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四. 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 教学思路: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由课件展示鸟儿欢快的在树梢欢唱,推进到树上鸟巢中的两只鸟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讲的故事。
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这一环节,亲切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让学生拼拼读读生字,初步读通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有两位基本能说清事情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一个小朋友取下两只鸟蛋,妈妈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就小心地把鸟蛋送还了。”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点,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刚开始了解课文的阶段,学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认识就够了。
三、逐段朗读,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出示鸟蛋实物,让生观察,说说鸟蛋的样子,亲自摸一摸鸟蛋?(通过摸鸟蛋,调动学生的兴趣。)文中的小朋友和你的感受一样吗?找生读第一小节。
⑵ 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⑶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 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 体会鸟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表演者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 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鸟是由鸟蛋孵出来的”,引导发现“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就是一个可爱的生命”,学生经过探究,课文难点迎刃而解,爱鸟之情油然升起。)
3.学习第三小节
我特意抓了“捧”这个词语,这个词似乎与第一段“小小的”一词互相矛盾,但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学生马上抓住了妈妈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个孩子还说“我现在手上捧的其实就是两只小鸟,也是两个小生命!”孩子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他们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
4.学习第四小节
我在妈妈的启发下送回鸟蛋后,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开心的。这一节主要放在朗读上,体会情感的宣泄。
四、拓展延伸
本课教育学生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益鸟的课外资料,让学生对为什么要保护鸟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发散思维,让学生想像假如世界上没有鸟类会如何?进一步体会保护鸟类的重要性。课后,我认为拓展的度不够,还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练习,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说课稿 篇2
《雨点儿》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在教学时我合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有计划地播放教学光盘,与电视老师互相合作,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的缺陷。特别是课改后的语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远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光盘,出示谜语,学生立即就会融入电视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动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继续播放光盘,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做游戏、跟学习伙伴比赛学习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调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使语文课充满了情趣。
二、读想说写,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在教学光盘的作用下,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教师适时引导,锻炼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读”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观看光盘听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我马上让学生交流重复电视老师提出的要求。这样做既能养成学生爱倾听的习惯,又避免了学生出现盲目读书的现象。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包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认读,出示卡片领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反馈检查时,让学生做“戴帽子”游戏。在引导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时,我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比一比,去发现句子,理解词义。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在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当中,安排了学生挑选喜欢的自然段轮读课文以及和学习伙伴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景,读中悟情,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想象,抒发感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想对它说什么?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播放光盘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教学重难点也迎刃而解。同时我还重视语言文字的练习,引导学生用“……从……”的句式说话。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光盘领悟写法,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三、转变观念,凸现教师角色
在教学《雨点儿》时,我播放光盘十三分钟,在不同环节有选择地进行了暂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播放谜语先请学生猜,继续播放听电视老师明确读书写字的要求,看电视老师演示领悟“飘落”,观察电视屏幕的图画理解文意,跟学习伙伴同步学习、比赛学习等,这一系列操作步骤都是教师对教学光盘这一载体的科学利用,是教师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可见,利用光盘教学,并不等于说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光盘播放员,带着光盘直接去上课就可以了。与传统教学相比,它需要教师做好更为细致的准备工作。播放光盘不是盲目的,教师要选择看的方式、看的时机和看的次数。光盘中的哪些地方应该以看为主,哪些内容应与电视里的师生互动,哪些内容需要粗看或细看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清楚,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形成光盘、学生、老师三方互动的新课型。毋庸置疑,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与传统教师角色所不同的是,现场教师与电视老师共同执教,融合教学。
由于本人的经验和水平有限,对课堂上利用光盘教学也是初次尝试,在教学当中一定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同时也在此向给我这次锻炼机会的宋校长和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向对我这节课进行精心指导的凌主任和各位老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编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良好品质的孩子。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一勤一懒两只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向学生阐明从小应刻苦学习本领,不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表现形式以对话为主。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熟悉,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趣的激发为基础,以读、说的练习为主线,力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狮、整、练、习、滚、扑、咬、苦、懒、洋、吞、将、靠、应”1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靠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狮子勤学苦练,懒狮子懒洋洋的什么也不干,体会妈妈对他的教育。
【教法学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爱好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识字写字、铺垫学文——研读课文、体验乐趣——发散思维、升华乐趣——积累拓展、作业延伸。
(一) 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以谈话,多媒体录像形式,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问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接下来播放一分钟动物世界的录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录像了解了狮子一家人生动形象的生活。这种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初步对狮子有一个了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内容。
(二) 识字写字、铺垫学文
识字教学主要是从音、形、意入手。本课我先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接着是带拼音的生字、最后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先读读准字音,接着是说识字的方法,记住字形,最后是组词,其间适时引导学生说句子理解字词意思。在识字的最后,指导一个苦字的写法。识字写字的教学,要做到扎实有效,同时又不能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因为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此时断失,下面的学文环节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怎样能让原本枯燥的识字、写字吸引学生。只有靠教师的语言,以及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赋予挑战性的语言,激励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如你会读了吗?谁能勇敢地读一读?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好吗?的一系列的教学语言。
(三) 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受好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 “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初读感悟课文主要内容,说理由,深入研读。
1、 初读感悟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两个小狮子的什么事?说一说它们的表现一样吗?师生共同给小狮子起名字。
2、 说理由,深入研读。
接下来说理由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将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这个问题为学文的主线,始终贯穿在学文的始终。小组讨论,在课文中找到画出来。渗透学法,同时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说明理由的.同时适时的指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练习朗读。如为什么一只小狮子起名叫勤勤。学生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于是课件出示这句话。再抓住滚、扑、撕、咬这几个表示动作的字通过做动作来理解,朗读时抓住整天、非常两个字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自主体会学习朗读。
感情朗读至于文中的懒狮子,虽然学生能很轻易地从文中找到说明其懒的理由的句子,但要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并不轻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还是让同学做动作,体会懒狮子懒惰的表现。再通过表演读来理解懒狮子的惰性及依靠心理,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在研读过成中把第三自然段的问句,以及第四自然段的感叹句放到课件中加以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鼓励学生做动作,扮演角色的方式鼓励学生反复读,读好。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穿插在理解慢吞吞地说这个短语处。同时拓展了用ABB式的词语说话。
(四) 发散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个勤奋的人还是懒惰的人。所以在“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设计了想想懒狮子的做法。先让学生读狮子妈妈的话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抓重点句子,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狮子。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最后让学生说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再次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起飞,享受升华的乐趣。
(五)积累拓展、作业延伸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出色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积累,和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作业。积累关于勤学的名句。作业是1. 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2. 编故事,以“懒懒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多样:讲故事、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因为演课本剧、编故事、演小品、画连环画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任选其一,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创作的空间,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内容概述
《梅雨潭》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绿》。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传神。文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形象地描绘出梅雨瀑狭长飘逸、水花飞溅的动态之美。因此它是一篇文字优美、写作方法鲜明的写景范文。同时也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篇章,文字的描述具有抽象性,课文插图也是静止不动的。孩子们没有身临其境目睹其景是很难理解文中语句的。为了在教学之中让孩子体会瀑布之美,让课文充分发挥其范文作用,让课堂真正达到高效。我在教学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今天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有了那些精美图片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真的很开心!这篇文章共三段。第一段写作者在山边感知到的梅雨瀑的声色形。第二段写梅雨亭,“亭正对着那条瀑布”,是作者看潭观瀑的地方,但是,对亭的记叙描写“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却绝非作者在亭内所能观察得到的,弄清这一点,对发展儿童理解空间时间和知觉能力,更好地了解观察点、观察顺序和梅雨亭、瀑、潭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掌握观察方法是颇为重要的。第三段是作者对梅雨瀑观察联想后,用比喻词句描绘出的一幅梅雨瀑的生动画面。“动”在这里十分关键,没有“急剧的撞击”就没有“飞花碎玉”,也就没有“梅雨潭”之名了。然而,文字的描述具有抽象性,插图也是静止的,必须通过再造想象,才能在头脑里形成这动态美景的形象,从而深入领会文意,感受自然美,和作者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激起共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4、在学习课文的过称中,感受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步入中年段有一年的时间了,他们喜欢阅读,愿意模仿他人阅读,但缺少个性化的阅读,往往是用一种语气语调去读每一篇文章。因此,急需课堂创设有利的阅读氛围及教者在课堂中的指导、引领与示范。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这篇文章以景传爱,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能起到教育效果的,必须运用巧妙的方法促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
(二)教师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学生学法:读、思、议、批注、交流。
为了使学生领悟行文的顺序和结构,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描写方法享受作者的语言文字之美。我从梅雨瀑入手,先出示瀑布图,让学生看图回顾学过的词语或诗句,目的是积累词句引出描写梅雨瀑的精美之笔。课件的运用使孩子对文字描述体会的深刻,情感朗读使孩子们真切的悟情,从孩子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已从文字中体会到了景之美。这个时候若能及时练习背诵并抓住契机进行语言、写作方法运用的训练,我想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很有帮助。“课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达到阅读教学的这一理想境界,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吃透教材,走出教材,关注学情,合理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让学生欢悦地、投入地、感性地走进文本,在潺潺流动的语言文字中进行体验,有所收获。总之,一节课只要有充分的准备并且让文在教者心中,那么课堂一定会有闪光之处,当然由于对文本、对课标、对学情了解具有局限性,教学之中出现许多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尽我所能把遗憾减到最低,让自己的课堂真正展示出“语文味”,让学生真正得到扎实的语文训练,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这也是我们在座各位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相信我会和大家一同进步!
说课稿 篇5
说活动教材
关于目标“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我的理解中,社会行为规则是那些预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无条件地适应、内化、遵守这些规则,很明显,这是一种他律的规则。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如何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穿着时髦的阿姨会随手丢下用过的餐巾纸。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竟,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社会、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区
材料收集
方法
美工区
可乐瓶、纸盒、果冻盒、各种玻璃瓶
制作小娃娃、挂件、装饰瓶子;制作环保服装;环保宣传画展
棋类区
可乐瓶盖
制作环保棋
音乐区
各种罐子、瓶子、美工区制作的环保服装
制作成乐器,进行伴奏。进行时装秀表演
计算区
小木棍、贝壳、纸盒
练习数数、制作几何体
建筑区
各种纸盒、瓶子
作为建筑的辅助物
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说课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望洞庭》。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目标)
2、 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 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 “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 “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一、导入揭题
1、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略)
3、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 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5、 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二、精读会意
1、 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一)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 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二)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
句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设置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见的大盘子,但它使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随后老师说:“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你看到了吗? 这是你有什么感觉?”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与书上的插图比一比,像吗? 这里,诗人把月夜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指名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使学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
三、朗读悟情让学生连贯诗意,描绘意境。洞庭山水美,而这首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并配以优美和谐的古乐,更有韵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五、总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
六、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2、 想象《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及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是本课的重点。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的教法和学法打算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2.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读数与写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学习方法。因此,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挂图
(一)、复习
(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6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75里面有( )个一和( )个一。
(二)、新授
1.教学例4、
(1) 出示例4挂图
(2)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24枝)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记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
(3) 接着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4) 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的位置上写出24,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教师说明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设计意图:(由用铅笔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
(5).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2,同时写出读出42,提问:42与24中的“2”、“4”的意义是否相同。(设计意图:通过42与24的对比,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
(1) 出示挂图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行3题,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3)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行第一题,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 读作:四十。
(4) 请学生独立完成剩下两题并读一读。
(5) 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置,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整十数的写法时,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6) 用数字卡片0到9,做贴数游戏。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满十进一,拨珠练习。
(2) 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请学生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3)出示挂图、
提问:怎样写出100?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个位与十位都写“0”,并尝试写出一百。
(4) 生对着数位表,说一说从有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然后在书上填空。(设计意图: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让学生再回头看例5、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左边或右边?)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6)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大家都会了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2.找朋友游戏、第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例4、
例5、
例6、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说课稿 篇8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定义公式显神奇》,本课是交通大学版《信息技术基础》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教学内容
1,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
交通大学版《信息技术基础》七年级下册主要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本册教材总共有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的内容占了本书的三分之二,而本课正是属于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说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2,本节内容的教材结构
教材对本节课的处理比较简单,所举例子是上一节课使用的《初一
(2)班班费使用情况表》。我上课的知识点的安排顺序基本上和教材上的知识点顺序保持一致,即先讲自定义公式的输入,然后讲Excel中公式的结构,最后讲解公式的复制过程。但是教材对于内容的设置过于松散,只是使用了几张比较简单的图表来讲解自定义公式的输入,公式的构成,公式的复制。对于自定义公式的操作步骤,复制公式的操作过程讲解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快速掌握。而且教材上使用的例子只有一个,不够丰富,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教材的处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加入自己录制的各种相关操作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更多的例子来丰富学生的练习内容,而且例子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3)改变教材对于各种操作的呆板介绍,主要通过让学生练习,然后自主归纳出各种操作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加入过关练习,通过设置关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
(5)在最后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注重体现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二,教学目标
1,经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给本课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自定义公式,掌握自定义公式的一般步骤;
(2),引导学生理解Excel中公式的基本结构;
(3),引导学生学习公式的复制,掌握公式复制的一般操作步骤;
(4),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前三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了在Excel中自定义公式以及公式复制的过程和方法。第四个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自定义公式
(2),公式的构成
(3),复制公式
【教学难点】:复制公式
3,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重点,难点知识是非常关键的,本节课我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处理重点和难点问题:
(1),教师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通过显示器或投影观看老师的操作步骤;
(2),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步骤,然后自己再动手练习操作过程。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给学生回放,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
(4),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比较普遍或者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讲解说明,给予纠正。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操作演示法;教师讲授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操作演示主要包括教师自己的现场操作和教师通过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给学生回放,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巩固学习到的知识。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边看边做,看完再做的学习方法。意思就是学生先观看老师演示,然后再根据观察到的操作过程自己进行自主操作练习,之后再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操作加深印象,最后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总结出自定义公式以及复制公式的一般操作步骤。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自定义公式的操作步骤,Excel中公式的构成以及复制公式的一般操作步骤。但是个别学生过于好动,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错过了细节上的操作,比如复制公式的时候,一定要等鼠标指针变成"+"形状时才能按住左键拖拉操作,但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操作时就出现了错误,导致公式复制不成功。
课后我对本节课做了一个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活跃,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2,本节课的操作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段,分知识点操作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由学生代表演示操作过程,其他学生和老师对其操作进行评价,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3,教师自己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给学生播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的语言不够精炼,给人感觉有点罗嗦,很容易使学生厌烦。
2,在教学内容方面,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过度还不够平缓。
3,课堂引用的例子虽然说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挂钩,但是还是觉得不够贴切。
4,课堂小结部分内容过于简单,应该再详细一些,最起码让学生能够将前面所学的操作步骤回忆一遍。
5,普通话有待进一步提高。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了。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两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就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说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预案,但我的教学设计很难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所有的细节,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识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我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力求有所突破。
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概率论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中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中新增加了概率论的初步知识,适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本节内容是在初步掌握概率的概念基础上,结合生活中概率应用的实际和热点问题,体会概率的实际应用,体现了新教材在引言所说的"数学是有用的"这一观点的重要依据.概率内容联系实际与实际的方面力求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从知识应用涉及的内容看,联系日常生活的有体育比赛、科学选材、文娱活动、旅游、购物、分物品、存放物品、电话号码、储蓄、掷硬币、掷玩具等,联系社会生活的有出生率、药物疗效、天气预报、上(下)班等.联系学生生活的有选代表、排课表、课外活动、排节目、过生日等,联系生产实际的有产品检验、电路设计、测量误差、生产故障、种籽发芽等。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依赖性较强,自主探究意识薄弱,基础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较一般学校要低很多.因此从实例引入是笔者常用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思想方法及应用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用概率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利用最大似然法作科学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概率统计定义的理解,难点是用概率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人教A版实验教材在内容处理上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更注重教师对教材个性化的处理.本教学内容在教法设计上力求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鉴于此,本课采取讲练结合,学生自主体会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粉笔 黑板
授课过程
1. 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⑴ 经统计,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为90%,对此有人解释为其投篮100次,一定有90次命中,10次不中,你认为正确吗?
[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巩固概率的概念,与频率进行区别,由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点评,对概念强化并使学生明确:"投篮命中"是一个随机事件,无论其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发生的概率为90%只是说明此人在多次投篮中"命中"的比例大约为90%,或者说每一次投篮命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⑵早晨起床时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水的`概率为95%,问明天一定会下雨吗?现在给你两个选择:A 带雨具上学 B不带雨具上学,你会怎么选择?
[统计全班选A的人数和选B的人数,提问选A的甲和选B的乙,分别陈述理由,由乙同学的回答巩固概率的概念,由甲同学的回答引出最大似然法,]
2. 新课讲授
⑴最大似然法:如果我们面临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样本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