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3 08:48: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9页至13页《圆的周长》,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但是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但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还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那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三、说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六、说教具和学具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所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的学具是:每个小组都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直尺、软尺、绳子、合作记录单等。

  七、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课时,我先利用学生了解的圆形的特点,让他们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在找的过程中,引入“圆形的车轮”,学生非常熟悉,趁机我让学生大胆提问:看到圆形的车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兴趣高涨,赶紧问出他生活中都有得疑惑:车轮向前转动一周能走多远?一语激起我们这节课探索的焦点问题:车轮的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⒈自主学习,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来,摸一摸,指一指圆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结对学习,探究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为例,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将你的方法与同桌交流。孩子们想到了用毛线绕一周来测量,想到了把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周测量,还想到了用皮尺测量等。我在学生汇报的时候,特意让他们尝试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像“绕绳法”、“滚圆法”、“软尺法”等方法,目的是让他们便于记忆和理解。最后启发学生们总结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化曲为直”,并渗透了这样的一种思想。

  学生们会测量圆了,这时,我让同桌合作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3、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快速抡起的小球,让学生说说用以上的方法如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显然,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4、合作交流,猜测验证发现圆周率。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围绕导学记录单,共同学习:

  通过汇报测量圆的周长,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车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能解决快速抡起的小球旋转一周的周长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2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㈢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习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基础练习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通过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3、开放练习。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说课稿 篇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说课稿 各位老师、 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要谈的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 教材分析

z(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学习的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食物,由 Section A , Section B 和 Self check 三个部分组成。本节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主要是 Section A 部分的内容。

  教材内容围绕着谈论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展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本课时以听说为主, 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进行交 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说: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 1)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并掌握一些有关食物方面的 单词,如 hamburger, French fries, salad, strawberry, broccoli. 2) 能理解并正确使用以下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2. 能力目标 1) 能用本课所学句型自由的谈论喜欢喝不喜欢的食物。

  2) 能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 情感目标 1) 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帮助,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2) 能够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学会关心父母。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有关食物方面的名词;实义动词 like 一般现在时的 疑问是及其答语。

  2. 教学难点:如何谈论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二、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爱表现,参与活动的热情会很高。面对可塑性 很强的学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所以,本 节课,我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充分实践,展示个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来解决问题。同时多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 教法 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情景交 际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根据课程的总体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活 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引入讨论主题,让学 生在交际中学英语。

  四、 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 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和交流,发展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五、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易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 课堂气氛。

  六、 教学流程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任 务型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氛围以下五个环节,即 Warm-up;Pre-task;

  While-task;

  Post-task;

  Homework. StageⅠ。Warm-up (3mins) 在热身环节,我采用 Free talk 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的谈论他们所喜欢与不喜欢 的食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本课主题——food 以及 重要句型"Do you like??" StageⅡ。 Pre-task (10mins) Step1. Stage Guess &Learn 本环节主要是学习这节课的新单词及重要句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 计了一个猜图片学单词的游戏。

  首先用多媒体呈现一些不完整的食物图片,让学 生运用想象力猜出食物的名称, 进而学习新单词。

  然后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与互动, 学习重点句型。

  Step2. Memory Challenge 接下来,用多媒体课件快速闪现所学食物图片及单词,让学生进行短暂记忆 后完成图片与单词配对练习, 为后面的中心任务做好词汇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 观察判断能力。

  Stage Ⅲ。 While-task (15mins)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操练所学单词及 句型。

  Step1. Make a survey &

  give a report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某位学生要开一个生日 party,在去采购食物 之前,他首先要对同学的喜好做一个调查。活动内容是四人一组,()互相询问对方 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然后,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培 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Step2. Watch &

  listen 多媒体展示课文对话的教学录像,让学生边看边听,同时完成一个与课文对 话内容相关的任务,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 听录音, 完成课本上 Section A 中 1a,1b 部分的练习,加强听力训练。

  Step3. Discussion &

  report 活动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健康的食物,然后将所学实物 单词分成 healthy food 和 unhealthy food 两类,制作一个健康食谱。最后请一些 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使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同时也为下节课进 行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学习做准备。

  StageⅣ。Post-task (10mins) 针对本课涉及到的语言点如何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我设计了一个小 组竞赛活动, 看哪个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将所学食物单词分成可数名词 和不可数名词两类。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小组合作与 交流。

  接下来是一个评价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前面几个环节中各小组的表现 做出评价,评选出最佳表现奖和最佳合作奖,给予表扬鼓励。

  StageⅤ。 Homework (2mins) 共分为 2 项:第 1 项是让学生回家调查父母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并试着为 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让学 生学会关心父母。第 2 项是用"I like ?,I don’t like ?."结构写一篇小作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七、 板书设计 我将本课的板书分为左右两个板块,左半部分呈现单词,右半部分呈现单词, 并且上半部分都是可数名词,下半部分都是不可数名词。结构清晰,简介明了,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操练。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选自鲁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五单元教材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其中第21课《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富有童趣、情节生动且富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接替狮子轮流做“万兽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十分尊重动物们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拥戴,最后成为“万兽之王”。故事告诉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说教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确实,童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引导学生读这些故事,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低年级的孩子,心灵那么纯洁、美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美好保持下去,发展起来。

  1、说教法

  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故事、课件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从而来淡化课文的难度。

  2、说学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文字,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品味文字,在读中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好课文,读出角色的个性特点,并从中积累语言,我定下了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理清课文条理。

  2、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尊重别人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体现。

  3、技能目标:能仿照例子说词组,并能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学习难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四、说教学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导课时我说,今天,老师 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去参加“万兽之王”竞选大会,先来购票入场吧!由此复习生字词,然后提出疑问:想知道大会的内容吗?接着,课件播放故事。

  充满诱惑的提议,立刻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的思维已被牵引到动物王国中。此时,孩子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学习者,他们的角色定位与一群将要去动物王国体验生活趣味的小动物,这时,孩子们怀着饱满而愉悦的情绪走进文本,为整节课的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入境诵读感悟

  新课标理念指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联想和创造的能力的培养。

  当幻灯将出示狮子大王的命令时,让学生自由读并找出自己不懂得词语,学生作解答。之后指导学生读出狮子的威严。

  3、用心搭建平台,拓宽学生多元体验的渠道

  (1)、情境+评价+朗读,体验“猫头鹰的神气”情境教学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既感受,又表达。

  比如,在感受猫头鹰的神气时,我先让学生看图片,讨论它神气的样子,接着引导学生神气的朗读。通过学生的评价再练习神气的语气,最后经过教师的范读,为学生的表演读铺设台阶,这时候的学生朗读,包括齐读也就非常到位,对“神气”一词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2)、想象+补白+评价+朗读,体验“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

  猫头鹰大王发布的命令,使小动物们“议论纷纷”。在理解动物们的感受时,我让学生进行换位想象,填补课文中的空白。“你同意猫头鹰的做法吗?有什么话,快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吧。你们都议论些什么?小动物们,快把你们的苦说出来吧。”

  由于走进了文本,把自己当作了森林中的小每一个小动物,因此,在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时,学生的体验就非常真实,感受就非常丰富,学生们就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爱说。在此基础上,再来读第二段的内容,生就读得投入,读得真切。

  (3)、想象+内化+反刍+朗读,体验“苦练”

  在教学袋鼠这一段时,为了避免教学流程上的雷同,在引领学生感悟“苦练跳的本领”的辛苦时,我让学生再次换位想象,假如你们就是那些小动物,同意它当“万兽之王”吗?为什么?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深刻的感悟,学生的感受特别丰富,思维异常活跃,朗读的效果自然也不在话下。

  (4)、质疑+探究+交流+存疑,体验“非常担心”

  “小猴子上任了,你又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会这么担心?”采访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方式,使学生明白动物各有各的生活习惯方式。使大家对猫头鹰和袋鼠当万兽之王后给小动物带来的痛苦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4、演中感悟,创造想象

  孩子都有展现自己的欲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和教师一起把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表演出来,一定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

  当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可以表演课文内容,可以通过表演来恭喜小猴子和安慰落选者,还可以想象你成为万兽之王会怎样做。

  五、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亲的话语,和蔼的笑容,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加上贯穿课堂的对学生的夸奖与鼓励,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潜移默化中又对学生进行了健全人格的培养。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选择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健康探索的对象。在《纲要》中健康科学目标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先物体的形状出发,逐步过渡到对物和物体的之间的颜色来比较探索,联系跳跃及躲闪,锻炼思维的灵敏性。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2、目标定位

  小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目标为:

  (1)乐于参加跳圈游戏,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能按指令迅速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3)联系跳跃及躲闪,锻炼思维的灵敏性。

  3、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物和物体的之间的颜色来比较,难点是:找到对应的颜色的圈中,初步获得物与物的两者之间比较的关系。

  4、活动准备

  活动场地上画有红色和蓝色的两个圈,每人贴一个红色或者蓝色的标记,强快的音乐。

  二、说教法。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 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孩子外,还采用适宜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 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模仿表演)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借助于儿歌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及我声情并荗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 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类,第二版《机械制图》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又是后面识读装配图的基础,同时它又是生产实习中的一门语言,只有懂得了这门语言才能进行生产加工,故此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大纲中规定的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零件图的具体内容

  (2) 了解看零件图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3) 掌握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

  (俗话说:学以致用,为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我拟订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能力目标

  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重点: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

  (而在识读轴类零件图4个内容中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既繁又难,所以我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学难点:轴类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

  (说完了教材分析,接着我分析一下学生的学情)

  二、说学生

  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比较薄弱,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技能教学,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文化基础知识欠缺,他们对于生产实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非常想掌握一门技能。现在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技能教

  学,而车工生产培训是机械类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到这一章节,学生车工培训初级阶段已经结束,学生已经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根据零件图加工出一些简单的零件,特别是对轴类零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我谈一下本节课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问题引领、探究生成”“小组合作、小组竞赛”。

  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技能实践经验,设置一个个新的任务,让学生运用以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实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协作,在质疑、讨论、探究中尝试探索性学习,课堂气氛浓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让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那么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怎样落到实处,接下来我分析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就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让课堂气氛预热起来,接着展示两张学生已经加工过零件的零件图,让学生对零件图有个相识到相知的过程,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

  2.讲授新课

  (接着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本着以实践为主线,以学生的学情为主导,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为宗旨,分六个任务完成,这六个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循序的渐进由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

  任务一观察轴,任务二展示轴的零件图,通过以上两个任务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打下基础。

  任务三到任务六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其中任务三和任务六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任务四和任务五是重重之重,也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分别采用了学生自习、小组合作,启发探究式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习、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相互间的协调能力,启发探究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接下来配合课件把任务三到任务六的学习要点分析一下)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我设置了适当的课堂练习。

  至此,全课主体环节基本结束,为了整合全课,强化目标意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总结全课,我要求每组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全课。

  (最后,我将对整堂课进行教学评价)

  五、教学评价

  1.一堂课下来,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肯定有部分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点完全掌握,因此我采用了两种措施弥补,措施一、针对这部分内容再安排两课时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措施二、布置适当作业。

  2.既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的方法,就必须评出好坏。课前我已经每组安排组长,让他们记录结果,同时相互监督,好的表扬,并与班级素质积分挂钩,适当加分,差的进行鼓励,争取下节课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梯形面积的计算》。

  2、教材简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理解推导过程。

  (2)能力训练: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素质培养: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让学生在拼剪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掌握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转化推导面积公式。

  6、教学关键:借助图形之间的转化,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独立推导出面积公式。

  7、教具准备:电教多媒体、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各种梯形卡片若干、小刀、胶水。

  二、说教学策略及教法

  这节课主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主要教法有引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讨论法等。在教学策略上,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化为学生“拼、剪、画、说“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变“讲堂”为“学堂”,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模式。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学法进行探究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例如,让学生寻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2、迁移尝试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模仿、迁移、推导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属于几何知识中公式推导教学。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教学程序可分为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 联系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一个能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计算一个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彩纸的面积。这时大多数学生会束手无策,就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导入课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第二环节:搭建脚手架,激活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求梯形面积时遇到的困难而设计的。这样一来就为学生解决新问题做了认知上的铺垫。这一环节共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操作铺垫;第二步再现旧知。操作铺势是先让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任意摆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再要求学生摆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图形的拼摆操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验证,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有了基础;第二步再现旧知,先让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是什么?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又是怎样?再用多媒体演示,揭示图形的转化方法,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内在的类比推理。接着问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用转化的方法可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学法做了有力地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自己把握自己学习的活动。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并为之提供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使“有意义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一环节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梯形,鼓励学生操作,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拼拼剪剪中实现转换,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想出的办法多。由于刚才提出的问题比较大,答案不唯一,这样整个课堂就完全放开了,让学生自己去找。这时学生就开始动手操作了,剪得剪,拼得拼,教师在这个时候,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之中,并引导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第二步,交流验证是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除了这些方法外,可能还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学生汇报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推理与计算。学生在交流与展示中相互得到启发,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顶”的效果。

  第四环节:点拨归纳、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但不一定讲得清道理,有的学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碍,基本处于“悱”、“愤”状态。这时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接着就重点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原梯形和所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候计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让学生看书质疑,理解公式。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出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五环节: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自命题练习: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并进行自评互评。这样摆脱了由老师出题,学生依次解答,一贯做法。老师只在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引导。这样设计,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这个出题与解题的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2、巩固练习:先让学生以抢答形式练习,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道实践与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3、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道思考题,供他们解答。这些练习紧扣教学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问题1:

  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问题2:

  (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

  (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

  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观察下面单项式

  5a与9a -5m2n与 6m2n -x2y与 8x2y 0与 5

  有什么共同点?

  2.思考:

  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为什么?

  (1) x与y; (2)a b与ab ;-3pq与3pq;

  (4)a 与a ;(5)a b与a bc;

  2、K取何值时,-3 x y与-x y是同类项?

  3、填充:

  (1)在( )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 )3( )2与-x2y3是同类项;

  (2)若 和 是同类项,则 =

  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讨论(一)

  如图,建筑工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铺设地面。请问这个两个长方形面积怎样表示?

  8 n 和 5 n

  讨论(二)

  怎样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

  大理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8 n +5 n =( 8 + 5 ) n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

  思考:

  (1) 100t-252t=

  (2) 3x2+2x2=

  (3) 3ab2-4ab2=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

  (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

  4x2+2x+7+3x-8x2-2

  (1) 找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

  例1讲解

  尝试训练一:

  (1) 3x-8x-9x

  (2) 5a2+2ab-4a2-4ab

  (3) 2x-7y-5x+11y-1

  例2:

  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

  其中x=0.5

  尝试训练二:

  求多项式3a+abc-

  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

  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例3: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

  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

  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一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堂感悟:

  1、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六、教学评价

  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地保证。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

1.关于学会感恩说课稿范文

2.关于《蒸发》说课稿

3.关于《蜗牛》说课稿

4.《离骚》说课稿范文

5.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6.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7.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8.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10篇

9.关于《沁园春长沙》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