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学习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镁、溴、碘等众多的物质。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2、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也发生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和教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因此通过引导学生从硝酸的应用入手探讨硝酸的性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
三、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1)不稳定性
通过对比实验,设疑引导学生分析久置硝酸呈黄色的原因,得出硝酸的不稳定性的结论;由学生推导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加以理解,“有降必有升”,贯穿辩证法的教学;同时提问硝酸如何保存?及时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性质决定保存”的规律。
(2)酸性的通性
让学生温故知新,利用已学知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说明硝酸的酸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强氧化性:重点是与金属的反应。
①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设疑】浓硫酸能与铜反应,那么浓、稀硝酸能否与铜反应呢?
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改进实验装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分析实验现象,配合软件演示,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导化学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得出浓、稀硝酸在反应中均起到强氧化性和酸性的作用;同时继续设问:“比较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让学生深入讨论,通过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时的激烈程度,得出结论: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同时纠正学生用价态变化多少来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的学习误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出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被还原成NO2气体,稀硝酸被还原成NO气体,均没有H2生成。
设问过渡:“比铜活泼的金属能否与硝酸反应?”
引导学生类比浓硫酸的性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活泼金属能与硝酸反应,而且没有H2生成;同时强调:在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加热时溶解。接着指出金、铂不能溶于硝酸,但能溶于王水;简单介绍王水的成分及巧记方法。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进行辩证法的教育。
②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通过设疑:“浓硫酸与碳能反应,那么浓硝酸呢?”引导学生类比,写出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问:“在反应中浓硝酸起什么作用?”同时指出其它非金属如S、P等也会与浓硝酸反应。
③让学生讨论硝酸能否与H2S、SO2、Br-、I-等还原性物质反应。教师小结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使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完整性,让学生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途径和方法。
④及时设置课堂练习进行反馈。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板书硝酸的化学性质,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多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讲解。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蔡秋治。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二年级的跳跃教材——立定跳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
一、说教材
跳跃是人体活动基本能力之一,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欢。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原有跳跃能力的基础上,来学习立定跳远,这样会更有效地发展双腿蹬地力量和弹跳力,上下肢协调配合。立定跳远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
为了孩子们能在一个欢快的环境中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小白兔跳过河”和“小青蛙跳荷叶”间接地学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所以我又选择了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作为补充教材,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学会保护青蛙,保护有益的动物。
根据新课标中五个学习领域的要求,结合本课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参与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入学练中。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小白兔和小青蛙跳跃动作,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从而初步了解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说学情
有人说:一节好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好奇心强,自我表现欲望更强,但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所以,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上下肢协调配合,双脚轻巧落地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达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1、教法:
在教法上,我首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解决问题。鼓励学得好的学生,当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再次采用了循序渐进教学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挑战难度,挑战自我。最后采用比赛教学法,学生进行游戏比赛,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法:
在学法上,我首先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想象尝试跳跃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采用对比学习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比较,互相评价,使自己不甘落后于他人。最后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互相合作配合,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悟出动作要领,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愉悦热身。
通过老师语言激励,将学生带入“郊游”的情境,在音乐的伴随下,学生展开想象,和老师一起做《运动模仿操》,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营造一个生动学习情境,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热身的效果,为下一步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掌握技能,育心增体。
老师继续描述“郊游”情境,在语言激励与引导下,学生首先自由体验小动物的跳跃动作,接着模仿“小白兔跳过河”,学生自主地挑战跳过不同远度的“河”,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巡视指导示范,然后再次模仿“小青蛙跳荷叶”, 两人合作跳,多人或小组合作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老师鼓励学生利用“荷叶”摆放不同的花样进行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和练习的难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及时地展示立定跳远图片,使学生在整体上初步了解技术动作。
为什么要设计模仿小白兔和小青蛙跳呢?目的就是想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练习中,老师提出疑问:怎样跳才能又远又轻?学生积极练习,合作探究,共同解疑,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得好的同学,当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三个环节:巩固知识,体验乐趣。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游戏《小青蛙捉害虫》,试图想让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的阶段,使孩子们享受更多的快乐。
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巩固练习,还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在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音乐,一起做放松操。其目的是想能使学生消除疲劳,放松心身,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对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学生的表现,在课的最后我进行小结,好让学生加深认识已学的知识。
六、教学准备
根据本节课设计的要求,需要准备的器材有如下:
平地1块 、录音机1台 、“荷叶”42片、“害虫”40只 、头饰41个 、图片若干张等 。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第九册第三单元《雕塑的乐趣》第八课《走近民间砖雕、灰塑艺术》,以陈家祠的部分砖雕、灰塑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介绍了岭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中的常见特有的砖雕、灰塑人物。。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对于砖雕和灰塑的接触不是很多,本节课主要让他们在感受中,欣赏中认识砖雕和灰塑,并且能够尝试进行人物小雕塑创作。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雕塑的审美特征;(2)了解塑造人物小雕塑的基本语汇和基本技能;(3)借助工具,运用合适的泥料,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了解砖雕、灰塑的艺术特点和实用价值;
(2)在尝试创作中学会合作塑造有细节特征或情境特色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民间艺术感兴趣;
(2)热爱家乡民间艺术;
(3)树立爱护民间艺术的品质。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雕塑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人物雕塑
解决方法
示范制作泥塑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提示材料,进行制作中的辅导
教学难点
对不同雕塑材料的性能把握;造型细节与色彩搭配的协调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泥塑工具、泥塑成品
学具准备:课本、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1.观察与体验
阅读教材图片,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教学课间介绍陈家祠的砖雕
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清末民间建筑陈家祠中的石雕、砖雕等
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学生对人物雕塑创作的兴趣
5分钟
2.探索与想象
探索砖雕、灰塑的造型表现手法
学生自主看图,自学泥塑的基本技能
细心观察,为泥塑作出铺垫
10分钟
3.合作与创作
示范制作泥塑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提示材料、工具共享,鼓励创造性的构思
进行分工合作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尝试创作,学会合作
20分钟
4.欣赏与评价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民间艺人的作品进行对比,进行作业自评、他评和师评
互相参观、分享成功
探究应该如何向民间艺人学习
5分钟
作业设计
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工具,创作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小雕塑作品
课后延伸
能创作一组有故事情境的人物小雕塑
板书设计
走近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观察与体验-探索与想象-合作与创作
说课稿 篇4
这是一篇习作训练课。从内容上来看,本次课分为习作要求和习作提示两部分。
习作要求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感谢信写得“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情感真切”。写信练习以前安排过几次,“感谢信”的格式与一般书信的格式大同小异,这不是难点,难点是要写得“情感真切”。因为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感谢之情”,所以一定要把感谢的情意写出来。要求“内容真实”,感谢信里写到的事情一定要符合事实。这里是指必须根据教材中设定的情况写。同时,“真实”还包含合理的意思。至于“感谢对方的原因”,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像,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第二部分是给这次习作提供的内容。讲的是儿童公园管理员张云生叔叔跳进湖里救人的事。张叔叔的主要事迹是把孩子“救上来”,“拿自己的衣服给他穿”,“送他上医院”。落入湖中的是六(1)班王劲同学。根据这些内容,要求你代六(1)班全体同学给儿童公园写一封感谢信。
习作提示也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写感谢信的特点和用途。说明感谢信是“一种专用书信”,是“用它来表达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部门或个人的感谢之情”的信。感谢信的用途是把它“抄在纸上张贴在对方单位”或“邮寄给对方”领导,表达写信人(或单位)的感谢之情。第二部分是指出写感谢信要注意的地方。
(1)格式要正确。开头的称呼和信后的署名,以及信的中心部分、祝颂语等都与一般的书信有些不同。
(2)信的内容要写明白感谢的原因,但不宜写得十分具体,“只要求简洁明白”。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自己能按新课程理念去组织学生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举手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谢信的格式与普通书信的比较处理还不够,致使有几位学生,未能把格式很好地区分开来。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识字的第二课《自选商场》第一课时。首先进行的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自选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学生在逛超市的时候通过认标志、读标签、看实物可以认识很多字,教材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和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女字旁”。
2、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初步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
3、通过游戏提高识字兴趣。
教学的重点:认识14个字和“女字旁”。
教学难点:认识14个字。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教材设计恰好体现了这个思想;另外,它建议我们“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我在本课将采用“生活识字”“比较字形”等方法;它还要我们“力求识用结合”,我将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认读;此外,它建议我们“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人物贯穿课的始终,让他和学生对话,并设计了有趣的识字游戏。
三、说学法
我不但注意了教师的“教”,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但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识字并汇报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跟家长到自选商场购物,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的方式,还让他们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品名称。
课堂教学程序如下:
1、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我引进了一个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动画人物皮卡丘,由他代替我给孩子们提出学习要求、夸奖他们、鼓励他们学会更多的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皮卡丘是一个和学生平等的形象,是孩子们的朋友,以他的口吻跟孩子们说话,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接着,我借动画人物皮皮之口揭示了课题:自选商场,并重点拼读“商场”二字的音节,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这两个字是本课最难记住的生字,因此,我在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出示,给他们强烈的印象。
2、巧设问题、学习词语。
皮皮讲述了他和妈妈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孩子们也了解了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之后,皮卡丘给孩子们提出了问题:
(1)、皮皮和妈妈挑选了哪些商品?
(2)、请同学们猜三个谜语。
(3)、你能读出这些商品的名称吗?答案就是本课要学的词语。孩子们答对了会得到他的夸奖。这些词语都带拼音,孩子们看文字、拼音节、认事物,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词语。在学到“牛奶”这个词语时,“女字旁”画上了红圈,我告诉孩子们它叫“女字旁”,并提示学生:我们还认识哪些带“女字旁”的字?词语共有9个,分为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皮卡丘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提问,尤其是猜谜语,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牙膏、毛巾、洗衣粉的特点。这是一种综合的识字。
3、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自选商场里的东西还有很多,孩子们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人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商品包装,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还可以交换商品包装袋,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小组活动之后,向全班汇报,汇报采取自愿的形式。
4、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识字教学也是一样,今天的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枯燥的识记。识字教学追求情趣,从教学的操作层面来看,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这样,不仅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而且也是学生触摸汉字、感受语文的绝好机会,也许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认识的汉字,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应该是更亲切,更有生命力吧!
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生活的课堂却宽广无垠。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外随时随地主动识字,现在,我让他们把课外认识的字在课堂里进行交流就是对这种做法的肯定,必将引导他们在课外认识更多的字。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坚持课堂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这节课我将紧扣课程标准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求上一堂综合的、开放的识字课。
说课稿 篇6
一、设计思路:
民间体育游戏是以现代幼儿体育及艺术教育思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以各民族流传的民间体育游戏、竞技为题材,进行实践探索的活动。如何有效挖掘和开发民间体育游戏的意蕴和教育价值,使之成为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我园省级重点课题《开发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海绵条柔软、可塑性强,通过对其进行弯弯绕绕的操作,可以满足孩子任何创造活动的需要。利用海绵条作为教具,通过民间体育游戏,创设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模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跑、跳、平衡、投掷等动作技能,是我们这节课总体设计思路。因此本活动适合于大班幼儿。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设计:
大班幼儿正处于交往能力不断增强,运动技能不断发展这一关键的阶段。因此,根据本活动的特点及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本活动主要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尝试运用海绵条的柔软可变性,探索海绵条的多种玩法。
2、利用海绵条,结合民间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平衡、跑、跳、投掷等动作技能。
3、通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
三、活动重点、难点本活动的重点是:
有效结合民间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本活动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幼儿学习用合作的方法,探索海绵条的多种玩法。
四、活动准备
1、器械准备:人手一根海绵条(分红、黄、蓝、绿四组),数字标记贴,老鹰图片。
2、场景准备:沼泽地、民间游戏城门等;鸡妈妈、鸡宝宝胸饰若干;录有民间童谣的音乐磁带。
五、活动过程
由于这个活动包含了观察、探究、讨论、操作这四方面的内容。其中观察、操作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又是活动过程的重点。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认知活动都是从玩开始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四个以“玩”为核心的活动环节:
1、让幼儿尽情地玩,激发参与的欲望。
2、指导幼儿有意识地玩,体验求知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玩中交流,感受协作的乐趣。
4、实现玩在活动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为了让幼儿全体全面主动参与活动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让幼儿尽情地玩,激发参与的欲望
在课程的第一环节,我们利用兴趣导学法引出主题,设计了利用海绵条进行课前训练及《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老鹰抓小鸡》是民间常见的深为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形式,我们通过民乐童谣有目的的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将幼儿直接引入到民间游戏氛围中;并利用老鹰和小鸡的角色,进一步延续贯穿活动。此环节有效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为其感受尽情。
(二)指导幼儿有意识地玩,体验求知的快乐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海绵条柔软,可塑性强,幼儿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弯弯绕绕,建构出多种玩法。在第二环节--创编玩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为了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怎样玩才最有趣?”我们采取观察探索、分组操作及个别指导法,通过指导幼儿思维方向,引导幼儿大胆探索,为每个幼儿创设自由的创作空间。我们都知道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动作,还可以发展语言。在玩的过程中幼儿都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和倾向,因此,在创编过程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操作、讨论。如:试一试海绵条弯弯绕绕后会变成什么?可以怎样玩?试一试合作后海绵条又有什么变化,还能怎样玩?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
(三)引导幼儿在玩中发展,感受协作的快乐
在课程的第三环节,我们围绕民间体育游戏,采取了综合教学法,让幼儿在“全体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中,有效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这一环节围绕重点和难点,通过走独木桥、城门城门几时开、跳房子、三大炮等四个民间游戏,分别发展幼儿的走、钻、单脚跳、投掷的动作。针对大班幼儿的动作发展,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意识的增加动作难度,如独木桥的逐渐变窄,城门的高度降低,跳房子的格式变化等。老师还要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幼儿表现来调节玩的次数和强度。三大炮游戏与老鹰捉小鸡游戏首尾呼应,游戏情境完整、统一。所有的活动场景都由幼儿自己运用海绵条合作搭建,在创造中进行游戏,充分发挥自主性,使幼儿成为学习、游戏的主人。每一个民间游戏都有一首童谣,使音乐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四)实现玩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学习不是从上课开始,下课结束的,应该实现活动在生活中的延伸。老师在课程的延伸中要和幼儿共同收集民间游戏资料,利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幼儿继续在民间游戏感受快乐。
六、活动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所设定的活动目标。此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我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一定能够自由的玩、大胆的想、勇敢的说,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