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通过感悟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使学生树立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信仰。
本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到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藤萝花衰败到茂盛的变化,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构成,层层深入,最后揭示主旨。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品味语言之美,把握紫藤萝花的特征;
2、学会提取关键词分析解决问题;
3、理解作者情感变化,感悟生命的坚强与美好。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的优美句段;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感悟生命的坚强与美好。
四、说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启发点拨
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创情境——赏花知形象——忆花析感情——悟花明哲理——写花作拓展)
(一)导入创情境
(欣赏一组花卉图片)由学校门前的月季花入题。
(二)赏花知写法
1、观看视频,读我所爱
2、小结:这是一树的紫藤萝。
(三)忆花析感情
1、提取关键词明确“这又是一树的紫藤萝。”
2、结合背景理解“人的不幸”
3、分析作者感情(焦虑悲痛——宁静喜悦——遗憾——振奋)
(四)悟花明哲理
1、结合生活体验谈感受
2、小结:这还是一树的紫藤萝。
(五)、写花作拓展
1、老师小诗展读
2、学生创作
3、结束学习
(六)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课后作者的《丁香结》《送春》片段
2、完成一张“学习卡”,建议办一期班级园地(花语人生)
推荐读物:《铁箫人语》
说课体会
说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或阶段,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它能整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说课促使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说课促使教师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本次说课,难点在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这需要我们去找资料,有意识的将信息技术,多媒体运用到教学过程来,这能促进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说课稿 篇2
今天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爱之链》的第一课时,我改变了平常从理解字词到理清文章脉络的教法,而是直奔课文内容,通过三次深入的解读课文,学生获得了许多真实的体悟。孩子们显得异常的投入和激动,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心与真情。
课一开始,我就将爱大大地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看到这个爱字,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故事或者人物?教室里很多学生跃跃欲试:由这个爱字,我想到了原先学习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我鼓励其将故事简要地讲出来;由这个字,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血奶》,主要讲的是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还没有等到我提示,他已经生动地讲了起来,班上的孩子听得特别认真,眼睛直直地盯着讲演者,似乎都被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吸引。紧接着又有几位学生举起手来: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平时为了家不停地忙碌的情景。我想到了全社会为灾区的孩子献爱心的举动。孩子们的发言格外踊跃。紧接着我又将链字板书在黑板上,问道:由这两个字,你又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这条链子是用爱连接起来的。教学就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
第一遍读课文,我鼓励孩子们在读通课文的前提下思考:这条爱之链是由哪些人连接起来的?孩子们开始专注地读起来,不时的在书上圈圈画画。读通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这并非难事,因为课前孩子们都已经进行了适当的预习。然而孩子们却很少会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一些问题?不大一会儿,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乔伊、老妇人、女店主。我乘机将这三个人板书在黑板上,并问道:那么又是什么事让这些人联系在了一起呢?你能将这条爱之链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吗?
第二遍读课文开始了,这一遍读课文与第一遍有些不同,教室里没有朗朗的书声,更多的是孩子们的静思默想和圈画批注。等孩子们大多数完了,我鼓励三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且要向同学们进行解说。(反思)也许是孩子们平时很少有上黑板板书的机会,许多学生争先恐后,我任意请了三名学生上黑板。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几个上黑板的学生还要精雕细刻,他们用一个个箭头表示着传递爱的方向,画了大大的心形表示一份份真情,还有许多简炼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在后来交流中,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全班阵阵掌声。课文的脉络就这样在读读、画画、说说中,很轻松自然地掌握了。
第三遍读课文,我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黑板上的爱心示意图,用自己的话来简要复述这篇课文。先是同桌两人互相交流,后来是全班交流,因为第一遍、第二遍孩子们与课文亲密的接触,孩子们不仅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早已了然于胸,而且对其所要表达式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深刻的感悟,所以在此时的交流中,更多的同学用的是自己的直白的语言,真切的情感投入将复述环节的教学推向了本课的高潮。这时,为了渲染气氛,我为孩子们播放了一曲《爱的奉献》,孩子们说着,听着,想像着,思考着,他们俨然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抑或来到了某一灾区的摹捐现场,正向灾区的人民奉献着自己爱心。爱的潮水在课堂上轻轻的流淌,从课本上,流到了孩子的眼睛中,流进了孩子的心田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爱之链》说课稿之一,爱之链,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的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八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电学内容的开篇,而本节中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三个部分的内容又直接影响到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的学习,所以本节为初中电学部分奠定了基础。
本章包括五节内容,第一节中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为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而本节中电流的形成和方向及电路的构成,又是后面学习第三节串、并联电路、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基础。因此,本节也是本章的核心。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及方向。
2.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知道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能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电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画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安全操作意识。
2.在讲解电源知识时,通过对电池的了解,提高学生关心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和电路的概念是电学部分的基础,而电路的连接又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我将“电流的形成及其方向和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将“电流的形成”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并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对“电”还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手段来认识电流,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路。
三、说模式
本节课属于物理规律新授课课型,本着变“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让学生“学会”为 让学生“会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因此,教师要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1.主动参与性原则:
2.合作学习性原则:
3.开放创新性原则:
4.实际应用性原则:
5.针对集中性原则:
科学地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建构自主探究性的教学策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1.自主备课策略
2.恰当导引策略
如:在“介绍电流的形成”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学生分组实验,并类比水流的形成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电流的形成。
3.科学设问策略
主要体现在“认识电路的组成、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这些教学环节中。
4.动手操作策略
如:在“认识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组成” 这些教学环节中,我把课本的想想做做改成了学生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5. 及时调控策略
在大班额授课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
四、说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30分钟),这一环节主要由“介绍电流的形成”、“认识电路的组成”、“学习画电路图”、“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四部分组成,时间安排分别为10分钟、5分钟、8分钟、7分钟;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5分钟);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2分钟);
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6分钟)。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荷”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及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通过第八章来研究,首先学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单元导入,引出所讲内容,让学生把所学相关知识前后联系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接着在投影片上出示学习目标,使
学生学习有了方向,促进学生在下面的各个学习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
(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首先,利用教师给出的一些器材即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电铃和一些导线,先后两次连接电路,分别使小灯泡亮、电铃响。
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首次连接电路,所以教师在实验前要提醒学生注意(1)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和安全操作意识。
实验结束后让完成“灯泡亮”、“电铃响”的学生展示电路,教师设问:“刚才连接的两个电路中有哪些共同的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出电流的形成。即在电池的推动力下,电荷做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接着让阅读课本37页第三、四自然段内容,了解电流的方向。并回答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电流方向是如何规定的?(2)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然后,教师再次设问:“刚才连接的电路中有哪些元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电源、用电器、开关,开扩学生的视野,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接着展示电饭锅内部的复杂电路,引出画电路图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的 现象入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学生首次学习画电路图,所以对学生要求规范十分重要。
最后,教师再次设问:“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引出电路状态的介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短路带来的危害,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讲完如何画电路图和电路的三种状态后都设置了相关练习题,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回顾、梳理,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题目设置要有梯度,难度适中,充分发挥二人小组的作用,以互批互改,讨论批改的形式进行,在批改中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为什么错。通过检测,教师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有所了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和调整做好了铺垫。
五、说板书
板书分成主板和副板两部分。主板呈现了本节课讲述的主要内容,副板为讲解巩固练习留了余地。这样设计突出重点,达到纲要信号化。
六、说评价
依据课标的要求我主要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注重阶段性和有效性,增加反馈性。主要以测验的方式进行。如讲完如何画电路图和电路的三种状态后都配备了相关练习题,另外本节课结束前,还设置了当堂检测。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强化动态性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如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要给与肯定和表扬,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避免轻视、为难和伤害学生的情况出现。在用干电池、小灯泡、电铃、开关、导线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做的,是否能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并归纳结论等。通过评价,教师要发现教学设计或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重视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实现学生间相互评价。
七、说开发
1、文本课程资源:在进行本节教学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新旧课标,对比了人教版新旧教材,翻阅了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精选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实验室课程资源:本章教学中运用实验室专门配备的仪器,做了“使小灯泡亮起来、电铃响起来”的实验,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资源:图片、动画、视频等都是常用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章也充分利用了这些。 4、社会教育资源: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社会资源,备课时我登录了一些权威的教育网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自己的教学。
以上就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节课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名作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二、说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 文以入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识3个生字理解“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课前,我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我借助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而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个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我采用学生熟悉的古诗《游子吟》导入,让学生读读这首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慈母,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用学生熟悉的关于母爱的一首诗导入,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缓和紧张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让学生填写课文出现的重点新词,让学生自己发现如何概括主要内容,一举两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新课标强调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这个环节主要有三步:
(1)围绕一个“酸”字,自己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读起来酸溜溜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教师巡回与学生个别交流,掌握学生自主解读情况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2)交流学生自读,教师适时点拨我和学生一起抓住四个重点语段,分成四个版块,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默读、齐读、比较读、引读等形式的感情朗读中增进体验,升华情感,丰富了文本内涵,凸显情感体验阅读方法在此类课文教学中的无可替代功能浓浓的慈母情,深深的爱母情洋溢课堂,课堂成了学生、教师自主宣泄情感的场所。
(3)学生有感情读出其他让自己读起来酸溜溜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既给了学生展示的机又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补白练笔,体验情深
创设情境,我攥着母亲的血汗,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无私而伟大的爱,跑了出去(音乐起)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进行补白练习交流时,教师适当板书词语,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唤起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升华情感。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后,自我感觉还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效果还行不过,我觉得自己上课时,教学语言还可以进一步精炼第三环节的交流时,如果以适当的导语,引导学生自己读出探讨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效果会更好四个“立刻”如果采用换词体会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工作的单调和枯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忙碌加深对母亲的艰辛的理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说课稿 篇5
各位专家、同行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早发白帝城》,严格地说,应该是《纵横码与〈早发白帝城〉》,又或者是《以纵横码支持〈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下面我先简单介绍我们子课题的研究情况
一、子课题的研究情况。
我们的课题全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利用纵横输入法支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描写了诗人流放途中获赦,乘舟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 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接着,我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古诗。
首先,我示范学法,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李白流放途中获赦的兴奋心情,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我的设计意图是: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