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30 10:15: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话连着你我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 电话连着你我他 》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工具与他人交流,懂得并遵守通电话的基本礼仪和法律法规。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单元和主题活动的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电话是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最便捷的通信工具,并知道电话的种类。感受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了解电话的发明时间及发明人,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知道拨打IC卡电话的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知道电话的用途,了解电话的发展。

  难点:认识到特殊电话号码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对于电话学生们很熟悉并且非常感兴趣。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和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知识,有创新的探究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现代社会有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当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信息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电话连着你和我

  (二)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是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最便捷的通信工具,并知道电话的种类。感受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了解电话的发明时间及发明人,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知道拨打IC卡电话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三)出示自学指导

  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1. 自学指导一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看书课本22页内容,从中了解电话的用途,几分钟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电话可以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们进行联系,互通信息、交流情感。

  在老师小时候,电话还是一种奢侈品,亲朋好友家里没有一部电话,如果想打电话只有到邮电局去打,而现在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现在共有多少电话用户吗?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P23页给我们提供的资料。自从贝尔发明了电话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同学们看课本P25页。

  2. 自学指导二

  学生看课本23页——25页,要求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电话的种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话的种类分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从电话数量的的发展,电话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电话的功能是越来越

  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3.自学指导三

  学生看课本26页,要求学生了解打电话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自学指导四

  看课本27页,要求学生了解哪些电话不能随意打?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

  (四)当堂训练

  1、现代社会中,最便捷的通讯工具是 。

  2、电话的用途 。

  3、电话可分为两类: 和 。

  4、电话的发明者是 。

  5、连线题

  报警电话 122

  火警电话 120

  交通事故 119

  急救中心 110

  6、有些专门为成年人服务的信息服务电话,我们少年儿童拨打也可以。( )

  7、打电话怎样做到有礼貌?

  (五)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未来电话”。

  五、板书设计

  电话连着你我他 用 途 互通信息、交流情感

  数量方面

  发 展技术方面

  种 类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注意事项

  特殊电话 119 120 110 122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二课时《“飞天”梦圆》。教材的安排由点到面,层层递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件——香港、澳门回归和“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侧重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之后,在政治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其巨大的国际影响。

  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和以前生活的经验对香港、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神五神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两大历史事件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教学目标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主动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决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再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那让国人激动的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设计思路

  为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我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用音乐、图片、影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以两大事件为主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创设情境

  学法:课前收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神舟”五号飞船,“神州”六号飞船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走近神舟五号

  1.首先播放视频图片(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然后激情讲述: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当苏联、美国相继实现飞入太空的梦想之后,我们中国人多么希望有一天也能飞上太空。

  2.接下来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相关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此时想说什么呢?

  3.然后让同学们自由交流。

  4.在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进行小结并引出课题:20xx年一股航天热席卷全国,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相机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再现“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激动人心的过程,让学生细心体会,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飞跃】

  活动二 飞天梦圆

  1.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第95-96页,想象如果我就在发射现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3.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在航天载人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艰辛,思考: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6.在 同学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早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途。那么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着我们的祖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能不骄傲?能不自豪?能不激动?相机板书:中国人,骄傲,自豪,激动。

  7.学生汇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些令人骄傲,令人自豪,令人激动的时刻?

  【本环节设计意图: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使航天热席卷中国,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感受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三 拓展延伸制作航天小报

  1.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我国航天方面的相关资料。

  2.提出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

  告诉同学们“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社会上掀起了航天知识热,现在我们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希望同学们将你们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航天小报并展出。

  3提出制作小报的要求:分组制作,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反映我国航天事业进步的小报,也可以分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整理制作成我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老师还得提醒学生: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完成。

  4.提出展示小报的时间:利用下次班会课进行全班交流,分组展示小报,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知识点、最佳美工等奖项。

  5.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本组小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小组同学的分工。在得出结论后小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习航天知识,办小报,开展航天知识交流活动,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它的各门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反思

  我 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在思考,怎样将课堂交给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能通过合作探究,以及利用多媒体 创设的情景了解更多的知识,揣摩出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整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我还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的相 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体育水平一《单跳双落》,下面就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小学体育水平一跳跃部分的《单跳双落》内容,因为学生是智障儿童,因此在选用本内容时做了适当修改。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保证适当的运动量,并将康复训练有机结合到教学之中。本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将单腿站立起跳,双腿同时落地两个动作连贯起来,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增强培智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使协调、平衡方面能力缺陷得到矫正和补偿。并为将来学习蹲踞式跳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特殊学生的运动能力通常比正常学生差2-4年,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我校四年级学生一共9人,其中包含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儿童,学生表现为知觉速度慢,记忆短暂,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较差,大多在反应、协调、平衡能力方面有所缺陷,主要是由于脑神经系统障碍所致。其中有情绪障碍的学生三名,行为上表现为叛逆,自我,课堂上不愿配合老师,不合群,因此需要教师语言和行动上的约束。

  在学科技能掌握概况:本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泼,喜爱游戏和角色扮演对不同的运动器械较感兴趣。通过三年的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单脚跳,双脚跳练习在课堂中学习过,AB生有一定跳跃能力,C生具有独立自然走、跑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为了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加强上下肢的协调性,发展跳跃能力,培养“我最棒,我能行”的积极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初步掌握原地单跳双落的基本技术,发展跳跃能力是本课重点。

  三、教学目标

  经过深入分析学生情况,我制定了详细的三维目标,并对技能掌握进行分层。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单跳双落的方法,发展跳跃能力,增强灵敏性,身体协调性。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反复示范,正误动作对比,采用“完整-分解-完整”强化学生动作记忆,让学生多说多练,通过模仿,掌握基本动作。遵循由易到难的运动规律,掌握动作重点。通过游戏巩固技术,寓教于乐,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活泼、勇敢的优良品质,敢于展示自我,乐于帮助他人,增强团结协作的品质。

  分层目标:

  A生(3):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单跳双落的方法,初步掌握动作要领。能够独立完成连续单跳双落连贯动作,蹬地有力,有一定远度。角色扮演投入,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理解教师的指挥。

  B生(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单跳双落的方法,发展跳跃能力。能够通过器材辅助完成单跳双落完整动作。促进平衡、协调能力发展,发展双腿力量,理解游戏规则。

  C生(4):通过个别化辅助,以及合作学习完成原地双脚跳,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强身体灵敏性。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原地单脚站立向前跳,双脚落地的方法。发展跳跃能力。

  难点:单跳双落动作连贯,上下肢协调配合。

  C生重点:能够在教师辅助下原地双脚跳,能够自然行走完成游戏,增强身体灵敏性。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和利用智障儿童身体协调性较差,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以及胆小的特点,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题”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导入、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比赛法、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学习并巩固技术动作。

  情景导入:利用小白兔学本领的故事,使课堂更加有趣,符合低年段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示范法:由于智障学生记忆力较弱,因此我从多个方向进行反复示范,并进行正误动作对比。我通过“完整—分解—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有具体的认识,

  分组练习法:因为智障学生往往较自我,合作意识弱。且便于练习的开展,分成3人一组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也给学生以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便于针对C生的个别化教学。

  游戏比赛法:游戏比赛是学生最喜爱的练习,结合本课内容,把游戏融入其中,增加趣味性,巩固本课练习重点。

  分层教学法:由于智障学生往往个体差异较大,尤其从事运动的活动中,分层教学有利于关注到每个学生。

  本课所需场地器材为:半片操场,标志桶3个,呼啦圈12个,兔子贴画10个,大脸盆1个,细沙,胡萝卜10个。录音机及磁带各一。

  五、教学过程

  (一)放飞心情,模仿激趣

  课的开始我会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扮演小兔子和兔妈妈慢跑去公园郊游。(看图)准备活动中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模仿动物操。由于特殊学生自控能力差,因此我在课前设置好9个呼啦圈,做操时每人各占一个圈,约束学生活动范围,提高思想注意力。

  预设本环节6分钟。

  (二)学习本领,任务分解

  1、来公园我会用语言引导学生河的对岸有胡萝卜田,想要摘萝卜就要先学习过河的本领。教师示范如何度过河上的石路,引出课题《单跳双落》。示范时说出顺利跳过的密码“1,2”。分步解释,1:单脚站立,双臂自然弯曲在腰间,2:蹬地向前双脚落地。

  2、(看图)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练习,由于特殊学生对动作理解较慢,让学生先回忆双脚原地跳如何跳,教师说出双脚原地跳与今天学校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学生体会。为了帮助他们更具体的了解动作,教学生学喊口令“1,2”配上击掌,熟悉动作节奏。鼓励学生勇敢跳出圈。

  3、 为巩固技术增强运动密度,使培智学生获得有关动作的清晰、完整的表象,分三组练习,学生在指定的位置把呼啦圈摆成米奇头的形状。练习单脚站在单圈里,蹬地跳进双圈。轮流练习单跳双落。一人练习时,其他人在旁观察,并帮助他喊出口令。每人练习4~5次,教师巡回指导。C生进行双脚向前跳、原地跳的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也可请表现较好的A生帮助C生跳,进行合作学习。B生进行扶支持物跳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好的体会动作,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4、A组增加难度,用6个呼啦圈,连续向前跳两个单跳双落,熟练后加长单圈与双圈的距离,指导学生用力蹬地向前跳。

  5、请每组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的精神。

  预设本环节15分钟

  (三)体验成功,合作游戏

  1、师:“小兔子们终于学会了本领,可以去河的对岸拔萝卜了。比比看谁先摘到萝卜。”这里教具我选择用新鲜的胡萝卜用细沙埋在大盆里,让学生找萝卜,增强趣味性,贴合实际生活,同时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分成三组进行游戏,A组利用6个呼啦圈连续单跳双落两次,并且有一定远度,跑至终点拔萝卜;B组扶支持物跳一组单跳双落,跑至终点拔萝卜;C生过小桥自然跑前拔萝卜。(场地布置:教师把标志桶放到指定位置,学生自己放呼啦圈)这样的分层练习体现比赛性,给能力强的学生以提高,给稍弱一些的学生以信心。

  预设本环节10分钟

  (四)身心放松,评价总结

  我将以玩泡泡游戏让学生欢庆胜利进行放松。课的最后带领学生回收器材,养成特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再见。

  预计本课的练习密度为40%左右,平均心率为:110次/分钟左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问题探究:

  1、文章一开始连用“天下事……”两个设问句,有何作用?(为什么从天下事写起?

  2、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

  3、开头提到僧的贫富有何作用?你有何启示?

  4、何恃而往?一句有何作用?

  5、交待“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了什么?

  6、“蜀僧”的故事似乎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选取这一事例有何作用?

  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用了反问句有何作用?

  8、是故一句是文章的结论,有何作用?

  9、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后有什么感受?

  学:人之为学 学之

  者:学之,则难者亦易 富者有惭色

  用:屏弃用而不用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古今义:

  吾资之昏: 蜀之鄙有二僧

  越明年: 顾不如蜀 鄙之僧哉

  西蜀之去南海 贫者语于富者

  词类活用: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子何恃而往:

  何如

  语于富者

  判断句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几者也

  省略句

  以告富者

  《为学》导学案

  一、给下列加黑字的注音 ( 10 )

  不逮人 迄乎成 昏与庸 屏弃 蜀之鄙

  何恃饭钵 惭色 语于富者 僧人 久而不怠

  二、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3)

  1、下边句中加黑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 )

  2、“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 )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A、天下事有难易乎( )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C、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

  E、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解释词语(39)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屏弃而不用( ) ( )

  3、岂有常哉( ) 4、犹未能也( )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6、蜀之鄙( )

  7、买舟而下( ) 8、越明年( )

  9、贫者语于富者( )( ) 10、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 逮:______

  11、旦旦而学之 旦旦: 学:_____12、. 久而不怠焉久: 怠:________

  13、 迄乎成 迄: 成:______14、 吾资之聪,倍人也 聪:_______倍:________

  15、屏弃而不用 屏:____屏弃:_____

  16、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道: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 17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 何如:____19 子何恃而往子: 恃:________.

  20吾一瓶一钵足矣 足:________21、富者有惭色 惭色:________

  22、. 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23、 自败者也 败:________

  24、 自力者也 力:________2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

  26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___

  四、翻译句子(20)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子何恃而往? 5、 吾一瓶一钵足矣。

  6、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7、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吾资之聪,倍人也 9. 自力者也

  10、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五、原文填空(18)

  1、文章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3、.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

  “_____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5、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5、《为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①,了解如下内容:

  ①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②作者的简单情况。

  三、读文体会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屏弃而不用蜀之鄙子何恃而往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过渡语: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由“农业的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水利设施逐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四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说学情

  过渡语:除了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读之外,还需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他们的历史知识结构相对完整,但是刚刚接触专题史,不善于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的产生、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水利工程建造的基本史实,知道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小农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提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重点】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表现。

  【难点】

  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和评价。

  五、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为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

  我会朗诵《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且引导:诗里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那农业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又有着怎样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导入,营造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拉近学生跟历史之间的距离,也为新课的讲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农业的起源

  为了将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入课堂,我会讲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提问:古代中国农业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得出:原始农业是从采集转向了种植。

  接着我会展示河姆渡遗址碳化稻物以及六畜的图片,并提问:结合图片和教材中的史料,从地域和产业结构两方面思考中国的农业的发展概况是什么样的?农业发展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后我会从地域差别、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总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我会展示石锄石镰、战国的铁制工具以及汉代耕作画像砖等图片,请学生思考: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着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后我会帮助学生按照原始时期——文明时代——商周——春秋战国——西汉——唐这样的时间线索进行整理。最后我会补充: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接着我会引导:除了生产工具的改进之外,还出现了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三)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在讲述水利设施逐渐完善这一知识点时,我会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接着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提问: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学生明确: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我会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呢?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得到答案后,接着会继续出示史料,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我会总结: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20xx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对于黄河的治理,我会引导学生明白黄河对于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历代统治者比较重视黄河的治理,并且介绍: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带来了严重的水患灾害,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家王景治理黄河。此时我会展示王景治河的图片,提问:王景治河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意义?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具体方针是“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

  接着我会介绍:在边疆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古代劳动人民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了很多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此时会展示坎儿井的工作原理图,请学生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以及一连串的问题设置,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在讲解小农经济这部分知识时,我会提问: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在不断的进步,那在商周时期,耕作方式是怎样的呢?学生明确:耕作方式是大规模的简单协作。

  我会继续引导: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自耕农经济,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自耕农经济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相应的总结,从而明确这部分的内容。

  我会展示白居易的的诗篇《朱陈村》,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的时间思考:对于自耕农经济,我们该如何评价呢?小组代表发言后,我会进行整理:(积极)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局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过度剥削和压迫,自耕农容易破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自主合作及探究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整理。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观察身边的农业发展的状况,说一说现今的农业生产有着怎样的特点,下节课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小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开放式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视野。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文章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个场景,一个是老天鹅带头破冰的特写镜头,一个是天鹅群集体破冰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所以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通过生动的动画、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孩子们感受到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运用视频、图片、音乐、动画、文字等信息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文的学习,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和美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1、欣赏天鹅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的目的: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欣赏有关天鹅的视频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天鹅的资料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

  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介绍介绍。

  2、直奔重点,自学思考。

  用大屏幕出示自学思考。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及时进行朗读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3、交流品读,体会段落。

  ①交流第5段中,课件出示老天鹅破冰相关句子,重点词语成红色提示。体会比喻句“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时,启发学生回忆观看的视频,通过“天鹅美丽优雅的与坚硬的石头的对比”体会到老天鹅的奉献精神,使他忘记了疼痛,全力一击。

  ②第2是让学生观看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老师配以动情的解说,由于画面连续清楚、形象直观,一只勇敢奉献的老天鹅形象出现在眼前,学生很容易读出那种对老天鹅的敬佩之情。

  ③交流第六七段群鹅破冰场面。

  出示描写群鹅集体破冰的场面和动画。接着播放天鹅破冰成功后欢快的叫声,激发想象。朗读体会天鹅欢呼的场面。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充分感受到天鹅那拼搏团结的精神。

  ④三次叫声

  通过多媒体将三个句子同时呈现,让学生对比、分析,进而理解句子的不同含意。这样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4、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再次出示老人的话,回应前段学习质疑。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

  5、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总结: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两点精神:第一是学习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第二是向老人学习对动物的一颗爱心,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

  ②布置作业:偏于语言综合运用。

  五、信息整合反思。

  信息技术与本节课程整合的应用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这节课前,我组织了学生课前上网收集了贝加尔湖和有关天鹅的信息,教会学生整理、筛选这些信息。课上,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结合所观看动画视频和图片来体会。这样一来,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在后来的口语交际环节,学生对老天鹅的精神体会得特别深入,朗读得非常好。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适时介入,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境。课件的制作围绕着学生阅读、深入体会的学习规律,突出了实效与精美的特点,并配以图片、动画和音乐资料,辅助教学,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潜移默化的启迪。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使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此时显露无余。

  六、课堂再现。

  第5自然段:观看破冰动人场景,感悟生命可贵精神。

  刚才同学们交流品析第五段的有关词语和句子,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表现非常好。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老天鹅破冰的动画。

  出示动画:老天鹅扑打冰面,教师配以解说。

  看过动画,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天鹅?这是一只勇敢奉献的老天鹅。

  是啊,老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谁来读读这一段。

  读得真好,读出了对老天鹅的敬佩之心。全班一起读一读。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这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习万有引力定律需要以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为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

  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史,引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猜想是什么力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结合牛顿的猜想,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推广,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数据和已知的定律,让学生探究推导万有引力的表达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后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等,并适当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整个过程希望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广,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方法是:通过介绍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所需要的力,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想,通过强调牛顿归纳出所有有质量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已经发现的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四、教法:

  阅读思考、猜想假设、分析推理、事实验证、总结归纳、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

  在设计本节教学知识目标时定位并不高,只要求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条件,知道卡文迪许实验的巧妙构思,学会直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运用网络搜索、组织信息以及交流表达,认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通过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经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认识建立物理模型、合理简化、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等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宇宙的奥秘,以牛顿的重大发现为载体了解科学发展史,感悟科学先驱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科学观。通过发现万有引力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和艰苦性。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选择了以学生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共同研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研究课题设置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了扩展,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由于学生刚开始尝试这种学习方式会遇到困难,我们对学生准备过程给予了较严密的监控和实施指导。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也是对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尝试。

  五、教学程序设计: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作为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学习的成果,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给学生以情感的震撼,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过程中获得科学研究的能力。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不满足于课本的知识介绍,本课中的介绍知识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完成。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

  第一环节,通过创设宇宙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开普勒三大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第二环节,鼓励学生猜想是什么力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并结合牛顿的猜想,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重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过程。

  第四环节,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和特性。

  第五环节,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用Flash模拟扭秤实验,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应用。

  本节课在课前将学生分组,做一定的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己搜集第谷、开普勒、牛顿和卡文迪许四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科学做出的贡献。在引入新课阶段,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对宇宙、“勇气号”和“嫦娥一号”等进行大致的介绍,并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课前准备的科学家的事迹,通过对古人研究过程的回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成果,由学生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传说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展开猜想,互相交流,并与科学家的猜想作对比,增强他们的信心。再对牛顿的猜想的分析,并将此猜想进一步大胆推广,认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万有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等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演示相应的Flash动画,验证万有引力定律,以此来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广,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

  2、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1、2、3、4自然段。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三、设计理念:

  1、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是歌曲导入,认读课题:《小雨沙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放在开始,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也比较自然。而课题“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一个朗读难点,我试图通过反复范读来降低和突破这个难点。

  第二部分是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前面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部分里我先范读了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接着便是分段朗读,同时学习生字。如:第一自然段,先学习五个生字,每个生字学习都有侧重点,“数”、“清”、“彩”重点正音,并了解多音字“数”, “飘”、“落”重点记忆字形。然后再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 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有了前面的制、词递进教学,读好整句话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最后在学完生字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全文。

  第三部分是学习课文,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重点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这两个词语,并进行语言训练:( )数不清;( )从( )飘落下来。而第2、3、4自然段,则是要让学生学会“问”练习“答”和“说”,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的语气。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读好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第四部分是指导生字书写:先让学生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观察所得,然后通过教师一笔一画的范写到学生临写,最后是反馈书写情况,学生再次练写。

  第五部分是设置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并在《小雨沙沙》的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五、教后反思:

  纵观本堂课,以下几点是我力求体现的:

  1、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识字、认词、读句、学文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初读第1自然段时,从学习生字 “数”、“清”、“彩”“飘”、“落”着手到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 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层层递进。后来在具体学文感悟环节,通过调动学生日常生活感知理解“数不清”,又借助纸片演示理解“飘落”,进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这种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学的词、句,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2、以读为本,注重朗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讲,正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这节课中,学习大小雨点儿对话这一环节,我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齐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3、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如: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义,训练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 )数不清;(什么东西 )从(哪里 )飘落下来。要求学生尽量说完整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达到学好语言运用好语言的目的。

  存在不足:

  1、对课文第2~4自然段出示大小雨点儿的对话时,我扶得比较牢,问题比较多,感觉比较繁琐。如果出示课文第2~4自然段后,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句子,划好后交流校对,然后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花费更多的时间,不单单是分角色朗读,甚至可以是加上了动作,表情,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节课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但是总觉得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读得也不到位,问和答的语气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朗读没有明显的增量。

  总之,一堂课下来,还存在很多的遗憾,有待我今后不断改进。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模板

2.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3.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4.英语说课稿汇编15篇

5.散步说课稿汇编15篇

6.木兰诗说课稿(汇编9篇)

7.《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

8.《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

9.《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