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1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一只鸟仔》是湘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零点乐队》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器乐演奏课。《零点乐队》原意为“从零起点的乐队”,本课设计的主要意图在于挖掘已有的丰富的学生资源(用学生已会的乐器,如:古筝、竖笛、二胡、笛子等)进行简单的合奏,教材力图通过“试奏体验”、 “加花添彩”、“登场演练”等三环节,让学生了解器乐演奏的全过程,感受器乐演奏的快乐。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只具备竖笛演奏的最初基础,若让他们一节课掌握这首曲子,无疑是一种为难,所以教学的重点放在用手中已有任何乐器(包含自制打击乐)试奏体验。经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打击乐没有接触,更不用说演奏、合奏,所以加打击乐伴奏(设计简单节奏型)、加花添彩是一大难点,组织的不好就容易乱套!经考虑最终目标的定位为
2、教学目标:
1、能够体验学习器乐及合奏的快乐。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能够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乐器,并能参加器乐合奏,了解器乐演奏中“加花”的含义,设计简单固定的节奏型参与伴奏。
3、能在体验、模仿中学习,在演奏中探究、创编。
3、教学重难点:
用手中已有乐器试奏体验,加花添彩、设计简单固定节奏型参与伴奏。
二、说学情:
这节课是本人于开学初就对七年级学生学情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调查,有一部分学生在以往有过学习乐器的基础,如有的已学过古筝、竖笛、二胡、笛子等乐器。且有极少数学生在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竖笛演奏,极个别学生是校竖笛乐团成员,有的学生除了会演奏竖笛以外还会其他乐器的演奏。应该说,无论是乐理知识还是器乐演奏的功底都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器乐合奏是“从零开始的乐队”,如果只是单纯的乐曲演奏与合奏,学生会感觉“没有技术含量”,也觉得“吃不饱”,所以我在本节课中设计“加花添彩”、“打击乐伴奏” “即兴伴奏音型创作”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用器乐合奏的方式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内涵。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参与放在首位,让学生多听、多唱、多想、多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采用的教法是对比听赏法(从单旋律——有乐器伴奏、加花添彩的对比)、启发谈话和引导发现、感受体验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在模仿中体验探究,在演奏中进行探究、创编。灵活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不仅优化课堂教学,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由激趣导入——感受体验——实践表现——拓展延伸(小结)四个大的环节构成。
首先通过欣赏试听优质的视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入手,认识民族乐器——乐团——组建零点乐队,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感受体验曲目台湾民歌《一只鸟仔》,在这一环节,我突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让学生选择自己能胜任的方式学习主旋律,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来学习主旋律,我主要想把重点放在合奏上,实践表现时,先对比听赏《一只鸟仔》,听辨跟我们演奏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启发引导生交流“加花添彩”、“打击乐伴奏”、“分角色演奏”,再自然过渡到用打击乐进行伴奏这一环节,采用的是学生先自主探究的学习打击乐并发现问题,再逐步循循善诱的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体验学习器乐及合奏的快乐。对合奏作品的学习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要说在一节课学会演奏整首曲子并学会合奏是很难的,在这里我兼顾了学生个体差异,因为毕竟有一部分学生竖笛吹奏的基础薄弱,因此,并不要求所有学生一定要学会整条旋律,采用的是分组分角色演奏(降低难度)或者选择打击乐伴奏或自制声势伴奏或自己设计节奏型参与伴奏(要有创新意识)的.方式参与,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样既可以做到既全体参与,又发展学生个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学习器乐及合奏的快乐。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奏后的登场演练是发展学生个性,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演练中引导学生评价,让学生学会主动倾听、发现、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再到小结这节课的收获,自然结束本课教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发展个性”,始终把学生摆在首要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与探究,总的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还存在很多的缺憾,目前我们学校的状况是这样的,音乐课已停了一个多月,在准备艺术节的节目,学生在以往只有竖笛的基础入门,有的甚至连门都没进,而我是第一节课,在抽签后刚进到教室,学生就得去吃早餐,我根本不来不及了解学生的一些具体情况,再加上后来又是分组,又是安排座位,本人的教学机智也不够,没利用好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去熟悉旋律,这就直接导致后来课堂上旋律声部明显薄弱,不够突出,另外,古筝的音有点偏低,古筝一般演奏D、G调作品,用来演奏C调,因略偏低,其实昨天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功夫调弦,甚至把弦都调断了,一个个音都拿校音器校了,和校音器是准的,但就是和钢琴差那么一点,没办法,这只说明我还得加强学习,在这方面研究少了。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是初中音乐教材的一系列内容之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我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和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樱花》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春之海》刻画了春天的大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清津浦船歌》起伏的强弱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人的生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
2)欣赏《清津浦船歌》,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三拍子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1)背唱歌曲《樱花》。
2)日本音乐与朝鲜音乐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贯穿虚拟的“亚洲之旅”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景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识谱视唱法:
歌曲教学以视唱为主,分乐句视唱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启发式: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中的各要素,理解表达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思”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和乐曲的情绪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日本民歌《樱花》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行。先去哪呢?出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引出本课第一个内容——--日本民歌《樱花》。
2、范唱歌曲,理解音乐:学生听后说出音乐内容。
3、识谱视唱:(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练习)
启发学生从结束音开始说出歌曲中使用的音34671,学生总结出歌曲调式:一种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音乐抒情、平和、流畅。(突出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4、演唱《樱花》
1)配乐朗诵的加入。“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也体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宗旨——艺术门类的综合。)
2)轻声唱词,跟琴轻声演唱并背唱。
3)歌曲的情感处理。逐句轻唱,老师启发,哪些地方可作渐强减弱的处理,学生讨论。
4)听录音,有表情地演唱,表现与同伴相邀去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音乐起,师:这时,想象你已穿上宽大的和服,拖着木笈在尽情歌唱。
(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
1、尺八与筝介绍:
2、欣赏:学生理解感受音乐。(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注重音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清津浦船歌》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一同与学生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理解感受朝鲜半岛音乐的特性:三拍子倾向。节奏为长短、短长两种基本形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剧音乐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朝鲜半岛的音乐特征,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学生掌握)
然后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到我们又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朝鲜。
2、欣赏《清津浦船歌》
1)初听:学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倾向的6/8音乐的《清津浦船歌》,说出音乐内容。
2)《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衬词表现出集体劳动中人们的乐观精神。起伏强弱的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民的生活。
3)复听:找出歌曲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音乐敲击节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乐观精神。(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音乐活动:比比谁的耳朵灵
老师分别放了中国、日本、朝鲜的音乐片段,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国音乐?
(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是对本课内容的当堂检测,回扣了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参与了第一次亚洲之旅,学习了东亚日本、朝鲜的民歌。让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走进印度、泰国和印尼!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
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6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⑤书上第8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4
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说教材:
本 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 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说教学目标: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说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 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 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 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 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 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 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 定的兴趣。
节 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 《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 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 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 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五单元《童年的回忆》第二课时《红蜻蜓》。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5)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难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五、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
二、歌曲教学
过渡: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
1、初听《红蜻蜓》伴奏。师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教师范唱
4、学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认识换气记号。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认一认渐强渐弱记号。
(3)自学第二段、第三段。
师:给你们半分钟时间,请你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
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
(4)齐唱全曲。
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速度的版本,给你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
四、二声部合唱
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接着用"lu "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五、表现歌曲
为每一段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齐唱+领唱+合唱)
设计反思:在整堂课中,我都注重了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听辨不同音乐主题、分析演唱形式的知识,学生能够领会感受情绪变化,理解乐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听辨不同音乐主题、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绪变化,完整欣赏歌曲。难点是理解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并尝试哼唱歌曲的主旋律,理解乐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扩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播放图片的方式为大家展示彝族的服饰和生活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民族的装束?我会引导学生知道这是彝族。随后我再为同学们介绍彝族的基本情况,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抒情的;速度是稍快的。随后我会追问同学们都听到了那些演唱形式?发现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形式,由此再进一步感受彝族人民热烈的心情,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新课标指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我采用生动巧妙的启发式教学,请同学们聆听作品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通过反复聆听作品,能够得出乐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随后我会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亲身实践,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之后学生在感受作品的情绪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欣赏的方法探索作品的音乐本体内容,如第二段音乐节奏更舒展、音区跨度更大、演唱更加抒情等变化。接下来请同学们体会衬词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模唱练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衬词带有方言色彩,起到了烘托气氛、表现情感的作用。在基本欣赏环节以后,请同学/乐曲表达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友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深刻情感。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为大家一起听赏《彝族舞曲》,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谈一谈你对彝族音乐的印象,随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同学们搜集更多有关彝族生活、习俗方面的人文知识,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们一起制作一个“走进彝族”的音乐手抄报。
八、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今天的板书设计,包括了音乐本体分析和彝族音乐特点两部分内容,板书采用了提纲的形式来设计,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undefined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8
使用教材:《梁祝》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为F大调,3/4拍,中速
整首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富有变化,以叙述性的口吻与不同层次情绪的抒发,深切的表达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浓厚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欢的抒情歌曲。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原则。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本单元《瑰丽的电声》教学内容及要求,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及曲谱和对歌唱的换气,延长音音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唱、欣赏、情景创设等手段让学生体验电声音乐的魅力、表现音乐的美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这首歌,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根据中学生变声期及对音乐的感知日趋成熟等身心特征,结合本课教学内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
让学生整体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抒情、委婉的及有气息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 对于这样的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教就是学生的学。
为了实现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第三板块:新歌教学 参与实践 第四板块:知识拓宽 欣赏大海 发挥想象
对于第一板块的教学我主要分3个环节来完成。
1、 感受意境我会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美妙的音乐,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播放由电声合成的描绘大海的音乐)然后,我会说:“大海确实令人想往,那音乐是怎么样来表现大海的波浪的呢?(出示图片)接下来,我将在钢琴上弹出:1 1 2 1 76 | 5 3 3 — | 3 4 3 2 1 | 6 2 2 — | ... LU请学生根据我弹得音乐画出旋律线(自己也画同步进行),然后我将用同样的
方法弹出2 5 6 5 3 | 5 6 5 — | 6 5 4 11 6 5 | 5 — — | ...来解决第二条旋律
2、 哼唱练声我将让学生用lu来把这两条旋律哼唱下,并提出这两条旋律在音高、力度上有什么区别?一般学生都能说的出来,音高第二条比第一条高,力度也强点
3、感受强弱之后,我再问学生这首曲子的拍号和强弱规律?学生会很快的说出,3/4拍强弱弱,那这首曲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吗?再次随着我的琴声用LU来唱一遍。(做波浪手势)学生很快的就会感受到与一般3/4拍曲子的不同,是强强弱。
最后,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边唱边划波浪的节奏拍。 『通过对比性的聆听和哼唱旋律,随着律动性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那种意境,并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用LU带唱练声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歌唱状态使声音更加的集中,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我是这样教的先播放合唱版《大海啊,故乡》,然后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感受音乐,并回答:“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你最喜欢哪部份的旋律,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思念故乡,热爱大海。。。有些学生会说喜欢第一部分,让人感觉有意境,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第二部分,在唱的时候情绪很高涨。。。。 『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去聆听歌曲,整体感知到这是一首抒情的,有着思乡之情的歌曲』
第三板块:学唱歌曲 参与实践 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先尝试后教学,凭借教师示范、动作体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策略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这个板块,我分3个环节
1、学唱歌曲,歌曲处理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在唱完之后,我会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哪里唱的不够好呢?”学生可能会说:歌曲结尾这部分气息不够?我将以一个小节换一次气做处理,(示范演唱)『通过我的示范和手势来帮助学生用“缓呼缓吸”的方法解决歌唱中的难点』在歌唱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些乐句的尾音音高没保持好,时值没拖足,比如(教师示范唱)于是我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来演唱。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就很快的选择(范唱正确的)最后,让学生随着我的钢琴完整的演唱全曲,在关键的时候我将用自己的手势提示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产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学难点』
2、歌曲分析,把握情感师:刚才同学都唱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请你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想一想你觉得可以把这首歌曲划分成几个部分?学生会很快的说出有三个部分。那三部分所表达的情感都一样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一样,于是我和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一起来讨论、分析。第一部分(教师唱歌词)根据第一板块旋律的分析,学生很快说出第一部分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中弱,用叙述性的口吻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接着,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部分,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的强烈,加深了对大海母亲的爱慕之情第三部分的尾声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从中弱到渐弱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的留恋与美丽的遐想同学们都分析的很好,但不知道你们的歌声能不 能打动老师,让我来体验一下,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置身在美丽的沙滩上,踏着软软的沙滩,迎着海风,以叙述者的口吻表达对大海的赞美之情。于是,我用钢琴的前奏部分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分析,逐步引导学生用怎么样的感情演唱歌曲,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很容易突破我的教学重点』
3、学唱曲谱,尝试练习 先由我来带学生唱,然后让学生自己唱『把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主要考虑到现在的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识谱能力比较差,所以通过已经掌握歌曲的节奏,再让学生唱谱,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快的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加强双基教学』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大海是迷人的,看! 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有关大海的美丽的画面师:欣赏完了这么美的风景,老师觉得这么美的海面缺了点大自然的声音,请同学们想象下,大海边上会有什么声音呢?生:海浪、海鸥、风声等自然声音我会拿出电子琴、沙球等一些乐器,如果班级里会用电子琴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会用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我来操作,并鼓励学生最好把这个创作的出来的声音与大海故乡结合在一起,电声乐器给现代的音乐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下面呢,我们就把刚才设计的音响与大海故乡结合起来。最后,在电声乐器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来结束这堂课。 『通过欣赏法、音画结合,多途径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并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音乐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对电声音乐的指出为以后的欣赏课做个简要的铺垫』 (对于以上的教学流程的设计。我主要体现一个教学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二个教学原则,把教什么永远是教学的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三个教学特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文化知识的渗透』)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的第五单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景象,我们借助歌曲以及讲述石头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让学生在自然中呼吸着美丽的气息,在自由中抒发着创造的理想,让艺术的生活伴随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本课的重难点是: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
二、教学方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学习过程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在教学中我还采用情景教学法,VCD图片,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石头的美、音乐的美。
4、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参与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1.律动进教室
听着《雨花石》优美的.旋律进教室,学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乐的角色。
2.发现你的美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师生共同交流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到户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较喜欢的小石头,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小石头,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发现石头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头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小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安静的存在着,在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许多异想不到的惊喜。
师生在交流中升华认识:原来,有许多事物、许多美丽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此处加入背景音乐《雨花石》。
3.学唱歌曲
播放音乐《雨花石》并请学生生观看一些有关石头的图片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谱。在教唱歌谱中注意难点的解决,分别出示以小石头造型的节奏卡片,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还有新学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学生根据直观判断时植的长短,并口读,练习。
有感情的读歌词
听琴声轻声哼唱歌曲。其中请学生体会与比较:运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不用会怎样。唱一唱,比一比,说一说。
请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石头可贵的精神。石头虽小,却有很多的作用等我们去发现。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1
导语:初中生应该最喜欢音乐课了,在一堆繁重的作业中跳出来,一头扎进音乐的.海洋。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音乐优秀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
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3
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 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 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
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
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
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在演奏形式上选用了合唱曲和器乐曲,做为以民歌樱花改编的合唱曲和器乐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音乐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帮助了学生认识改编乐曲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
2、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歌曲的独唱、齐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辨别器乐改编曲运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尝试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4)针对学生年龄小,对于音乐形象较易理解的歌曲学生较喜欢,对于器乐曲缺少认识,希望通过欣赏与比较,培养学生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2)认识改编曲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二、说教法
1)问题聆听法:
这节课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借助日本民间舞蹈动作体验歌曲平稳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通过边聆听歌曲边观看各种有关日本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并试为歌曲起名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学以模唱为主,分乐句聆听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对比欣赏法:
合唱曲与器乐曲之间的对比欣赏,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方法。并尝试将器乐改编曲的表现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改编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改编的几种方法。认识到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唯一的继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对改编曲的认识。
1)听、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与选择画面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借助不同的画面区分各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
2)实践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聆听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改编曲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与教师在共同聆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三、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四、欣赏器乐曲
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五、改编歌曲
在聆听和了解器乐曲改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编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乐曲中不同演奏乐器、各种乐器的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运用这些方法对歌曲进行改编,将掌握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比如可以运用独唱、器乐演奏、齐唱等学生会的音乐表现。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三大环节构成:第一个教学环节:感受音乐、理解情感。计划用时10分钟。
1、播放《我爱米兰》,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
3、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我爱米兰》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各为2分40秒)
问题有如: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歌曲赞美的是什么?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两首歌曲速度上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速度对表达音乐情感有什么作用?
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与讲解,使学生逐渐明白:两首歌曲都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将老师比作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 的崇高精神。而后一首歌曲则是直抒心怀,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 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
这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理解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表达,理解音乐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加之,经过一、二年级的长期系统的学习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也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 是"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将点出今天的课题,即: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课本第40页)从而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大环节:演唱歌曲、表达情感,计划用时22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视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学习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
1、教师弹琴伴奏,引导学生轻声地跟琴视唱乐谱; 这时,我的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在音高、节奏方面的准确,还会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轻地进行演唱。这种轻声唱的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嗓音,我还会引导学生们明白,这也是歌曲情感表达的需要。
2、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啊"音演唱,检验并巩固学生的旋律感;
3、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
如,提出问题: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从而引导学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这一步骤中,我还将对歌曲中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绪增进等重难点运用对比范唱等形式进行教学。
4、 经过我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我将把学习过程完全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 导,最后,老师弹着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的新授歌曲,我还将分别设计了这样几种演唱形式,如:分组竞唱、分句接龙、领唱和齐唱合作等形式。这样,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歌唱表演形式,一举两得。
第三大环节:拓展创编、深入体验(8分钟)我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现场创编"的形式开展活动。
我将提示学生,可采用如:歌唱、配乐诗朗诵、舞蹈、小品、画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体验歌曲的情感,老师这时做适时的巡回指导。
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但却让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愉快的体验了过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形式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创编的表现形式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6
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
(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
(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让学生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便知道问题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在出示多媒体和学生对整首歌曲的爱心感悟和我的总结后便得出答案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七、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三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最后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整个教学单位内容包括《牧马之歌》、《乌夏木克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青春舞曲》以及《新疆之春》。 整个教学单元我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弱处理《褐色的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重点欣赏歌曲《牧马之歌》、弱处理《新疆之春》.《乌夏木克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这样安排的目的不仅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同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以铺垫。
《青春舞曲》这首民歌是由“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再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基本相同的节奏的乐句组成,同样的旋律重复及最末两晓节稍许变化的旋律,再加上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使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3、教学重点:体验作品中的音乐情绪;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4、教学难点:尝试再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5、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正处于晓学向初中过渡时期,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晓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窒。注意: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保护嗓音。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晓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1、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你还了解新疆的什么?(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通过情景创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新疆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做到了学科渗透与资源共享,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渗透过程。
(二)、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1、欣赏《褐色的鹅》:首先本节课要学的就是一首地道的新疆民歌《褐色的鹅》。[课件:欣赏《褐色的鹅》]
【设计意图:体会音乐情绪,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
2、节奏练习:介绍冬不拉````(接下来,我们学习根据新疆民歌改编整理的歌曲(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层层深入积极体验
1、完整的欣赏《青春舞曲》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受。(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乐,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教师要多从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来引导。】
2、歌曲学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学生试填歌词,教师根据学生再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再歌曲演唱中要求学生用一半的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能唱出欢快的情绪和节陪的韵律感。【设计意图:突破难点】
3、表现与创造:介绍手鼓(课件),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以下练习 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4、德育渗透:《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以青春像……造句并说说理由。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音乐欣赏曲目,第三课时。初中音乐第七册属于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一般音乐能力,着重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春之声》,则重点是了解、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春天美好时光。中国民族音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气息,是劳动人民的指挥结晶。学生通过学习,将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曲作者是马耀先、李中汉。乐曲采用维吾尔族音乐素材,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欢欣鼓舞的生活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二、说学情:
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课音乐欣赏要降低困难系数,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根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规律表明: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这一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而音乐欣赏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音乐,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②聆听、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并体验小提琴齐奏的艺术特征。
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
④能创造性地为歌曲、乐曲配伴奏
根据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定为: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为乐曲编配伴奏。
①感受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体验小提琴演奏的艺术特征。
②能用身边乐器(手势、自制乐器)为乐曲配伴奏,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四、说教法:
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音乐基础知识,欣赏不必要精讲细唱。只需从整体上把握,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知力,开阔音乐视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鉴于这点认识,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愉快教学法;②复习引入教学法;③提问教学法;④试唱教学法;⑤点拨教学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学发法;②复习教学法;③试唱教学法;④点拨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说学法:
1、自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本课中,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
2、复习导入:列举常见的新疆民族-复习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畅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动感的节奏,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采。 师生随着乐曲边唱边做运动,自发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体感知:1)感性欣赏《新疆之春》:让学生看着画面,聆听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
⑵设置疑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 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C、是采用哪种演奏形式? 根据设置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整理归纳:这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伴奏乐器是钢琴。
(3)作品简介:教师简介乐曲有关的背景知识:《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曲家马耀先、李中汉,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素材,195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曲调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4)视唱练习(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击拍、视唱练习。(要求:旋律顺畅、节奏准确)精讲多练,以唱代讲,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乐曲主题。
4、理性欣赏,突出重点: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引导、启发: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音乐一起飞翔。
5、艺术创作,突破难点: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乐队,利用身边乐器(身势、唱歌、跳舞)或自制乐器,为乐曲《新疆之春》编配伴奏,教师指导,适时点拨。
7、教师总结:《新疆之春》带领我们领略了天山风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乐风格,体验了祖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说板书设计:
谱例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容易掌握并准确熟唱乐曲主题。
七、说教学效果:
说好的教学效果,关注到:课堂情绪、兴趣培养、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创造、合作、表现等)
【初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02-15
初中音乐说课稿12-01
初中音乐说课稿02-17
初中音乐《樱花》说课稿03-10
初中音乐说课稿范文08-03
初中音乐《樱花》说课稿04-19
初中音乐新课标说课稿04-11
初中音乐教材说课稿范文10-26
初中音乐无锡景说课稿03-18
初中音乐《我和你》说课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