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植物的叶》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
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一些树叶,能够辨别分类。
(2)通过指导观察,让学生学会辨别哪些叶是同一种叶。
(3)观察树叶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
2、科学知识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树对生态的重要意义。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3、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4、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的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所以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很难区分哪些叶是同一种叶,因此,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师准备:一些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六、说设计流程:
质疑→讨论→比较:观察→描述→总结
让学生通过上述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观察;同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
七、说设计理念:
本课是由整体到局部转变的一课,不仅植物有生命特征,连它的叶子也有生命特征。尽管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丰富的,但对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子的生命特征认识不够。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观察叶子:(1)观察捡来的叶子是不是同一种叶,发现叶子的相同结构;(2)观察新鲜的叶与落叶,显示出叶子的生命特征;(3)观察同一枝条上叶子的变化过程,了解叶子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八、说教法、学法:
教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绚丽多彩的叶子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观察法:通过观察比较树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不同,描述叶的生命特征,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3、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做每个学生的学习伙伴。最后总结出叶的生长变化,层层深入得出结论,同时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做到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学法:1、自主学习。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探究,做学习的主人。2、耳闻不如一见,直接参与科学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九、说教学设计:
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利用课余时间,引领他们到校园、公园等大自然中学科学,用科学。没有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同时,告诉同学们收集树叶时,不要随意摘树叶,使他们意识到树木同样具有生命,是人类的朋友。注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记录、讨论等方法。最后得出结论,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比较容易。有几种树叶的统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种”的概念可能还不十分清晰,还不能抓住“种”的分类标准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让他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确定这些树叶是同一种树或不是同一种树的叶子。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让他们出示他们所说到的那些树叶,鼓励其他的学生进行质疑。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学习叶的结构时,我校的校园有许多松树,也曾在学习《校园的树木》一课时,领着他们去观察过,所以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质疑,松树的叶为什么没有叶片和叶柄之分?教师在此应有充分的准备,简单地讲解阔叶与针叶之分,告诉学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常见的阔叶结构,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肯定。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3、科学运用教材,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我在设计本课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本节课的教学中,达到‘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效果。“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上。在观察叶的生命特征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来参与,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知道通过观察、记录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把教学目标定向“引导”“体会”“明白”。教师利用教材,做学生学习行为上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十、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在板书的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简单明了。看后能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板书中的树叶使用了彩色粉笔,使板书更加醒目、生动并充满生机。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是介绍欧洲风情的一系列文章,向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各地人文历史的窗户。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书页间自由快乐地穿梭旅行,感受“身未动,心已远”的境界。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是其中的一课。课文从风光绮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的外交舞台等方面介绍了令人神往的瑞士旅游胜地日内瓦。课文开头一节为总起句,介绍日内瓦是个风光绮丽、令人神往的地方。课文的第2节是文章的重点段,具体介绍了日内瓦湖中及其湖畔的景色以及日内瓦市民爱护小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具体表现。最后一节介绍日内瓦是一座国际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引导学生阅读本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日内瓦风景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与表达的方法。
二、说学情
1、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对于瑞士的著名旅游胜地日内瓦,学生在此之前鲜有了解。但是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所以这篇课文尝试运用较直观的方式(给学生欣赏日内瓦的图片及其地图)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较快进入课文。
2、学习方法和技巧
我班学生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来理解词语。在这堂课上,我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和积累文中词语。
此外,刚跨入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分析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始终处于局部的范围,在整体阅读上有欠缺,如何抓住课文的主线,深入阅读课文,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在课上多加训练,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完整,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方法理解词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那些平时学习方法有困难、语言表达有问题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可以在其回答问题的规范性、完整性和说话训练板块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独立学习本课10个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等词语。
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中的重点内容。
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介绍景物。
4、通过文本的学习,领略日内瓦的绮丽风光,感受日内瓦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的情感。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找近义词等方法。因此,我把第一个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令人神往、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课文第2小节是文章的重点段,需要重点赏析,我设计了两个主要问题“把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划出来”和“日内瓦被称为‘和平之都’到处充满着和平幸福,你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组织教学,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日内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介绍景物并进行相应的说话训练也是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堂课上,我注重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留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在交流日内瓦令人神往的景色时,我采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用直线划出来,并说说理由”的方式,让学生自由感受,自主学习,自我表达。
2、小组讨论法
在重新组合文中景物的描写顺序后,我让同桌交流完成填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说话训练部分,我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完成填空,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养成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
3、品词析句读段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尤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让他们在课外独立阅读时也能读有方法。品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能切实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本课中,我抓住描写日内瓦风光的几个关键词,如“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等,让学生朗读、体会,回顾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我让学生找“日内瓦被称为“和平之都”到处充满着和平幸福,你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句子,并让他们朗读感受生活在日内瓦的和平幸福。
4、迁移训练法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与导学。在领略了日内瓦湖迷人风光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入“学着作者的样子说说黄浦江两岸风光”,趁热打铁,在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一定拓展和迁移,以便他们在日后的写作和说话中熟练运用。
五、说教法
1、巧设情境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图画和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联系生活,入情入境,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乘着国际号游轮去游览”的语言的设置,还是欣赏日内瓦如诗如画的图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较快地融入课文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填补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结合老师深情并茂的范读,使文本内容跃然眼前,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语句。
2、联系实际
在学习“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介绍景物”的环节,我安排了说话训练,提供的素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黄浦江中及其两岸的景色,用学生熟知的东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注意力,也能做到有话可说。
3、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挑选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划下来,并说说理由;让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朗读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用优美的文字介绍了旅游胜地日内瓦,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齐读、男女生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5、说话训练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出示黄浦江两岸美景,用所给的句式来说一说”的说话训练,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提示语说说上海的黄浦江及两岸的美景。这是在学习课文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拓展延伸。学着作者的样子说说黄浦江,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是将学生的思维成果转化为书面表达的重要的中间环节。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教学重点。板书以日内瓦的“和谐之美”为全文中心,突出日内瓦之所以令人神往,主要源于此。“风光绮丽”、“旅游胜地”和“和平幸福”等词语,很好地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将课文内容浓缩到了这几个重点词语上,也为我总结全文提供了抓手。
26、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风光绮丽 旅游胜地
和谐之美
和平幸福 国际城市
七、说构思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如下:
第一板块: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图画和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日内瓦给他们的印象,引出“令人神往”,并相机回顾本单元理解词语的一个重要方法——找近义词,即“令人神往也可以说是——令人向往”。然后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基于三年级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存在“重局部阅读,轻整体把握”的现状,出示问题“日内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让学生有意识去思考和整体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并相机指导纠正。然后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说一说日内瓦为什么令人神往,相机板书。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这一板块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环节。
我先带领学生欣赏“绮丽风光”。我在出示日内瓦及罗讷河地图的基础上,引读“罗讷河是一条( ),它把市区( ):左岸( ),右岸( )。”沿着罗讷河往前走,就来到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湖。
1、在朗读重点段第2小节的基础上,用直线划出他们最想告诉朋友的一处景物,并说明理由,采用这种方式主要考虑到他们自主选择的多样性。
2、在交流景物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句: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先让学生说说喜欢这句话的理由,然后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相机补充知识点,如“湛蓝”的意思。讲解后指名读,让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读好它。
第二句: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由学生的发言随机引入,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白雪皑皑的意思。男同学一起读。
第三句: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学生发言后老师引读。
第四句: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引读后女生齐读。
3、配乐朗读第2小节的3-6句。
4、说话训练。
在这一部分,我将第2小节的3-6句的句子重新组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完成填空。
填空如下: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湖中( ),还有( )。沿湖( ),( )。湖的南岸( )。湖畔( )。
通过重新组合,巩固前面所学内容,让学生学学作者怎么描写景物的。
欣赏完“绮丽风光”,我带领学生感受日内瓦的“和平幸福”。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日内瓦被称为‘和平之都’,到处充满着和平和幸福,你能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在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引读、小结。
然后,齐读课文最后一节,了解日内瓦还是一座“国际城市”。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提炼主旨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再次梳理文脉。将课文“为什么说日内瓦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的落脚点归于它的“和谐之美”。通过再读课题,强化认识。
第五板块:联系实际,说话训练
以学生熟悉的黄浦江为说话训练的素材,让学生用所给的句式说说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学习方式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旨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迁移,在前面对课文内容重组的基础上,有坡度地让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介绍景物,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上海,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的情感。情意目标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落实。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让学生当当小导游,介绍日内瓦或一处喜欢的景点,是两个有层次的作业内容。学习了课文后介绍日内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班中的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任务;而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不仅可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并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舞台。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课《愉快的劳动》中的第二课时歌曲《采山》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采山》这一课描写了孩子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起到野外,山上玩耍、劳动,采摘的故事,歌曲学习中所出现的不同音乐节奏更是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娱乐的道具,充分带动了枯燥乐理知识的感悟学习。这既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又是在第一课时欣赏乐曲的基础上,以体验实践教育为主线的一堂音乐课。
2、通过本课的教学,结合新课程理念和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音乐节奏的感知认识能力及配合意识。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为:
重点:(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十六分节奏的学习。(2)培养学生有表情唱歌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难点:(1)十六分音符不同搭配下的衔接感悟。
4、为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我在课前还作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录音机、课件、电子琴、蘑菇节奏图片等。
二、说教学方法
快乐是儿童健康情绪的主色调,儿童学习过程本身应当让孩子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1、我主要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为主,结合直观开像法,创编教学法等。
2、针对儿童的思维方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音乐课、听、唱、动三部分内容的特征加深情境教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各层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听、看、想、动、舞、讲等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感悟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四、下面我主要来讲讲教学教程
在整个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我以大朋友的身份,带孩子们去郊游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各部分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并充满儿童趣味,根据新课标和综合课的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
首先,孩子们伴随着《郊游》的音乐进入教室后,我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问孩子们喜欢郊游么?在野外大山郊游时都喜欢做些什么呢?这一下,孩子们的思维马上活泼起来,采蘑菇、采野花、、、、自然而然就导入本课主题《采山》,教师出示课件,直接过渡到下一环节。
2、感知节奏游戏:
在上山的路上,同学们通过边聆听歌曲伴奏,边欣赏精美的动画,特别的兴奋。这时,我趁机先组织一场“采摘大赛”!将孩子的热情提到最高点,将节奏蘑菇作为比赛道具运用到教学中,通过感观、尝试、比赛,一步步熟练的实践,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十六分节奏的衔接运用,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3、新歌教学:
新歌教学是一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情绪也应达到高潮。因此,首先我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同时课件播放小朋友在山上玩耍、采摘 、快乐游戏的动画,通过直观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歌词教学打下基础。
然后,我紧接着出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用刚才所熟悉的节奏,尝试着读一读,说一说,跟着音乐伴奏唱一唱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歌曲,同时减轻了孩子们一遍遍跟琴练唱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
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行想象创造,我就让孩子们随
歌儿即兴创编动作,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表演采蘑菇、采木耳、摘果子等不同的动作,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和玩耍,感受郊游采山当中的快乐。同时通过动作也很好得让学生记忆歌词,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课堂气氛更是相当的活跃。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当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强烈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大自然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新奇,更给予我们快乐与享受,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劳动活动,爱护大自然! 最后在歌曲中让生律动出教室!
这堂课充分运用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手段进行教学,给了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我提出宝贵意义和批评,多加指导,我将非常感谢。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十一册的第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地美好情感,给人生启迪。
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温暖,巴金爷爷表示感谢;第二部分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这封回信,代替他与孩子们见面;第三部分写巴金爷爷无限热爱祖国和同胞,他认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让自己生命开花。第四部分写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第五部分写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第六部分是对孩子的祝福语。
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3.能结合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可制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准备用导读式教学法、演示法、自学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往往会使他们只停留在精彩的情节上,或是抓不住的魂。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因此,我用导读式教学法,就解决了以下教法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核心问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定向,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阅读、去理解。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概括出完整答案。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内容的阅读方法,体现了导学式的原则。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巴金,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进行演示,结合书中文字进行例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辅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深受教育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阅读理解、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自读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依然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口味、体会的情感”。这里的学法指导、学法的应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再现。
三、【教学程序】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我准备用2课时教学全文。
今天我主要说第二课时,教学程序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复习导入。
(二)、指导读懂重点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第3自然段,教给学习方法。
第一步:出示思考题(见教法),指名读课文;
第二步: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三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
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同时,老师再用引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巴金爷爷无限热爱祖国和同胞,他认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让自己生命开花。
第四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在理解讨论巴金内心活动的句子:“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巴金爷爷不仅爱孩子们还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们,同时把巴金爷爷那种谦逊的美德表达出来。通过分析重点词、句,如:“无限、终于”,“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再与享受”,“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抓住这些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怀着对老人崇敬的心情把巴金爷爷在回信中想表达的意思读出来,体会巴金老人的品质多么高尚。
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巴金爷爷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到此,突破教学难点,突出中心。
第五步:回读全段。
2、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
3、运用所归纳的学法,自学四、五自然段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现由“教”到“不教”,由“教学”到“会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
四、【板书】
巴金
↓
爱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谦 乐 珍 开
逊 于 惜 花
奉 时 结
献 间 果
板书这样设计,清楚明了的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课文、回顾课文都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设计说明】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说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
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
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增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1.导入:同学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设计说明】“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欲望。(投放《三国演义》电影片头)
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设想】通过学生自读,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及理解的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投影生字词的读音)
3.师生共读课文,理解要点、重点。
【设想】①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③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
4.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设想】①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②重点品读文章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③深情朗读文章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
5.背诵课文,积累知识。
【设想】①展开竞争背诵,完成对本课的背诵任务,并作适当的评价。②结合文中的注解及资料,总结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投影展示文言常识)
6.比较学习,拓展延伸。
【设想】①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②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主题不限。
7.板书设计:(投影展示)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师伴我成长》,本课包括《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和《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两个框题,第一框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交往的对象——教师,以知师信师为主题;第二框是谈师生关系,以如何有效地与教师交往、沟通为主题。前者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后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课时安排两课时,每框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本课设计依据
1、本课地位和作用: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是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的第二部分。根据学生生活世界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不断生长、延伸的规律,本单元的内容定位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上,起着前承第一单元“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后续第三单元“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际交往”的桥梁作用。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进一步发育成熟,随着知识面和接触面的进一步拓展,他们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来,试图寻找新的情感。在与老师的情感交往中,他们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但同时面临一些困惑,学习这一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与教师朝夕相处,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肤浅,不能全面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他们正在经历从“向师性”到“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尊崇甚至畏惧的心理,对教师的了解往往还有神秘的色彩,这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但也恰恰是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同时,当前初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大转变:第一,时代价值观的转型。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第二,教与学的关系也在转变。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念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念所取代。因此,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所教七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有极个别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所以,如何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就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把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掌握和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和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重知识,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知师是爱师的基础,对老师的认识,是尊师的前提;师生角色变化,学生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重点:师生交往的方法,如何与教师沟通
3、本课内容结构图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第一目:我给老师画个像
活动一:阅读材料,初中生小辉的经历和感受(案例分析教学法)
引出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及与师生交往应注意的两大问题。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活动一纠正学生
不愿意与老师交往的误区,鼓励引导学生与老师多加沟通。
活动二:师生互动,采访老师(我)
通过互动,让学生对老师有进一步了解,从而引出老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①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②老师巨大的人格力量为我们作出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谭千秋老师的事迹)
③老师塑造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活动三: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老师的工作吗?
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
提示:结合老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既教书又育人)
通过活动二和活动三,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神秘感;同时也可以增进教师形象的亲和力,突显教师职业的特点和作用,从而达到我知我师的.目的,为我爱我师也作好铺垫。
第二目:我爱我的老师
活动四:阅读材料,评价老师的工作
让学生列举古今中外对老师深情的比喻或讴歌的名言警句
通过评价老师的工作,来赞美老师的高尚人格,激发学生爱师敬师情感,感悟教师的奉献精神。
活动五:活动探究,夸夸我们的老师(自主探究学习法)
制作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的卡片,交老师收藏(课前与劳技老师协调好)
课后要求举办一期感谢师恩的主题班会和黑板报(课后与班主任老师协调好)
通过活动,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提高学生尊师的道德品质,感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下一节课教学打好铺垫。
结束新课:在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结束新课
第二框:有效沟通健康成长
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
导入新课:说说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有关传统老师的形象
(1)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负面影响
特点:老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者
负面影响: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一:老师补充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孔子谈话教学法,并就“学生新角色和师生交往的新行为”发表看法?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表现: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发现师生新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新型师生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观念转变对师生交往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活动二:看图说话P50
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遇到这样的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处在困惑中时,你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活动三:情景再现,请几组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情境教学法)
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含“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老师是怎么想的?
这种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原因:老师与学生角色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是产生师生矛盾、冲突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补充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加以说明)
怎样:学生如果能够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是期待
当我们被误解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向老师作出解释
表扬要再接再厉,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原谅老师的错误。
活动四:补充故事,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人——鸡)
原因:作为普通人,老师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怎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你认为有哪些恰当的方式呢)
(3)师生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
注意场合
勿失分寸
结束新课:第四课的知识结构(归纳法)
课后作业布置:基础训练P8——P10(一周内完成)
四、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功能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学生探究学习比老师教授更要关键,因此,本课讲授采取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更加贴进学生生活,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落实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同时考虑到本课活动设计很多,我从教学需要出发对之进行了取舍,抓住同学们喜欢听故事的爱好,特意增加了一些书上没有的典故。这些都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相得益彰。但由于时间较短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也希望老师们多多指点和帮助。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