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鞋底花纹》。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对大班初期的孩子来说,学习装饰画有一定的难度,请幼儿设计鞋底花纹是一个巧妙的突破口。并且《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分享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美术活动《鞋底的花纹》,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大胆想象,自己设计鞋底花纹,鼓励他们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地作画,体验独立创作的趣味,展示幼儿艺术活动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认识鞋底的花纹是由各种各样的图案构成的。(认知)
2、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技能)
3、感受鞋底花纹的对称美并且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情感)
活动重点能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地作画,体验独立创作的趣味活动难点是感受鞋底花纹的对称美并且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干净的鞋子人手一双;各种作画工具;硬纸板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底若干。
2、经验准备:事先从网上了解一些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的图形。
四、教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观察比较法
②操作法
③讲解法
④欣赏评价法等。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①讨论评议法
②操作法
③观察法等。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有4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参观鞋子王国,初步了解鞋底的秘密。
通过鞋子王国的情景创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一起去参观鞋子王国。鞋子王国的'国王他们在鞋底藏了许多秘密,想考考小朋友,看看谁能发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看看鞋底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2)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自己的鞋底的花纹。
引导幼儿观察各自鞋底的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一说各自的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鞋子的鞋底一样吗?他们有哪些不同呢?然后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鞋底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幼儿说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什么图案?激发幼儿大胆表述。
(3)小结:其实鞋底的花纹就是由一些点,线条,一块块的图案组成的。
2、引导幼儿寻找花纹组合的规律和特点,激发幼儿创意设计的愿望。
(1)教师拿出几只鞋让幼儿观察鞋底,分析了解花纹组合的一些特点:有对称的线条和图形,有动物图案,有字母的等等。再询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鞋底上设计这些花纹吗?"
(2)让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幼儿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猜测。
概括总结:这些花纹不仅美观,漂亮,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作用,可以防滑。工人叔叔本领真大,能造出花纹对称的鞋底!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双有漂亮花纹的鞋底呀?怎样做呢?(幼儿自由交流)
3、设计鞋底花纹。
(1)让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工具。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让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放一张自己喜欢的复写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4)相互欣赏,交流,介绍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作品给予肯定。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鞋底的花纹?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设计的特点和风格。
4、布置活动教室。
将鞋底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剪下,布置在活动教室里。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七、活动特色
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物品--鞋子,让孩子们给鞋底设计花纹,这样的活动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充满了欣喜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在评价作品时,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同伴的作品,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作画经验。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依据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由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乃一篇童话。它记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课文结语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特别意味深长。本节课我就想告诉学生:对于小女孩来说,也许只有死了才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生活安逸无忧,一直在大人的呵护和爱中成长,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幸福,更无法理解小女孩的幸福。而长久的使命告诫我,语文更主要是人文教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预期目标
本节课,我预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诱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层层引导,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单、可怜、凄惨,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2、合作探究,重视朗读。
通过我和学生之间,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以及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语文课不仅有使我们共鸣的情感,也应该有练习。所以我印发了学案,并布置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想对她说什么?并且改写课文,让小女孩变得快乐幸福的作业题。
4、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标
(三)读1—4段,初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四)读5-10段,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种种幻象,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五)读最后三段,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七)小结、布置作业
五、教后反思
说课稿 篇3
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建立统计图表。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 6 个板块说起。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建立统计图表》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表格是处理数据的一种有效办法,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则更加直接和简洁。图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那些看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数据,以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可比较性,为人们解决问题、决策或预测发展提供帮助,因而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主要从新三维目标说起。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会根据指定的表格中的数据按给定的要求(如按每月份的手机销售数量制图表)画出指
定的图表(如柱状图、饼状图等等)。
2、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兵”教“兵”、 任务驱动法、提问引导法、协作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现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学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说重点难点:
难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重点: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由此可见对图表的分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本次课的.设计中我遵循以下几个理念:
讲练结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交流经验,分享窍门,减少错的做法,让学生少走弯路。
四、说学情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上我主要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生已有基础两方面入手。
学生认知水平方面:
初一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充满了好奇,学习态度认真,肯学敢问,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的学习将从生活实际出发,据其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兴趣等,设计出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来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充满兴趣,力所能及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1。会利用 EXCEL 制作电子表格
2。会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如对表格中的数据排序等)
五、说教法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了讲授法,边讲边练法等。逐步深化,教师适当启发,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增强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的精神。
六、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任务在一种生动、直观、活跃的气氛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升自我的实践操作技能与水平。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帮助其他同学。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说教学环境
本次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人守一台电脑、拥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实验室进行的。课前教师备好了课的。
八、说教学过程
主要分导入、探索、讲解、实战、回顾与总结几个环节。
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听音乐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最喜欢哪首歌?
生:七嘴八舌说最喜欢的歌。
师:你们知道在我们学校最受你们学生欢迎的是哪首歌吗?
生:……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严谨的意识。提醒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靠猜测,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个能更直观、美观的反映问题,通过对比,很明显可以看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更能让人理解。“那么这样的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与探索:
初中学生有自学能力,所以“将表格转化为图表的发法和步骤”内容中采用的方法是自学法。学生自学“将表格转化为图表的发法和步骤”,自学时思考并探索课前的那个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自学时可以看书、也可以看老师的 PPT)。
学生完成课前的那张图后之后让某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演示。边演示边说步骤,老师做补充并适当提问引导大家。并在此过程中示意学生观察在插入图表向导中有很多图表类型(如饼状图、柱形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把之前的那个表格用其他的图表表现出来。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绘制上面那个表格的不同的图表(老师在分配任务时让各个小组绘制不同的图表)。据学生绘出来的图引导他们思考:
是不是同一个题目要求这几种类型的图都合适。
(例如刚刚大家画的哪个图表最适合表现哪首歌最受学生欢迎?哪个图表更能直观得表现这几首歌在该校的受欢迎程度的比例图?哪个图表最适合表现这些歌在该校学生中的受欢迎趋势……)
然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常见的三种图表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刚刚总结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下几个思考题:
1)要生成“中国各省人口比例图”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为什么?
2)要生成“历年来北京旅游的人口增长趋势”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为什么?
仅仅会判断是不够了,还要学会去如何去评价,鉴于此我设计了图文并茂的任务 3。
实战:
通过刚刚学生的学习,他们已经会插入图表了,为了对这一知识进行巩固,我设计了一下任务 1:
将历年来北京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做成折线图,绘制好图标后给生成的图表加标题。让学生留心图表标题如何设置学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问题,但是制作的图表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如何让学生弄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电子教室,将某个学生具有典型问题的图表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学生提出图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修改意见,采用学生集体智慧,完成图表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帮助修改图表的很多方面,如有的同学指出加上 X 轴 Y 轴标题,还有的同学指出图表的大小和位置不能遮住表格数据,还有的指出给数据加上单位等,更有些同学提出将图表区加上图案或设置字体等,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加以肯定;另外还会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精讲,例如:某位同学做出的图表是空的,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如何选择数据源。还有的同学不会在已有的图表的基础上修改,只会删掉图表,从头做,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利用鼠标右键选择命令修改图表。
这种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使学生全部投入学习讨论中,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及修改方法。仅仅会绘制图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图表。
因此我设计了任务 2:
通过刚刚建立的统计图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通过简单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计图表的直观性,任务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其蕴含的信息。
为了增强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我设计了任务 3:
分析其中高谷(或低谷)期游客明显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如×× 年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数增多是由于奥运会等)。这个任务的设置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炼数据反映的问题,并思考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回顾与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的时候用 PPT 展示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性的把握。
结束部分:
首先我会给大家介绍图表的功能(表格是处理数据的一种有效办法,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则更加直接和简洁。图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那些看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数据,以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可比较性,为人们解决问题、决策或预测发展提供帮助,因而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手段)然后告诉他们建立图表的其他方式作为拓展(我们不仅可以用 excel 建立统计图表而且还可以在 powerpoint 中来建立。还可以建立出立体的图表。此外我们还可以将 excel、powerpoint 中的图表插入到 word 中。此外我们还可以做出立体状的图表来。请大家下去以后自己去试试 。)
九、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我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为主,通过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应用、评价、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点有:
1、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不大,教学过程清晰。先用在初中生中最受欢迎的歌曲的调查的图表和表格进行对比引入主题,学生自主发现本课学习内容。学习自主探究图表的插入方法,由于内容较简单,因此在学生探索之后,有一个实战环节。在次环节中通过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表的插入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以致用能力。
2、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终是学会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则更要主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不足:
1、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练习中不能解决所有同学的疑问。解决办法: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2、由于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生可能没有机会尝试插入立体图表或在 POWERPOINT中插入图表。解决办法:利用下次课知识讲完后的时间让学生尝试。
3、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稍显呆板,不够风趣幽默。解决办法: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培养。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是继“面包发霉了”一课后对食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办法来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变质的食物。第二部分是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以储存一条鱼为例,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能对储存食物的方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并能设计出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食物单元中对食物变化的探究。通过前一课对发霉面包的观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有什么办法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事实上,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储存食物的方法,本课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学生们通过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及依据。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运用了比较观察的方法,对新鲜小鱼和变质小鱼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对观察比较的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鲜鱼、变质小鱼、鱼干、真空包装食品、食物罐头、卫生手套、镊子、一次性碗等。
教学活动过程:
本课分五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刚从菜市场买来一条鱼,可是现在有点事要出门几天才回来,这鱼就这样放在塑料袋里,行吗?(学生回答)。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好吗?多数学生会想到放冰箱里,接着问:放冰箱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可能会说能保鲜,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食物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科学,利用科学。)
二、观察变质的食物:
这一环节我是通过鉴定两条小鱼是否变质的对比观察活动展开的,分两个层面,一是讨论鉴定方法,二是开展观察鉴定活动。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条小鱼,分装在1号袋和2号袋里。首先让小组讨论汇报观察方法,师生交流,出示观察活动中的安全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鉴定活动,汇报交流鉴定结果。比较两条小鱼的异同,从而判断出哪条小鱼是变质的`,哪条小鱼没有变质。
(设计意图:从两条鱼的观察活动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变质的小鱼,为下一步探究小鱼变质原因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三、师生交流,探究小鱼变质的原因。
这一环节我分成两个部分来完成。第一是预测,预测小鱼变质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部分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各自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面包发霉了,从中获取有关霉菌及霉菌生存条件等有关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小鱼的变质联系起来思考、归纳、总结出小鱼变质可能是由某些细菌引起的,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学习55页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小鱼变质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为下一步研究食物的保存方法提供思考方向。)
四、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这一环节我是以微生物生存的三个条件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首先,我拿出一包鱼干,问:鱼干为什么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呢?学生可能会说,鱼干没有水分,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学生可能会说,它控制了水分。我接着再出示一个真空包装食品,问: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学生可能会说控制了空气。我接着又问:有控制温度的方法来保存食物吗?让学生举例,最后小结:只要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学生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就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保存食物方法的理由了。接下来我出示一条鱼,问:你能用几种方法保存这条鱼,并说出你的理由,然后由小组展开讨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生活中食物的各种保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减慢食物变质,就必需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和刚刚获取的知识。理解各种储存食物方法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的激情。)
五、拓展,课堂小结:
生活中除了采用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办法来保存食物外,还有别的办法吗?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说出杀死细菌的方法和使用防腐剂等也能保存食物。并强调使用防腐剂有害健康,须谨慎使用。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课后行动,收集各种包装袋,思考这种包装的科学道理,并采集各种包装上的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作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在整理本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别另一个角度思考生活中还有各种保存食物的方法,强调使用防腐剂的危害性,提示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收集相关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打好基础。)
说课稿 篇5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教材没有直接出示运算式题,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或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四、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说学法
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六、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以主人翁-丁丁”海边游玩”为引子,创设“海边买纪念品”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整理相关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个环节: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列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工具性。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板书了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板演。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说课内容:选自省编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三年级《后滚翻》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后滚翻》是体操中的一项技巧运动,是学生在学习了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空间感,而通过游戏,愉快学生身心,反馈教学效果,把课的快乐气氛推到高潮。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快乐体育,这节课我选用了《后滚翻》为主教材,并搭配快乐游戏《过障碍接力跑》为副教材。
二、学情分析
1.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年龄特征:A、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B、模仿能力强;C、好奇心强
2.三年级的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学生有很大的兴趣;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认知目标:理解后滚翻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学会后滚翻动作,力争有9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通过后滚翻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促进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团身、重心后倒、向前推手。
教学难点:团身紧、后倒快、推手有力、平衡。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用启发性教法,作形象的比喻和实验:在同样推动下圆球比方块石头易滚动。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练习后滚翻时要团紧身。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练习法和比赛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运用比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场地与器材准备
在一块篮球场的中间摆放8组小垫子(共16块、成兰花形排列)、4只呼啦圈、小黑板8块及粉笔、短绳16根、录音机1台。
六、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1、手势提示的站、半蹲、全蹲、不动的集中注意力练习。
2、播放轻松的音乐,分组让学生选项活动,器材配有:呼啦圈、羽毛球、篮球、绳、橡皮绳。
3、动作模仿操。
主要活动在进行滚翻练习时各个关节的活动。
队列要求:快、静、齐
基本部分
(一) 后滚翻
组织形式:八小组集中教学。
1、作形象比喻:在同样推动力下,圆球比方块石头易滚动,再做实验比较。
2、学生尝试性练习。
3、进行动态演示:示范讲解 示范,说明动作要领,并请在刚才练习中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出来表演,让其他同学来和自己的动作进行比较。
4、学生主体参与练习
5、请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对动作比较优美的同学进行奖励。提出本节课的重点放于团身、后倒、推手要多练习;分析难点在团身紧、后倒快、推手有力、平衡。指出为了获得后滚力量,身体重心先向前移,以增加后倒力量,然后向后倒。
6、学生主体参与练习
练习方法:
(1)帮助与斜坡练习。
(2)观摩比较与纠正。
(3)巩固提高练习。
教学要求:
(后滚翻)说课稿 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说课稿,标签:体育说课教案,体育说课稿范文,
(1)老师示范要规范、标准、优美、讲解要精简到点。
(2)学生练习认真,做每次动作前都要思考动作要领。
(3)注意练习安全,预防突发事故。
教学依据:
(1)依据学生对容易感知的事物作比较,让他们明白学习后滚翻时要团紧身体,身体团得越紧就越易滚动。
(2)依据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以直观动静态结合演示,使学生对动作的初始表象由抽象到形象在脑海中有个放慢而清晰的动作过程。
(3)让学生了解动作的重难点,并多加注意和练习。
(4)依据学生对接受事物的规律,先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以同学之间的观摩比较,让学生去观察,找出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纠正错误,从而突破难点,得以提高和巩固动作质量
(5)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老师为榜样,老师讲得好动作做得优美、规范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学性,决心要自己学得象老师那样好,甚至超越老师。
说明:(1)以梅花形状设计美观、新颖。
(2)易于组织管理,观察练习情况。
(3)学生能互相看到练习动作。
(二)快乐游戏:过障碍接力跑。
组织形式:
8路纵队
前滚翻 钻鼠洞 小马过河 小马学字后滚翻 小马过河 钻鼠洞拍手接力。
方法:分成均等8组,在老师示范讲解后游戏开始,如人数有出入可在小裁判人数上进行调节。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先完成组胜出。
反馈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应变能力,将快乐气氛融入课中。
说明:(1)增加游戏难度和变化多样性。
(2)加强游戏的趣味性
结束部分
1、舞蹈:《歌声与微笑》
方法: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舞蹈。
2、小结本课,师生评价。
3、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学生经激烈运动后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负荷,应在课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减轻和恢复,并将课堂中的兴趣保留到课后。本课安排了游戏和舞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七、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
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哈尔威船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面对船舱没有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在乘客十分混乱的情况下,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人都获救,唯有他自己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急时刻舍己为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伟大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抓词抓句来完成,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果断、机智、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体会混乱的场面,突出船长的品质,抓词抓句,理解内容,通过具体词句理解船长的品质。
3、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课文,唤起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学习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通过朗读语句体会船长的伟大品质。
教学难点:
概括体会船长的伟大品质。
教学方法
一、主题简明,冗繁削尽留清爽。
课的开始,直接切入课文的主题,“面对死亡的考验,谁能说他不是一名英雄?”从“英雄”这一词入手学习全文,让“英雄”这一词引领全文,英雄要具备几个要素才能成为英雄,从而进行分析,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争取做到“冗繁削尽留清爽”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英雄的理解从笼统到形象的、生动地、注重教学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用文本的“点”使课堂的主题突出。
二、注重细节,滴水原本可藏海。
1、在理解哈尔威船长威严的语言时,通过创设情境及朗读来完成。学生对“那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我就打死他。”这句话能说明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较难理解。为此我设计了先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船长说出了这样的话?”并相应播放影片感受当时场面的混乱,进而体会哈尔威船长的果断机智。
2、通篇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读课文,画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并结合词语谈一谈,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即结合词语谈谈人物的形象,使学生的感受有依据,不是空中楼阁,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展示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点滴感悟,凸现了课堂的教学实际效果。
3、加强预设,胸藏万壑凭吞吐。
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利用换位思考唤起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与怀念。小结: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面对死亡的考验,谁能说他不是一名英雄?当时诺曼底号上有61人,60个幸存,只有船长牺牲了,人们都深深的怀念着这位英雄,让我们再一次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10秒)是他给了60人生存的机会,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救的船员,你想对你的老船长说点什么?
如果你是被救的乘客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
如果你是被救乘客的家属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
在学生的换位思考中,再次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
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
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所以从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不需要讲述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是应该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特点之二是: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避免从理论到理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使同学确立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使同学们确立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说方法
(一)教学方法
前面的几章书已经有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有了系统的介绍,本节课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加上本节书有大量的素材和课题供学生去探究、讨论和思考,在新课标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对各种现象加以理智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一位学生所熟悉的,但是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尽量发挥他们的能力,锻炼收集资料的能力。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根据本节书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气氛。
在这节课里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完成各种活动、讨论,并且可以采用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法,收集大量实物和视频图像,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学生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获得相关知识。
(二)教学策略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观察与思考、实物观察、视频图像、讨论等活动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获得直观认识。
2、通过回想平时生活与举例藻类、苔藓和蕨类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与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让学生认识藻类、苔藓与蕨类植物在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由苔藓能监测环境的例子注意渗透给学生们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并转化为保护绿色植物的行动。
三、说过程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老师以PPT形式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分成四个类群。借以引出本节课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通过多张同学们既有熟悉,又有陌生的图片,让学生感觉生物课是非常有意思,易学习,又充满新奇和乐趣。
学生通过欣赏精彩的的图片,整体了解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活动探究,交流释疑,总结应用
a、课前小组合作,自助探究完成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的资料收集,让学生展示给其他同学们的成果(以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思考交流、达成共识。
总结归纳答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他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3.藻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有什么作用?)
总结:通过播放海洋生物的录像,和学生一起回顾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并用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过渡到苔藓植物的学习部分。
b、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小组合作,对比观察、分析讨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并总结回答课件所提出的问题(1、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比较,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他们有专门的根、茎、叶吗?3、为什么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资料分析,观察图片,积极思考蕨类植物的作用和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教师出示资料,并利用校园里面蕨类植物资源实物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得出蕨类的生活环境,解决蕨类比藻类和苔藓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通过展示波士顿蕨、鸟巢蕨、富贵蕨和桫椤的图片思考蕨类植物的作用,食用、药用和绿肥饲料等。介绍我们生活所用的煤的形成,引导学生珍惜地球资源和能源。
动手观察肾蕨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来学习生殖细胞——孢子。
进一步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称为孢子植物。
d、归纳总结
让学生填写表格,对比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PT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结构表格),对比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梳理巩固这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对比记忆可以加强、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链,进而形成坚实的知识网络。
3、课堂小结
从整个课堂进程来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小组合作探讨、实物观察等多种多样学习方法提高认真观察和分析思考等多种能力。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视频资料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以致用让学生具人文情怀,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
1、应该让学生在理解消化课本的内容基础上更加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正确解释身边的生态现象。
2、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合理控制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热烈的气氛下主动学习。
3、可以更好利用学校资源如学校植物园等生态系统和教学课件的辅助作用,让课堂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有趣。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整理与复习。
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设计了本堂整理与复习课。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整理与复习课应该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整堂复习课我都只做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部分向大家介绍我本堂课的设计思路:(课件显示)
一、课前调查,搜集问题,明确复习重点。
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首先提问:“同学们,你的方向感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很好,有的说一般,也有的说不怎么样。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平面图上的方向很容易确定,而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仍然有些问题。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了自己本单元的学习现状,产生了复习的需要,也明确了这节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
二、回忆整理,唤醒旧知,形成知识系统。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比较少,为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渗透整理知识的方法,我引导性的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了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期认识了这八个方向(课件);接着有学生补充道:“老师,我知道平面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这些方向的。”还有学生想到了一些生活辨认方向的常识。我将学生的发言有序的进行了板书,通过他们的回忆整理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知识主要分为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课件)两大知识系统。
三、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培养应用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首先是复习平面方向。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我出示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地区图(课件),让他们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在湖南的位置。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交流当中,有的学生还自告奋勇的要当讲解员,为全班介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个层次是复习生活中的方向。这是学生知识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本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我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生活中主要采用顺时针定位和“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课件)。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说:“老师,我觉得顺时针定位很方便,只要我记住了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就不会搞错了。”而对于左右区分得很好的学生,则比较喜欢用“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学生只要记住了生活中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再转动自己的身体,就能很轻松的辨认方向了。这里我想将“身体定向器”作一个示范,比如:当你面向东时,首先确定相对的一面是西。怎样确定南和北呢?这时我们利用“身体定向器”,右边是东,就转动身体将自己的右侧对着东,现在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针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我重点复习了“身体定向器”的应用,在教室里模拟进行辨认方向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习课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第三层是综合运用。复习课不应该是单纯的“技能操练”,而应该是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了辨认方向,就要加强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此,我先让学生争做“最佳小导游”:介绍从学校到烈士公园怎么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方向,对行走线路进行描述,使方向的知识由具体转化为抽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米老鼠走迷宫”的游戏,请学生按照米老鼠的要求: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根据提示在在纸上画线路(出示课件),使方向的知识又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学生画好以后发现:
老师,这条迷宫线路原来象个数字5!”大家都兴致勃勃的举起来展示,并且意犹未尽的要求继续画。这时我改变游戏方式,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想,这次不能动笔,只能听米老鼠的提示在脑海里把这条线路画下来(出示课件):先向东走200米,然后向西南走300米,最后再向东走200米。学生睁开眼睛不约而同的说:“是个英文字母Z!”这既满足了学生继续游戏的要求,又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使方向的知识最后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我继续追问:“刚才这条是米老鼠上学时候的路线,如果它放学后要沿原路回家应该怎么走呢?”一个学生抢先答道:“老师我知道,那这条线路正好和刚才的相反,是先向西,然后向东北,最后再向西!”学生的回答让我不得不为他们喝彩,同时我补充道:“刚才我们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其实就是用到了以后的数学课中要学到的比例尺的知识。”
总之,整堂复习课,我都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从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出发,产生复习的愿望,让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说课稿 篇10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优美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对五年级学生来讲,他们都见过广玉兰,但未必仔细观察过,学习课文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本年级段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孕育”、“衬托”、“生生不息”等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4、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其中目标2、3是教学重点,目标4是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借助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广玉兰,理解课文。
我预设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安排四个环节:图片导入、初读感知、梳理层次、阅读第一段。第一个环节由广玉兰图片的介绍,直接板书课题导入。(板书:广玉兰)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检查学生初读情况,其间,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读懂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指导学生读通顺长句或难句。在学生边读边议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后,帮助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并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通过读读、想想明白广玉兰的幽香是吸引作者观察的原因。
第二课时:我通过“复习导入——-精读感悟——拓展练习”这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巩固课文。接下来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复习导入。课始,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说说对广玉兰的了解,气味(幽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花朵(纯洁)喜爱
叶片(终年不败)
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广玉兰呢?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环节的'学习“精读感悟”。
第二步:精读感悟。课文第二段(第2—5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分别从广玉兰花的纯洁高雅、花的形态以及叶片特点三个角度具体描写了广玉兰的纯洁和旺盛的生命力。我设想通过读读、画画、议议等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爱的一个自然段品读,领悟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比如,在学习课文重点段第3自然段时,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
1、读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究竟写了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2、动笔画出广玉兰花的几种不同的形态: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
3、媒体分别出示广玉兰花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朗读相关花形的句子。
4、在小组内练习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形读给其他同学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5、播放录像,为学生提供整体感知花开时节广玉兰花的各种形态的情境,通过师生有感情地引读来感悟它的美丽。
6、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积累,我准备设计以下背诵活动:(1)、同桌互背。(2)、借助板书,按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这样的顺序指导记诵。(3)、借助各种不同形态花儿的图片,引导背诵。(4)、采用画画,练习背诵。
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在讨论广玉兰花的纯洁高雅时,重点抓住描写色彩和质感的一组准确生动的词语,“纯白”“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体会花瓣的洁净、高雅。在学生交流终年不败的叶子时,我准备摘取几片树叶,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叶片的独特情趣,激发学生爱花之情。同时,让学生明白广玉兰的纯洁和旺盛的生命力也是吸引作者的原因。
最后,我趁热打铁,在学生情绪高昂时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步:拓展练习。在学习完文章的重点段落后,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是广玉兰家族中的哪一成员,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美好祝愿。在全班交流时,我给予点评、帮助外,还加以肯定、表扬,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做,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
课后,布置小练笔,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