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我最喜欢春天》,很多同学都找来了有关春天的诗、文章。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展示学生的摘抄、搜集作品。)
老师也找了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读出诗中生字的读音:蕊、底、墙、即疑、邻)谁来读一读?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雨后的诗歌,请大家打开书第3课:《雨后》
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儿化音和轻声。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指导读:1、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2、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
检查生字。
踩:做个踩的动作。所以踩是足字旁。
骄傲:你什么时候感觉很骄傲?
痛:注意痛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
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四、有层次的指导读:
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板书:广场。雨后的广场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什么是神仙?小朋友们为什么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生:他们很自由,开心……
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
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
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
板书:使劲地
学习“使劲”两个生字
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
板书:欢喜、兴奋、骄傲。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
板书: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
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观察板书:使劲地,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填上合适的词,想一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大都是动作)
找一找书上“的”字后面也都是动作吗?
请你说说你看出了什么规律?(解决有同学常问为什么有时候用“的”有时候用“地”的问题。感受一下不同就行了)
课下可以观察什么时候用“得”字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十六课《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
2、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教学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二、设计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的。
1、激情导入。
2、整体感知。
3、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与感悟,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我通过启发、讨论等方式学习,针对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讨论“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为什么变化?”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广开言路,扩大见识,弥补个人独立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创设情境,深入理解。
模拟记者采访,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5、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一次次走进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感受那一幕幕令人激动的场面,从中感受到我们祖国在不断强大,我们中国了不起,我们中国人了不起。以多维性角度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以情激情,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震撼,激发起他们对国旗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说课稿 篇3
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习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闻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掌握。二是注意新闻汇聚一般消息类文章所有的特点于一身,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挖掘其魅力的同时,渗透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知识。
2. 品味文章的语言。
3.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新闻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缺乏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重要信息,体会本篇新闻的突出特点(描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回顾,使作品厚重感增加)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过程中,品味本文是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我将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图片,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由于香港回归是97年的事件,当时虽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五年。高一学生对此体会并不深刻。因此,授课前,我会安排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在重温当时回归画面的同时,根据教师指导,独立阅读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作为新闻单元的第一篇,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新闻知识,明确这篇新闻的结构。由于作者按时间顺序,在抓取重要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加以分析,体会文章中的深含的思想感情。
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在《东方之珠》歌曲中,展示香港繁荣的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一起走进新课。
(二)、复习旧知 掌握新知 先提问文体知识,由于初中学习过新闻。所以在这里简单复习新闻定义,而《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所以重点介绍新闻特写。
(三)、独立阅读 掌握字词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学生读过后,教师提出需要掌握的字词
(四)、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1、在排除字词干扰和独立阅读基础上,学生找出本篇新闻的结构
2.由于结构中,重点是主体部分,我设置两个问题:
(1)主体部分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描写的?(2)这部分写了几个重要场景?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行文思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容易明确:主体按时间顺序描写,共抓取了四个重要场景。
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情景描写进行分析,找出文章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学会抓文章的有用信息,学习作者融合二者的方式。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根据文章内容与特点,我设计了归纳式板书,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得把握课文。具体的板书设计我将在授课过程中为大家呈现。
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页例4。
教材分析
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
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
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
教学关键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方法
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
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
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有趣的投掷》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水平二)新授教材,投掷活动。在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协调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游戏贯穿整堂课,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目标:
(1):使大多数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助走投掷沙包一些方法。
(2):学会上一步投掷沙包的基本动作,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
(3):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上步、同时转体引“球”。
难点是:上步、转体、引“球”的动作连贯。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又有一定的投掷基础。因此,本课所选用的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
2、不利因素:因为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我还是不太熟,虽然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技术基础,但学习新技术动作有一定阻力,个别学生因心理因素不够稳定,又容易产生满足或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挂图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更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体育课的结构是人体的参与活动,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课的任务和小学生心理需求,我把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情景灌穿在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分为激趣导入部分、学习提高部分、愉快交流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部分
1、课堂常规。
2、激趣导入部分:小朋友们,相当航天员吗?我们是“嫦娥”3号要飞到月球开创新天地。开始玩纸飞机。为了让学生在课堂里动手、动脑,练习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折纸飞机,展示飞机,利用纸飞机作成纸球进行抛接练习。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放飞梦想,自由飞翔,进行有趣的投掷活动,再利用
“采蘑菇”培养环保意识。这一环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
(二)学习提高部分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进行教学。
1、通过喜迎亚运,传递梦想的语言提示与诱导,让学生奔跑到操场,站在足球场中间的圆上背对圆心利用沙包进行掷远练习。听一声哨音投,两声哨音捡,三声哨音站立准备。
2、把学生分成四组,把沙包投掷到移动的框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组成两个小组进行冲过火力线比赛,利用手上的沙包,打移动的活靶子,即同学头顶垫子从中间穿过或从中间躲闪穿过。
4、组成四个小组进行投准比赛。比赛时,在一定时间内投准多的一组为胜,投框可用垫子圈成,也可利用“标靶”或挂起的呼啦圈作为投掷的目标。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约为28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析学生】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说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说教学】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说课稿 篇7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这是被广泛认同的理念。也就是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自己的上课内容,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语文的东西,要确保阅读课是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训练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综合能力。语文课堂上,绝不能为了热闹,为了形式,而丢失了语文的根本性学习,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是一切实践的基础。这比单纯的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法,重要的多。其实,所谓的教法和学法,无非是启发式、探究式、自主式等等,学法也不外乎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主流方式,即使还有,那也不过是一些名词的变化,我们大可不必每天盯着这些方式方法,而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该教给学生哪些更适合于他们的内容。所以,强调教什么,这是抓到了语文教学的脉搏,这种理念会促使语文教师不断学习和思考,会促使教师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也会促进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和最有效。下面就以《陶校长的演讲》谈谈我的这种理念,在备课和上课中的具体落实。
教材分析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篇演讲稿辞真意切,情感上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的说理结构进行演讲的'。我感觉这篇课文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典型范例,因为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表面的思想教育意义十分明显,不仔细解读,往往会认为它的“人文性”应该大于其“工具性”,但是作为语文教学,我们要始终注重语言的训练,始终落实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是我思考本课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我认为围绕落实 “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进行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目标和训练: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了解语句之间的相互联系,会使用一些关联词语;进行读写结合的拓展训练。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复述课文,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并自觉养成“每天四问”自己的习惯,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每天都有进步。
(4)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进行复述。
(5)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学会使用关联词语。
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示范,是启发,是解疑,是为了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学到更多巧妙地方法,并进而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但是我认为“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要让学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而以学定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力和思考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强调读书的训练,强调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运用,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时间的过程中体验语言,领悟语言的魅力,习得言语的精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展示他们的创造力,最终达到激发兴趣、感悟积累、启迪心智、陶情冶性的多重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从质疑入手,“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疑问,适时介绍陶校长其人。
2、整体感知,初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环节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读后再讨论演讲稿及演讲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每天四问”部分,促使学生做到在读中知大意、明脉络;在读中练习认生字,学习掌握生字词的书写,进而达至会灵活运用,以巩固基础性知识。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写字训练,要在第一课时留足练字的时间,让学生写好字,记住字形,养成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为了实现“不教”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紧扣着“第一问”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再以学定教,指导学生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习得。可以进行必要的示范指导,再结合学法总结,促使学生有所领悟。
1、指导精读“第一问”,进行学法指导
(1)问的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问?
(3)希望怎么做?
(4)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
(5)记住了“问”的内容了吗?说说。
(6)还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分别交流汇报。教师引导交流时要灵活处理,确保每个过程要简洁流畅。
2、其它“三问”,按照以上方法,由学生分小组自学完成,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难点及其它疑问,练习朗读和复述。其间要加强关联词语的知识性训练。
3、读写结合,进行拓展。以再提出“一问”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训练。比如:今天读书了吗?今天写字有进步吗?等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话题训练,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然,也可以就陶校长的问话,逐一进行回答,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进步了。
第三课时
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在学生从思想上得到启发,从自主学习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并具体完成了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以后,教师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我认为阅读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还要延展到写的训练上,我布置学生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提出新的“一问”,或者结合“四问”,围绕某一天进行回答,以促使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思维练习中进行写作训练。这是一种能振作学生精神,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极好方法,也是巧妙地运用了“近因效应”,不仅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极好的拓展训练。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按照教给的方法去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全面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课《识字四》。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流程。
首先我来说教材,明确地位
本组课文围绕 "怎么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四》是开篇的第一课,这课精选了三组成语,既是从《识字一》开始的成语系统积累的进一步延续,又对本组课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本课按"取长补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有联系的排列,给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从涉及的思想内容看,《识字四》在全组课文中具有统领的作用,从呈现形式看,是帮助学生集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乐趣的好范本。
其次,说学情,预设难点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了积累成语,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我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比如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把本课的9个生字分散认识,以多种形式再现生字,使学生既认识了生字,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既在文本中认识了生字,又让学生明白:识字不一定在课堂。本课的成语有的耳熟能详,像"拔苗助长,坐井观天"但有的又闻所未闻,像"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结合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里特征。所以我避免了枯燥的成语说教,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的时候,采用故事引出---比较发现----直观试说的形式,以点带面,使学生对这些成语有初步的认识。课中又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韵律美,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并以多种形式再现生字,使学生灵活掌握词语中的9个字。
2、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读中体会成语的韵律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收集和积累成语的兴趣有阅读成语故事的愿望。
现在我说一下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先让学生交流最近读过的故事,再听老师讲故事,坐井观天,交流听懂了什么,引出成语坐井观天。也许有的孩子听过,也许有的孩子读过,但是无论怎样孩子都喜欢故事,这样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随文识字,感知成语
9个生字如果集中在一起学习,势必增加识字难度,也会让学生对识字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课时,把生字分散在每组成语中,一组成语认识三两个,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以坐井观天带出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学生有预习读出成语不难,在把生字挑出来,放到词语里再置于句子中,这几个句子,既考察了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成语的意思。
接着以比较讲棍和粉笔的长短,讨论谁的用处大,引出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再让学生看书,找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寸益两个字,学生在读书时经常遇到,引导学生交流在哪见过并及时鼓励表扬,激发自主识字的愿望。彰和障很难区分,拿出来比较,引导学生编儿歌,"章家两兄弟,三撇章,耳刀彰"这样不但再现了生字,又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识字教学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所以识字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情景也不能是固定的,因此在学习第三组成语的字时,主要以自学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分享识字成果,展示识字收获。
几组成语学习完了,并没有按课文的.顺序学习,我想要结合自己的设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也应尊重编者意图和学生识字的规律,所以再让学生整体读文,进一步感受成语的韵律。
三、复习巩固,积累背诵
识完字,读完文,相信学生对字词都有了一定的记忆,此时,以游戏的形式,再现生字,再读成语,又是一个提升儿童识字能力的过程,所以我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出字卡---读字----说成语,然后,看道具---想做动作---说成语。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巩固识字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此时学生已经有了积累背诵的欲望,所以让学生读文背诵并适当评价鼓励,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采用动口,动手的竞赛方法进行积累和延伸,我是这样处理的:
1、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交流
2、我也搜集了一些成语,展示阅读
3、提出希望:有许多成语都有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去阅读成语故事,下周的读书交流课开成语故事会,选出"成语故事大王".
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鼓励课下阅读,课下识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9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话连着你我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 电话连着你我他 》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工具与他人交流,懂得并遵守通电话的基本礼仪和法律法规。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单元和主题活动的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电话是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最便捷的通信工具,并知道电话的种类。感受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了解电话的发明时间及发明人,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知道拨打IC卡电话的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知道电话的用途,了解电话的发展。
难点:认识到特殊电话号码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对于电话学生们很熟悉并且非常感兴趣。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和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知识,有创新的探究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现代社会有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当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信息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电话连着你和我
(二)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是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最便捷的通信工具,并知道电话的种类。感受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了解电话的发明时间及发明人,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知道拨打IC卡电话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三)出示自学指导
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1. 自学指导一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看书课本22页内容,从中了解电话的用途,几分钟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电话可以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们进行联系,互通信息、交流情感。
在老师小时候,电话还是一种奢侈品,亲朋好友家里没有一部电话,如果想打电话只有到邮电局去打,而现在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现在共有多少电话用户吗?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P23页给我们提供的资料。自从贝尔发明了电话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同学们看课本P25页。
2. 自学指导二
学生看课本23页——25页,要求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电话的种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话的种类分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从电话数量的的发展,电话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电话的功能是越来越
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3.自学指导三
学生看课本26页,要求学生了解打电话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自学指导四
看课本27页,要求学生了解哪些电话不能随意打?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
(四)当堂训练
1、现代社会中,最便捷的通讯工具是 。
2、电话的用途 。
3、电话可分为两类: 和 。
4、电话的发明者是 。
5、连线题
报警电话 122
火警电话 120
交通事故 119
急救中心 110
6、有些专门为成年人服务的信息服务电话,我们少年儿童拨打也可以。( )
7、打电话怎样做到有礼貌?
(五)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未来电话”。
五、板书设计
电话连着你我他 用 途 互通信息、交流情感
数量方面
发 展技术方面
种 类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注意事项
特殊电话 119 120 110 122
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文学作品欣赏的能力。剧本的阅读欣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部分。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问世以来,一直常演不衰。它之所以成为话剧艺术的瑰宝,原因有三:
首先是紧凑集中的艺术结构,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课文的节选部分,一共只有两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的重逢,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斗争,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其次是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剧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作家刻画这些人物不仅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更借助了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对人物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使每一个人都显示了他作为社会中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最后是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午饭后,天气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着,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从而感染观众,使观众也随之产生压抑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根据大纲及教材的特点,以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系统论为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是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2、情感目标是了解资产阶级自私冷酷、凶残奸诈的本质特征。
3、精神运动技能目标是提高欣赏剧本情节和形象的能力。作为第一教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家作品介绍、熟悉课文情节和分析周朴园的思想性格上。难点就是如何理解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两重性。
二、 说方法
①教法 这节课的课型设计为“引导式活动课”,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因为在课堂上,要想获得有效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立目标,否则,头绪太多,目标分散,效果难以突出。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着意跳读,整体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其次,指导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说的能力的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论辩,而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具备以严谨、清晰、准确的语言把思想的闪光点展示出来的能力,论辩恰恰能提高这个能力。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个性化台词,理解人物内心状态,提高文学语言感悟能力。
②教学辅助手段 播放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是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本课件利用flash界面制作,互动交换效果较好。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能够达到创设情景,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的效果,从面提高课堂效率。
③学法 教给学生学法是实现叶圣陶提出的“凡是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这个目标。目前职高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高学生的低,诸如阅读中的速读、跳读、分析、筛选、概括、评价等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作相应的学法指导。
1,在准备论辩时,正反方应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为主,发扬合作学习精神,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
2、在辩论时,要让学生注意辩论的技巧,做到有理有据。
3、品味个性化台词时,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 说教学程序及课件使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课堂安静后,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音量放
到最大)让学生感受一种强烈的震撼。随着声音消失后,教师导入新课,导语结束,点击“Next”键,屏幕上显出字幕《雷雨》(节选,曹禺)。这样的处理是想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2、作者简介
接着点击画面上“Next键”,屏幕变换,出现曹禺先生的图片
及相应介绍,再点击屏幕上的“主要作品”按钮,显出《日出》、《雷雨》、《北京人》三部著作的画面,这样处理的唯一理由是直观、醒目,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提高对这一知识点的识记水平。
3、熟悉剧情
第一步请学生找出节选部分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复习
剧体的特点之一:剧本的舞台性,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第二步,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找出主要故事情节,从而
初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这里要求学生发挥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难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请学生逐一回答后,点击相应的时间,地点栏,显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4、通过论辩,揭示人物的个性特色。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②以“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为议题,分正反双方。
③确定分工,准备辩论。
④论辩小结
a周朴园爱过,或者说曾经爱过
b现在的怀念,只是他的一种“自私的,自欺欺人的情感”。
C周朴园的突然变脸说明了“他一旦感觉自身利益受到巨大威胁,就暴露出资本家的本来面目”。
这样通过论辩的方式,可以分化难点,初步明确了周朴园的性
格特征。这样的处理,就能让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根据合作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生生间互动,尊重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共同提高,同样也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当然作为教师力求以“导”为前提,在论辩过程中,要不时地修正、补充“演员”们的不足,同时作出积极的肯定和评价。
5、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个性语言
先请学生试读周朴园突然变脸时的几句台词,再听课文录音
片段,让学生细细品味周朴园台词中透露出的惊恐心理,进一步理解周朴园的思想性格的双重性。
6、课堂小结,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击“Next”键,画面变换,出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①作家作品。
②故事情节。
③人物性格三段文字。
7、布置作业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