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7-02 08:11: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编自练自查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恰当选择直线方程形式求解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形结 思想的能力;培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运用转化思想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学、乐学情感。通过对数学客观规律的揭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重 点 : 求直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3、难 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恰当选择直线方程形式求解问题 。

  4、教 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5、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反思式教学法。

  6、教学步骤:

  (一)课前展示课题与相关知识

  (二)由三点坐标联想、发散自编习题并解答。

  已知:点A、B、C的坐标分别为(3,4)、(6,0)、(-5,-2)。可联想到:

  (1)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三个内角

  (2)三角形三边中线、高所在直线的方程

  (3)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所在方程。

  (4)变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坐标、一条角平分线的方程,求: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与相关直线方程

  (5)变题2:已知三角形一个顶点及两条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求相关量

  (6)变题3:已知三角形一个顶点及两条中线所在直线方程,求相关量

  (7)变题4: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及一条中线方程,求相关量

  (8)变题5:已知三角形一个顶点及两条高所在直线方程

  (9)变题6: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及一条高所在直线方程,

  (10)变题7: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坐标及垂心坐标,(11)变题8: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坐标及重心坐标,(12)变题9: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坐标及内心坐标

  ························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7、直线方程教法设计的几点说明:

  本节是“直线综合复习”第一节课,重点是与学生共同研究求解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让学生自己考查自己,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旧知的回顾通过“屏保”让学生提前预览,这样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真正实现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实现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当代教学论的研究主题。本节课,学生在执教者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从兴趣与学习的内在需求上下工夫,克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情感、意志、性格等制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已知三点坐标的前提下,通过执教者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采用猜想、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数形结合、参数、化归等数学思想,适时使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通过自编自练自查,力争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以知识为媒介,以人为中心、以学生素质获得充分、自由、全面地发展原则组织教学。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受,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在由三点坐标联系所学知识考查自己时通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只有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中,通过引导、讨论,获得所需知识或解决了问题时,然后进行必要的发散、逆向思维训练,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起推进作用。因此,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已基本形成共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正逐渐变成现实。而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媒体有效的标志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本节课在媒体的选择上,主要运用“几何画板”通过图形对称、旋转变化进行直观教学,联系点线、线线关系解决问题;将“旧知复习”制成“屏幕保护”,在课前、课中展示,既能起温故知新作用,又为课堂教学的深入提供必要的理论保证。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努力以朴素、使用高效为原则,仍以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发”“朝”“重”“还”的读音。

  2、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教学难点:

  1、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就是李白(出示CAI课件李白画像),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师:(出示CAI课件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师:(鼓掌)真棒!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习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请仔细听:师讲故事。一边讲,一边出示CAI课件展示江陵和白帝城地理位置的地图、山峡风光。

  生:齐读课题,初步解读课题。

  (二):出示课文,读准字音。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CAI课件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师: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注意生字读音。(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师:不错,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互动评价,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在走进课文之前,生字宝宝要考察你们。(出示CAI课件生字部分)

  ①点击课文中生字(抽生读);②单独提出生字,开火车读;③生字放入课文,赛读诗句。

  师:这首诗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读准它的读音吗?

  生:找出多音字“发”“朝”“还”“重”,读准读音(师相机在课文中标出读音)

  生:齐读古诗。

  (三)、深读课文,感悟意境。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克服了生字难关,也能流利地诵读古诗,我们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应该走进诗句,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能理解的字词标示出来,尝试自己解决。

  生:边读边议,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师巡视,随机点拨)

  师生释疑,扫除字词障碍:

  师江陵,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在白帝城的下游,距离白帝城有上千里路。(教师边介绍边点击CAI地图课件,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

  学生汇报,顺序由学生汇报顺序调整。

  生1:我说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2: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CAI课件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

  生:哇,真高!

  生3: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

  师: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生读,评议。)

  师: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看来,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溶入到读中,是朗读的好办法。

  师:你们也来试试。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还有其它的句子吗?

  生1:我们读懂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2: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师随即电击地图)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他眼前看不清两岸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CAI课件出示山峡风景,猿猴图,听猿猴凄惨的叫声)

  师:看了山峡美景,听了猿猴的叫声,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李白会家的心情太急切了,连这么美的风景都没有心情欣赏。

  生2:他真是喜出望外,猿猴的声音太悲凉了,他的心情都没有受到影响。

  师:你已经读懂诗人了,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来衬托自己的心情,真不愧为“诗仙”!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你们谁谈谈?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许多座山。

  师:这里李白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

  师: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吗?

  生:“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 “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1:在《秋浦歌》中有: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生2:《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欣喜若狂。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把这种感受溶入到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1:我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CAI 课件出示白帝城到江陵的地势图)

  师:这么远的路,真能一天就到吗?

  生2:不能,虽然顺水,我认为小船还是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况且,还得注意安全。

  师:体会得真好,那这就是作者的——

  生:希望。

  师:是啊!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读的真好,你们已经走进课文,和诗人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这也是学习古诗,读好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感情读。

  生:评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生:自由诵读,个别读,赛读,背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的瑰宝,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课下同学们再收集几首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我们来开个“唐诗交流会”,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

  四、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夸张)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高兴

  两岸猿声啼不住, 着急

  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交流资料读古诗学习生字CAI课件:李白画像简介

  听故事 自主学习CAI课件:地图、山峡风光

  解读课题师生释疑

  汇报交流

  说意境读背古诗CAI课件:白帝城

  体会情感拓展延伸CAI课件:山峡美景、猿猴叫声

  感情读结束CAI课件:地图

  CAI课件:古筝曲

  五、教学反思: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中我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调动了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营造了一系列情景如,课前深情并茂的故事引入,课文范读,精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意境,重视了群体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同时,我还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唐诗交流会”等等。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五)CAI课件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CAI课件可以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象和声音,其声象的'一体,动静的结合,文字的闪烁和色彩的改变等,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接受信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多重感官刺激,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积极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本堂课是古诗教学,一直以来,古诗教学是令老师深畏,令学生乏味的。我结合学情,为使课堂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我大量运用了CAI课件。如课件展示李白图像、地图、三峡美景、猿猴图像叫声、优美的音乐等,无不吸引着学生,调动了学生情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同时,CAI课件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果,只靠用语言描述:白帝城是怎样的高、三峡风景是怎样的美,猿猴叫声是如何凄惨,小舟是如何轻快……学生是无论怎样也感受不到的,那又怎样感悟诗的意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呢?本堂课CAI课件的运用,无疑是一块跳板,带领学生轻松走进文本,感悟作者的心声。对教学重难点起了铺垫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在教学中努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愉快学习。注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尽力改变传统学习古诗的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个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高素养。当然,这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平发展到“双向数链”水平,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进一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说课稿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改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帮助,通过引导、体验、挑战、探究、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本课强调学生在学练技术原理和锻炼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我校田径教学模块中的必修内容。背越式跳高主要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技术组成。本次课是本单元8次课中的第4次课,主要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它也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点部分。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3次课的学习,高一女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背弓和弧线助跑的粗略技术,但由于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背弓不足,助跑步点不准,起跳不充分,甚至个别女生还存在恐惧心理等情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优良品质,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2.通过主要教材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程度上分别能跳过相应水平的横竿高度

  3.通过主要教材和游戏部分的练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增强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及灵敏性。

  五.教学重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六.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

  通过曲线跑,圆圈跑等使学生身体慢慢进入练习状态。随后分成四组进行助跑摸高、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原地起跳倒肩挺髋等专项准备活动为基本部分作好铺垫。共10分钟。

  2.基本部分:

  A.教师完整示范助跑结合起跳过杆技术,提问学生教师顺利过杆有哪些因素?

  B.学生分组进行模仿练习,助跑5步以上过橡皮筋练习。每人练习5次。小组互相探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

  C.集体讨论顺利过杆技术的要领:弧线助跑以及身体重心的控制;恰当的起跳位置;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时积极的“滚动”和起跳腿的迈步放脚动作的顺利衔接;起跳时肌肉的离心-向心收缩的转换过程;

  D.根据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分组进行练习,每人练习5次。

  E.分组分层练习:

  在集体练习时结合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弱点和优点进行分组。

  A组主要以不能正确做出背弓动作的同学为主,主要练习原地倒肩挺髋动作和跳起、上步倒肩挺髋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B组主要以起跳不充分、起跳时屈髋等现象采用助跑摸高和助跑跳上海绵垫的练习手段

  C组主要以助跑节奏、步点和其他相结合技术的小细节问题为主,以反复进行助跑结合起跳技术跳过横竿为主要练习手段。

  D组的同学已经基本掌握该项技术,要求用更长的助跑弧线和更合理的助跑节奏更高的高度来进行练习,不断挑战自我。

  每位同学在该层次练习后进行自我检阅,要求分别能跳过 90cm、1米、1。1米和1。2米的高度。教师要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该阶段的练习时间为20分钟

  3.游戏

  本次课选择的游戏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运用单脚跳、助跑摸高等不断巩固学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游戏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懂得技术原理在生活中的意义。

  该阶段练习时间为10分钟。学生可练习一次,随后进行比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4.结束部分

  运用简单的放松操和心理、语言暗示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下课。

  七.场地器材:

  海绵包6个,跳高架4付,橡皮筋4根,红丝带4根。

  八.效果预测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本次课的平均心率为140~150次/分。全班约95%的同学能够完成各自层次的学习任务,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合理把握课的重难点并运用分层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身体素质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练习的乐趣,并通过自我分析和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多项式是在学习单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整式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所以只有理解了单项式的概念,才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概念。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正是整式加减运算的的基础,而整式的加减运算又是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好多项式的相关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有关多项式的相关概念,并能理解运用。

  3、情感与态度: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的相关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四、教法、学法

  采取小组合作,分步达标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能过填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学习目标: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一对一的方式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有难度的问题组内合作交流,组长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

  3、讨论交流:针对学习目标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讨论交流(即对有难度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

  4、讲解质疑:各组派代表到前面板演讲解,其他同学提出发现的问题和质疑,然后各组代表或其他同学讲解。

  5、互助练习:以一对一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再不会的组内交流。

  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简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本第二册的第11课《奶奶的白发》。

  课文主要通过一个小孙子天真的语言和神态以及奶奶的慈祥和疼爱孙子的感情,表现出浓浓的祖孙之情。课文主要通过“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含义深刻的话,让人体会到奶奶为子孙操劳一辈子的辛苦,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篇幅虽短,但意趣横生,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课文。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1、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解疑中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2、通过想象、描述、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的课堂, 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激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三、设计特色:

  在趣味盎然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真情;

  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

  四、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部分生字,第二课时为学文,第三课时为复习巩固课文内容,学完剩下的生字,今天,我具体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课前,我请学生搜集一些和奶奶有关的故事、歌曲,讲一讲,唱一唱,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活跃气氛,增添趣味,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2、 直观展现,启动情感。

  上课伊始,我就出示奶奶的图片,让学生跟奶奶热情地打个招呼,并简要讲述“课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欢奶奶的小朋友。他说呀,他奶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头白发。” 揭示课题是《奶奶的白发》显得顺理成章,此时通过让学生跟奶奶亲热地打招呼,能勾起学生对奶奶的熟悉感、亲切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就读得犹如在呼喊自己的奶奶。

  (二)走进文本,体验情感。

  1、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这种方式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方式,在学生自由读第一节后,先结合图片说一说,问:奶奶的白发白得怎么样?通过直观图片,能得知奶奶的头发很白很白,接着让学生从第一小节中找到一个词语就表示这个意思,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出“雪白雪白”,读好词语就不在话下了,继而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读好“黑黑”一词,接着比较:为什么是雪白的,我的头发是黑黑的,你觉得怎么样?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好奇”一词,激活学生情感体验,实现情感迁移,帮助孩子用已知来认识未知,在体验的基础上读出孩子好奇的语气,还可以演一演,将读、演融为一体。最后问“你知道奶奶雪白的头发的头发是哪儿来的?”这一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联系生活解读文本。

  出示奶奶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一句是本课理解的一个难点,我设下疑问,“奶奶怎么会说她的这一头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他给的呢?”以此唤起学生深入思考,引起共鸣和关注。引导学生看看图,充分利用插图,文中的插图是老奶奶在陪孙子读书,旁边还放着剪刀和布料,说说平时奶奶都是怎样关心自己,为自己操心的。以此来理解是奶奶为了自己操了不少心,头发都白了。理解了后半句话后,再来说说奶奶还要为爸爸操哪些心,在回忆生活小事中明白奶奶为两代人操心,自己的头发却一天天变白了。就词解词,就句解句,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紧接着抓住“奶奶笑着说”体会奶奶虽然为了我们操碎了心,可是她一点儿也没有抱怨,读出奶奶慈祥的样子。这样既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关注了学生的道德发展。

  3、引导想象,体会情感。

  想象可以激活孩子的思维,可以丰富孩子内心的情感,可以此帮助孩子动情地朗读。我引导学生想象:听了奶奶的话,我知道奶奶为我们全家操了多少心啊,奶奶也在一天一天的老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理解“我低下头,没有吭声”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再次想象:他看着自己乌黑漂亮的头发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从另一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小孙子也非常关爱自己的奶奶,学生就能读出孩子美好的愿望“希望奶奶重新拥有一头黑发”。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能体会到奶奶对他的疼爱,从而把这种回报奶奶的情感融入课文的朗读之中,读好“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我第三次引导学生想象:你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吗?那只能让奶奶少操心一些。你准备怎么让奶奶少操心呢?再次从课堂走向生活,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四个一”活动,把学生的这份感恩之心延伸到其他长辈的身上,也应该让父母、老师少操心。

  4、读演结合,内化语言。

  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轻松完成在课堂上背诵重点段落的任务。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读演结合,多感官参与,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三)走出文本,升华情感。

  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因此,让学生在不断朗读和演读中体会课文意境的基础上,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准备回家为奶奶做些什么,并到讲台前表演给大家看看,我自己也参加表演,做一回“奶奶”,当学生说出一句句真挚的童语,流露出对奶奶的关爱之情,而作为“奶奶”的我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样一个情境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孝顺老人是我们做子孙应该做的,从而将陶冶人情和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完美的结合。我想这样一个环节远比向学生讲述一百遍、一千遍“要孝顺老人”效果要来得更好。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四)全课小结。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相关文章:

1.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

2.《离骚》说课稿模板

3.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

4.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5.【精品】赠与合同模板集锦6篇

6.【精品】赠与合同模板集锦5篇

7.【精品】赠与合同模板集锦九篇

8.【精品】聘用合同模板集锦八篇

9.【精品】聘用合同模板集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