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30 15:15: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4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应用本身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象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最值问题又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之一,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面积问题与最大利润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故而在这儿作专题讲座。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掌握求面积、利润最大这一类题,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既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例题和一部分习题,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没有归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设计时把它分为面积、利润最大、运动中的二次函数、综合应用三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后,对函数的思想已有初步认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已会初步模仿,能识别图象的增减性和最值,但在变量超过两个的实际问题中,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对于函数知识来说它是从生活中广泛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所以它是解决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的工具。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无论对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函数知识的意识,还是对掌握运用函数知识的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二次函数的知识是九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它也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知识,又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后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学生有了一定的二次函数的知识,并且在前两节课已经接触到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而本节课需要利用建模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尤其是关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需要学生经历分析、讨论、对比等过程,进而得出结论。本节课的问题均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会感到很有兴趣,愿意去探究。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数学还是有一些畏难的情绪,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分散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背景分析,特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将实际问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利用求解的结果解释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动手、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的不同,那么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我认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是割裂开来的,而且在一节课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式方法并存的,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突破学习难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有启发法、探究法、试验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导学案的教法,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二人小组、复习回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板演展示、别组纠错---------教师点评、总结归纳--------课堂测评

  四、教学设计分析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而20世纪下半叶数学的一个最大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数学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直接的一个结论就是数学教育要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孕育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解决相关的问题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处于突出的地位。所以我以养鸡场问题、商品销售利润问题为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针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解题能力较差的现状,我紧接着先给出几道关于二次函数的练习题,巩固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扫清障碍。

  接下来就是解决最开始提出的商品何时利润最大问题,在解决商品利润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做了几道关于利润的计算题,回忆一下有关利润的公式。

  由于有了前面例子的认知基础,因此引导学生考虑能否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时学生能想到要列出函数关系式。由于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式有很两种,因此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组讨论实施。这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这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在各小组充分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归纳出全班哪种办法求解起来最简便,作出优劣的判断。接着由所得到的结论继续提出新问题,再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最后是归纳总结、加深印象环节。在小结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从数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问题的解,再由结论反过来解释或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最后是课堂测评。

  对于作业的处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需完成课堂中的巩固练习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两道选做题。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亲身的经历的情境,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且新课标也提出为学生提供的素材应该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说课稿 篇2

  一、学习课标

  析教材《两件宝》一课是由北京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13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手和脑”,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是一首美丽的儿歌,其作者是闻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诗讲述了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手脑并用的重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共有四句八行,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熟悉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短文之后进行学习。

  教材这样安排,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奠定了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目标:

  学生学会认读12个生字,并写好“切”字。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精神。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喜爱自己的双手、大脑的感情。

  2、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练习;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把握课标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几点教法

  1、猜谜激趣法学龄初期的儿童很活泼,但注重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引入新课时,我出示有关“双手”“大脑”的谜语,让同学猜一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好基础。

  2、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聪明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①如在学习“手和脑是宝”时,让学生讨论:人假如没有双手和大脑会怎么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

  ②在巩固生字时,开展“字宝宝找朋友”、“送生字回家”的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求知,尝试动手动脑的喜悦。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利于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3生活经验迁移法如在讲解双手和大脑有什么作用时,我让同学联系生活来讨论,让学生想不同的人双手有何不同作用及大脑的作用。

  三、培养能力谈学法

  1、营造氛围,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如学习课文时,我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互读、评读,同时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读、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求知欲强,自主参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设情境,表演悟道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背诵古诗。通过动作表演、用自己熟悉的曲子唱一唱,并自编动作表演这样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旺盛,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

  四、体现课标说过程:

  (一)巧借谜语导新课,了解“宝”之作用。

  1、猜谜语(一)

  (2)上课伊始,我出示第一个谜语: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学生猜出谜语后,(我板书:双手)

  (3)接着让学生思考:你们能说一说双手能干什么吗?学生马上脱口而出,说出了双手的好些作用。我顺势板书:做工。我进一步发问你能说说不同的人手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了不同的答案:如老师的手可以为我们改作业;护士的手可以打针;医生的手可以做手术;警察的手可以捉小偷等等。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第八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课后练习分别是读文并选择喜欢的片段背一背;看看左宗棠做了哪些事情;读一些句子,体会句中带点的词语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词语记忆。不难看出,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语言文字的内容偏少,教学时如果仅从情感这条线索出发,学生仅通过朗读,就可以知道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如果仅仅限于此,学生能学到什么?语文的工具性如何体现,文本的解读如空中浮云,有形无物。另外,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由于历史人物的两面性可供呈现的资料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与行增加了难度。 细研文本,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议”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根据《导学案》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等方法,在学生学会了这篇课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外,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能收集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吗?”并围绕这个小课题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交流与学习,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小立课题,大做功夫”。

  三、 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全班讨论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拓展延伸与习作。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

  1、检查前置性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情况,积累像楚楚动人(aabc)、不屈不挠(abac)普普通通(aabb)等成语。

  2、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激发了学生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3、针对课题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在学生上台展示完自己收集的资料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针对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性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与探究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这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了铺垫,确定好了这节课学习课文的基本问题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与探究,这样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品左公柳

  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左公柳外形美:抓住 “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左公柳的神态美:抓住 “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 “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品味。认识到左公柳是一棵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强、生命力顽强的柳树。 再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接着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最后教师点拨: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这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喻人

  品左宗棠

  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一共写了他几件事?请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动笔写一写。并请三个学生上台板书(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再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对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品析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最后让学生来评价左宗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交流中随机板书“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拓展延伸与习作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借物喻人的文章,使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写人的表达方式。

  2、选几个典型事例,写一篇借物喻人的片段或作文。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细节描写等进行写作。

  3、进行习作的点评。

  四、说反思

  1、在“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改句式等方面学习,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主动参与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激发了学生的灵性。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当我也加入他们的讨论时,他们变得更踊跃,并且乐于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考考其他同学,促使其他同学去研读课本,再次主动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的疑问冰释了,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变得爱阅读了,对习作也没以前那么胆怯了。语言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整个课堂完全是生命的课堂!是充满阳光的课堂!

  3、这节课做到了“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西门豹治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二、说学情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会读、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行为,了解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体会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为百姓除害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是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五大环节,分别是: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

  (一)激情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提供图片、文字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名人,他们解除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激发情感。主要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在历史上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2、提出文中不明白的问题,主要解决“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找找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几个问题,学生有困难的是西门豹问的第一个问题,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些西门豹是怎么问的,所以我建议学生联系上下文看看第一个问题是怎么问的。第二步是让学生同桌读读两人对话,说说从对话中了解了哪些情况。我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胆质疑然后在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一到邺地就进行调查?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

  ③新娘从哪儿来?

  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4、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精讲点拨

  1.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2、通过全文的理解,你们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通过自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五)巩固拓展

  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发生、发展

  调查原因、掌握证据体察民情惩邪恶

  西门豹治邺高超:严办首犯,教育百姓兴修水利造福多

  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4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2.《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范文

3.《离骚》说课稿范文

4.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5.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6.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7.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10篇

8.琵琶行的说课稿范文

9.《归园田居》的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