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0-15 03:02: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框题,是前后半册课本内容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是课本前半册知识链: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自强部分的最后深化及完结。另一方面为后半册课本内容起一个铺垫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学习下半册内容提供知识储备。 本框题的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不用说出来,知识观看即可)

  (1)知识目标:知道培养自强精神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的少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上)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但是现在的青少年是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在家里被百般呵护着,事事由父母包办,他们非常欠缺自立自强的精神。因此,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要求的活动,运用图片媒体资料,让他们在直观、生动的学习中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1)“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本框重点确定的依据是因为讲好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懂得,人所面对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战胜自己的弱点,不放任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是自强的关键所在。)

  (2)“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本框难点确定的依据是因为本目讲避开自己的短处,而上一目讲要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二者似有矛盾,其实不然。在这两个看似相似的知识点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上易产生混淆,无法准确把握。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关键是,要创造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专家泰勒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设置情境法、讨论法和活动体验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活动自然地融入到课堂的意境中去,使思想产生共鸣,并活跃课堂气氛,也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形象的感知达到理性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说学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老师会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以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的目标。为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1)自主学 (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的获取知识,增强探究实践能力并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程序(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采用《少年中国说》武术朗诵为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体验少年自强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通过多媒体创设适当的情境,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自主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 这一部分我主要准备了四个活动具体如下)

  活动一:说说我的`理想

  首先,通过展示周恩来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明白理想是自强的航标。其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打好培养自强品质的基础,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过渡。

  活动二:战胜自我大盘点 首先,通过活动一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接着提问有理想和目标就一定能成为自强的人吗?带着问题观赏运动员获奖、训练、受伤的图片,并小组讨论有了理想和目标还需要什么才能成为自强的人。引导学生明白有了理想还要执着追求、不屈不挠地坚持奋斗,并且还要战胜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其次,利用吕蒙,小萍的故事引出自身的弱点对自强的阻碍作用;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弱点,考虑战胜的办法。并集思广益,全班讨论帮助大家克服弱点,战胜自我。

  通过直观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激烈的大讨论突破本课重点。

  活动三:借我一双慧眼

  首先,利用菲尔·强森和J.K.罗琳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因此必须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并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成为自强的人。其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短处,长处和兴趣,并通过所学知识考虑怎样才能成为自强的人。 活动四:我们共同来“鉴宝”

  在讲完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为了突破本课难点我还设置了一个鉴宝活动,即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弱点和短处。

  (三)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更能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少年中国》以轻松地音乐寄语学生:自强要从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少年强则国强,愿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做一个自强的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并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说教学反思

  1.本课以活动为主,同学们会各抒己见,可能会引起争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变通,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重要的是要掌控时间、节奏。

  2.本课主要利用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若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熟悉课本知识,就不能够积极讨论和回答问题,会影响授课效果。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单元,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本节课将要复习本单元中除了计算之外的部分。具体复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如下: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增强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

  复习重点、难点 :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九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复习方法:

  通过目标明确复习方向;通过知识再现回忆旧知,在熟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知识网络;再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把“双基”落实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指导

  我们知道,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再现,变定向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以通过复习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生本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所以在教学程序上,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活动,分别为:考点梳理;典例分析;反思与交流;巩固与提升。

  第一个学生活动是考点梳理。通过学生背书回顾考点、查阅资料完善考点、小组交流质疑、全班集中释疑、及时巩固识记等几个环节使学生对本内容的考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典例分析。在这个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典型例题: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除杂,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过滤后的固体成分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活动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展示方案、介绍分析过程、展示学生思维)、质疑评估、教师点拨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量做到在教学中“一切依靠学生”,体现生本理念。而第二、三两个例题仍然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诸方面的能力。

  第三个活动是反思与交流。通过学生的独立反思,小组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稳步提升。

  第四个活动是巩固与提升。通过精选的习题练习,重点习题的展示、交流、点拨,基本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保康县化学组通行的生本课堂“学—探—展—练”四步教学模式,基本课堂中“一切依靠学生”的理念,切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中诸多细节需要改进,如:学生展示过程中有重复展示导致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够,小组评价中激励效果不够明显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十册p50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的四则计算,了解了自然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约数和倍数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质数、合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作好铺垫,也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掌握整除的意义,理解约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4、重点: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整除的意义。

  关键: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整除的特征。相互依存的理解。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整除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学习过程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脑,以及采用判断、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与学习目标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约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学习要求大家做到:①掌握整除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②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或倍数。

  [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复习铺垫:

  复习自然数、整数。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自然数,你能举例子吗?它的单位是什么?

  [数的整除的生长点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必须理清数的概念。]

  (三)学习新知

  A、初步感知整除

  1、口算(小黑板出示)15÷5=1。5÷5=24÷4=3。6÷0。9=

  16÷3=80÷20=6÷5=23÷7=

  [将课本中的题组适作改变,为紧接着的概括整除概念提供更丰富的感性

  材料。]

  2、学习整除的意义

  ①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汇报各组的分组依据,引导得出:按商的情况:除尽、除不尽可以分成两组。

  15÷5=31。5÷5=0。316÷3=5……180÷20=4

  24÷4=63。6÷0。9=423÷7=3……26÷5=1。2

  ②学生继续自由讨论,对第一组除尽进行分组,汇报分组依据,引导得出:a。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b。被除数、除数、商不都是整数。

  [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观察第一组,说说第一组的特点,得出:a。没有余数;b。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例如:15÷5=3我们就说“15能被5整除”。那么:24÷4=680÷20=4可以怎么说呢?学生试说。

  [让学生模仿举例,并练习叙述这种关系,为抽象概括整除的意义做好铺垫。]

  B、深入学习整除的意义。

  如果用字母a表示这样的被除数,字母b表示这样的除数,那么想一想,整数a除以整数b,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说“a能被b整除”。

  看书P28的内容,再齐读整除的意义。

  [借助字母a、b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意义,使学生的概念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对照教材,使概念更具科学性。]

  C、练习(幻灯出示)

  下面哪些除法算式可以说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为什么?

  32÷8=410÷30=0。335÷0。7=5051÷17=3

  20÷9=2……24。8÷1。2=44。2÷6=0。760÷5=12

  学生回答后,提问:哪些除法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除尽?整除与除尽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通过练习,使概念在思维中具体化,也自然地完成了整除和除尽的关系。]

  ②下面的每一组的第一个数能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

  28和7100和20xx和1015和1

  [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进行分析、判断练习,使学生对整除的概念逐步达到“掌握”的层次。上面教学过程的展现,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概念,训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思维能力。]

  3、学习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前面我们讲了什么叫整除,那么什么叫约数和倍数呢?

  ①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学生试说黑板上的整除式子。

  ②辨析:能不能说15是倍数,5是约数,为什么?得出: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讲。

  ③指出: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所说的约数和倍数一般指除0外的自然数。

  ④看书P29质疑

  [学生掌握了整除的概念,对于约数和倍数的理解是水到渠成,所以在这里也不多费周折。而是直接出示了约数和倍数,讨论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不着痕迹地完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30第3、4题。

  2、下面的说法,对吗?

  3、说说下面的数中()是()的约数,()是()的倍数。

  [加深练习的难度,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的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4、游戏,学号符合要求的的起立。

  [临近下课,学生易于疲劳,注意力也易涣散,安排此游戏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P16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名称是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壳壳》,活动意图是从幼儿生活中产生的,一次大雨过后,我带幼儿户外游戏时,一名幼儿忽然大叫:“老师,看,蜗牛”,有趣的壳壳——说课稿。我寻声望去,只见几名幼儿正围着墙角的一只蜗牛壳指指点点、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看来孩子们对蜗牛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熟悉的事物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于是我结合《纲要》从幼儿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活动。

  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分析,年龄平均五岁,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从幼儿认知水平来看,对壳类动物了解少,缺乏已有的认知经验。

  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活动定为三个目标:1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动物壳的特点、用途,发展幼儿的想像力、观察力。2 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像壳一样的物品,鼓励幼儿用恰当语言表达。3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本次活动,我融入了先进的电教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故事《狐狸和乌龟》制成flash动画,使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乌龟壳的特点用途,幼教之友《有趣的壳壳——说课稿》。还搜集许多带壳的小动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如何让幼儿真切体验小动物爬行,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此,我仔细研究各种带壳小动物的动作,并加以模仿,还利用大纸箱制成像小动物壳一样的大壳壳,让幼儿更形象的学习小动物爬行。

  活动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 探索动物壳的特点、用途

  首先,我背着自制的大乌龟壳以小乌龟的角色出现,让大家才猜猜我是谁,我的背上有什么,这种导入形式,使我以朋友的'身份与小朋友活动,深受幼儿欢迎,并把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引入到乌龟壳上,激起幼儿对壳壳的探索兴趣。接着,我出示各种带壳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去看、摸、想。并围绕“这些动物都是谁?它们的壳壳长的什么样子,会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引导幼儿尝试用丰富语言进行描绘。然后,结合课件《狐狸和乌龟》激发幼儿深入探讨壳壳作用的兴趣,并归纳出壳壳的各种作用。最后,大家一同小结:壳硬硬的、有各种形状、花纹及很多作用。这一环节,幼儿通过丰富的观察、触摸、分析、理解、讨论。充分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等多种能力。

  二 游戏《小动物爬行》

  为使幼儿充分体验小动物爬行的感觉,我首先提问:小动物天天背着壳壳生活会有什么感觉呢?,接着让幼儿带着自己去爬行去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壳壳动物天天很累很辛苦但是壳壳对动物本身有很大作用。然后我顺势启发幼儿要爱护壳壳小动物、保护小动物。整个环节幼儿通过爬、体验、充分发展了肢体运动能力,情感体验能力。

  三 认识有壳食物

  除了小动物以外,还有那些食品有壳呢?带者问题,我引导幼儿猜想,观察、触摸,发现食品壳和小动物壳一样都是硬硬的,具有保护作用。此环节,很好扩散了幼儿思维,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四 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像壳一样的物品

  首先,我拿一个像壳一样的物品,启发幼儿联想到壳,接着,让幼儿寻找身边还有那些物品像壳一样,通过探索、提问最后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物品像壳一样。比如:暖瓶、花盆房子等。这个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联想能力和思维的发散与灵活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呼吸器官》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呼吸和循环》的第一课时。它在前面学生已经测量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脉搏的次数的基础上,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实质和意义,并对此进行呼吸健康卫生教育,从而让叙述懂得提生命活动中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过程其实是紧密联系着的,人的身体是一部结构精巧、功能完善的大机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知道呼吸卫生的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科学探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并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了解呼吸现象,培养学会上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科学知识: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和网上冲浪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

  二、说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量尤其强烈。”关于呼吸现象,学生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陌生的是由于呼吸的内部过程是无法直接从外部看到的,所以学生对于这个生理现象还是一知半解的。学生头脑中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知道气体在人体内是不是如何交换的,又是如何从人体内出来的。很多学生都认为,人的肺部充满气体就会舒张开来,就象充气的气球一样。还有,人的肺部充满空气后,胸部的肋骨会展开等。

  那么,如何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信息资源,激发孩子们探究人体呼吸器官的秘密的乐趣,让他们对呼吸现象有一个比较科学、系统的认识呢?我将实验探究和e-learning课有机整合,以此相互取长补短,有效、高效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1、实验区布置:广口瓶、胶塞、玻璃管、清石灰水、水槽、玻璃片、火柴、水等。

  2、 电脑区:构建《呼吸器官》的教学专题网站。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学设计思路

  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1、通过两个活动来感受呼吸,启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实验探究呼吸的意义;3、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认识呼吸;4、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2)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新课引入,我首先请学生闭上嘴,把两个手指放在鼻孔下待上一会儿,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来玩憋气游戏,来体验一下呼吸的重要性。在学生充分活动开来时,我再提问:关于呼吸,你们想了解什么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对呼吸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人为什么要呼吸?人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工作的?人不呼吸为什么憋得难受?人是怎样呼吸的?呼出的气与吸进的气相同吗……这样,老师可以在丰富学生表象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思维层次,了解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

  (二)实验探究呼吸的意义

  针对大家提出的不同研究话题,我确定了一个可以用现有材料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即: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首先利用学生所掌握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特性,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探讨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比如问一问:怎样收集呼出的气体呢?学生可能会说用袋子装,用吸管将气吹到瓶子里,有些基础好的可能会联想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采取排水集气法等;3、动手实验,并作好记录;4、汇报交流,讨论实验现象。

  这里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气体在吸进和呼出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工作,要工作就要有能量,因此需要不断的地吸进氧气和消化吸收的`养料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废气,也就是二氧化碳。

  (三)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就学生目前的基础,对呼吸能做的实验探究也就这些问题。那其他的问题怎么办?探究是否就此停止呢?由此,我想到了先进、迅速、资源丰富的网络,构建了一个《呼吸》的专题站。(打开网站)这是一个“呼吸篇”科学专题站,里面设有“我的研究”、“聚焦呼吸”、“呼吸动漫”、“呼吸论坛”、“网上冲浪”等版块/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可以在资源区查找信息,也可以到“网上冲浪”去其他地方搜索信息,还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到论坛上与人分享。

  在这个环节中是让课有机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让那些不能用实验研究的问题成了有米之炊。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对实验探究中遇到的疑点,寻求网络支持,还可以对原来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独立研究。当然,前提是假设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资源。

  (四)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课的最后,交流汇报研究的成果和自己的观点。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呢?在这里,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进行呼吸卫生教育,并请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怎样才能保护人的呼吸器官,使其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延伸:设计一幅宣称画,教育人们保护呼吸器官。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实验探究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获取正确的信息,进而提高探究的能力。并注重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为出发点,让探究层层深入。学生的两次探究各有侧重,程度各不相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能力基础。

  2、 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用网络对未解事物的探究亦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探究方法。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110号说课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多一些宽容》。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自我评价和总结等多方面来说。

  一、关于教材

  (一)教材地位

  《多一些宽容》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议论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并且明确指出要求初中生能够阅读和写作浅显的议论文,本单元是议论文阅读教学单元,而情感主题又是道德修养,《多一些宽容》这篇文章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了解和掌握议论文文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特点

  《多一些宽容》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有力透彻的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课的教学必须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就本课来说,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应包括议论文语言、结构、论证方法的学习和人文道德修养的教育,具体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提倡人与人高尚的道德修养——宽容

  3、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4、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5、透彻的分析、辩证的说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严谨的说理思路,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2、学会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认清宽容和批评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本文属于较浅显的议论文,但八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还较少,对议论文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点拨,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三要素、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学生补充事例来引领学生自主感受宽容精神。最后,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真正学会宽容。

  (二)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离不开思考、讨论、交流。故本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到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有力;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把握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感悟到宽容的崇高魅力,既提高学习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

  (三)教学工具

  为配合教与学的实施,结合学校的实际,我选择以投影仪和小黑板作为主要教学工具。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对课文中生字词及名句出处的掌握

  2、课文内容的掌握

  3、本文论点及论证方法的掌握

  4、能切实领悟到宽容精神并与生活相联系

  (二)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板块:

  1、导入新课

  通过“仁义胡同”的故事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名句出处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

  (3)怎样才能做到宽容?用课文原话回答。

  (4)小组讨论,”四互”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5)小组讨论,“四互”可以互换位置吗?

  (6)小组讨论,第三段可以不可以删掉?

  3、再读课文,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1)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找出文章的论据。

  (3)文章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4)精读第二段,小组讨论交流,文章还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

  4、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交流,请学生补充出有关宽容的事例。

  (2)请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主设置情景,进行劝说。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表演。

  5、作业布置

  请同学用讲事实、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写一篇与“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4、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和总结

  (一)在本节课中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积极讨论思考所提问题;通过自己实践掌握了课文内容及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等内容;拓展思维,自主创设情境,更好的理解了宽容的精神;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思考问题及在真实情境中理解道理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由于内容和板块较多,可能存在时间把握不好的问题。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记忆轻松地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在这方面多探究、多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做个小开关》这一课位于《科学》四年级下册“电”这一个单元的第六课。这一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前后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并在期间起了一个承接的作用。学生先了解了用电安全常识,能点亮自己的小灯泡,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接着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能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问题,还分清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在电路中起的作用。在学习上述内容之后学生开始学习“我来做个小开关”,使学生在前面已形成的电路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受到控制的电路。

  在学了本课之后,学生将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推测4接头的电路连接方法,学会和比较串联与并联的连接方式,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观察手电筒,体验开关的功能和作用;二、给我们的灯泡做个小开关;三、组装一个红绿灯装置。

  以上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了第六课——《做个小开关》,这课的探究目标也由此分成了三项:一、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二、引导学生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能力;三、和学生共同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同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人对教材的了解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给自己的灯泡作个小开关,学生探究的难点为设计装置红绿灯。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将是本课师生探究的关键。

  说教法

  本节课将采用探索发现法,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让学生通过合作建构、体验交流,在做中学到更多的电路知识,感受开关的作用和功能。

  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分析这节课将呈现以下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入,产生问题

  出示连好的电路,问:“如果这个电路中每个部分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么这个灯泡将会是亮还是灭?”(对旧知的复习,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为下面绘制带有开关的电路图埋下伏笔。)

  出示手电筒,对学生说:“老师这里有一个灯泡,我可以让它随我心意,让它亮就亮,让它灭就灭。不用像这盏灯泡那样一直亮着。”然后打开闭合开关,演示给学生看。再问“我的这个电路里有什么奥秘吗?”当学生得出开关这一结论后出示开关。继续探究:“为什么开关合上时灯泡亮,而开关断开时灯泡灭?控制电路的这个开关应该用什么材料来做?”学生讨论研究后,开始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开关,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的好奇心是极强的,这个平时他们几乎天天接触的开关到底是怎样让灯泡亮灭的,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成了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制作,使得下面的开关制作有了更深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同时教师出示的这个开关结构清晰,使学生对开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

  二、探究问题,制作开关

  1、制作开关

  首先让学生每两人一起合作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自己认为比较方便的控制方式制作一个开关。

  (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有效的合作,避免有学生搭顺风车,又要适时地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帮助,这样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更有信心。)

  2、交流成果

  让具有代表性的开关上台展示,请制作者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让其中的一个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开关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另一个同学向大家演示。同时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或别人的开关还有什么不足,还可以做怎样的改进。

  (该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自己制作心得和体验。因为语言的基础是思维,对儿童而言,组织语言的交流是比思维更困难的过程,可能他想得到却很难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在期间的点拨是十分必要的。维果茨基早就指出:语言交往会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而言语交往的过程就是一种合作构建的过程。这种交流虽然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种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比以往显得更重要,同时它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这将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三、明知故犯,安全教育

  在“电”这一整个单元中安全用电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如科学家一样对万事充满新奇。”虽然教师在前面的教学中多次提醒,但在这一课不说的话,极有可能有学生会想让自己的开关在家用电路上发挥作用。因此教师的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同学们,你们做的`开关真是各有特色,我想把这些开关带回家用在我家的家用电路上,行吗?” 教师的这一番话将再次激起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他们在说服教师不要做蠢事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了一次用电安全教育,这比简单的说教更深入人心。

  那家用电路上的开关应该是怎样的才够安全呢?让学生讨论得出:家用开关的外面必须包有绝缘体,能承受220伏的电压,这样才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四、范围扩展,了解开关

  开关是生活中到处都有的事物,让学生明白开关的使用范围之广,有助于学生对开关的作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电灯需要开关来控制,还有哪些电器也离不开开关?”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让学生感悟到开关无处不在。

  五、运用开关,作红绿灯

  “既然开关无处不在,那么街头的红绿灯又是怎样被开关控制的呢?”这句导语将把学生带入红绿灯的探究制作之中。

  为了突破制作红绿灯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参考复习时出现的电路图,让学生设计和绘制红灯受到开关控制的线路图,并告诉学生开关的画法。再指名上来根据自己的线路图将红灯接入电路。

  (在这一环节中绘制带开关的电路图,是因为前面的开关制作是在已有的电路断路部分制作一个开关,不必考虑灯泡和电源的接入问题,也就没有画电路图的必要,而装置红绿灯是将现成的开关连入电路,与前面所学的电路图有所不同,怎样连入开关将成为电路图设计时必需考虑的问题。

  而且这张电路图的绘制将引导学生自我突破制作红绿灯的难点,他们可以在自己设计的线路指点,四人小组合作将黄绿两盏灯依次接入。紧接着让学生将自己的红绿灯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开关多样,开阔眼界

  由红绿灯向外延伸:“我们可以通过按动开关控制我们的红绿灯,那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难道也要派个警察在那里像我们一样地控制吗?那可能是怎样控制的呢?生活中还有那些开关的控制方式是独特而又先进的。你能说出几个吗?”

  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之中,科学的目的就是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就连小小的开关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 “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小结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 “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习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遒劲 郁郁苍苍 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