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4-07-05 13:33: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生物说课稿汇总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生物说课稿汇总9篇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二、说教学依据:

  学生对外入侵比较熟悉,而没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从熟悉的外敌入侵的方式,再转入对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让学生抓中心句,整理归纳各部分内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五、说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

  1.给重点字词注音。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四)教师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学生自由展示课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等等。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必须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五)迁移拓展:

  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组织一次以“话说生物入侵者”为题的讨论会。

  2、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六)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生物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二、说教学依据:

  学生对外入侵比较熟悉,而没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从熟悉的外敌入侵的方式,再转入对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让学生抓中心句,整理归纳各部分内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五、说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1.给重点字词注音。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四)教师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学生自由展示课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等等。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必须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五)迁移拓展:

  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组织一次以“话说生物入侵者”为题的讨论会。

  2、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六)课堂小结《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七)板书设计:

  是什么 逻

  辑

  生物入侵者 怎么样 顺

  怎么办 序

生物说课稿 篇3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

  一、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走进新课程,运用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师教材全一册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两章细菌、真菌等有关微生物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将来的幼教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

  (1)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三、学情分析

  本 节的教学对象为学前二年级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 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她们对本节课涉及的有关病毒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病毒的形态 结构、生命活动的知识,难以理解。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训练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教法设计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2、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前以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查找有关资料,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得出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交流。

  七、 教学程序设计

  1、教师设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原由。

  2、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内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

  (1)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研究报告;做好听课纪录,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展示本组设计的《健康周报》。

  (2)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教学主线,创设问题情景,聆听学生讲解,归纳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测评。

  八、媒体的选择

  本 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采用网络、课件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把 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难点迎刃而解,重点得以突出,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多 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生物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 》是济南版___年级生物第___单元第____章的第___节。该单元以_______为主题展开。

  本节课

  根据本章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依椐新课标中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的要求,我从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2、

  3、

  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的的目标,我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教法以“启发式谈话法”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主, 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改变学习方式的的目标我具体的学法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

  2、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生物说课稿 篇5

  一、教材

  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二个内容,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所趋,这两个内容应该是相互相承的。而现实中人们对于前者的了解远没有后者那么广泛,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介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关系即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第八章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根据大纲和课程目标,本课内容要求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面临形势。2.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理解,掌握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观念及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有更深刻的把握。②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与形势的分析,增强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3.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环保宣传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知识重点)。这个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环保意识的理论基础,只有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具有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行动,而保护措施就是我们能够起而行的具体体现。②我国多样性的概况及形势(情感重点)。此是本文的情感重点,只有知道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能让我们对环保事业坚持下去的源动力。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这个知识点需要对第八章的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已学知识相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而且无法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比较抽象,故将其列为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述法,但不是传统的注入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图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性。让学生读——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解力。

  让学生讲——讨论分析信息,让能表达出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想——在讨论、分析、综合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到其所需信息,培养归纳、比较、综合能力。

  让学生做——学生在收集对生物多样性的宣传资料中得到实践,培养实际收集信息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以一句广告词来引入本文。画面是一双黑猩猩纯真无邪的眼睛,所提出的口号就是“我们不想孤独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2.引出课题: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基因,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

  3.进入教学过程:

  (1)设计问题情境: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组织讨论,得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体现本文的重点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对本文的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让学生来说明自己对其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的理解,并请学生比较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使用价值的侧重点。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处理所面对的难题来解决本文的难题。

  (2)展示资料,探讨问题:我国的生物资源和面临威胁。

  用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录象)来展示我国存在的各种美丽生物和濒临生物,了解大自然的美,并且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来感受到我国的生物资源之丰富。

  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收集起来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由这些直观感性材料中须生可以强烈感觉到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比如:大批藏羚羊被剥光皮赤裸裸的弃于在山谷中,如此触目惊心!),就引出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

  由此展开讨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什么威胁?②这些威胁来自于什么?③为消除这些威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举出例子。(比如对于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加深理解)

  六:作业

  最后留下思考题:我们在生活日常中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生物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的最后一节。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本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常见生物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性的基础上,再认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该内容既是第一章中温度的测量,科学探究和本章前几节内容的整合,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打下基础。其中生物具有适应性,多样性是贯穿整节课的两条主线。因而,教材内容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在适应性和多样性方面对本章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深化。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已有认知基础,并在生活中的观察建立了生物个体的组成与群体组成的层次性概念,同时熟悉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探究结论的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初一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沙土加热的实验,探究蝎子埋在沙里的理由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难点:沙土加热实验,探究生物适应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内容学习的要

  求,设定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植物向光的理由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种"的多样性

  4,练习使用温度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体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资源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STSE:感受生物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观察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件演示不同环境中的各种生物

  2,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相同呢 "

  【以此激疑,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物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二,新课教学: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出示课前实验结果:一盆菊花向一边弯曲生长

  (2),课件演示向日葵,植物向光生长的实例或图片

  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学生总结: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从生活实例着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分析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并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图片—>提出探究问题(蝎子为什么在沙里藏身的理由)—>学生探究(复习温度计的使用)—>实验记录,交流讨论。

  【为突破重难点内容采取变抽象为具体,使复杂变简单的方法,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4),动物的"伪装"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讨论,了解保护色(青蛙,变色龙)和拟态(竹节虫)

  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本上列举的青蛙,变色龙,竹节虫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出"保护色"和"拟态"。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依据事实归纳物体规律的能力。】

  (5),教师小结:生物生存总是要适应环境,只是方法不一样,它的.意义在于避开不利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6),合作学习(学生4一5人为一合作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查找资料或根据老师提供的网站上网查询)交流讨论,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说说你所知道的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合作学习,拓展知识】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学生观看视频――生物的种类及种类数量变化的原因

  (2),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三个问题:

  A,你知道生物有多少种

  B,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C,影响生物种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抽1-2组让学生汇报发言,老师点评,肯定

  【提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的需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索,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转入: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请学生拿出搜集的动,植物的资料,汇报自主学习的收获:

  你知道那些珍稀动物,植物 它们现在怎样生活

  【学生们从中了解许多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体会到我国的地大物博,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学生合作小组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或根据老师提供的网站上网查询,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植物资源的破环和保护的状况如何 我们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

  (5),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保护动植物资源做些什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学生小结:

  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着环境,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让学生来总结,避免复习时炒冷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增强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

  四,课后练习

  进一步查阅资料,就你最喜欢的珍稀动(植)物的分类地位,分布,数量,保护和人类对其利用的情况及你的设想,建议编制一份小报,出一期专栏刊出。

  【课后练习的设计既使学生学以致用,再次突破重难点又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提纲 略

生物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的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对上一节《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遗传图解的巩固,因此,本节内容对确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解释人的性别决定。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并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符合课改理念。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这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

  2、难点: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生理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机率如何,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教具(乒乓球(白色35个,黄色35个))媒体组合应用——游戏活动——生男生女的原理动画,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二学生平均年龄15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不喜欢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初二年上期快结束时学习的,学生对生物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学习积极性相对有所降低,为此,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在生男生女的原理中机率是相等的,对个别学生可能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在综合运用上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调节学生的心理,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我设计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学习的情景,通过学生做游戏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真正体验"在学习中游戏,在活动中学习"的新理念。

  (三)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知识建构的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读图分析、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男女性染色体对比图,生男生女遗传图解分析,并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加深生男生女原理的理解。掌握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取决于从父亲中的生殖细胞中所提供的染色体,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和生理空间概念。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设计学生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又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生物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 》选自于北师版初中生物教材第 单元第 章第 节,本节内容我安排由 课时完成,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具体内容自己写,以及这个内容的作用,简单的分析学情)。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我确定了本次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难点:

  四、教学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

  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本次课的教法主要是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学法将以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为主,力求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所需的材料器具。学生预习 我把本次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对上次课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 的视频。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二)自主学习、明确目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合作探究,探讨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一个活动。

生物说课稿 篇9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世纪各门课程都要大力推进的一项改革。

  《生物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提出:生物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三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平衡,使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协调,真正做到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对能力目标提出:“通过科学方法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思想教育目标提出“初步建立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索求新知识的精神,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基本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出各种解释的能力和相关的决策能力等。”

  为此,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资料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形成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观点。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四节《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本节体现本册教材里人与生物圈密切相关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教学安排:

  1、由生活事例入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对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进行资料分析,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3、计划生育的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探究活动:晚育的意义;

  5、联系生活,课堂练习;

  二、教法学法:

  (一)根据创新课堂教学特点,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创设教学情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激发其兴趣与求知欲,进行知识的迁移。

  资料分析法:让学生根据所给资料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放开思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热烈的讨论可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

  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出发,结合课改精神,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如下:

  创新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而学生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因此必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在这种前提下,依据学习方式指导中主体性原则,我确立以下的学习指导方法:

  (1)学会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问题意识,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性知识。

  (2)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是师生之间互动合作,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三)教学手段:

  调动多种感官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巩固和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活跃思维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将教学内容以声、像、图、文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注意力集中。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绪变化,尽力用适时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课堂气氛保持一致。

  (二)当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获得个人独特体验。

  (三)评价多样化: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

  教学反思

  本节是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四节《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本节体现本册教材里人与生物圈密切相关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原则,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和过程。

  一、成功之处:

  1、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师传统讲授角色进行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转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注重学习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得事。”

  4、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激起他们对未解之谜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之后,让他们认识到如何能够找到答案。

  5、注重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

  二、不足之处:

  1未能很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因为时间关系,活动中没有使更多同学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尽力展示自己;

  2在某些环节上有些着急;

  三、启示:

  1、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换位思考,教学设计、教法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还应认真贯彻课改精神,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3、挖掘学生的“兴奋点”,拓展其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生物说课稿】相关文章:

生物说课稿10-04

生物的说课稿05-25

生物说课稿12-04

生物说课稿07-23

生物说课稿01-10

实用生物说课稿04-08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08-20

生物说课稿范文06-27

生物说课稿优秀08-24

有关生物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