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奴隶英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意在让学生走近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本文写了斯巴达克在古罗马斗兽场被逼先与狮子搏斗,得胜后,又跟十个奴隶搏斗,他便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并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残忍和奴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勇武、富有反抗精神。
全文分成四个部分:首先课文阐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交待了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然后写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拿着武器。接着又叙述了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诉说苦难,激起他们对奴隶主的仇恨,鼓励他们起来反抗。最后讲奴隶们在斯巴达克的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课文的重点是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们诉说苦难,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反映了剧本的主旨:揭露奴隶主的残忍本性,歌颂斯巴达克勇武、富有反抗的精神。
课文是一个独幕剧,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剧本开头先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再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则在括号里加以注明。
斯巴达克作为奴隶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作者写这个独幕剧,特意选择斗兽场这一地点,选择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这一特定的事件来展开故事。全文情节紧凑,主题鲜明,扣人心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知道不少英雄人物的故事,但是这篇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以前在罗马城斗兽场上发生的奴隶起义的故事,学生缺乏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
另外,这是一个独幕剧,它的表达形式与平常所见文章不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学生没有很多学习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括号里表示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内容和对话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因此,他们难以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阅读起来有障碍。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年级的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斗兽场、奴隶、残杀、连滚带爬”等词语;进一步把握剧本的特点;对奴隶制社会及斯巴达克起义有所了解。
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还要继续培养。有些可以在语境中加以理解;而有些词语的理解要老师帮助提供资料,如“斗兽场”、“奴隶”等。
目标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从罗马贵族的残忍与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两方面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这是剧本,表达形式与一般课文不同,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要引导其阅读方法,要将括号里的内容和对话联系起来阅读,边读边思,边读边谈谈感受。
目标三: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感悟斯巴达克勇武、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括号里的内容是作者为表达的需要精心设计的。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要把多种表达形式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在大脑“屏幕”上演戏、看戏;同时,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补充资料 走近文本
由于课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有必要将故事的背景向学生作一下介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奴隶”、“斗兽场”有所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认识奴隶起义的必然性,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另外,我在学生适时地补充了图片,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贵族的残忍,使其对人物体会更加深刻。
(二)引导方法 加深体会
根据本文的内容、形式特点,我在布置自学要求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形式,让他们与一般课文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接着,我简单介绍了剧本的'阅读方法,降低了文体上的阅读障碍。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鼓励其读出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感。在学习时,我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把多种表达形式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展开想象,在大脑“屏幕”上演戏、看戏;同时,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应该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活动。朗读要体现人物地位、性格和情感的变化。读贵族所说的话,要表现出他们的凶残;读奴隶们说的话,要掌握他们由痛苦畏缩到觉悟反抗的情感变化过程;读斯巴达克对十个奴隶说的话,应亲切有力,具有号召力。最后奴隶们团结起来冲杀出去,要读得兴奋、激昂。读括号里的场景说明,总的要用解说、描述的语调,情感要随剧情发展有所变化。为了进一步加深体会,最后我又两次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时,学生的感受通过朗读就能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经济与生活》模块第七课的第二框,它与第四课的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前后呼应,均是本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框分为两目具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其中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本框的重点,着重从“含义”、“客观必然性”和“意义”三个角度系统讲述“按劳分配”这一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本框的难点所在,主要介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各种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非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整个内容富有逻辑性,属教材经典部分之一。
但是,新课标下的教材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已作了重大调整,最明显的是:
⑴压缩了教材篇幅,把以往的两课时内容压缩为一课时完成。且许多知识点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就客观地就增大了学生探究学习的难度;
⑵尽管教材图文并茂,表面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消化,但由于教材对一些难点知识点的回避,从而无形地加大了老师的讲授内容和授课难度。
二.说学生:
步入高中学段的新生,绝大部分为15岁的孩子。由于他们的世界观还未真正形成,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视角与能力还十分缺乏,加之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不够浓厚、学习方法还很不到位。特别是本级新生,由于大量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长期以来,有不少学生早已经形成了懒、缓、散的'不良习性。课堂积极性不高,懒得动脑、动手,许多学生对于课堂探究性活动不屑一顾,总是喜好老师机械地灌输。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彰显,课堂气氛难以有效调动,与新课标的要求已经拉开了很大一段距离。
三.说教法:
在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要求,自己对本节课的教法作了明确的定位。即:不完全放开手脚,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又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因而,课堂教学应以教师讲授难点和师生合作探究为主线,力求与新课标接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关于“按劳分配的含义”,尽管是教学重点之一,但较为通俗。因此可采用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师生互动方式,把概念肢解开来,让学生抓住核心词语,感悟所讲的角度,真正实现课内消化基本概念。
关于“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因其是教学难点之一,理论性较强,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必须以教师的精讲为主,把理性化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从而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消化吸收。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是教材中最简捷明快、最为通俗易懂的部分,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学完成。
“为什么还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是对第一目所有知识的整合与提升,难度较大。可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动脑、动口的机会来阐释自己的观点。经过探究讨论使组内成员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结论,并委托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组员参与全班探究。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有效组织答案要点。
关于“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教材的另一难点,课改后的新教材只仅仅提到它的意义,肯定生产要素应该参与收益分配。但在各级别的实际考核中会经常涉及到。因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的搜集生活中的鲜活事例,通过教师讲授、师生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的方式具体分析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经济活动中所参与的不同收益分配。最后还应归纳升华出有效区分收益分配中不同生产要素时所把持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从而使难点真正有所突破。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照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 给小闹钟“拍照”。
(1) 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在书上69页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
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1、给定一个方向能够分辨出其他三个方向,回看简单的线路图,但如果让其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有困难。
2、缺乏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内容: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梁祝》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音乐欣赏的内容,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包括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学唱爱情主题《化蝶》。两部分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课堂导入——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课堂导入
2.导入新课。“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感情,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他们的悲惨爱情所感染。同时也是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大家可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好接下来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音乐,让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把我们一起引入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去吧!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欣赏音乐
3、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欣赏的.同时让同学们了解小提琴的音色特点。
讲解分析
4、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5、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仔细讲解的有引子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结束部 分析各部分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所要表现的内容。
课堂小结
6、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课堂作业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3)掌握奏鸣曲的结构特点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以上这些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恳请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学什么?
1、教材分析与教学资源整合
《口耳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2课,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所要学习的12个字按人体的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语文书中的12个字都是象形字,并且配有形象的图片。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学生学情分析
刚学完拼音,开始认字,学生兴趣很高,但一年级学生又很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我们班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胆子也比较小,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应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并结合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个生字(本课时完成),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②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字意,认清字形,
③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4、教学重点:识记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
难点:区别“木”和“目” 。
二、怎么学?
1、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设计理念-------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不能变成学习“语文书”。从生活中学,我们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与生活“衔接”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应在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
设计思想--------以学生为主体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一个“成为孩子们学习时伙伴,玩耍时的朋友”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学程序,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也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我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识字的兴趣,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安排教学环节,让孩子们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让抽象的汉字和枯燥的认字过程成为孩子们爱做的事,使识字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提高识字效率。
2、学法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过程,必须然是主动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自己学习。因此,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制定以下教学方法:(1)游戏激趣法 (2)图字结合识记法 (3)合作、互助法
三、教学实施步骤:
1. 故事导入,激趣激情。
2.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3. 互助学习,识记字形。
4. 趣味巩固 ,拓展练习。
四、具体实施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激情
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由学生感兴趣的可爱的乌龟图片引入龟甲,告诉学生:,远古的人们都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有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考古学家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们猜猜,会是怎样的故事呢?设置悬念后,伴着轻柔的音乐开始讲故事。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讲这个由12个象形字所编成的故事时,相机出示象形字,然后让学生猜猜这些象形字,让学生观察,知道象形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图形非常象。这种古老的文字我们叫它“甲骨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最后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些有趣的汉字”,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图画,拼拼音节,读读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同桌。看哪个小朋友在最短的时间里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2.抽学生认读生字。
(三)互助学习,识记字形这个环节中我努力遵循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观察简化字和古代象形字、实物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图文结合识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将生字与生活中所指的事物进行相互对比,从而相互联系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象形字的含义,也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难点。
1、在学习第一组生字时,我重点指导认记“目”字,作为范例。
(1)读字看图:认读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么关系。
(3)识记生字: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目”字的?教师引导:“目”的字型与实物的外形的联系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4) 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同桌合作,学习其他三组生字。
3、学生汇报交流,自由说一说自己认识的生字,教师相机提示易忽略的笔画。,如:“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
4、区分“目”和“木”的字义。出示下列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目光、节目、木马、树木,让学生结合熟悉的事物感知字的意思。
五、趣味巩固,拓展练习:
在巩固生字的环节中,先开火车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这样检查的面比较广,再让学生给孔雀涂色,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最后紧密联系课后练习“我会连”,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意形结合的特点。
《新课标》强调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就必须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学习也会变得很简单。
工作这么长时间,只听过别人的说课,自己说课还是头一回,也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陶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体验活动:当讲到简册的时候,插入体验活动,比较简册和现在的书,有哪些不一样,并交流。
5.聚焦话题: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1.带着猜测和现代的做书材料——纸,穿越到陶泥时代,经历用木棒在陶泥板上刻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在纸上、陶泥板上写一个字,记录写字感受。
2.活动交流。说说在泥板和在纸上写字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
1.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在竹片上写一个字,记录写字感受。
2.活动交流。说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
3.小结:在没有纸的时候,竹片和木片是很好的做书材料。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和了解数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 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能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a(常数)"的形式。正确认识除数不能为零。
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导发现法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上课开始,给出思考(算一算,试一试)能否用估算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学生只能估算不能笔算)
(1) 4x=24
(2) x+1=3
(3) 46x=230
(4) 2500+560x=15000
方程 (1)、(2)的解可以观察到,但是反复观察求解,比较复杂的方程 (3)、(4) 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么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请问:什么是等式?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3个式子是等式么?
(1) x-2=4
(2) 1+2=3
(3) m+n=n+m
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在等式中,等式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等式的性质吧!
(1)让学生能找出等式,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
(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引入课题)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
1、 使学生明确学生的内容和要求。
2、 结合图片天平的例子,让学生形象地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3、 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归纳总结,得出性质
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课本总结规律,得出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相等。
2、提出问题:()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吗?
教师板书:等式性质1 如果教案《等式的性质》 那么教案《等式的性质》 .
等式性质2如果教案《等式的性质》那么教案《等式的性质》 教案《等式的性质》 .
3、得出等式的性质后,为了加深理解,再用具体的例子验证,体现了从具体到形象,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四)、解释说明,学以致用
1、掌握等式性质后,关键在于运用。因此,出示一组口答题,利用等式性质变形。
(1)从x=y能否得到x+5=y+5 ?为什么?
(2)从x=y能否得到x-2=y-2?为什么?
(3)从x=y能否得到2x=2y?为什么?
(4)从7x=7y能否得到x=y?为什么?
2、例1 例2的讲解,让学生会利用 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与方法。
例1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解:(1)两边减7,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 教案《等式的性质》
(2)两边同时加上6,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 教案《等式的性质》
练习(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3)教案《等式的性质》
例2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解:(1)两边同除以-5 ,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教案《等式的性质》
(2)两边同乘以3,得教案《等式的性质》
于是教案《等式的性质》
练习2 (巩固性质2)
(1)教案《等式的性质》
(2)教案《等式的性质》
(3)教案《等式的性质》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等式的性质的探索过程。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为教案《等式的性质》 教案《等式的性质》 形式。
(六)、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习题3.1 第4题
(七 )、后记
从情境创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使课堂气氛变得较活跃,鼓舞我的教学热情,树立信心。我会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形式,同时改正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加有序顺利的进行。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