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6-26 20:21: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三、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理清算理——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个月,学校食堂对学生最爱吃的早餐进行了调查,请看这幅统计图:

  火腿稀粥:1/4 豆奶花卷:3/20 奶茶蛋糕:3/10 肉丝炒粉:3/10

  师: 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5个算式中,其中3/10+3/10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外4个是导分母的加减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每人独立尝试计算1/4+3/10,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算一算:课本“做一做”练习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 思考练习;

  1/2+1/3 1/9+1/10 1/4+1/7 1/5+1/8

  1/2-1/3 1/9-/10 1/4-/7 1/5-/8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规律,锻炼思维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二)》之前,学生已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面知识的提高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内容的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学会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决一些简略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接洽。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会解形如ax+bc=d的方程。教学难点定为:列方程和解方程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激、导、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创设了一个“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接着向学生出示问题:为了给运动员加油助威,我们班买了10个鼓掌板和20个拉拉球,已知每个鼓掌板3.5元,每个拉拉球2.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在这里我主要是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接着出示图片说:运动员比赛很辛苦,所以老师还给他们买了水果。再提问:你从图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苹果和梨各买了2千克,共花了10.4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出学习目标:

  (1)、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比较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

  (2)、求比较复杂的方程的解的方法。

  并板书课题:稍复杂的方程(二)

  让学生热情投入到解决问题中来。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几个小环节。

  1、独立探究

  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比较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我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便于学生思考解答。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我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讲评,优化算法

  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算法,有的直接列算式,有的设未知数列方程,我对他们的方法都给予肯定。但是及时引导他们,直接列式计算比较麻烦,引导他们进行算法优化。我再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板书:

  设苹果每千克x元。

  (2.8+x)×2=10.4

  (把小括号看做一个整体,先同时除以2)

  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平等参与学习,讨论。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解决和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因此我让学生做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1、单一练习题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方程,让学生进行计算。(老师这里也有三个方程,你能帮我解决吗?):

  2×3.2+2x=18.4

  5x-4×1.25=7.5

  2(x+1.5)=8

  2、巩固练习题

  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第1、第2、第4题。第2题要求学生看懂图意,列出方程,同样用算术法解答。第四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列方程解答。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比较简单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第四部分是回顾总结,完善认知。最后请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首先读懂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出等量。

  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求解。

  4、验算并写出答语。

  五、说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方程(二)

  设苹果每千克为x元,则

  (2.8+x)×2=10.4

  2.8+x=5.2

  x=2.4

  (把小括号看做一个整体,先同时除以2,再求出未知数x的值。)

  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抓住特点。使学生很容易记住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骤。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方法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㈠. 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

  ㈡. 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㈣. 教学目标:。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3、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说学法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 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系?

  180+x=300

  教师演示这个方程的解法,并检验。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程列法吗?

  300- x=180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如果每辆货车能运煤10吨,要想把这120吨煤一次运完,要多少辆车?

  ②一个运煤的车队,去掉派出的10辆车,还剩16辆待用,这个车队一共有多少辆车?

  每个题都有两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试着列方程解答。

  3、节约能源,思想教育

  随着煤炭、汽油等能源的价格在逐渐攀升,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新型能源——太阳能的身上,据统计,一个普通的太阳能用户,相当于每个月节约用电费用20元,那么一年将会节约多少元钱呢?

  4、浏览教材

  我们所用的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解法是依据等式的性质,让我们一起快速地浏览教材,了解另外一种解方程的方法。

  5、巩固练习

  完成58面“做一做”的两个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方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术解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学们要勤加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教学反思

  1、教材所呈现的方程解法不利于学生整体上掌握所有类型方程的解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引导学生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组织教学,而把教材当作了必要的补充。

  2、学生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我认为非常简单的数量关系居然无法表达清楚,也不能快速地用方程来表示,说实话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学生的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尽快提高,否则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将会是越来越大。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分析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 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 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别完成2、3题。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新增的综合实践这一领域的内容,这是一次研究平面图形面积的专题活动,属于规律探索类课型。它安排在形成了面积概念,掌握了常用面积单位,能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

  教材依次呈现多边形中有一颗钉子、两颗钉子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发现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推导多边形内有3颗、4颗……钉子的情况,最后得出一般结论。

  新教材安排这一专题活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得出一个结论,而是重在让学生经历规律探索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光,科学严谨的态度,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发现钉子板上围城的多边形的面积,与围成的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多边形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字母式子表示关系。

  2.使学生经历探索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面积与相关钉子数间的关系的过程,体会规律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体会归纳思维,体会用字母表示关系的简洁性,发展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得出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钉子数和多边形中间钉子数的规律。

  难点:类比推导出一般规律。

  四、教学设想

  本课共设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由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加之教师的引导,推导出多边形内有1枚钉子的规律,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求同存异,自主探究发现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的规律,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思维的严密性;学生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按照第三个环节的办法去证明自己的猜想,最终推导出一般规律。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延伸环节,反思整个教学环节,查漏补缺。

  五、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用钉子图纸画出各种多边形。

  2.课堂准备:钉子图纸,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情引趣

  1.课前谈话:牛顿在看到苹果落地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见锅盖被蒸汽托起,发明了蒸汽机;皮克看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发现了皮克定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着大数学家皮克,一起探究钉子板上多边形的规律。板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二、简单入手,探究多边形内有一枚钉子的情况

  1.初次比较体验

  (1)出示一组钉子图上的多边形。说明:每相邻的四个钉子构成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那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问:这几个图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①面积公式计算;②分割数方格。

  (2)问:观察每个多边形,围成的多边形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呢?(钉子数)

  跟哪里的钉子数有关?

  (3)要求:数一数,比一比。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名交流: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越多,面积越大;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的一半。

  2.举例验证,明确前提

  (1)问:由刚才这四个图形,有了这样的发现,这一发现是否也适用于钉子板上的其他图形呢?我们还要举例验证。

  要求:在钉子板上画一些多边形,验证刚才的发现。

  (2)并列呈现学生资源,引导观察。

  问:看来刚才的发现并不适合钉子板上的所有图形,到底怎样的图形才具有这样的规律呢?这些不同的多边形中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交流:多边形里面只有1枚钉子的符合规律。

  (3)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说明:要使这一发现成立,要加上前提,谁能把这条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同桌互说,指明说:当多边形里面只有1枚钉子时,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的一半。

  (4)如果用S表示面积单位的个数,n表示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你能用字母表达式表示这一发现吗?

  板书:a=1,S=n÷2,

  3.总结: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面积不仅跟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有关,还跟多边形里面的钉子数有关。正因为面积和两个量都有关系,所以我们研究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钉子数”。

  三、自主探究,猜想验证多边形有多枚钉子的情况

  1.探究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的情况

  (1)当形内有2枚钉子时会有怎样的规律呢?

  要求:画一些里面只有2枚钉子的多边形,算一算,数一数,多边形有几个面积单位?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有几枚?把结果填入表中,再与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提示:像刚才那样,把边上钉子数除以2,跟面积比一比后有什么发现?

  (2)交流:当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时,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2+1。

  (3)如果用字母表达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应该怎么写?

  板书:当a=2时,S=n÷2+1

  2.推想多边形内有2枚以上钉子的情况

  (1)提问:比较这两个规律,你觉得a=3、4时会有怎样的规律?

  交流猜想:当a=3时,S=n÷2+2

  当a=4时,S=n÷2+3

  (2)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情况,合作进行研究。

  学生验证、汇报结果,发现全部成立。

  (3)思考:内部没有钉子的多边形,面积与它边上钉子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操作探究、交流:当a=0时,S=n÷2-1

  3.归纳推理:观察上述不同情况下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果a=m时,S是多少?

  交流:S=n÷2+m-1n和m可以表示哪些数?

  4.认识皮克和皮克定理

  四、回顾过程,交流体会

  1.回顾刚才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2.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发现的契机。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高科园小学孙建林

【【精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2.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3.数学广角说课稿

4.《数学广角》说课稿

5.数学广角说课稿

6.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7.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8.【精华】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十篇

9.【精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