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拉萨古城。接下来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兼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步骤展开。
一.教材解读
《拉萨古城》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延伸开来的选读文章。第一单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美丽风光,感受着西部的异域风情。老舍笔下的《草原》让我们欣赏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同时也感受着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的深深情谊。《丝绸之路》则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着这条千年文明之路,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白杨》则利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祖国新疆工作者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美好愿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样是在赞美西部工作者投身西部,开发西部,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这个单元以西部风情为切入点,编者试图延伸开来,让我们感受着西部的文化。
《拉萨古城》作为第一单元的延续,它同样向我们展示着拉萨的神秘。作者围绕拉萨的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神圣、幸福之地拉萨。文章语言优美,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将神秘的拉萨真真实实地展露在我们面前,语言简朴却不失神秘,拉近了学生和拉萨的距离。这么美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地品读,我想,这正是编者安排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针对文本的特点,我针对城关区五年级学生制定了以下这个教学目标:
1. 会读: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
3. 学会抓住事物特点,掌握文章布局、内容安排上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教学难点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对于这样一篇选读课文,我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生生间合作探究,来感受拉萨古城的风土人情,掌握描写的方法。因此我设计 的教学流程,来突破重难点,最终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前交流,图片激趣
1. 交流课前搜索到的关于拉萨的相关资料。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搜索知识的能力,课上一赛一赛的形式交流课前准备,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让大家对拉萨有所了解,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2.图片出示,教师补充
图片出示布达拉宫以及拉萨相关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图片,于此同时配上一张地图,平湖的位置和拉萨的位置,让学生对拉萨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
(拉萨对于学生而言是神秘的,图片展示拉萨美丽的风光,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浓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2.交流预习情况
字词教学:短皱布、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这些难认读的词语在字词教学环节通过指名读、学生正音、教师正音、齐读来完成。而短皱帘、鎏金、胜利宝幢等词语则随文学习。
3.生生间解疑
(这个文本比较特殊,拉萨许多文化文明都不甚了解,因此,课前预习让学生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有所掌握,也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相机出示短皱帘、经幡等图片)
4. 交流核心问题:课文写了拉萨古城的哪些方面。
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
三 .品读课文,感受拉萨的魅力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提出本课的一个核心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拉萨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拉萨的魅力。
1. 自由朗读,找出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并写下感悟。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高段学生应该要学会自主阅读,并留下思考过的痕迹,做到眼到、心到、笔到)
2.小组探究,交流感悟
刚刚自主阅读后留下了思考的痕迹,那么接下来小组交流探究。这里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方面交流,也可以四个面都交流到。这里我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交流更有成效,学生也可以及时补充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现新的点。
3.小组交流
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及时补充。老师相机提出问题。(对于选读课文,老师要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也是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围绕学为中心的生本观。)
(1)学生说到藏族民族,则让学生读一读作者对民居的描写,试着想象一下画面,说说看民居可能还有哪些独特的风格。
(2)说到经幡时,我们抓住文章的比喻句:像一支正要起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抓住本体和喻体,感受作者在修辞手法上的生动形象,体会藏族人民的的美好愿景。
学习经幡时,我选择让学生勾连我们这边的祈愿形式,让拉萨古城的神秘更深入人心。
(3)大昭寺的部分,相机出示大昭寺的图片,感受佛教殿堂的神秘与神圣,壮观与圣洁。这些都是为了体会拉萨的魅力服务的。
我将本课的重点知识放在了第四自然段八廓街的学习上。我将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四段。第四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对比着阅读,找到不同点。
A. 自由朗读,发现语言的秘密
B. 品词析句,交流感悟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八廓街与大昭寺的关系。
C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在布局上的特点
我们藏民大多数虔诚的信徒, 同时也是热爱生活的人。这句话在整个自然段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找到这个句子,顺势引出西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现。
D发现对比。
作者在写法上的另一奇妙点,那就是对比的写,将街上的热闹与大昭寺里的庄严肃穆对比着写。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这些对比着写,一边是这样,另一边又是那样的,两者截然不同却又搭配的恰到好处,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佛教与尘世。
(在重点部分的学生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语言的秘密,做到从教内容向叫语文转变。言意兼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描写景事物上的不同方法。)
四.默读课文,建构全文。
1. 默读全文,发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特点。
2. 交流
发现在这篇文章上,作者先写走进拉萨古城,引入眼帘的是藏族民居,再是经幡,接着是大昭寺,最后才是八廓街,他是按照游记的形式,依照地点转换顺序来写。
另一个文字的秘密学生不易发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然,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梯子,出示句子:这一切使圣地拉萨……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发现作者内容编排先后顺序,正是他表达情感的需要。拉萨人感到幸福,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有着信仰,代表着人民的心愿。
五.小练笔
发现了这片文章在内容布局上的秘密,作者抓住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拉萨的魅力之处。请同学们也根据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抓住其特点,有顺序地写一写。
交流并修改练笔
五.教学理念
给学生一个点:拉萨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上我有详有略,内容的学习略学,而文章的布局、写法上重点学习,实现从教内容到教学法、写法上。最后,小练笔,实现教学的迁移。
六.板书设计
拉萨古城 魅力之都
藏族民居
经幡 比喻句
大昭寺
八廓街 过渡句、对比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本节主要内容的特点和地位《免疫与计划免疫》选自中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主要讲述人体免疫的概念、类型、功能特点及其产生机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这节内容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因而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个人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懂得一些免疫知识,这样将内容安排在单元前面是较好的办法,不仅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能突出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个主题!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在任务驱使下,基本具备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这种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动画呈现,直观明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定免疫的概念、作用、种类、免疫器官属于了解层次,计划免疫属于理解层次;确定能力目标是:会观察、会说话、会健康、会卡通式思维、会发散思维。在实施上述两个目标的同时渗透健康的人体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有机体, 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
(3)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4)描述免疫的功能;
(5)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比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情感目标: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说教学重点、难点
①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及其功能是本节的课知识的主体框架,因此它是本世课的重点。而这两个知识点前者十分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也领会不到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后者又受平时感性知识的影响,学生对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误认为就是由防御保护一个因素构成,只信其一,不知还有其二,(免疫监视自身稳定),它属于微观认知领域,因此,这两个知识点又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1、教师任务驱使下的自学。
2、资料分析。
3、讨论。
4、归纳总结。
总之,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要如列传》改写的,被选入12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不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
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第三个故事又是第一、二个故事的结果。如果把这三个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又是整个故事的起因。
纵观全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在“渑池之会”为捍卫国家尊严不惜以死相拼,面对廉频的羞辱而忍辱负重以及后来廉频的“负荆请罪”,这些“豪举”的产生都源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这一思想基础。古人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将相和》这个故事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A类目标
1、掌握璧、诺、瑟、怯、缶、拒、卿7个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类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个故事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特点的读书方法。
C类目标:
1、懂的“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从小培养热爱祖国、团结协作的品质。
2、体会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频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四、说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
五、说预习作业的布置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课文的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找找有关《将相和》的图书或戏曲片看一看。
3、把课文读两遍,说说“将”“相”各指谁?并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故事。并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程“绝对孤立”,我将视觉投向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所说的“话”上。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读演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逐层推进。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把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
学法:
读议结合、读演结合。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读的熟练程度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下面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过程: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完成B类教学目标1,需要时间大约10分钟。
1、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涵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些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的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
【设计意图】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主要完成B类目标2和3,约需15分钟,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的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频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1)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2)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学生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
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题。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频、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深究课题,突破重点
这一环节主要完成B类目标1,约需5分钟。
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学生把书读好。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频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你觉得本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八、说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频 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板书设计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文章脉络和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简洁明晰。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节内容。本节教材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多种碰撞现象中提出研究的问题,接着提出猜想,进而为了证实猜想而提出多种实验方案,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探究。教材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经历对碰撞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实验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有机的结合。
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章教材变化较大,动量守恒定律不再是牛顿定律演绎的结果。编者在本节教材中力求突出两点:强调物理研究中“不变量”的思想;体现学习中的探究精神。
编者力求通过学校实验室这个小小的天地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究性和探究中的不确定性,使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能够有所理解。
(二)教学目标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须的知识。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分析及学生原有基础,制定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碰撞的不同类型,知道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
(2)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知道物块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3)知道使两个碰撞物块粘在一起运动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可能不变的物理量,并写出相应的表达式;
(2)学习设计比较完整的实验方案,合理安排操作步骤;
(3)通过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学习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养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形成乐于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及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学难点是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设计。
二、说教法
1、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本节课总体采用启发式实验探究教学法,即从实验观察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猜想,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案,并按选定的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本节课重点是科学探究方法教育,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领悟在多变的世界里寻找不变量的研究方法,因而本节教材内容设计为2个课时,本节教学为第一课时,将教材设计的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突出物理思想渗透,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各个击破。
3、在本节课教学中,将探究的重点放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在设计实验方案之前,先就实验研究的对象、条件控制和数值测定等方面进行引导、启发性提问;在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后,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等过程中,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交流的机会。
4、由于学生的动量守恒观念是通过实验建立的,在演示实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误差,以得出较合理的结论。
5、由于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采用启发式实验探究教学法,突出了物理思想渗透,因而在整个教学中,要始终应用兴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三、说学法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调科学探究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为主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采取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即要求做到:认真观察现象,主动提出研究的问题,大胆提出科学猜想,积极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参与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慎重得出科学结论,勇于进行合作交流。通过主动探究学习,体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研究方法,提高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本节学习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他们在必修I中学习了运动学知识,知道了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和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机械能守恒等知识。本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回忆、联想学习方法,分析三种测量速度的实验方案。
3、本节以演示实验教学为突破口,要引导学生根据所讲授的每项知识,确定观察的重点,有序地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观察,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4、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基础较差者,提问回答观察到的现象等较简单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学习基础较好,提问实验方案评价等较复杂有难度的问题,并适当给予严格要求。总之,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有所得、有所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头碰墙壁、生产中汽车碰撞实验、竞技体育中的身体碰撞与台球碰撞、科学研究中的粒子撞击等视频或动画,激发学生探究碰撞现象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碰撞实例,教师说明:碰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且种类繁多、变化多端。
在各种碰撞现象中,人们关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作为基础科学,物理学家在关注什么呢?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找出简单不变的规律,正是物理研究基本思维方式,从而引出课题――《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板书)
(二)演示诱导、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切入口
碰撞现象变化多端,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均沿同一条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演示“两球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碰撞前后两球运动的变化,进一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自主思考、建立猜想
通过观察,学生已经认识到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一样。教师顺势启发:碰撞现象中涉及到质量和速度两个物理量,那么可能不变的会是什么量呢?让学生稍做思考后,提问请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
(四)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首先要启发学生: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么测量?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质量和速度的测量方法。并组织讨论比较速度测量的三种方案的特点和原理。教师进一步说明,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选定其中一种实验方案。(本节课采用教材所示的“参考案例一”进行演示实验)。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物体的质量要有适当的差异。数据处理时,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参考表格进行数据记录;对于多种碰撞,第一组数据让学生自主利用计算器运算处理,第二组、第三组数据拷贝到Excel表格中,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算出各个量,让学生分析什么量在碰撞前后变化最小。
(五)合作交流、课堂总结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说明,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否找到了碰撞前后的“不变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做总结:碰撞前后,mv的总和变化较小,当然认定碰撞中的mv保持不变,使猜想成为一条定律,还需更多的实验来验证。虽然我们并没有就此总结出一条物理定律,但通过本节的学习,让我们再一次体验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结束教学
作业:教材中课后“问题与练习”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2至3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数及意义。二是“认一认”,主要通过直观模型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三是“填一填”,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四是再通过一个“认一认”用计数器直观地表示小数,帮助学生认识小数各数位上数字所对应的数值与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和整数通常都是用十进制计数方法来表示的。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能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难点定位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说学情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情境教学法、直观引导观察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分层练习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
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质疑、猜想、比较,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从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小数的产生
a.由学生手中的教科书的单价引入,既复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b、总结小数的产生,当遇到整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数和小数来解决。
2、教学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a、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见小数。
b、学生互相交流
c、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列举的生活中的小数,再次感受小学的运用范围很广,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数,我们要学好它。
3、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的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背诵结论,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最好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生学会学习。
4、小数的读法写法
先让学生尝试读,再让学生归纳总结。
5、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a.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b.学生比较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与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c.拨珠活动: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对小数数位的理解,体会小数部分也是十进位的。
6、巩固运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机动练习,以便进一步强化训练。
五、说预期的效果
以上的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着力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课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板报设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板报设计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对板报设计的基础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板报设计也是一门设计艺术,与我们以前学的平面设计相比,实用性更强。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文字,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黑板报版面设计范例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板报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2、 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班级板报设计现状,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板报的构成要素以及设计的功能
(2)感受板报设计的艺术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板报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板报的构成要素。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黑板报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如何有机地运用板报的构成要素,设计一幅好的板报,必须注意版面的布局,所以把难度定为如何指导学生根据版面布局的要求进行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课型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学法指导。
二、学法指导
板报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板报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使学生沿着以分析范图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我校各班级板报照片,增加了直观性。
三、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的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询问这次黑板报是哪些同学出的,让他们自己说出本班黑板报设计的优缺点,然后出示印有各种板报图例的范作,引起学生兴趣,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板报,得出板报的功用:宣传表达某一主题活动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板报设计》。
2、讲授新课
(1)让学生掌握板报的基本构成要素
结合上课班级黑板报图例讲授板报的构成要素:图案和文字。
请同学分析图案的大小、作用;文字的大小、作用。得出图案分两种:刊头图案、小插图,及两种图案的作用。
1)插图:包括刊头画、小插图。刊头画必须与刊头相吻合,为各插图的主画面,起烘托主题的作用。刊头画在整个版面的图案中是最大的一个,必须放在突出、醒目的部位。小插图只是起到点缀、装饰、丰富版面的作用。
再请学生分析文字的大小、作用。
2)文字:得出文字分三种:刊名文字、标题文字、正文文字。
刊名:刊名的文字在整个板报版面中字体一般最大,刊名和刊头图案组成刊头,是整个板报设计的主题、灵魂。
标题:字体一般比刊名小,
正文:比标题字体小。在版面设计时,为了节省时间,一般用横线或竖线代替。
提示学生内容庄严的应用黑体、或方正字体,内容活泼的应用小楷体、变字体。
3)花边:其实,也是图案的一种。与插图不同的是它不仅有修饰作用,还有起分割版面的作用。花边运用应根据版面需要来定,以简洁为好,颜色不宜过跳。
(2)版面的布局与要求
板报设计是设计的一个种类,提醒学生要想设计一幅好的黑板报,必须要版面设计美观、大方,可以举例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好的板报设计要做到:
1) 版面分割不要太多,一般为3~6块
2)版面与版面间的分割不要太单一或太过于对称,
3)版面要有适当地穿插、大小等变化
4)注意整个版面的均衡(举正反例)
5)插图与花边要穿插合体、美观
6)内容文字要切合主题
2、作业要求
(1)展示制作黑板报过程。以教师亲手制作的黑板报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
A:确定制作板报的大小
B:画出大体轮廓及每块分割比例
C:进行细部的加工,修饰花边或填充插图。
D:填充文字及插图、花边颜色
(2)学生作业
让学生从下发的图案中有机选择各类插图、花边等,然后按照黑板报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布局要求创作设计一幅学习园地为主题的黑板报。(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本课的时间安排:导入3分钟,讲授20分钟,小结2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