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8-14 01:42: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4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教研中心,感谢姜主任给我这样一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画风》。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动手和动脑、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展开的。《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如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本节课也就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识字和朗读。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情 突出重点 顺学而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识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当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陈、赵”等孩子在课前,可能已经认识。在设计中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给按照给生字加拼音、去拼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本课在初读完课文以后,顺学而导,引出带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然后由这句话引出三个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单字来进行反复认读。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生活中识字与课堂复现相结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想想,看哪些生字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就不用老师再多讲。在本课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识字的环节,即: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当中或者你周围的人当中有没有见过?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都争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这样的识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识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学情,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识字。

  到了二年级下册以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一堂课上要识的字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难。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最多的是24画家和牧童一课要识17个生字,一堂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认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把要识的字分作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认识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这一环节,一部分放到了具体的语句当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4.识写结合,以写促读。

  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识字易,教写字难。难就难在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本课中,我指导书写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忽”和“显”,让学生先认后写,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难写的“忽”,放手让学生学写“显”,这样由扶到放,识写结合,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教给方法 自主阅读 有效训练

  在“践行小学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思考”的讲座中,姜主任指出“导学议练”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 以激励为主” 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那在本节课上如何更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呢?我就反复读教材,查找资料,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课文中分别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他们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了风,有的是画的飘动的旗子,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树等等,但是在句式表达上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赵小艺为切入点,重点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在这里我分了几个层次:

  ①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整段话读通顺。

  ②是找出表现风的词语,就是“飘”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飘字的右边就是一个风,然后读出风。

  ③是体会赵小艺当时画风的心情来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赵小艺画的风,读好表现风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两个小伙伴画的风。随后再通过同桌互读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逐步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通过这样有效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评议结合 发挥想象 拓展说话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在本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处说话练习。第一次在学赵小艺画的风的时候,让学生练习说:风来了,——飘起来了。第二处是指导读画风的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赵小艺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赵小艺——地说;第三处在分角色读完全文以后,让学生拓展说话:你想怎样画风。在练习前,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有风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生生互动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样画风,最后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通过这样三处说话的训练,也促进了“导学议练”模式中“练”的环节的扎实有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导学议练”磨课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讨,同一节课反复试教,研讨、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体会到“导学议练”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课中融合得还不是很彻底,也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2-43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4、教具、学具准备:玉米卡片、口算卡片、小棒等。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

  1、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2、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又拿给小明2瓶,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自己起来说一说)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初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投影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③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

  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依据投影上的注意事项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0.5cm)。C、收集气体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CO2溶于水)。D、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补充说明检验C02气体的方法)。

  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④随堂小结,结合我校采用讲学案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拿出预先发给的讲学案,本人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并当场讲评。最后布置学生回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2.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归纳路,通过灵活选择仪器,创设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课件。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级约40人,其中10左右较优秀,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近10个,中等水平学生约20人。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讲一些基础知识,有关提高部分可将课后巩固题作为提高题,让较优秀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试着做。时间安排上重点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确定,事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并设计方案,鼓励部分学生到台上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导学并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

  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九、作业

  学案课后巩固、教材P1121、2、5

说课稿 篇4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篮球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准确的手型和传接球的准确性。难点是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支配能力。

  耐久跑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节奏,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难点是合理的分配体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基本具备了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尤其是男生),有一定基础,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篮球传接球的技术水平。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厌烦心理(尤其是女生),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锻炼效果。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重要的作用和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 85%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优良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双手胸前传接球采用体验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体验中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所学技术,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固定场地,无规则跑动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自主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运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体验---讨论----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

  1、开始部分 2分

  1、1课堂常规

  1、2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2、准备部分

  2、1热身活动:开口螺旋型队列行进; 3分

  目的:这种方法区别于平时枯燥的跑圈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慢跑兴趣,提高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2、2徒手操: 3分

  教师先示范、讲解、要求,有针对的为上课教材作好铺垫,并进行进一步的热身活动。

  3、基本部分

  3、1体验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两两相对,持球胸前传接练习,尝试并体会传接球,体会传接球动作。3分

  3、2技术教学(传球)

  在体验练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的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按教师要求进行练习,注意动作要求:传球时:两脚前后开立、微屈,发力时,手掌迅速翻腕将球送出。师生共同评价;4分

  3、3技术教学(接球)

  动作要求:接球时,身体正对来球方向,两手迅速前伸迎球,接球后两手同样迅速后收置与胸前护球4分,师生共同评价;

  3、4完整技术练习

  教师完整示范,明确动作要求,,全身协调用力,分组进行练习。6分

  3、4、1两人一组练习:学生示范 教师评价

  3、5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3、5、1两人一组30秒传接球比赛,要求:在动作技术相对准确的基础上,看哪一组学生在30秒的.时间里,传球最多! 评价 2分

  3、5、2两人一组30个传接球比赛,要求:在动作技术相对准确的基础上,看哪一组学生传30个球所用时间最短。 评价 2分

  3、5、3组织一组学生4进行传接球演示,教师评价

  3、6传接球接力游戏

  方法:男女生各排一排,每个学生相隔两米,由各排排头开始,通过转身传球和转身接球的方法,快速把球传向无球同学,并把球放到指定的地方。两次4分

  目的:进一步巩固篮球传接球动作方法,提告学生练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4、耐久跑 7分

  方法:在指定的区域内练习,每个标志物之间间隔10米,也就是说,学生每跑过一个标志物就跑了10米的距离,那么,则看在3分钟内谁跑过的标志物多,谁跑的距离也就最长,反之就少。

  4、1:30秒体验跑

  目的:让学生了解跑步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4、2:3分钟耐久跑练习;

  每个标志物1-2名学生开始,3分钟后停止,教师询问学生跑过的标志物数,设置问题:在跑动中怎样的跑动方式最省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跑动中去体验和感受!评价;

  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然后让学生回答所设定问题,(直线跑进,不跑斜线14.14米和曲线转弯时费时)

  困惑:学生知道问题答案后,都采用直线跑进的方法绕圈,无区别于平时的耐久跑方法,练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该如何处理?

  要求:在教师指定的区域内进行跑步练习;

  注意摆臂方法和呼吸节奏;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安全教育;

  5、结束部分 5分

  5、1放松练习

  5、1、1深呼吸练习3次

  5、1、2四肢抖动练习2次

  5、2:小结:课的优缺点, 活动评价(学生表现及动作掌握的情况等)

  5、3:宣布下课,回收器材

  八、场地器材

  篮球21个 标枪25支 生石灰若干 秒表1只

  九、课堂效果预设

  课堂练习密度35%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运动负荷 中上、最高心率170次/分。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