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7-02 15:39: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歌,本文内容包括一幅图、三句话,诗句优美,富于想象,充满童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晴朗的夜空,一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观赏夜空的美丽景象。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又要挖掘出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课要求学会四个词语、六个生字、两个偏旁,教材这样安排,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指导思

  想,使学生理解了字和词、词和句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2、教学要求:

  认知要求:学会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认识两个偏旁,会认4个字。

  技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情感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诗句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首先板书:一个船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船字,它是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字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见过什么样的船?这样使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会了字音,初步认识了字形,理解了字意。

  接着又板书:小小的。告诉学生小小的船是说这个船很小且很可爱。本课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样的船呢?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晴朗的夜空满天繁星,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引导学生说出:弯弯的月亮船。

  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读通课文句,整体感知文。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识字的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渗透字形字义。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有几句话。

  然后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课文,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动手圈出本课生字。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才能习得,让学生动手画生字,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渗透了字形字义。

  最后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字的读,二是全文的朗读情况。

  2、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

  今天,我准备说在教《小小的船》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重、难点教学的。这一过程主要在我的教学程序第二个环节: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中的第二个阶段: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中进行。

  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再读这三句话,想象这三句话的意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不懂哪个字或哪个词,在旁边做上记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

  3、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感受。

  可能有学生喜欢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相机出示课件:星空、弯弯的月亮。)为什么喜欢?学生可能会说出:这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月亮很美。真好!(随机让船和月儿重叠)并告诉学生弯弯的是个叠音词,结合课题小小的指很小,在这儿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先比较弯的月儿

  和弯弯的月儿,通过诵读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到弯弯比弯更弯些,程度加深。再让学生诵读比较:很弯的月儿和:弯弯的月儿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知道弯弯更可爱些,带有喜爱的意思。并相继指导:第二个弯读的时候要轻一点,要读出美感。除了弯弯的月儿还可以说什么。在这里把课后第三题的训练渗透其中。其它三组叠词用相同的方法体会。

  也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第二句:小小的船两头尖。

  画面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它们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小船的两头是尖尖的,月亮的两头也是尖尖的,他们很相象。

  重点是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机会。

  4、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来说,这句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时我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设情境: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蓝的天上有闪闪的星星,那弯弯的月儿就像只小小的船,我们坐上了月亮船,小船在星空中穿来穿去,看到了什么景象

  在教师富于感情的启发下,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谈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的景色。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这个句式说话。这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水到渠成了。灿烂的群星,奇幻的云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可能会谈到火星上的生物,人造卫星等等,进军宇宙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通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品读阶段:品读诗文句,培养语情感。

  诗是美的,儿童诗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读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直至背诵。

  ⑴引读。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在这里引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仍保留着学生如坐在摇晃的月儿小船在星空中穿行的景象,使孩子意飞神驰,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⑵美读。

  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一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

  ⑶演读──唱游。

  本文是诗歌,韵律优美,课后第四题要求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伴着音乐边舞边读、边舞边唱。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完成课后第四题学唱《小小的船》的要求。

  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分析讲解,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真正体现了修正版大纲的精神: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巧识字形,乐趣横生,学会生字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现象,尤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字形的分析必不可少,为了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激励学生结合字形字义,巧识巧记:

语文说课稿 篇2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这篇课文在串连一、二组教材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小结运用,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这既为上课的对比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身边的事例基础上,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初读生疑

  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为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生活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孝敬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三个儿子》。

  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2、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本 文来源 资源

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绿色的金鱼》 这首诗歌写“我”在图画课上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对“我” 点点头, 满意地笑了, 并在“我” 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 课文一共分三节。 第一小节讲“我” 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 教师问“我” 。 第二节讲“我” 喜欢绿色的金鱼, “我” 认为现在虽然没有, 以后会有的。 第三节写老师赞扬“我” 。 课文中小朋友的言行体现了儿童喜欢幻想、 敢于创造的心理特点, 老师的做法也很恰当, 不是批评学生画的金鱼不真实, 而是注意保护、 激励儿童敢于幻想和创造的积极性。 这位小朋友值得赞扬, 同样, 那位教师也值得肯定。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 课、 了、 条、 世、 界、 吗、 现、 以、 后、 颗“11 个生字, 会写“了、 五、 后、 会” 4 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老师为什么“点点头, 满意地笑了”。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敢于想象和创造。

  说教法学法:

  从本课诗歌的特点考虑, 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的学习方式, 具体采用了领悟式指导法、 点拨式指导法、 反馈式指导法, 学生通过读、 思、 论、画来完成学习的目标。

  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引出课题。

  A、 提问 : 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画什么呢?

  B、 出示挂图或放映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画了什么呢? 涂上了什么颜色? (板书课题)

  C、 讨论: 你认为他画的好吗?

  二、初读课文。

  A、 借助拼音, 试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顺句子。

  B、 在书中画出本课生字, 把每个生字读几遍, 读准字音。

  三、创设情境, 理解课文。

  A、 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节。 指名读。 思考: 老师看“我” 画的绿色金鱼是怎么说的? 老师的话应该怎么读?

  B、 指导学习第二节。 指名读。 思考: “我” 是怎样回答老师的? “我” 为什么要 画绿色的金鱼? 指导朗读“我” 的话。

  C、 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节。 齐读。 引导理解老师为什么“点点头, 满意地笑了” 还要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一颗红五星? 思考: “我”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你认为以后会有绿色的金鱼吗? 你想画什么颜色的金鱼?

  五、创造想象画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 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和画笔,引导学生画金鱼, 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在黑板上张贴学生的作品并评比。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并给家长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说板书设计:

  敢于想象、 创造

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剪梅》,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说教材:

  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2)风格流派、文体;

  (3)名句填空;

  (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

  李清照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讲《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李清照,他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本词

  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

  3、把握婉约词的意境及特点

  说教法

  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李清照积满苦涩忧怨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跟自己亲人分隔两地的经历,更不可能有过结婚后深切思念自己另一半的体会,如不引导,很难体会面对冷月凉席,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但李清照又不同于苏轼辛弃疾,她倾向于写深闺体会的婉约词。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情景交融的写法;更能领悟到李清照用词的精妙,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安排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了点,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三、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婉约词,应读得语调低缓,情感深沉。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四、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

  五、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李清照的另外两首词为例比较不同,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说板书及作业

  一、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

  二、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语文说课稿 篇6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九课《小溪生病了》,现在我就本课的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小溪生病了》是“保护环境”单元的主体课文,是一篇内容浅显、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文中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再从脏到清的过程。通过阅读,告诉孩子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课文以一些小动物前后行为的变化,导致小溪水的变化作为线索,进行对比描写,句子连贯而流畅,十分适合小朋友朗读感悟。根据教材的特点,课标要求,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小溪为什么“生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唱读,不顿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强化保护生态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小溪为什么生病了,后来怎么变清了。

  教学难点:

  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和小动物们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都不好意思了。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能记、愿读、肯说、会想、敢问、想象力丰富,好表现,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生动形象的表演,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角色感。虽然他们能初步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但朗读水平不高,对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不够,因此,本课的设计依然以指导朗读为主,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说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要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诱导思维”的教学方法。利用范读、自由读、朗读、诵读和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使学生准确、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读书、通过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读、议、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补充文章的空白,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怎么做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多媒体课件运用可以形象直观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和有效教学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题的揭示上,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问:“你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接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平日里欢快活泼的小溪怎么会生病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来解决吧!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最主要的理解课文的方法,为了实现有效阅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要求学生不是漫无目的地去读,而是有要求有任务地去读。

  一是借助拼音初读,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二是看汉字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熟。

  三是学生自由速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四是指名分段朗读,边听边想:小溪为什么生病了?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低年级阅读课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环节的学习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小溪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重在指导学生通过“清清的”、“绿绿的”、“天天“、“欢乐的”等词语体会和评议朗读时高兴的语气。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读第2、3、4、5小节,要求学生找到表示小溪生病、病好原因的句子,引导他们进行对比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往小溪里扔垃圾是不对的,应该保护好环境。教学“小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和小动物们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都不好意思了这一教学难点,我还设计了拓展说话练习,联系上文,说说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通过练习,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课文学习的整体性,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超越升华。

  针对低年级学生表达、理解能力较差的现状,我采用循序渐进的说话练习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与知识巩固。第四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溪病好了,他会对小动物说些什么呢?(自由交流)

  2、猜猜小动物们现在会做些什么呢?

  3、除了把小溪里的垃圾清除掉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来美化小溪呢?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小溪生病了扔、丢、倒请医生小溪清又绿——生病了(黑臭)——又清了自己保护环境

  五、说教学效果及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低年级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因此,本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如:引导学生观察小溪生病时的样子,把小溪生病和自己生病时候的感受相比较,体会小溪在遭受破坏时的委屈和难过,从而有效地进行了朗读训练。我还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避免了抽象繁琐的讲解,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语文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讲师生之间深厚感情的。细腻淡雅的文字,娓娓讲述,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幅安详沉寂、朴素自然的山村生活的浪漫画卷。

  课文记叙了有月亮的晚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山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月夜相约——蹋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也许正基于此,本文在作者的叙述中才得以保留一片纯净的长天和一轮皎洁的圆月,是很纯净,很明朗的月夜,使人倍感美好珍贵,使人细细品味平凡生活中蕴涵的真味。

  作者十分珍视这份纯净。将这珍惜撒播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就深深浅浅都是爱了。爱山间美丽的景色,爱顽皮活泼的学生,爱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生活,爱辛勤劳碌不舍昼夜的工作。爱,使平凡的世界变得绚烂,使原本单调的生活拥有了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围绕中心句“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品读文中的中的重点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2.认识、理解“叽叽喳喳、霏霏、拘谨、波光粼粼、涌动、簇拥、肆意挥洒、”等词语的意思。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自学与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文字的优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内容及作品(如古诗、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同学们,这篇课文也是讲述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是在这月夜伴读故事中,到处都撒播着深深浅浅的爱。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谈话,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课文朗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相结合纠正字音)

  2.对照实物投影,学生解决疑难字词。

  3.再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会他们的乐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思路。

  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读准字音的习惯。通过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给课文分段落并总结段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便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三、充分朗读,感受乡村月夜的美好,体会师生相互依恋。

  出示中心话题:“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体会。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1.提问:在“有月亮的晚上”发生了哪些事情?你觉得乡村的孩子快乐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是谁让他们如此快乐?为什么说“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感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品味文中三次对月夜的描写,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语言美。

  (1)踏月上学景色美: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在清水里刚刚洗过一样。小河里波光粼粼,好像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柳条的堤岸走着,时而走进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

  老师:月亮、小河、杨柳、长堤,多么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适时的讲解李煜的词《浪淘沙》。

  (2)教室伴学意境美:月光下夜风悄然潜入教室,窗外的大叶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学生说得不错,我看书,他们做功课,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这样的确很好;

  老师:月夜宁静,月光柔和,夜风轻轻。教室里师生无言的相互守着,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热爱,相互依恋。我们怎样体会这读一读呢?指导朗读。

  (3)高歌散学情趣美:山村的夜晚很宁静,那歌声夹带着稚气的童声,显得极为清亮,传得很远很远。清脆的歌声不时惊起此起彼伏的狗叫,于是,寂静的夜一下子被搅乱了,喧闹起来,生动起来。随着歌声渐远渐弱,夜有又归于宁静。这是,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老师的爱不正如这默默地月光吗?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充分朗读重点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景色的美丽,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的美丽。

  三、拓展练习:课文中很多细节描写生动,你的生活里有过类似的情景吗?请从一个细节入手写一个片断,形象的表现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即学即练的写作能力。

  教师小结:我们要以一颗纯净的心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要处处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精彩语句并作点评

  2.课外阅读王连明的另一篇散文《开花的课桌》作比较,体会两文所表达的共同情感。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细小的事情曾引起你的心灵震颤?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读后感的创作既能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学内容(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粤教版选修二,属于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课程标准对此模块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三点,即审美情操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我在处理《滕王阁序》这这篇课文时本着以上三个指导思想,把这篇文章作如下处理:字句的阅读理解放在预习课解决,对于课文思想主题及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主要采取学生自我总结与老师点拨相结合,不占用过多的时间。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 在对教材作整体的处理之后,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点:进一步把握文言词句的意思和使用特点;学习本文写景技巧,体会语言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课程标准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从培养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这三个方面考虑。

  三、说学情(学情分析) 在设定好课文的教学目标后,我对教材重难点的设置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经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且也具备了初步的赏析语言的能力,但选修课对学生的要求与必修课有所不同,选修课中,学生个性化鉴赏评价应更多一些,当然个性化鉴赏不排除共性的理解,并且从认知的规律来说,共性的理解是个性化鉴赏的基础,因此这一点一定要在教学中贯通,防止学生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其次,学生经过必修课的学习,虽然获得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审美鉴赏感受的能力,这固然跟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关,但也与学生没有把握表达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基于以上理由,我设计的教学重点就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把握表达技巧,完整表达审美鉴赏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是导入新课,然后是巩固预习效果,再就是诵读讨论,最后就是对鉴赏活动的总结。诵读讨论是课堂主要内容。诵读的过程可以按照“老师范读、学生品读、自由诵读”等形式展开,讨论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一定要结合鉴赏技巧来有序表达,一般来说,对语言的鉴赏主要抓住这几个方面,其一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其二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其三对语言情景的描绘及意境的体会,其四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感悟与明确。当然对语言鉴赏表达能力的获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本节课只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并且让学生有初步的收获。综上所述,我对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突出一个字“读”,我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授之以渔”。

  五、说教学方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建议中,对“诗歌与散文”模块是这样说的“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用阅读与讨论这两种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历史,欣赏名家朗诵。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村景》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第8课。作为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主题下的第一课,是一首以儿歌形式呈现的文章。学生读起来会朗朗上口。本课要求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读一首儿歌并达到背诵并不算难事。但是教师要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读通句子,就是一个训练的重点。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字方法,并有一定的在生活中积累汉字的能力,但还有许多方法他们没有接触过,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解决生字后,再逐渐达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将识字任务放在首位,主要采取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边识字边读文,两个目标共同达成。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谈一谈自己印象中的乡下。唤起孩子对农村生活的记忆,在自然的交流中引出新课。

  在接触文章的初始,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借助字典,或同伴互助,这样就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接着,我利用小组的正能量,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认读生字,并给首先完成识字任务的同学以小小奖励,用以激发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出示三个草字头的生字,让学生认读,发现草字头的字大多和草有关,并让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字。这样就由一引多,锻炼孩子们的积累能力。同样在学习“衬”的时候,也是做这样的处理。“傍”字,我将利用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让学生换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穿插这样一个小小的练习,为的是让课堂不显得单调乏味。孩子们也乐于展示。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赏菊又观竹,煮酒再烹茶”,学生边读边识记生字赏和煮。最后,教师给学生解释“盏”字的由来,通过深入地了解字的演变,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这样,认识生字的目标就达成了。在处理“池”字的教学时,我首先编了一个谜语,让孩子猜字,学生的兴趣非常高,积极动脑筋,跟着老师的思路向前走,接着,我又出示一个新字“驰”,让孩子们自己继续编谜语,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二步,我开始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文过程中,遇到生字,孩子们可能还是读不好,那就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并在其中感受江南的美好风光。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相关文章:

1.《语文》说课稿

2.中职语文说课稿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

3.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4.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5.语文荷花说课稿

6.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

7.语文《离骚》说课稿

8.实用的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合集7篇

9.【实用】语文教学总结模板合集5篇