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1 11:30: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欣赏与设计》。

  2、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3、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网络具有浓厚的兴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概念性教学比较抽象,仅仅借助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工具不易于学生理解。计算机能动态地展示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可以突破平日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选择在网络环境下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教学。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中的作用。

  ? 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精美图案。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感受图案的美。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设计精美图案。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教学中借助动画的直观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创设主动参与的环境,运用媒体技术体验移动知识的生成,突破靠单一讲解带来的不易于理解的重难点,从而促进认识的深化。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课时用PPT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内容。在这组图中我安排商标、沙发、壁纸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或是分别由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图案,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把教学内容放入到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索引出当前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实践活动

  在动手实践部分,我又设计了“感受”“设计”“欣赏”三个环节。

  感受环节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运用图形特点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练习:在点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画出已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课的难点是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设计精美图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形象地呈现过程,在“设计”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了由一个图形平移、旋转之后得出新图案的过程,让图像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等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把计算机当作数学学习的工具,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素材,自主创作,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而且精美的图片素材也能激起学生的设计兴趣,为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欣赏”部分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图片中能数出几匹马,之后思考:这幅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效果,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这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 首先展示教师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各种不同的图片资料,再次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获得更直观的经验。接着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资料,进行交流讨论。

  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是不断涌动的,网络世界知识的容量是无限的。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图案的美,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

  四、评价

  本课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一节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了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入手,在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我们的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也因此而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会让我们的学生收获更多。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⑴ 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⑵ 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⑶ 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⑷ 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⑸ 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⑹ 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

  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内容:《地毯下的尘土》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勤劳能干、诚实善良的小姑娘形象,并且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述告诉我们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2.说联系:这篇童话为本单元的第二篇,是紧承上一课《骆驼寻宝记》的又一篇充满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对儿童很有教育意义。

  《课程标准》里提到&ldqu;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教材处理:这篇课文比较长,按教参要求一课时完成,如不事先预习,教学显得过于仓促,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做了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辅助用书进行预习,内容包括:作家作品、掌握生字生词、熟读课文、理清情节等。

  学生在课前认真、充分地预习本文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是让学生变&ldqu;要我学&rdqu;为&ldqu;我要学&rdqu;的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

  4.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找出文中对米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进而学会分析米妮形象

  ⑵、知道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⑶、通过观看视频能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米妮的形象及这篇童话的意义

  教学难点: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及小姑娘米妮两次观望窗外的风景说明了什么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ldqu;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rdqu;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问答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可采用问答法;对人物形象的归纳可采用讨论法。《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分析也并不难。且《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ldqu;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习任务最终还是要落到学生身上,因为&ldqu;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rdqu;。《课程标准》的理念是&ldqu;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dqu;,因此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的内涵,并对其表现手法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课程标准》里提到&ldqu;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独立获得一些知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将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并能够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rdqu;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弄清楚这些描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ldqu;预习检测‐‐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标检测&rdqu;的教学思路,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一)第一步‐‐预习检测

  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字词进行了预习,所以在学习新课前要检测一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其中生字词,初一就占了 很大一部分,因此学好字词是初一教学任务的重点)

  具体做法:在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对学生分层次考察的做法,也就是每组中1号2号的学生能用教师出示的几个词语造句;3号4号的同学能说出书下注解中词语的含义;5号6号同学会写出书中涉及的词语

  第二步‐‐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以下十个词语:

  同情 自律 责任 友谊 工作 勇气 坚韧 诚实 信仰 忠诚

  1、以上这十个词语中,你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初一的学生对这几个词语并不陌生,而且对这几个词语会有自己的理解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介绍《美德书》。其实,这十个词语被认为是人类本性中永久不变的最基本的十大美德。

  有一本书专门讲述了这十大美德,这本书就叫《美德书》,该书里面收集了许多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书厚近800页,目前该书已经重印了40多次,世界十几种主要语言都已经有了译本,并被改编成了电视片。

  3、书写标题及作者 地毯下的尘土 莫德.林赛 美国

  通过创设这一环节激发同学们学习课文的欲望并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4、出示本文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找出文中对米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进而学会分析米妮形象

  ⑵知道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⑶通过观看视频能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米妮的形象及这篇通话的意义

  教学难点: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及小姑娘米妮两次观望窗外的风景说明了什么

  第三步‐‐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ldqu;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rdqu;。可以说,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几乎是所有的课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前提。主要教学步骤如下:给学生5分钟时间精读课文,可以按照教师给出的温馨提示来说,最后增加难度,用一句话概括出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能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初一学生的基本能力,要在不同的课文中反复强化,用梯度式练习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第四步‐‐探究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六个小题

  1、你认为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段落或句子看出来的?(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条理。用上这样的句式:&ldqu;她是个____的孩子,文中第__段这样写道:_____&rdqu;)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ldqu;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rdqu;

  2、课文中描写米妮勤劳能干的句子很多,找出句子并加以体会,并指出哪些写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会说出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进而引导启发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古文《陌上桑》中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ldqu;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rdqu;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ldqu;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rdqu;这样的侧面描写,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通过这样的引发联想学生更加深了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理解。

  3、文中两次写到小姑娘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4、课文的标题为&ldqu;地毯下的尘土&rdqu;,它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试为课文另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3题和4题是本课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时候,当学生理解不太好的时候我会适时介入,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两道题的理解。

  5、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一想我们除了本文说的美德外,还有哪些美德我们要具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式的总结

  6、讲一讲你所知道的古代诚信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此环节锻炼学生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第五步‐‐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因为本课重点学习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为了学以致用,我让学生观看一段科比投篮的视频,让他们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投篮的过程,学生只要认真观看,写一小段话应该不是特别难。写完后学生朗读点评。

  最后教师小结:本课我们通过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学到了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以后的日常写作中去。

  第六步‐‐达标测评

  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我利用本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进行达标测评,在这个环节对于习题的设计我也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上也体现了层次化。具体做法是:给学生三分钟时间独立做题,之后教师抽号检查。

  本节课我本着以&ldqu;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rdqu;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让给了学生,把课堂的舞台还给了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他们演绎课堂的精彩。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的定位和作用

  1、教材基本介绍:

  歌曲《小青蛙找家》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教材第七课《小精灵》歌曲短小,节奏简单,通过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模仿小青蛙的鸣叫,表现了小青蛙活泼可爱和憨态可拘的音乐形象,其中,以无音高说唱形式出现的每句尾的“呱”字的出现,更烘托了几分俏皮的味道。

  2、学情简况:

  该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等枯燥的音乐知识用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运动联系起来,如能将四分音符念成走,八分音符念成跑跑,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按照一定的节奏比较连贯地念一些节奏短句。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把握我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大胆进行歌表演,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节奏创编歌谣。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材的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在情景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并能有表情地进行表现和二度创造。

  2、教学难点:本课,我将难点分散为三个部分

  难点一:引导学生用“走”和“跑跑”整齐地朗诵青蛙跳的节奏。

  难点二: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创设情景表现音乐。

  难点三:启发学生通过模仿启发动物的的叫声以及行走节奏来为歌曲填词。

  (四)教学理念以及教法与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中,我遵循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兴趣导入法,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我在开课部分运用了带着大家去交游

  2、情景引入法:在新课教学部分,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开始新课,将学习贯穿与游戏与故事之中,环环相扣吸引学生。

  3、启发诱导:在歌曲处理和创造部分,学生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和行走节奏为歌曲填词。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聆听法,通过多次聆听来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以下几部分呈现:

  1、课前律动和发声练习2新课学习和难点

  3、歌曲的创造表演部分4、结束部分。

  下面简单的说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律动和情境创设发声练习

  在律动中教师带着大家去交游,通过荷塘里听见青蛙的鸣叫引入发声练习。

  二、故事引入课题

  本环节通过学生通过观看FLASH,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下青蛙找到自己的家,突破第一个难点。

  三、学唱歌曲

  本环节通过学生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初步接触歌曲,感受音乐形象。通过教师演唱,学生熟悉歌曲,模仿小青蛙的鸣叫,通过师生接龙,逐步学会演唱歌曲,通过启发,用声音和动作处理歌曲并能声情并茂唱歌。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和创编歌词

  这个环节将体现本课的另外两个难点:教师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身体动作的示范,试图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用孩子们自己的身体分角色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将本课推向高潮。

  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们的思维再次打开,请他们通过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声音和行走方式来填词唱歌,使课堂更富有生气。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说课稿 篇5

  一、课题:山羊分腿腾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与了解山羊分腿腾越的技术原理,学生能够建立积极助跑踏跳、顶肩支撑的动作概念,提高跳跃障碍的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助跑与上板踏跳的衔接,发展学生的力量和跳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大胆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助跑与起跳、支撑顶肩分腿。

  (二)教学难点:臀部抬高、腾空后摆、动作协调。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整合整队,点名报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双人徒手操练习: 压肩;并腿坐位体前屈;分腿坐位体前屈。

  2、专项辅助练习:原地分腿跳 ;活动手腕踝关节。

  (三)基本部分:

  1、兴趣激发:挂图展示,学生讨论。

  2、教师讲解示范山羊分腿腾跃动作与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动作要领:助跑踏跳后,两臂前伸支撑山羊,稍提臀、分腿,迅速顶肩、推手、挺身、落地屈膝缓冲。

  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保护者站在练习者落地的侧方,练习者落地时一手扶其上臂,一手扶腰背,帮助其站稳。

  3、原地跳撑提臀分腿练习。

  4、助跑起跳分腿练习。

  5、保护与帮助下慢跑跳过山羊练习。

  6、优生展示,引导学生互评。

  7、游戏:

  游戏名称:翻山越岭

  比赛规则:学生分成4组,成4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前,学生跨过体操垫,撑过山羊,原路返回与下一名同学击掌后排到队伍最后面,依此类推,哪一组先完成为胜。

  (四)结束部分(整理放松、小结):

  1、放松操

  2、课的小结

  3、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五、场地设施:体操房、山羊4个、跳板4块,垫子若干

  六、教学效果:

  预计运动运动负荷:

  1、平均心率:120—140次/分钟

  2、练习密度:35%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乐学落到实处,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说明主题图。

  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谁来帮他们分一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

  2、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矿泉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师板书:平均分)

  3、师: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个……

  师:这个半个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1/2)

  师:同学们听过吗?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师板书: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 学知解困

  1、认识 。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这一半刚好是这2份中的1份(电脑演示书写过程,并出示1/2),这就是,谁会读?

  师: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师:看来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师板书:每份是它的1/2。)这个它指的是谁呢?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1/2的呢?

  同桌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2、折出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师这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又该怎么表示呢?

  (大屏幕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

  (2)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涂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折法,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5)判断。下面这些图形都能用1/2来表示吗?

  3、认识不同的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记录一些学生想认识的分数。)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你能不能也象刚才这样,先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可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你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同桌交流并收集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

  )

  师: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现在请仔细观察比较涂色部分。

  4、读、写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觉得分数你会写吗?拿出手指跟张老师一起来写个1/2!

  (先写中间一短横,注意短横不要写得太长,短横下面写个2,写在下面的正中间,短横上面写上1,同样写在正中间。)

  三、综合运用 发展思维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涂色的部分吗?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3.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但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流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训练。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2.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精选例文

4.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

5.【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

6.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

7.精选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8.范濂同志逝世

9.精选诗歌作文锦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