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荀子的《劝学》,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依据、课后作业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说明。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二、基于此,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首先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其次说学法:
1、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正确并流利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意。
4、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并熟读成诵。
五、说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说教学流程:
结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还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的导语是:
(二)荀子简介
(三)解题:“劝”的意思为鼓励,劝勉,在文中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四)接下来我将以三个活动贯穿本堂课,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
活动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虚词,疏通文意。具体操作如下:
1,听录音,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错误,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朗读课文。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并强调易错的字词,如槁暴,輮以为轮的輮,金石可镂的镂等,并趁机让学生释义。最终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在黑板右侧板书重点字词)
活动二,四人小组合作制定本文提纲,明确文本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大部分同学可以找出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既学习是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停止的。进而提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论点出现的规律,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尾。
2,根据以上结论,四人小组合作,自列提纲,充实论据。明确学习的意义是用了四个比喻句,学习的作用用了五个比喻句,方法态度用了十一个比喻句。
带领学生以学习的意义四个比喻为例,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找出蓝——青 水——冰 直木---轮木——直 金——利(并板书)
上面提到的前两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后两个是改变自己。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 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对“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的学习,并由学生补充完整板书。
3, 由此得出本文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并提问学生:比喻论证有什么好处?
明确:可以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七、说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现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处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八、说课后作业:背诵全文。研讨与练习。预习新课。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
1.彩图:苹果、香蕉、彩虹、太阳、沙滩、大海等
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
(二)知识准备
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2.演示法(欣赏作品)
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
让幼儿辨认。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红、橙、黄、绿、青、蓝、紫)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
3.教师再次讲故事。出示彩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
(1)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则尝试了理解在先,欣赏在后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欣赏,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教师设疑――幼儿猜测――揭示答案的手法,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2)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传递给幼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已初步了解光线宝宝由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再次以提问的方式给幼儿设疑,并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光会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也符合《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待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光与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故事。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内部智力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增进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选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进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的交织在一起,通过视听结合、交流、表达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说课稿 篇3
科 目:
高中通用技术《识图与制图》说课稿
课 题: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综合性强的学科。他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现行省编高中劳技城市版的《识图与制图》便与数学、物理及美术有诸多联系。《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节便是《识图与制图》的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及绘图工具与用品的使用和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将物体大小完全表达清楚,本节安排了三视图的内容。三视图与前面所学的正投影法有紧密的联系,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质是正投影法。三视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是表达一个立体物(机体)形状大小的基本方法,后面将要学的剖视图、零件图等内容都是三视图做基础的,故本节教学在第一章及整个机械制图学习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严格按制图标准画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增强学生间相互帮助、协调工作的能力。端正实践操作态度。
2、身心健康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注意眼、手、脑的协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
3、审美情趣目标: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造美,注意操作环境美,追求模型制作美。
4、基础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立体图看懂物体(机体)的三视图。
5、操作技能目标:
能根据三视图及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制作立体模型。
三、说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三视图的形成及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与物体对应的方位关系。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立体图看懂三视图。
3、教育结合点:
通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两人合作做模型,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并培养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学风。
4、教法选用:
根据本节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揭示其形成本质。运用练习法巩固所教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操作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解决问题。
5、学法指导:
A、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演示及教师的实物演示,体会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B、积极思考:随教师讲解及演示、思考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体会其实质。
C、认真归纳,大胆实践:积极配合教师活动,认真归纳大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会理论。
四、说教学思路
1、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进程,在此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制图的基本规定,掌握了绘图工具及用品的正确使用,学习了正投影法及视图,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特征和视图的概念与特点,而对如何科学而概括地表达物体(机体)的准确形状与大小,还有待本次的学习。前面视图及正投影法对本课的学习有极大的铺垫作用,非常利于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
2、教学安排:
A、本节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并进行看立体图、补画三视图的作图练习。第二课时,则根据立体图与三视图,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强化三视图的相关知识。
B、学生实践操作采用两人一组,自行合理分工,共同创制模型,让集体智慧得以发挥,协作精神得以体现,进一步提高创制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识图与制图教案
教 者:马学品
单 位:长沙市雅礼中学
课 题: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正确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主体图看懂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及三视图的位置、投影及方位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主体图看懂三视圈。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棋型。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主体纸盒,如果现在要仿造一个一模一样的纸盒。那你必然要进一步了解其构成因素及具体尺寸。然后根据其各个构成因素的形状及尺寸,才能创出这样一个一模一样的纸盒。为了方便表现,我们通常用平面图来表现立体物的.特征并标注尺寸。这是一个立体的纸盒,我们能不能用平面的形式将其准确的表示出来呢?可以!看,这不就变成平面了吗?(出示纸盒展开图)那像这样一个多面体能不能用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当然可以!(出示多面体展开图),这不就成平面了吗!你们看看,这是不是太麻烦、太复杂了呢?如果换成这样一个无法展开的实心的机体我们能不能展开图形而简洁明了的表现立体物体的构成关系呢?可以!这便是运用机械制图学中的三视图来表达!(出示课题)
二、复习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有关正投影的知识。
(课件展示:正投影的三个投影特;①真实性、②类似性、③积聚性)
由于正投影法投影具有三个特性,我们用正投影法的一个投影是不能将物体的构成关系表达清楚的,(课件演示不同物体的相同投影)我们同时从不同方向对物体进行投影。又会怎样呢?瞧,这相对于前面一个投影来说,大大增强了我们认识物体的准确性。但,仅靠这种投影图还是只能表现物体的外部轮廓,而对物体的内部构成却没有准确表现。为了改变这种不足,机械制图学中又引入了“视图”这一概念,所谓视图,就是以我们观察者的视线作为互相平行的投影线,将物体运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反殃物体内外部构成关系的平面图。如,这样的物体,其视图便是这样的。(课件展示)细心的同学便会发现,这样三个不同物体的视图都是一样的。可见,一个视图,是不能准确表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那如何才能准确表现物体的准确形状太小呢?这便得学习三视图。
三、新授
1、三视图的形成
何谓三视图呢?
首先,我仍应构建一个能概括而科学反映物体投影特性的三投影面体系。这个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互相垂直和相交的平面构成,我们分别称之必正面(用“V”表示),水平面(用“H”表示),侧面(用“W”表示)。
构建好三投影面体系后,我们将要表现的物体置于这个三投影面体系中。分别由前往后向正面投影画视图;由左向右侧面投影画视图,由上往下画视图。这样,便分别得到正面上的主视图,侧面的左视图,水平面上的俯视图。然后移开物体,隐起投影线,便得到三个位于不同平面的三视图。但,这样不便于平面表现,于是,我们再将这个三投影面体系,分别绕OX及OZ投影轴展开。这样原来处于不同平面的三个平面视图便展现在现在了一个平面上。我们隐起投影轴。便得到了物体这样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我们称之为三视图。教师辅以实物模型再次演示,强化知识。
2、三视图间的关系
〈1〉、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A、主视图保持不动
B、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
C、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结合课件教学)
〈2〉、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
A、主、俯视图长对正
B、主、左视图高平齐
C、左、俯视图宽相等
〈3〉、三视图的方位关系(结合课件,分析、标注、学生思考)
A、主视图表上下左右方位
B、俯视图表前后左右方位
C、左视图表上下左右方位
〈4〉、三视图的关系
包括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及方位关系
3、三视图实例
(课件展示,拓宽学生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化知识)
四、三视图实例练习
(课件展示,课堂联系内容、教那引导、学生思考、自绘三视图、课堂解答)
五、知识小结
实践活动部分:(第二课时完成)
一、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课件(六个方向展开式)
引导学生分析立体物和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强化上节课内容
二、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作模型(见p12页)
1、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及要求
2、指导学生准备好工具材料并强调安全操作
3、引导学生分析三视图找出每个视图所表示的不同平面
4、指导学生按三视图,分别画出十个面形状并标上尺寸
5、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模型制作
三、学生思考:
若换用厚泡沫获板材,该如何作出符合形状及尺寸的模型呢?
四、学生换用泡沫板结合P12页三视图和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作一实心模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快捷的做好符合要求的实心模型呢?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三视图整合成立体图的过程。)
五、教学小结:
作业评优及操作现场的清理。
1、知识小结:
2、结合作业评优:指出本次课的操作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成功之处给与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体现自我价值,并不断超越自我,这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操作现场的清理。这一过程在劳技教学中显得很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事虽小意义却很大,故万不可忽视。
我认为劳技教学贵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寻找一种体验,而并不是要学生去效仿工人制作一件精致的工件!新的课程理念,我认为应给学生设置一些实践中的难点,让学生自己主动解决一些问题,而我们仅教一种解决的方法,一种创新的意识,激发一种创新的欲望。这远比带着学生一步步操作重要的多!
说课稿 篇4
一、课题级别及名称
我参加的课题是市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均衡状况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
二、承担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的成果
营养均衡是该课题的核心概念,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在均衡营养方面因各种原因存在很多问题,由此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当前一些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些营养不良、肥胖儿甚至乱食“垃圾食品”致病的现象,我们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目前的营养摄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个保证农村学生营养均衡的、符合地方实际的膳食方案,因此,我在这个课题中主要承担了“学生膳食均衡营养”方面的研究,重点将研究内容放在“一周营养食谱”的制定方面。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学生在营养均衡方面表现不尽人意。农村学生中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其饮食基本处于盲目状态。学生中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没有均衡营养观念导致膳食不考虑营养搭配;学校领导及食堂负责人对学生膳食营养的均衡摄入根本无暇顾及或者根本不考虑: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导致就餐的随意性;学校还存在着乱吃零食现象。这种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和管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营养均衡,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现实不容乐观,为农村学生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营养食谱很有必要,我们得出的研究成果有:
1、提高学校、食堂、家长和学生对营养均衡的认识;
2、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摄入现状,使其膳食趋于平衡;
3、找到适合本地农村学校的膳食食谱和管理策略;
4、营造学校、学生、食堂及家长目的一致的和谐关系。
三、本节课内容简介
本节示范课所展示的《我们的瓜更甜 鱼更香》是我为本课题成果的推广设计的一篇报告,做此报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营养均衡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地方一些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为他们接受地方一周营养食谱作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校、食堂、家长都关注学生的膳食,为学生的均衡营养保驾护航。
四、研究成果在本节示范课中教学片断中的体现
片断一: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我是充分体现到了第一个研究成果的达成,我首先给出一组数据:xx中学研究前后学生就餐带饭具的比重分别为60%和95%,然后让学生思考就餐不带饭具的原因和影响。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
我是这样向学生设问的:“同学们,你们说就餐不带饭具的学生是怎么吃饭的呢?他们所食用的食品有哪些呀?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膳食方法对健康有利吗?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并对问题利弊进行权衡。
不少学生回答:“他们吃馒头夹火腿!”“馒头夹鸡腿!”“馒头夹豆条!”我顺势问:“长期吃油炸食品或者腌制豆品有什么危害啊?”学生们经过思考,再加上我的讲解,最后明白:油炸食品或者腌制豆品含有有害物质,会影响消化甚至致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危及健康。于是我及时导入:“那么什么样的膳食才是科学的'呢?”学生再次进入了思考中。这样学生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了反思,提高了他们对均衡营养的认识,追求营养均衡才会成为可能。
片断2:升华成果 实践操作
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了课题研究中的第二、第三个成果,通过背投我向学生展示了xx中学一周营养食谱,让学生观看食谱上显示的食品名称,讨论下这些食品的原材料产自何处,他们发现这些营养食谱的原材料大都产自本地,当我向他们介绍了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后,同学们的脸上挂满了自豪。
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来思考:
你知道什么蔬菜最有营养吗?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摄取一定量的肉蛋奶呢?
为什么要摄取一定量的粗粮呢?
柴鸡蛋为什么比圈养鸡下的蛋有营养?
马铃薯和大豆相比,谁的蛋白质含量更丰富呢?
你会接受学校和食堂为我们制定的营养食谱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我的讲解,同学们认可了营养食谱,在接下来的一周营养食谱的实施下,就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摄入现状,使其膳食趋于平衡。
最后我用结题报告中的一句话结束本课:同学们!农村经济是不如城市,但农村的稻米更香;农村的瓜果更甜;农村的牛奶更浓;农村的蔬菜更绿;农村的鱼更肥、猪更壮;农村的鸡蛋更富有营养…… 总之一句话:农村的食品更养人。
说课稿 篇5
1、问候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地理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接下来开始我的试讲。
2、开始部分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东北么,东北有大片大片的黑土地,有雪松以及其他自然景色,大家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么,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学习。
3、准备部分
1、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师:在走进东北之前,我们思考一下任何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都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生:因地制宜。
师:根据这个原则,发展区域农业一般有哪些步骤?
生:分两步。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过渡:现在,我们通过一段农业发展纪录片来认识东北,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东北地区的农业情况?
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师:请同学们结合东北地区的位置图,描述出东北地区的位置特点和范围。
生:东北地区基本都位于40°N以北,120°E以东,范围上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间5分钟。
生1:雨热同期、充足的光照和昼夜温差大,热量相对不足导致农作物生长期长,这些因素都以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生2:由于热量条件不足,农作物的病虫害较少,有利于当地发展绿色农业。
生3:虽然因为受热量限制导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但相对集中的农忙时间和较长的作物生长季节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更长、更集中的农闲时节从事其他工作,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
生4:热量不足,制约了农作物的品种只能是喜凉作物,相对有限;其次,制约了耕作制度,只能达到一年一熟;最后,由于气温低,在春秋季的低温冻害和漫长的冬季严寒都是对东北农业的发展不利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和土壤类型的分布,分析地形和土壤因素对东北地区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生: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这位东北地区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条件中,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广布且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业生产。
师:除了自然条件之外,还有社会经济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生:良好的工业基础能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和市场;发达的交通条件能够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机遇;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4、基本部分
过渡:现在请大家通过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然后进行分享。
5、延伸部分
师:查阅资料,对比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农业类型的分布及其原因。
6、结束语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完毕。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上天的蚂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以“努力”为主题展开。《上天的蚂蚁》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对比巨人和蚂蚁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初步发展。学习中喜欢动手操作,乐于合作交流,大部分学生能比较主动地探索新知,课堂表现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有较好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的品质。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此环节首先我是在复习完字词的情况,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
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紧接着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并思考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举手告诉老师。接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3自然段,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是一棵什么树,并且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学生积极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进行学习另外一种阅读课文的方式:默读。从而知道了阅读不只有出声读,让学生能够快速阅读,以最快速度找出答案。设计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的大脑活跃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找出最准确的'答案。紧接着还设计了让学生们大胆踊跃地进行说话训练,为我们今后的作文训练打好基础。最后,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表现,让学生积极大胆发挥想象来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身上的品质,从而来鼓励我们的学生也要向好的一面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很好的完成了。
<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导学案,来进行检测学生对这节课的认真,掌握程度,从而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更进一步的改正与提高。
<四>回顾总结
此环节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们能够懂得有志者事竞成,没有比天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做一个像小蚂蚁一样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勇敢地对它说:"我能行!"充满自信,努力进取,才能走向成功!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二、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三、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教育意义,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整体回顾 ,复习导入——初读启示,质疑——自读自悟,解疑——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课中,我先要求学生读标题,说说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接着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为切入口,牵动起因,经过,继而层层剖析:感悟放鱼的“难”, 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理解父亲的教育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这种直奔中心,变序教学法,避免逐段讲解,节约了教学时间,突出“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更”这个重点,突破了“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发”这个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明性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殊是逆向思维能力。然后,我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34年后的作者,此时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发生深切的体会。最后,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说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的“鱼”吗?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就让凝聚着作者灵感、豪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绪、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力世界中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构造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重点及教师教学的过程,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有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人们要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
指导学生自学。
三、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导入
以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导入新课,并指出与其它课文的不同,有小标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即: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桌检查生字词。
2、快速浏览课文,这两篇课文各讲了什么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的意图是指导学生自学,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主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在汇报时有说不好的地方我适当点拨、指导,在汇报感受深刻的句子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谈体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朗读。在学生体会了重点句后,我又让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整合知识,深化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这两篇短文的主人公——林务官和科学家们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的节目录制,面对镜头,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两篇短文的主人公再认识,深化文章主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两篇小短文的标题,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无知违背、认识利用(自然规律),违背就会受惩,利用就会受益,简单明了,也富有概括性。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来交流语文教学思路和具体做法。我说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蜡烛》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深入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蜡烛》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挣扎的老妇人几乎耗尽所有的心力埋葬苏联红军,并将一对凝结着爱的蜡烛点在红军战士的坟头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超越国界的母爱,欣赏文章悲壮的意境,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三个维度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合一。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因此,我给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b、了解文章中“蜡烛”故事的写作背景,了解通讯这种体裁 (以上两点较为简单,学生自己能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所以我把它们在课前预习环节。)
c、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从互联网获取有用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体验感悟课文中超越国界的母爱并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解读世上最宽厚的母爱,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给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要让他们自己去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相关信息。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初步具备利用网络的能力。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体验、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师要鼓励他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歌激情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诗歌激情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课前,我设计了一组诗歌,由此引出课题《蜡烛》。这是老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并为下面课文的意境营造氛围。
第二环节是:听读课文,提出任务
首先我采用传统的电教手手段听录音的方法让学生听读课文,并带着问题边听读边思考。我主要就是用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来三个问题依次是:
①这是一对什么样的蜡烛?
②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
③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
第三环节是: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这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第一个问题非常简单,应该说所有的学生在听读完课文后都能很快地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也就激起了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虽然简单,但却是教学面向全体的需要。第二个问题是: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很快的答出老妇人点蜡烛的过程,而忽略了前面老妇人埋烈士的很多文字,这就要教师提醒学生:老妇人一开始就点上了蜡烛吗?有了这个问题的铺垫,学生能更细致地,更深入地再次阅读。那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了解了这篇叙事性作品的故事情节了。第三个问题是: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这个问题更为深入,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面完整地答出来。因为这涉及到作品的主题。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在必要的话,教师还要补充地讲解一下,因为光靠学生课前查资料是不够的,有些学生可能偷懒了。
第四环节是:品味语言,感悟意蕴。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二问。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富有深意的,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教师把这个问题安排在了第四环节,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就变得容易多了,教师只须作必要的补充就行了。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检查前一环节中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了解了多少。了解文章的主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对这个教学重点的加强。
第五环节是:个性阅读,交流体验。
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导学,那么这个环节就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部分,细细品读,说说它为什么感动了你,”这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一问。最感动的部分肯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体验,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后一个问题相对来说就难多了,“并想想这样感人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这涉及到写作方法,所以教师适时地作了点拔和适当的讲解。
第六环节是:小结。
通地教师的小结,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本课的学习所得作一个系统的回顾,使零碎的知识变得有条理起来,有利于记忆的巩固。
第七环节是:作业
最后的作业教师安排的是课后练习三。这是一个写作练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这节课是以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并把课后的两道练习巧妙的穿插到课中,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使用现代化的课件,但守住了阅读教学的灵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