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1 20:55: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说课稿 篇1

  本课是基于化学教学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因此利用网络无所不有的资源达到一个学生实验的目的,这是本节课所研究的,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研讨课《认识氧气的性质》。

  一、知识结构、能力以及情感培养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

  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五、学法的指导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碳、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碳单质以及酸、碱、盐等具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氧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2、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程序设计

  1、讨论激趣,明确目标,引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有关氧气用途的资料。

  新课引入:

  问题1、生物体所必须的气体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此气体的知识?

  问题2、通过一个谜语导入《氧气的性质》

  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已经集中注意,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对课外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1)请学生自主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

  (2)问题:书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点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或事实来证明?

  (3)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

  (4)多媒体展示下表,请同学们归纳:

  (5)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这样经过自主学习、讨论证明、观察实验、列表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3、实验探究,了解化学性质

  (1)问题1: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气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2)问题2: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些实验?

  (3)问题3: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4)以木炭为例通过观察实验再同时连续完成铁丝燃烧实验和蜡烛燃烧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师进行指导。

  然后要向学生说明铁丝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5、归纳小结,知识的升华

  通过几个随堂练习让学生知识得以升华。

  6、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在网上下载作业,针对自己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练习。

  八、板书设计

  除了用多媒体逐条展示,完成表格以外,再在黑板上列出重点知识,以利于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加深记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篇2

  有理数的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它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倒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以及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和刚学过的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求,理解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特别是负数的倒数)。

  3、通过把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本节课的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

  说课内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一个负数的倒数,难点是熟练掌握有理数的除法,难点的突出关键点在运算时,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求商的绝对值。因而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求实例理解有理数,除法与小学除法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符号的变化。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求,发现,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1、复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为新课的讲解作为铺垫。

  2、提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什么运算,引出有理数的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探究:由12/3是什么意思,商是几?引到(-12)/(-3)是什么意思?从而由已学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得出(-12)/(-3)=4,或从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另一个数的倒数考虑,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2、接着由一组有理数除法题目,先计算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题的除数,被除数的符号,绝对值与商的符号,绝对值的关系,总结出规律,得出有理数的法则1,并提醒学生注意0不能作除数。

  3、再准备两组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及加强运算的能力。

  4、通过课本中的做一做,比较每组算式的关系,总结出规律得到有理数除法法则2,并指出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这两个法则再根据法则2及做一做中第1题并结合小学时求正数的倒数的方法,归纳得出求负数的倒数的方法,并指出0没有倒数。

  三、巩固提高

  通过练习,让学生的新知识得到巩固,并纠正错误。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感受本节课所学的有哪些知识,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检测反馈

  根据课后习题,选择适当的题目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1、 有理数除法法则。

  2、 倒数的求法。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组3号考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小就热爱教育,做着教师的梦。长大后,一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与智慧,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我至今已执教23年,今天,有缘与各位评委老师相识,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请问我可以开始说课了吗?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计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本文主要写在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了湖里的故事。

  本课按要求安排了两个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二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懂得"我"心情的变化。我认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懂得"我"心情的变化,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其次,依据学情,说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无论什么样的教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也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情境渲染""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课文的思想感情。课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读、质疑、圈画、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配乐播放《小儿垂钓》并带领全班同学深情朗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让学生初步感知钓鱼的乐趣与艰辛,继而揭示课题:13钓鱼的启示。这样不仅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是为学生的完满生活服务,阅读自然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而文章的内容又是情感的源泉,因此,水到渠成的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新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我首先布置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明确课文写了什么事。籍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顺势进入第三环节,品读课文,深入分析。通过以上初读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环节主要在学生粗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客观上把握课文,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情感。同时,让学生把文中相关句子画出来,对于感受较深的语句,用圈点勾画批注,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句子旁,接着,我会相继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抓住"好大,从来没有见过,漂亮,翕动"等关键语句,体会"我"和父亲的那份欣喜、(得意)的心情。面对这么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和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呢?请学生快速默读第4∽9个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句子:"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我(急切)地问道。""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从父亲那不容争辨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引导学生交流交流,读一读,写一写,使学生在思考与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作者那种无耐的(委屈)和(不舍)。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升华,既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锻炼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然而,转眼间三四十年过去了,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引导学生快速读文,找到父亲的话。小组讨论交流后,多媒体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实践、勇气、力量"仔细琢磨,从中体会父亲的严格与不被任何诱惑的高尚品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接下来,进入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第一,回归文本,朗读全文,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得意识,从小养成不被任何诱惑的高尚品格。第二,拓展延伸,生活中,遇到同样的事,该怎么办?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听。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明扼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在教学实施中,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做适当的调整。不妥之处,敬请评委老师予以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板书设计

  钓鱼――得意

  放鱼――不舍

  是与非――难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前后滚动》,下面我从教学设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学习过程、教具准备九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想:

  一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始这堂课将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安排了“叫号抢垫子”的小游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热身的目的,再利用各种游泳姿势来活动各个关节,从而达到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损伤的目的。学习主教材时,设计“小刺猬遇到大灰狼,如何逃生”这一环节,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明白小刺猬须“团身、滚动”才能逃离危险,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能轻松获得知识掌握动作。游戏环节的设计我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主教材用过的垫子做“炸油条”游戏。

  二、说教材分析:

  前后滚动是《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一)的教学内容,这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前后滚动的知识,为今后的前滚翻、后滚翻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但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易涣散、个体间存在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学习内容安排一定要合理。而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竞赛法、评价法等,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从而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

  四、说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前后滚动的动作方法,了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技能目标:学会前后滚动动作,并通过练习,使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说学习内容:

  根据学习目标,我制定了《前后滚动、游戏:炸油条》学习内容

  六、说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团身紧,滚动要圆滑。

  学习难点:团身紧,肩部、背部、腰部、腹部用力均衡协调。

  七、说教法、学法 :

  根据课的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引导法,探究法、指导法、竞赛法、评价法等教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观察、模仿等学法来完成学、练的目标。

  八、说学习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同心圆散点站列(两人一张垫)。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热身运动(游戏:叫号抢垫子)。

  5、关节运动(利用游泳姿势活动各个关节)。

  设计意图:我用“叫号抢垫子”的游戏代替围绕操场跑几圈来做热身的练习,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热身的目的。用了新颖的游泳姿势来活动各个关节,这可以让学生对课外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促使孩子们通过各个途径去了解体育知识。

  (二)基本部分

  A、前后滚动

  1、教师提问:小刺猬遇到大灰狼,如何逃生呢?

  2、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蹲下、团身、滚动。

  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在垫子上自由滚动。

  4、教师揭示课题:前后滚动,并讲解与示范,然后指导学生分组练习。

  5、学生展示,相互观察、评价。

  6、针对滚动不圆滑等现象,讲解与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7、学生分组再练习。

  8、学生听哨声有节奏前后滚动。

  设计意图:一节体育课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主教材的教学质量。学生上体育课,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为终身学习服务,而且还要在其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去充分挖掘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创造。本过程我注重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小刺猬遇到危险,如何逃生”,让学生自己想象、创造逃生的方法。从而揭示课题。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体育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游戏:炸油条

  游戏准备:

  1、学生自己动手把7张垫子横向连接,20米处放置标志桶。桶上摆放一只小篮球。

  2、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分别站在预备线后。

  游戏方法:

  教师发出信号后,每组第一人迅速在垫上直体向前翻滚,快速跑至标志桶处,连续拍球10次,并将球稳稳地放在桶上,迅速跑回与第二人击掌,依次进行,看哪组先完成。

  游戏规则:

  1、必须是直体滚翻;

  2、连续拍球10次;

  3、球拍完后要放稳;

  4、回来后与下一人击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主教材用过的垫子来做游戏。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场地,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游戏,既能让上下肢得以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得以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

  (三)结束部分

  1、听音乐学生跟老师一起做瑜伽放松练习。

  2、师生点评: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足?

  3、课后延伸:大课间时,可作为活动内容。

  4、收置器材,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孩子们经过一节课体育活动,身心都比较疲劳。结束部分我安排了听着舒心音乐跟着老师做放松练习,让孩子身心得以放松,从而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

  九、说教具准备:

  两人一垫共28张、录音机一台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今天我执教的《船长》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 小说以遇险、自救、殉职为叙述顺序,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文章情节感人,文字隽永,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此,抓住课文关键词句,通过朗读、体验,感受船长的崇高品质和引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开启智慧。

  首先我觉得上这样的课文,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教师全情投入,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获得丰富的体验。这节课我采用了语言描绘和音乐渲染这两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导入环节时,我用声情并茂的导入语表现危机到来的紧迫,齐读船上遇险的混乱局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那个可怕的夜晚。学生身临其境,强化感受,激起了走进文本的欲望。

  二、主体探究,培养能力,智慧共生。

  教学中,教师舍得留出时间,空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的阅读策略,通过“找出船长的命令”,自己读,自己想,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主动捕捉相关信息,深刻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命令,命令前后的结果怎样,体会出船长的勇敢镇定、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三、抓住细节,思维训练,凸显智慧

  “言为心声”,语言的刻画对于揭示人物性格非常重要。虽然灾难突然而至,但是救援工作“井然有序”,这是与船长指挥的“井然有序”紧密相连的。灾难猝发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冷静,首先哈尔威要求大家“安静”并且 “注意听命令”,然后 “把救生艇放下去”这是当时最佳的自救方式,接着安排人员的有序撤离,先女人,再其他乘客,最后是船员,“必须把60人都救出去”唯独没有安排自己,书上说这是哈尔威忘记了自己,我更倾向于此时他已经抱有“与船共存亡”的想法,因为这或许和古老的“船长荣誉”规则有关。据说,在遥远的古代,航海是一件十分凶险的事情,它需要大家的精诚合作,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船长,在船上,他拥有极大的权利,为了制约这种可怕但是却必须的权利,人们规定作为船长,他除了保证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外,还应保证船只的安全,“人在船在,船亡人亡”,这样船长的权力就不会被滥用,而尽心尽力保证航船安全上了。因此虽然这次沉船的责任并不在哈尔威,但高度的船长荣誉和责任感,使他履行了这条古老神圣的规则。面对灾难,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此惊人的自制力让我们钦佩,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和英雄。

  “威严”的话语显示着他的坚强, “简短有力”的对话说明了他的沉稳,有序的安排证明了他的机智。机械师对于机器的损失最有发言权,首先了解船体的伤情,是决定能否自救的第一步。大副在船上的地位仅次于船长,他的话语有一定说服力,20分钟营救60个人,让每一个人知道都能撤离,对于遇难者心理的安抚至关重要。“女士优先”这也是西方人引以为自豪的传统。因此当哈尔威命令打死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包括自己)时,传统的思维又重新影响到了大家,哈尔威的灵魂也愈显伟大起来。大家完全被船长先人后己的崇高品格感动了。

  四、读写结合,发展语言,智慧延伸。

  课文最后一段写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集中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在这段的处理上,我播放一段音乐,伴着音乐进行范读、指名读,齐读,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使船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学生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其次我觉得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偏废了语文的工具性,所以这节课我没有忽略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最后一段时,设计了“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__________”和“不是我不想回家,______________”的说话训练,学生情动辞发,情真辞切,达到了精神与语言同构共生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系列的训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哈尔威船长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关心船上的每一个乘客的崇高品质,体会到他的高度责任感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伟大精神。

  总之,这节课我以“感”和“悟”为宗旨,以体验语言文字为目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一个“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刻度、课堂效益度”的教学境界,这才是智慧课堂的追求方向。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 。(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0,15,20,25 ②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 (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 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 ,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 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献血事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既要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又要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表演.....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主要还得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常说的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也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时,我以课后思考题3为切入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来体会阮恒的心理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学法迁移,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重点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

  汇报交流时,才会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才会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占有大量的表象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演示来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才会深刻。要让学生能够从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掩饰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里虽然非常害怕抽血会死去,但是他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他强忍着这种痛苦,坚持为小女孩输血。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质。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

【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2.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

3.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9篇

4.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五篇

5.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九篇

6.关于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7.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8.关于会议通知模板锦集8篇

9.关于会议通知模板锦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