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态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是自然地理中关于地形要素的重要内容。对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选修的“旅游地理”的地质景观以及“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有着广泛的联系,起着很强的基础知识的作用。
(二).说教材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用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成因;
②.了解简单的地质构造的概念和类型,能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观察力;图文转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
②.运用动画演示板块运动,更直观的去理解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
③.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把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对宏观地形的形成作为本节重点之一;
②.重点之二即为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
2.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①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从很大的尺度来介绍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生直接感知比较困难,须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一年级的同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理解板块运动机制及其所形成的地貌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②地质构造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由于这种地貌不同于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态,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作为一个难点。
二、说学情
心理特点: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行为任然已兴趣为引导,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学中运用音象、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基础: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地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仅从感性上认识到地形在变化,至于地壳变化原因、运动的形式及结果等抽象的理论知识一无所知,而高一学生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与学法
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视听观察法;逻辑思维法;讨论分析法;图文转换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构思
导入: 从观看各种地形图片,给学生以感官刺激,美的享受;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增强学生兴趣,也使导入对本节课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通过导入,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能让地球表面如此的千姿百态?”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归纳,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列表对比分析,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更能够记住内外力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加强了形象记忆,同时增强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热情。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承转(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有关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引出板块学说)
①. 引导分析照板块分布示意图2-10,介绍板块学说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认识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及板块的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教师澄清讲解】
①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
②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板块不是大洲、大陆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
③消亡边界(图中实线)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图中虚线)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
通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音像视频,在演示的工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视听过程,看到板块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宏观地形(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会依次形成海沟,岛弧,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然后再演示东非裂谷的动画,说明板块运动与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大规模山系、高原、裂谷、海沟、岛弧等地貌格局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动画,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学生根据动画及教材讨论归纳,老师点拨总结活动探究1.2.,再归纳总结板块运动和宏观地形的关系,来完成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突破。这里我是采用先把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引出地质构造的概念,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用动画演示直观认识褶皱和断层,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
针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理解背斜与向斜的基本成因和区别,分析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岩石的坚硬程度,抵抗外力侵蚀的能力;然后再从岩层新老关系上来判断,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沉积岩岩层新老的识别,给他们提供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断层,在演示动画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断层线两侧的运动方向,让学生讨论分析所形成的地貌,断层线上的岩石抗侵蚀强度,侵蚀后形成的地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拓展】
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对地形影响的规律,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开矿石也应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为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说课稿 篇2
诸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教学理念。其中,理论根据将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2册8课,课题为《色彩的明度》。本教学内容以儿童绘画为题材,启发儿童进行欣赏学习,并进行创作。本课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内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由于是同龄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很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评述和学习。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学生已经进行了四、五年的美术课堂训练,体验了简单的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个时候安排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帮助,也可为儿童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本课课题《色彩的明度》,采用了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活泼、自然、亲切。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
1、学习色彩的明度知识,对“明度”一词有较准确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变化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体验色彩的美感。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我在本课中,通过教师讲解(理论学习)——分组尝试(色彩感知)——分组评述(理解把握)——创作体验(实践领会)四个活动环节,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看到说到画,学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运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着重体现学生、教师为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只起着带路作用,例如当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方向(提问包含各个方面:你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甚至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讨论讨论,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安排让学生自己体验不同工具材料作画的不同感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学生进入教室就开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赏活动,可以让学生轻松、快速的进入情境教学的课堂。
讲授新知,理解知识。这一过程中,我充分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边讲解边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新知识,为下一步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感知的过程,尝试到了探索奥秘的快乐,因此,学生都非常兴奋,自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这个环节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的三个引导提问,由简单到复杂,各有侧重,富有层次。整个教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对画面内容形象的理解到对表现特色的理解,由对表现特色的理解到对自己感受的激发,由表及里,从感官的运动到思维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还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绘画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样(高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现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这也就很自然的为教学的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全面欣赏,尝试材料环节。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课安排了学生两次亲身感受,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和把握。
个例感受,文化交流。这里将它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并且让学生尝试进行介绍,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视觉体会,并不强求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创作体验,知识深化环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活动。时间安排虽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让学生在欣赏后再进行绘画创作的亲身体验,让课堂不仅仅结束在40分钟内,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今后的每一次美术学习中去。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基于美术新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是:从讲授中明确知识,在欣赏中开启智慧,于评述中形成素养。即让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学到色彩的明度的基本理论,在欣赏同龄儿童美术作品时,体会色彩的明度变化给物象带来的美的感受;于美术创作中亲自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的奥秘;于作品评述中升华对色彩的明度知识的理解。这个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全参与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对某一幅作品的独特的感受并亲自尝试。
2、全变式表达。绘画和语言都是艺术,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同样一幅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说到画,表达方式产生转变,知识的掌握也自然产生深化。
以上是我对《色彩的明度》一课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处,还请诸位领导和老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主机的秘密》。今天我跟大家汇报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探索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秘密-----计算机主机的秘密》这一节中的内容。学习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构建完整计算机系统概念,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主机的组成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概念与实物的正确对接。(2)通过浏览教学资源专题网站及相应的教学视频剪辑,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3.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来自水果湖地区省直机关的子弟,对计算机接触较早,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主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接,教学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作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由于初二年级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我首先采用创设情景法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然后用演示观察法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和对信息的思维、理解能力。以任务驱动贯穿整节课堂内容,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又采用了网络资源学习法和分层教学法及竞争激励法,使得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部分:教学媒体手段分析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自行设计的专题站
3、辅助教学的视频剪辑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以展示实物、回答问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不断答问、质疑、总结的过程向大家说明现今计算机主机的组成。
2、竞赛分组,协作学习
以4—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将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台事先打开了机箱盖的主机。让学生边观察边动手边思考,进一步了解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认真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计算机主机的秘密。看哪个小组表达得更准确、更详细。
3、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看书、浏览专题站和教师机上共享的视频剪辑进一步学习主机各部件的作用。教师巡视检查学习情况,辅导少数学习困难的同学。
4、谈收获,自由学习
让学生自己小结这节这节课获取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在学习上还存在哪些困惑和疑点?可以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也可以向老师举手提问。
5、总结归纳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了解,教师再对学生普遍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以着重讲解,理清学生思路。比如说“内存与外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服务对象分别是什么?” 在授课时我重点突出内存的“中转站”作用。总结内存的服务对象是计算机本身,而外存的服务对象是用户。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在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专题网站和视频剪辑进行自主学习,分组竞赛答题,体现了分层次教学,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课后经过认真分析,我感觉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1.在学生分组和任务布置上仍显粗糙,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对评价重视不够,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或鼓励。
我的说课完了,感谢各位专家和同仁能给我今天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开课之初,我就直奔课题,并让学生从课题中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主要是讲什么的,同时,告诉孩子们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二)、复习词语,理解词意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所以我在这里没有把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只是让他们一读带过,说几个理解了的词语的意思就可以。
(三)、概读课文,初识形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步:
1、这篇文章中的三个片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2、生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语句描写方法(效果)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我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四)、品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环节是我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铺垫的环节。学生在读、画、品的过程中把小嘎子机灵、顽皮的性格特点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同时了解了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金水区优胜路小学的毛琼,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熊猫的舒适家园》。
本节课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并调整图片。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并认识了幻灯片,并学习过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这都为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坐下了铺垫。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动”起来,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在幻灯片中使用“菜单栏”插入图片的方法
2.能够根据需要合理的调整插入图片的长宽、大小和位置,使幻灯片整体布局工整美观
3.通过设置开放性的综合练习,引导学生个性的发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PowerPoint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难点:能够合理的调整插入图片的长宽、大小和位置。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教育,不仅仅是某一种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方法的传授,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体会方法,通过创作发展个性,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建立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划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是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准备了一段视频作为导入。这段视频是一个游客在熊猫展馆中拍摄的。先让学生观看,然后发表观后的感受。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大熊猫很可爱,它是人类的好朋友。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会更加开心自由。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将适时引导,自然而然的揭示本节课的主题,为大熊猫寻找一个舒适的家园。(板书:大熊猫的舒适家园)
这样的导入,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呼唤起学生爱护动物的心情,给课堂学习增添了色彩!
第二个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构建新知。
(一)设置任务,尝试操作
我将课前搜集一些竹林树林的图片,整理到“大熊猫的舒适家园”文件夹中并发送到学生机。让学生从中为大熊猫选择一个舒适的家园,并将这张图片插入到新建文档的第一张幻灯片中。这样的任务设置,主要目的是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正与第一个教学目标相呼应。(板书:1.插入图片)
我将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动手尝试。在此过程中,我将巡视操作情况,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出现哪类问题。
三分钟后,我将鼓励学生到教师机展示并解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对学生的展示做出积极的评价。
最后,我将演示规范的操作方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并不困难,所以我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先让学生尝试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二)设置问题,分组讨论
在学生动手尝试插入图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总结几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1)操作对比在POWERPOINT中与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是否相同
(2)操作对比在幻灯片中插入剪切画与插入图片的异同之处
(3)探讨除使用“菜单栏”之外的插入图片的方法
每组选择一个问题,探讨交流两分钟,小组长负责控制组内活动。然后每组选派一个小代表代表进行讨论成果汇报
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我将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各小组的汇报,做出积极的点评与小结,并揭示正确答案。
这样的问题设置,点化了学生在初次操作易出现的疑惑点,并联系学生的新知与旧识,做到一个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书本以外的法,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个教学环节:单项训练,逐一突破
(一)引入任务,分组完成
在上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第一张幻灯片中为大熊猫选择了一个舒适的家园。此时,我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为大熊猫选择了一个舒适的家园,那么大家看一看这个家园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呢?”
学生的回答必定参差不齐,我将以实例说明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将问题分为三类:1.位置不合适;2.长与宽的比例不协调3.大小不合适。(板书:2.调整图片
“大熊猫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将以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引入“熊猫穿衣”的三个小任务。
其中,一个任务指向一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帮助大熊猫调整衣服尺寸穿上合适的五颜六色的衣服。
每个小组选择指定的任务,先独立练习然后组内交流,组长负责组内活动,每组推选一名小代表展示操作并解说。
在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我将先掌握整体的操作情况,进行适当的个别指导。然后有选择的参与到个别小组,与学生共同探讨。
根据每组小代表的汇报情况,我将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引导
(二)触类旁通,熟练操作
每个小组在刚才的操作基础之上,并听了其他小组的汇报,动手尝试完成其余的两个小任务,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的.完成情况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三个小任务均以给大熊猫穿衣为主题,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是第四个教学环节:综合训练,个性拓展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以这样的导入语引入任务“暑假将至,大熊猫却没有朋友陪伴,同学们想不想邀请大熊猫到家里做客呢?下面,我们动手装饰一下自己的房间欢迎大熊猫来玩吧!”
课前向每个学生机发送“家居城”文件夹,文件夹中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家具和装饰品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挑选并整理设计自己的房间,也可以上网搜索素材。设计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成自己喜欢的风格。
这样的任务设置,即练习了插入图片,也涵盖了调整图片的长宽大小和位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了一个综合巩固。
任务布置完以后,我会向学生展示我为了欢迎大熊猫做客而设计的漂亮的小屋,学生看到后必定迫切的自己想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将巡视查看,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出一个积极的引导,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做出一个积极的鼓励
大部分同学完成设计以后,先组内展评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然后做全班展示并介绍设计过程及设计思想
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作品,从整体布局,设计思想,操作过程等多方面的进行评比。这不但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对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同学,课下完成后发到教师邮箱。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多个小任务,注重任务的时效性,趣味性与开放性,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就像一场旅行,要到达目的地,更要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 篇6
一、说考点
几种常见的磁场是高考出相关大题的基础,基础不牢固,大题便难解,常见题型 如:永磁体磁场中判断受力情况,通电导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等都是高中阶段必学内容,可谓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
2.知道几种常见的磁场(条形、蹄形,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及磁感线分布的情况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4.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5.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明确两种情形的匀强磁场
6.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学生动手(运用安培定则)、类比的方法加深对本节基础知识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与难点:
1.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正确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三、说教法
1、 讲述法:首先通过讲述进入磁感线的`定义,进而对磁体以及电流磁场的讲解。
2、 实验法:通过铁屑实验演示各种磁场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眼见为实,记忆犹新。
3、 讨论法:让学生对各种演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讨论磁感线的特点。
四、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首先在课前必须预习书上的基本知识,因书上的知识不全面,所以这只是 本节课学生的最基本了解,在讲解的时候学生要提出疑问,为什么磁场分布如此,大胆提出演示,让自己得知真相,达到心中无顾虑。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抓住课堂效率,便是学好的第一步。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课文体裁
《宠物明星》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有4篇课文,都是以一件事情突出表达感情或是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宠物明星》是一篇以叙事为主表现主人公品质的文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渗透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关心自然和生命,了解小动物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同时使学生初步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仔细,进行写字、朗读、说话等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的是作为宠物的小猪比拉,在小主人安东尼掉进湖里,生命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救人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小比拉的勇敢与可爱,展现了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3、表达特点
课文先介绍了小猪比拉的基本情况。字里行间及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又为下面的救人埋下了伏笔。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小猪比拉救小主人的过程写得非常生动、详细。通过小猪比拉的一系列救人的动作描写说明了它的着急与担心,机灵与勇敢。比拉用它奋不顾身的行为告诉人们,它爱主人、要救主人。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本课承载的是“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进行写字、朗读、说话等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目标之一是: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为了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目标之二是: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之三是:了解小猪比拉救主人的经过,感悟动词的准确和先后顺序,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
目标之四:能把小猪比拉救主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根据上述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
1、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了解小猪比拉救主人的经过,感悟动词的准确和先后顺序。
3、能把小猪比拉救主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难点
根据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发现学生了解宠物指什么,电视上见过明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读完课文就应该能大概了解讲了什么事情。对于叙述这件事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的一个难点,为此,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感悟比拉救人过程中,动词的准确和先后顺序。
四、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结合教学设计自制教学课件;了解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生的课前准备: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是学生最愿意表达的。为此,在上课前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养的宠物什么样或者是和它之间的小故事。 你见过明星吗?什么样?为了上课做好铺垫。
五、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研究的方向是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到“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感悟。
品味语言时,抓重点词语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
通过想象故事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环节:
(一)题目质疑,导入新课。(1分钟)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2分钟)
(三)品悟语言,感悟情感。(17分钟)
(四)愉快阅读,自我感悟。(10分钟)
(五)展开想象,拓展打写。(10分钟)
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
(一)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语文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板书课题)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称它为明星?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课标还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有表达的意愿。所以这个环节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整体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品悟语言,感悟情感。
学生的认知规律表明:当学生能把书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的时候,学生对这段话已经理解了。从学生的回答中,过渡到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小猪比拉的基本情况。对于这段话,可以让学生数句子,想:每句话的意思。第一句话写出了小猪比拉与主人的关系。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第二句话写出它很漂亮。第三句话介绍出比拉聪明、游泳技术好。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它很漂亮,全身白白的,皮毛干净得发亮。对于这句话学生说出意思,读出漂亮就可以了。“它很聪明,游泳也很棒。”这句话的时候既写出比拉聪明,又写出了游泳技术好。通过读句子学生可以了解意思,但是怎么把“聪明和游泳棒”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学生有困难。为了让学生了解表达方法,为写话奠定基础。在学生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可以问问学生:小作者是怎样把聪明和游泳棒用一句话写出来的?突出“也”的作用。体会作者对小猪比拉的喜爱之情,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文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讲述了比拉救小主人的经过。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了解事情的大概内容,(板书:比拉救主人)但是对于表达方式学生是陌生的。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句话介绍了事情的起因,学生读清楚:什么时间?谁?在哪?干什么?结果怎样?就可以了。
为了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句话写出了当时的情况紧急。为可以让学生读后互相说说当时什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抓住“两手乱抓、上下扑腾、危险极了”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况很紧急,小主人的处境很危险。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心理学表明:当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画面的时候,说明学生已经对句子理解了。因此,在这里可以让一个学生读句子,其他同学想象当时的情景。情况这样危险,如果没有人救他会怎样?最后出示句子,让学生带着感受读出这个句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教材中的营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而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三句话主要讲了小猪比拉是怎样救小主人的经过。教师导语:在这危险的情况下,比拉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读第三句话。第一层: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生读完以后,可以让他说说比拉是怎么做的。教师出示:比拉发现后,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迅速(游)到安东尼身边,用嘴紧紧(叼)住小主人的衣服,用尽力气把它(拖)到安全的地方。学生填入动词,想一想能换吗?(教师板书:动词)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第二层,让学生体会动词的先后顺序。能这样说吗?教师出示提示:比拉发现后,先(),再(),接着(),最后()。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白,小作者叙述的时候是有先后顺序的。第三层,体会形容词的作用。小作者是象我们说的这样写的吗?出示:比拉发现后,跳入水中,游到安东尼身边,用嘴叼住小主人的衣服,把它拖到安全的地方。学生立刻发现跟书中的不一样。指学生读书中的句子,教师出示:比拉发现后,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迅速游到安东尼身边,用嘴紧紧叼住小主人的衣服,用尽力气把它拖到安全的地方。先让学生比较怎么不一样?学生立刻发现多了词语。再让学生想想:这些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例如:“扑通一声”说明湖水很深,很果断。“迅速”可以让学生换词(飞快、急忙等)理解比拉游的快。教师问:比拉怎么能游得这么快?可以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说游泳也很棒。这样,为二年级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作一铺垫。学生还可能会说见到主人情况这样危险,十分着急。从而体会到比拉对主人的感情。而“紧紧叼住”则表现出比拉的聪明、保护主人。“用尽力气”则更加表明对小主人的尽心尽力、忠心耿耿。理解后,学生带着感受读出来。
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够借助课文中的图画来阅读,加深理解。为了激发学生喜爱小猪比拉、喜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第三自然段是通过人们对比拉的赞扬,称它为“宠物明星”,体现了作者对小猪比拉的喜爱。对于这一自然段的处理,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进行理解。进而让学生展开想象,当你看了小猪比拉挺身救主人的经过,你想对它说什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这样,课题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漂亮、聪明、勇敢的小猪比拉,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呢!
(四)愉快阅读,自我感悟。为了对课文内容更多的扩展,使课标的落实和跨越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运用生字 ,还要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课内外有效衔接, 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我为学生提供了10篇材料,全部是写小动物的文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了解。读后,可以问学生最喜欢哪篇?讲了什么?想不想照这样,把比拉救主人的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五)展开想象,拓展打写。进入打写环节。为了照顾到了学生的不同层面,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得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确定的写话内容是: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小猪比拉挺身救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台阶:1。出示图片2。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比拉是怎佯做的?结果怎么样?
七、效果检测:
学完课文,就要对效果进行检测,首先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其次反思学生课堂上的学。最后结合备课知识点中的习题检测。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这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自读课。这是一篇短小浅显,但却涉及有重大意义问题的事理说明文。本文以科学而乐观的态度、简洁而流畅的语言对人类担心的粮食问题做了充分的推测,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
教学本文可扩充阅读量,让学生阅读有关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的科普文章,充分了解相关资源信息,认识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增强海洋意识。
同时,本文层次分明,结构有序,是学生仿写事理说明文的范例。
讲授此文,可以安排一课时。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积累科学知识。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中,前两个目标是教学的重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并创作简易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世界的态度,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概括地说,是“问题导入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具体地说,以“吃饭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直接过渡到怎样走出困境,那就是“下海”,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接着学生自主略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内容,挖掘学生个体独立的理解和思考。然后采取合作的态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研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角度来精读课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指导。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最后就本文提及的的重大问题拓展延伸,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练习流利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环保观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教师对做得较好的学生应予以鼓励、表扬。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从网络,图书馆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蓝色的海洋背景画面。
1、教师导入: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至今仍然困扰着人类的现代问题。(课件上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谈看后的感想。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得出“人口剧增,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的结论。”)
那么,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人类怎样摆脱面临危机、走出困境,解决吃饭压力呢?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推广改良种子,提高粮食产量;到别的星球上去开发种植……)
总之,肯定学生的发言,科学家们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认为“上天”“入地”、“下海”、是三大出路。那么哪条路投资少,收益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呢?
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看一组图片。(课件上展示海藻,鱼虾等)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潜力最大的是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在海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人类的故乡——大海。(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带着课件上出示的问题默读课文,梳理相关信息、独立思考作答。 [课件展示问题]: (1)人类生存正面临怎样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些危机?
(2)为什么海洋能成为未来的粮仓?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开篇,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解答。设置此问题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第二个问题涉及全文的主体内容,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及时地用课件辅助教学。(课件展示)。
参考:(1)人类生存面临的严重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耕地不足。解决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
(2)海洋中有丰富的海藻,浮游生物、鱼虾及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1、再读课文,[课件展示问题]:
(1)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其中,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感知本文条理清晰,事理明确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用课件的形式总结归纳。
参考:(1)、文章1、2两端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说起,提出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文章3---6段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段总结前文的说明,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阐释事理,使按照“总起-------具体阐释(先总后分)--------总结的结构进行的。这样是文章条理清晰,事理明确。”(完成板书)
(2)看课件。
最后,让学生简单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关注环保:
课件展示问题:
1、海洋除了能做我们的粮仓外,还能给我们提供哪些资源?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出海洋还是我们的大药房,大能源库,大矿场,大建材基地……教师及时予以鼓励、肯定。)
2、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样对待海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生活事例自由发言,发表看法,教师要鼓励创新及个性化的思考)。
参考: 海洋不是填埋垃圾的无底洞,不是接纳污水和工业废物的污水坑,应该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使海洋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必须增强海洋意识,保护海洋,使它不受污染,也不能过度开发,残酷捕捞,应该呼吁人们保护和拯救海洋。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最后,学生齐声说出: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
1、 把你搜集的有关海洋的资料进行整理,模仿课文的组材方法,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保护我们未来的希望——海洋》
2、 人类“上天”真的无路么?请利用图书馆和电脑网络,搜集人类探测宇宙的相关信息。
板书设计:
结构: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总:生存危机(人口、耕地、资源) 海洋可能成粮仓
海藻食品;浮游生物
分: 海洋粮仓 阐释原因
远洋鱼虾;未开发的
总:总结全文 再次强调
这是我对这课的初浅认识,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说明: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起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三十多年过去了,此情此景依然留在作者心中。读完这篇文章,我也被文中的刘老师所深深的感动。《理想的风筝》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祖国、爱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学习文中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为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5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②过程和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及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③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了解课文通过哪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二、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理想的.风筝》一课,感情丰富细腻,文字简洁明快,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略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学程预设: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
(一)故事导入,激情铺垫。
课前老师介绍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的事迹,并展示《雀之灵》、《千手观音》等舞台剧照,适时配以音乐渲染情境。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导入:邰丽华用走出常人的毅力,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特殊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缔造出生命的尊严,演绎出一首完美的生命之歌,让我们一起去分享这份坚定执着的生命历程。教师相机揭题板书:理想的风筝
情景的渲染,感情的铺垫,更容易让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文本世界,滋生出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揭题板书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课前,已经要求学生读熟课文,此时老师通过言语诱发:看到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主人公的特殊之处呢?
了解了主人公的身份,教师又顺势抛出这一问题:这篇文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这位特殊的刘老师的呢?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对下一环节学习的自然导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引导学生读出文中有关句子,考察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明确本文写的是一位左腿残疾的老师,作者是从课上上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个方面来写的。帮助他们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从感情上对刘老师有个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感悟人格魅力。
1、自读自悟,点滴倾吐。
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的老师,他的记忆中深烙上了老师的印象,;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心中激荡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到作者的文章中,去捕捉刘老师的生活镜头,去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体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导”的价值,跟随学生的发现去牵引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领学生倾吐胸臆,穿插合作朗读体会朗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并适时板书:课上慷慨陈词,跳跃旋转,和蔼可亲;课下放风筝:稚气纯朴,生气勃勃、顽强乐观。不知不觉中走进刘老师的精神世界。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用心感悟,用情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2、厉练语言,真情告白
教师创设情境:在同学们的点滴倾吐中,平易近人的刘老师正拄着他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奔走、跳跃、旋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
这一情境的设置,将让学生一吐为快。可以肯定,学生有了课文文字的依托,有了心灵的震撼,倾吐的将是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心中放飞的将是理想的风筝。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在此不讲自明,本课教学难点也将迎刃而解。
3、有情赏读,砥砺人格
导语: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刘老师,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吧!你想读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四)梳理全文,情感升华
1、质疑激思,自主发现。
此处,教师安排一个质疑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到这,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疏理,把问题指向学习写作方法的切入点: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学生便会发现: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的想一想,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健康者更有活力。将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完美地凸现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能理解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2、诗文荐赏,升华情感。
课巳近尾声,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散文诗《理想的风筝》,和着曼妙的音乐,与学生一起低呤浅唱:“天,瓦蓝,瓦蓝,理想的风筝随风飘荡,每一个风筝都寄托着一个梦想,飞向理想的天堂……”。有了这样的氛围,有了这样的基调,孩子们就能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幸福地生活在课堂上,此时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智慧飞扬,情韵生辉的和谐境界。
结束语:
“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所示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作者是幸福的,同样,我也愿意把这种幸福传递给我的学生。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师生共同分享精神财富的过程,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交流的愉悦,成长的幸福。
朋友,让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的乐章。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承接Unit1My Classroom, 继续讲解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相关联的话题。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各种教材图书而展开的一系列话题。本课时旨在学习生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和句型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教材以Zoom和Zip的交流为载体,来呈现新词和句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接触英语不久,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并且此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所以本节课组织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巩固读、听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生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
2.能够听懂Let’s do部分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会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
情感态度目标:1.在学习教科书的名称时要让学生了解课本的重要性,要求他们爱护课本。
2.采用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教材图书的名称: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句型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
难点:单词math的发音。
五.说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教具:单词卡片, 本课时涉及的各种教材图书各一本,书包一个,文本语音材料,制作课件ppt. 学生需要准备标签纸若干张.
六、说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四年级学生接触英语不久,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按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七、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综合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各种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 热身
通过吟唱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 B部分Let’s chant歌谣,营造学习氛围,由歌谣里的school和bag两个单词引出本课话题My Schoolbag. 教授新词schoolbag,告诉学生这是由school和bag两个单词组成的一个复合词。拿出一个装有本课所涉及教材图书的书包,告诉学生This is a schoolbag.并且说明是准备送给贫困山区小朋友的礼物。在本节课的小组比赛中每得一分就可以在送礼物的路途中翻过一座大山,看看哪个小组最快地将礼物送到山区的学校。
2.呈现新知
带领学生一起来看看这份礼物。拿出数学书,对学生说This is a math book 教授math book , 提醒学生注意math的发音,并且说明这个单词里的th的发音和mouth, thanks这两个单词里的th的发音相同。 用上齿咬住舌尖,再用力把气流从上齿和舌面之前挤出来。出示单词卡片,并将其贴在黑板上。同法学习本课其他生词。注意不同教材图书的书写方式。每学一个生词时,都用Let’s do部分的 TPR动作表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动一动,说一说。学完了所有生词之后,问学生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引导学生回答I have 6. 再通过师生问答,适当扩展句型,这样学得活、用得活,学了就会说,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享受到学习的兴趣。教学中以听、说为主,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听说能力。
3. 操练巩固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先以“猜猜看”的游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以此保持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接着用自编的Let’s chant歌谣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复习新词和句型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编的对话。然后再以TPR活动来巩固本课的第二个内容Let’s do部分。最后,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标签纸,在上面写好英文名称贴在自己的书本上。这样就练习了单词的书写。游戏是学生酷爱的活动,所以本环节设计了四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在每一项活动后及时予以评价,给优胜组加分。
4. 反馈练习。
完成课件中的练习,既训练了听力,也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5. 归纳总结
根据板书的提示,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最后,以本单元C部分Let’s sing的歌曲“Books and Pencils”
结束本节课。
6.布置家庭作业
1)听Let’s learn部分录音,读给家长听。
2)以小组为单位用本课所学新词改编C部分Let’s sing的歌曲,看哪个小组编的最朗朗上口。
八.板书设计:我遵循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
Unit 2 My Schoolbag
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单词卡片)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6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