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5-29 22:49: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一篇基本阅读型的课文。

  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通晓背景,整体感知全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疏通诗文,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3、 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深入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解读法

  三、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作者简介(生平略、作品风格详)、写作背景(利于学生理解诗文)

  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体会诗句的语气,语调与长短句式变化的关系。

  分析课文:从题目的“难”字着手,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呢?“难”在哪里?文中有多少处直接提到“蜀道难”的?我到这里为止提了三个问题,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来,等我们在疏通完课文之后,再解决。但是第三个问题,学生是很容易能够回答得出来的。因此我只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我的第三个问题,顺着这个问题,看看作者在文中三处直接提出的“蜀道之难”是否一样。这样,就进入诗文的疏通了。

  教材的注释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疏通诗文。在诗文的疏通时,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重点诗句、字词,多让学生尝试着翻译,我及时点评、引导。同时还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句,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特点。

  课文从三个角度写了登蜀道之难,而每一段刚好为一个角度。在疏通完一段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来。这里就是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和“难”在哪里这两个问题了。

  第一课时疏通到课文的第二段止。

  第二课时

  按照第一课时的方法疏通第三段。

  结合课文当中的诗句让学生说说诗歌是怎样体现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

  总结《蜀道难》这首诗的重点字词,再次理清“三难”。

  布置作业:

  出默写题,课后再背诵课文。

  总结:

  我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诗歌当中的“三难”,以此为线索,展开诗文的疏通。对于诗歌当中用来表现 “三难”的诗句,也是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体现。所以用这些诗句可以总结出“三难”的结论,也可以用这些诗句赏析李白的诗风,让学生欣赏对蜀道难的想象和描写。学生在读懂了诗文才能够赏析,但是我们也可以融赏析于理解的过程当中。

说课稿 篇3

  本文通过“我”的发现,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着、专注,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课文内容平实自然,却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教学中应挖掘这个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从而受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影响。

  大海、小鱼、小男孩都是小孩子熟悉的事物。一个天真的举动,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利于挖掘儿童的生活经验,努力实现情趣交融。教者应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思考中相互影响,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所以本堂课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创设说话情境,训练学生口说我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合理的拓展机会,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一个思想争锋的平台。把课文延伸并拓展,加强对话。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想象,巧妙地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仅丰富了词汇,发展了想象力,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融情于语文训练,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新课标“重积累,重迁移”的思想。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想象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平等对话

  营造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的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这种适合学生“激活思维”的氛围。使他们产生答错了也没关系的安全感,做到愉快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

  2、走出课本

  拓展空间本片段搭建了包容学生生活经历的教学平台,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带到课本的海洋里,让学生自由地汲取、积累,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根据生活的积累来描述内心的想法,广泛地积累书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在对话训练中有话可说。

  3、想象训练

  激活思维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挖掘一些语言训练点,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又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于“想象”的训练。我始终相信,只要是一个好的拓展点,一旦展开,孩子们的想象肯定是瑰丽而神奇的,超乎大人们的驰骋空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多给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所以课后作业我设计了让孩子们续写这篇课文。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确定、教学过程及设计、教学效果预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共分为五节:血液和血型、血液循环、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体能量的供给。本章内容较多,在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动,它和人体的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由血液完成,血液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内容中血型的鉴定以及相关的输血知识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密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为学习人体其他生命活动奠定基础,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㈠知识目标

  1.说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

  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㈡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上均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在知识的内化、思维与判断上还是存在一些局限,对于某些知识的获取和内化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本节课中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和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配以学生发现总结归纳老师完善细化、师生

  讨论交流、老师讲授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

  设计思想:知识源于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知识宝库。从小到大,学生一般都有受伤流血、抽血或验血的经历,从各种媒体中也会获取到一些有关血液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对血液的认识,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血液属于什么组织?

  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

  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

  失血过多为什么要输血?

  ??

  设计思想:用一连串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想探究了解血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方案: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然后播放视频《人血液 分层实验》后,请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水(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知识的获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动作结构和活动结构逐步内化的。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亲眼看到血液的分层现象,将学生卷入探索情境,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思考和描述表达活动。

  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认识它们。

  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

  方案1: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P39课文相关内容,

  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先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差异,再从

  理性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化。

  活动三:我想我说

  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

  方案: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思想:通过归纳活动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用表格能简洁明了地归纳知识体系,在对生物基础结构生理知识的学习中非常适用。

  活动四: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再由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血常规化验单进行分析。这时教师通过投影提供“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

  能力为目的,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解读活动中,通过活动结构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学生对“血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解并关注血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合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分层现象

  (约占90%)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约占2%)

  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45%) 血小板

  红细胞

  2、人血涂片的观察

  蛋白含量过少(少于100g/L),人就会出现贫血。(课本39页)

  设计思想:本板书中采用了知识框架结构,使得知识结构系统化,表格的使用使得知识的对比清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以上就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希望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给以批评指正,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

  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