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4-09-17 04:14: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初中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9篇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1

  一、 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从地位上、结构上 、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格式:我说课的课题是:初/高中语文第 册,第 单元,第 课《 》。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3.重点与难点及突破途径。本节教学重点是,突破途径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板书、录音机等,其作用是 。

  三、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其作用是。

  四、 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 分钟) 导入新课 (作用是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 分钟) 新课学习 (基本的知识点,设计的提问,运用的教学方法) 第三环节: ( 分钟) 课堂小结 (注意引导学生小结,教师适当作补充)

  第四环节: ( 分钟) 布置作业 (说明设计这样的作业目的与作用)

  第五环节: ( 分钟) 板书设计 (注意说明板书设计的新颖性)

  第六环节: 教学体会

  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2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 年级 第 章第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对 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 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 ,对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 对 进行 等);

  2. 通过 的学习,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 能力,加深对 函数与防城、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 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 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 定义 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 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3

  一、说教材

  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对于《中国石拱桥》一文,他曾这样说道:“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传统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是:梁桥、拱桥、吊桥,而拱桥尤为常见。

  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一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征。先采用概括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一般特点。然后又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采用具体说明方法来揭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还着重说明两座桥的各自的特点。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拱上加拱”是赵州桥独有的特点,“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也是赵州桥最突出的特点。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的自身独有特点是“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可谓“石狮百态”。

  《中国石拱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共同特点,所举例子具备了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然后分说了两桥梁各自独有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石拱桥的发展。

  这篇说明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即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第二要具备该事物的自身独有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这篇说明文另一个重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是准确说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据需要,有时需要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要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2019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初二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已有的桥梁知识,通过想象设计未来的桥梁。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选取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点;圈画关键性语句说明事物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本文标题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即是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这种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的修饰的添加格式如下:《_的中国石拱桥》。学生可以填写“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辉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词语,并说出一定理由,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辩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特点上的异同,教师可认真组织问题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总结。

  《中国石拱桥》作为初二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须让学生初步掌握从“抓住特点”角度去分析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学会扣住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抓住关键性语句,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个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目标,需相应地采用演示、投影、讲解、谈话、讨论等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动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四、说课前准备:

  1.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准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教学幻灯片。

  3.教师自制一个简易的桥梁演示模型。

  4.为每个学生印一份茅以升的《桥梁远景图》节录阅读材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洨河 张 匀称

  2.解词:惟妙惟肖 绝伦 古朴 奇观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阅读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题目,先写石拱桥然后在这三个字前再加上“中国”二字),提问: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是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从第③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的。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作者写石拱桥用了①、②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①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②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

  3.将桥的模型展示给学生,并分别放置100克砝码让学生体会上述两点。

  明确:桥梁呈弧形的叫拱桥;桥梁和河面几乎平行的叫梁桥。

  4.作者写中国石拱桥举了两个例子,它们和第③自然段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概括──具体

  5.请将第③自然段分层次,并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分四层意思。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6.看书,对照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看介绍的大致顺序是否一样呢?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桥?

  (学生读书,教师打出幻灯:赵州桥、卢沟桥)

  明确: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

  7.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明确:赵州桥详写了结构,卢沟桥详写了价值,即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8.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明确:“总──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一)、(二)、(三)、(四)作了具体介绍。学生解说:略。

  9.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

  10.教师总结:以上通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1.下面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确:原因有三,着重说明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及原因。

  12.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明确: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然后由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说明之,以强化理解。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明确:注意词句顺序,合理周密。

  13、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主要采用说明的方式,但说明文里常常含有记叙成分;找出本文里的记叙成分,明确表达方式的作用。

  明确:表达方式的运用服务于写作目的。本文旨在给人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因此以说明为主。为叙述历史意义和发展情况,交叉运用记叙方式。说明为主,穿插记叙,就是本文的特点。

  14.完成教学目标四。让学生想象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的?(发阅读材料)

  15.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4

  一、说课的万能模式

  (一)自我介绍

  姓名、单位(现从事工作)、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①本课内容所选教材;

  ②本节内容所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又有什么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②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

  2.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

  (1)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3)教师实际水平。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能。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选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

  3.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

  说教学程序包括:新课程导入,新课讲解,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

  (1)导入

  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换位思考)。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效果?

  (2)讲解

  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哪些内容?学生独立完成什么?

  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3)评价教学效果(反馈)

  评价教学效果包括提问和课堂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

  (4)归纳总结

  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

  4.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要根据教学的思想、学习的思路、教材意图,对原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重新组合,产生一种暗示效应,使信息得到浓缩。

  优秀的板书设计,不是文字与线条的简单结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构思按一定规则画出的图形,是老师心血的结晶,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表达情境化,同时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遵循板书的基本原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周密的计划性、适当的灵活性、布局的美观性、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直观性。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清晰、顺畅、整洁、明快的感受。

  二、说课的个性化策略

  (一)理论运用策略

  说课与授课不同,它不仅要讲“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这是说课的质量所在。理论运用策略在说课过程中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需要理论的支撑,教学实践需用理论来指导。但应试者应注意不能孤立地“谈”教育教学理论,而要把说理论与说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这个“结合”,应当自然,具有某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不要为说理论而说理论,而要使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成为实施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以达到增进说课效果之目的。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说课中必须重视“说”课程标准:一要说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二要说课程标准中规 2

  定的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三要说本节课内容应该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教学原则,可以采用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哪些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和探究式“学”)。其次,还要把握好理论“深浅”程度。“浅”了,仅仅点到,贴标签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无直接联系,把可以搬出来的理论依据统统搬出来,也未必就好。总之,在说课中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且做到结合得自然、合理、科学,这是对说课的最基本的要求。

  1.突出学科教学理念

  从说课的内涵来看,教学理念在说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说课的灵魂。虽然备课也需要理念的支撑,但是这时的理念常常是潜在的。上课时教师不必向学生讲教学理论或理念,而说课则要求教师把教学理念摆在首位,并发挥其指导功能和支撑作用。没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说课,便没有了分量、力度和光彩。现在大家都承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把它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难,总让人感觉教师是主角,一切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设计之中,几乎听不到教师对教学过程或教学效果的预测,几乎听不到教师对学生诸如原认知、能力、技能、态度等更为详尽的分析。即使很多教师在说课的开头有对学生的分析(或“想当然”的分析),但在后面的策略、方法、评价却很难确认具体的“说”法。大家承认“以学生为主体”,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说课不能说是成功的说课,因为它缺乏现代教育理念。

  2.诠释学科教学思想

  从说课的表现形式来看,说课不是教案的复述,也不是上课的预演,而是教学设计的精彩说明。教学设计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教师在说课中必须清晰、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路。因此不含教育理论的“教学设计”不能称为教学设计,不含教学理论的“说课”不能称为说课。

  (二)程序设计策略

  按照一定程序科学地排列各项说课内容,这是说课的脊梁。从说课顺序安排是否合理往往可以看出一名教师是否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缜密细致的思维风格和雄厚扎实的业务功底。当然说课内容的顺序安排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最起码要让听者明白你此堂课的目标、内容、理念以及策略、方法与手段,做到逻辑严密、层次清楚、顺理成章、思路明晰。要求内容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重点内容重点说,难点突破详细说,理论依据合理说,以不损害说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前提。说课在设计程序时可从下面几个层面展开。

  1.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学生起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和描述教学环境。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起点上进行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是教学的起点。学生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是学生学习的起点。由于知识的前后联系紧密,学科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学生个体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分析学生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 3

  掌握情况。关注在学习中所具备的认知加工和元认识能力,预先判断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便于发现问题以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分析应从教学目标开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具备哪些素养”等内容,必须描述所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对于目标的陈述应该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

  教学任务分析应把握“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不仅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还应该对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还应该有创造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因此,不仅应该分析教学内容,还应该关注情感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为这是一个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因素。从教室的选择到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都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学环境中的一种软环境,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已从过去的“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在一种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的,说课应该关注到这种软环境的营造。

  2.教学展开分析

  教学展开分析就是展示整节课中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关注的是课中的“教-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包括教学媒体选择、运用)和措施,要体现出教师自觉的、有意向的和高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内容、师生行为和教学策略这三部分的有机结合。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教学策略首先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完成个体的认知建构,同时必须针对不同的课型和认识过程进行选择。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动机、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取何种练习与强化反馈来达到目标学习结果。

  (三)情感策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决定人的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情感反映着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说课活动具有积极的情感,可激发教师说课活力,活跃自己的思维,使教师精神焕发,朝气蓬勃,从而提高说课水准。在说课中适当地运用情感,能调动听课者和评课者的情绪和思想,让人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效应。因此,教师说课时要准确表达情感。

  1.说课要有激情

  4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教师由于职业特点,具备冷静的理智、坚强的意志,如果能把对学科的态度转化为激情,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创造性,成为说课活动的巨大动力。

  2.说课要有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在心境产生的全部时间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积极向上、良好平和心境可使人振奋,能把人的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说课要求说课人具有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在说课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能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说课人必须有良好的心境,否则,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也有可能发挥失常。

  3.说课要有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可以左右整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思想行动的基本方向,成为巨大推动力。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说课是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说课的难度大,应试者对此经验还不丰富,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较好地解决说课时遇到的问题,没有热情是无法做到的,热情是参与说课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因素。 一、说课的内容

  教师面试中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课程标准对有关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有力的依据。

  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二)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1.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2.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3.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4.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5

  5.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面试中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1.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2.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四)说教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2.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3.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4.要重点说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学过程要求做到:

  1.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必像根据教案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2.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3.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4.说明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及教学法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

  5.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为说课内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面试中说课都要面面俱到,逐项说来,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地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去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面试中说课的要求

  6

  (一)突出“说”字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照教案读;说课不等于讲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说课不等于读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课时,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

  (二)把握“说”的方法

  说课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说。可以说物、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但一定要沿着教学思路这一主线说,以防跑野马。

  (三)语气得体、简练准确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

  (四)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说课时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得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说得生动有趣;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5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老舍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老舍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老舍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老舍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老舍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老舍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老舍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老舍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教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老舍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教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教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教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老舍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教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6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我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我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我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我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我学生,而是教我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我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我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我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我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我学生思维,培养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我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我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

  (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我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我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我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我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另外,教会我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我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我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我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我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我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我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后的5-7分钟,是我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我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我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我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我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我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我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我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说板书:

  我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我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我学生写作。

  附板书二:

  地 势 高 低 起 伏

  楼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

  重 满 城 璀 璨 星 灯 辉 映

  灿烂辉煌

  庆 漫 天 星 汉 瑰丽 壮 观

  夜 依 依 两 江 环 抱 道 道 彩 虹 飞 跨

  立体图画

  景 桥 灯 明 珠 串 串 车 河 宛 如 游 龙

  江 城

  万 家 灯 火 满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辉 流 光 溢 彩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7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合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的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景中有情 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8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

  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

  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后的5-7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说板书:

  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9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 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d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 )。

  b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以及(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

  三、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 如,初中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时代久远)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

  四、说教法

  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a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b讨论法:(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

  c讲授法和点拨法:由于初中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限,要理解( )有困难,所以教学中利用课件补充作者生平有关重要信息和时代背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非常必要。

  d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

  e多媒体演示法,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f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世界杯短片、配乐诵读、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共鸣。

  g朗读教学法。新课标重视朗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采用(初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并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诵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h教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开放学习,课堂应该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搭建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和谐的关系中、轻松的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并且,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取长补短,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与其他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i设疑导学法。(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学到什么?步步深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地学习把握课文。)

  j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k比较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勾画圈点读书法,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课后以 为专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意识)。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把握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优美的情趣。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3、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感悟笔记,便于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预计用时两分钟。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A、介绍作者,(名、时、地、作、评)方法上讲究特色,

  B、说明写作意图,

  C、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

  D、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它学生边听连圈划每段的关键词语,根据段义,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引导学生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 理由: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3、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请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4、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5、拓展延伸

  A、围绕中心,补充材料: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让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

  B、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6、课堂总结:预计用时3分钟 通过教师的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7、布置作业: 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 2关于学后感悟

【语文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的说课稿04-23

语文说课稿初中05-15

初中优秀说课稿语文03-10

初中语文说课稿 蜡烛说课稿10-13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02-02

初中语文说课稿07-17

初中语文说课稿01-09

语文说课稿初中优秀01-29

初中语文说课稿05-20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