪比拉的基本情况。字里行间及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又为下面的救人埋下了伏笔。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小猪比拉救小主人的过程写得非常生动、详细。通过小猪比拉的一系列救人的动作描写说明了它的着急与担心,机灵与勇敢。比拉用它奋不顾身的行为告诉人们,它爱主人、要救主人。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本课承载的是“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进行写字、朗读、说话等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目标之一是: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为了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目标之二是: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之三是:了解小猪比拉救主人的经过,感悟动词的准确和先后顺序,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
目标之四:能把小猪比拉救主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根据上述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
1、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了解小猪比拉救主人的经过,感悟动词的准确和先后顺序。
3、能把小猪比拉救主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难点
根据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发现学生了解宠物指什么,电视上见过明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读完课文就应该能大概了解讲了什么事情。对于叙述这件事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的一个难点,为此,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感悟比拉救人过程中,动词的准确和先后顺序。
四、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结合教学设计自制教学课件;了解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生的课前准备: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是学生最愿意表达的。为此,在上课前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养的宠物什么样或者是和它之间的小故事。 你见过明星吗?什么样?为了上课做好铺垫。
五、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研究的方向是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到“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感悟。
品味语言时,抓重点词语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
通过想象故事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环节:
(一)题目质疑,导入新课。(1分钟)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2分钟)
(三)品悟语言,感悟情感。(17分钟)
(四)愉快阅读,自我感悟。(10分钟)
(五)展开想象,拓展打写。(10分钟)
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
(一)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语文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板书课题)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称它为明星?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课标还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有表达的意愿。所以这个环节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整体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品悟语言,感悟情感。
学生的认知规律表明:当学生能把书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的时候,学生对这段话已经理解了。从学生的回答中,过渡到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小猪比拉的基本情况。对于这段话,可以让学生数句子,想:每句话的意思。第一句话写出了小猪比拉与主人的关系。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第二句话写出它很漂亮。第三句话介绍出比拉聪明、游泳技术好。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它很漂亮,全身白白的,皮毛干净得发亮。对于这句话学生说出意思,读出漂亮就可以了。“它很聪明,游泳也很棒。”这句话的时候既写出比拉聪明,又写出了游泳技术好。通过读句子学生可以了解意思,但是怎么把“聪明和游泳棒”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学生有困难。为了让学生了解表达方法,为写话奠定基础。在学生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可以问问学生:小作者是怎样把聪明和游泳棒用一句话写出来的?突出“也”的作用。体会作者对小猪比拉的喜爱之情,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文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讲述了比拉救小主人的经过。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了解事情的大概内容,(板书:比拉救主人)但是对于表达方式学生是陌生的。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句话介绍了事情的起因,学生读清楚:什么时间?谁?在哪?干什么?结果怎样?就可以了。
为了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句话写出了当时的情况紧急。为可以让学生读后互相说说当时什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抓住“两手乱抓、上下扑腾、危险极了”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况很紧急,小主人的处境很危险。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心理学表明:当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画面的时候,说明学生已经对句子理解了。因此,在这里可以让一个学生读句子,其他同学想象当时的情景。情况这样危险,如果没有人救他会怎样?最后出示句子,让学生带着感受读出这个句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教材中的营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而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三句话主要讲了小猪比拉是怎样救小主人的经过。教师导语:在这危险的情况下,比拉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读第三句话。第一层: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生读完以后,可以让他说说比拉是怎么做的。教师出示:比拉发现后,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迅速(游)到安东尼身边,用嘴紧紧(叼)住小主人的衣服,用尽力气把它(拖)到安全的地方。学生填入动词,想一想能换吗?(教师板书:动词)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第二层,让学生体会动词的先后顺序。能这样说吗?教师出示提示:比拉发现后,先(),再(),接着(),最后()。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白,小作者叙述的时候是有先后顺序的。第三层,体会形容词的作用。小作者是象我们说的这样写的吗?出示:比拉发现后,跳入水中,游到安东尼身边,用嘴叼住小主人的衣服,把它拖到安全的地方。学生立刻发现跟书中的不一样。指学生读书中的句子,教师出示:比拉发现后,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迅速游到安东尼身边,用嘴紧紧叼住小主人的衣服,用尽力气把它拖到安全的地方。先让学生比较怎么不一样?学生立刻发现多了词语。再让学生想想:这些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例如:“扑通一声”说明湖水很深,很果断。“迅速”可以让学生换词(飞快、急忙等)理解比拉游的快。教师问:比拉怎么能游得这么快?可以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说游泳也很棒。这样,为二年级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作一铺垫。学生还可能会说见到主人情况这样危险,十分着急。从而体会到比拉对主人的感情。而“紧紧叼住”则表现出比拉的聪明、保护主人。“用尽力气”则更加表明对小主人的尽心尽力、忠心耿耿。理解后,学生带着感受读出来。
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够借助课文中的图画来阅读,加深理解。为了激发学生喜爱小猪比拉、喜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第三自然段是通过人们对比拉的赞扬,称它为“宠物明星”,体现了作者对小猪比拉的喜爱。对于这一自然段的处理,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进行理解。进而让学生展开想象,当你看了小猪比拉挺身救主人的经过,你想对它说什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这样,课题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漂亮、聪明、勇敢的小猪比拉,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呢!
(四)愉快阅读,自我感悟。为了对课文内容更多的扩展,使课标的落实和跨越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运用生字 ,还要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课内外有效衔接, 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我为学生提供了10篇材料,全部是写小动物的文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了解。读后,可以问学生最喜欢哪篇?讲了什么?想不想照这样,把比拉救主人的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五)展开想象,拓展打写。进入打写环节。为了照顾到了学生的不同层面,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得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确定的写话内容是: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小猪比拉挺身救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台阶:1。出示图片2。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比拉是怎佯做的?结果怎么样?
七、效果检测:
学完课文,就要对效果进行检测,首先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其次反思学生课堂上的学。最后结合备课知识点中的习题检测。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